-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析津志辑佚
析津志辑佚
间宿南关口,山高六月寒。居人艰粟麦,行客诉辛酸。羊马南来富,程途北去宽。何时兵革息,归路计平安。【古北关即居庸关】
百疾由来攻一虚,外膏徒见已中虚。榆关政使天齐险,闲便痈疽自溃无。
天生石城门铁枢,地分南北北无虞。谁论事去如横草,反拟中原是盗区。
一身勤俭万方亲,岩险何尝阻得人。安得愚翁铲迭嶂,却使世主恒修仁。
松亭关与居庸、北□关为三关,世并闻之。南口、大口在南,北口在北,即呼为汉儿山。过北去是为■〈羊旦〉■〈羊旦〉山,则万里如掌,十一室、温房子于■〈羊旦〉■〈羊旦〉山少止,易大白牛车凡数十,牛机一车,辙迹所止,咸成居焉。飞放纵情,莫乐于是。【(松云闻见录)(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瓦桥关 在归义县南,距莫州三十里,宋白云北瓦桥也。亦曰瓦子。济适涿南,易东周。显德中收复三关,其地擅幽蓟,遂为雄州。
益津关 在燕京南文安县沙塘。易、徐众河不流,皆会北淮,一挢津度。唐末刘仁恭拒梁,宋拒辽、金,皆戍此。
蓟门关 唐开元十八年析幽州之渔阳、三河、玉田,分置蓟州,取古蓟关以州。
祁沟关 东北至涿州四十里,西北至易州六十里。
紫荆关 今在遂州,与宛平县斋堂乡西界相近,即文广私下三关之一也。关内外率多栗园,绵亘数十里,军民赖之。系彼处寺中所主,为常住资供之产。
鴈门关 在代州,去城三十里。紫塞北亦系一塞。
草桥关 在雄州。
倒马关 在飞狐岭。
石岭关 在忻州太和岭。
青石关 在般阳。
渝关、武阳关、西正关、狗骨关 山东益都般阳界。
西关 上都。
恨这关 汝宁东。
虎牢关、武关二关俱在平地。
蓝关 陕西商于县,去武关三十里。
梅岭关 在江西南安路。
大庾岭 头上最高,梅花无限。
万招关 在邵武建昌分水岭。
玉门关、萧关、鬼门关 在钦州。
剑门关 在蜀中夔州府。
昭关 在庐州。
铁门关。
铁湘关。【(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桥梁
桥十四。龙虎台二,七里河一,双塔一,即江桥,立燕帖木儿碑处。此乃去白浮村五里许。龙王泉祖之庙,为诸泉水之始。榆河一,东清河二,东菓一,东上一,西兰沟一,西柳二,韩家庄二,义店一。【(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古迹
龙虎台 在昌平县西北,居庸山南,高平宽敞,有踞虎蟠龙之势。大驾每来幸,■〈逞,山代口〉还驻跸于此。【(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唐狄梁公庙 在京北昌平县界中。【(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名宦
狄仁杰 今昌平县,有祭神搏虎文碑见在。【(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人物
寇恂 封雍奴侯。【(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东安县
古迹
常道城 唐武德四年,安次移于城东约五十里,有石梁城。【(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析津志楫佚》 (元)熊梦祥 撰
析津志楫佚 (元)熊梦祥 撰
●目录
城池街市
朝堂公宇
台谏叙
工局仓廪
额办钱粮
太庙
祠庙 仪祭
寺观
河闸桥梁
古迹
大都东西馆马步站
人物
名宦
学校
风俗
岁纪
物产
属县
●城池街市
辽开泰元年,始号为燕京。海陵贞元元年定都,号为中都。天德三年,始图上燕城宫阙制度。三月,命张浩等增广燕城。城之门制十有二:东曰施仁、宣曜、阳春;南曰景风、丰宜、端礼;西曰丽泽、灏华、彰义;北曰会城、通元、崇智。改门曰清怡,曰光泰。浩等取真定府潭园材木,营造宫室及凉位十六。【(日下旧闻考卷三十七京城总纪引析津志。)】 金朝筑燕城,用涿州土。人置一筐,在右手排立定,自涿至燕传递。空筐出,实筐入,人止土一畚,不日成之。【(日下旧闻考卷三十七京城总纪引析津志。)】
世祖筑城已周,乃于文明门外向东五里,立苇场,收苇以蓑城。每岁收百万,以苇排编,自下砌上,恐致摧塌,累朝因之。至文宗,有警,用谏者言,因废。此苇止供内厨之需。每岁役市民修补。至元间,朱、张进言:自备己资,以砖石包裹内外城墙。因时宰言,乃废。至今西城角上亦略用砖而已。至元十八年,奉旨挑掘城濠,添包城门一重。【(日下旧闻考卷三十八京城总纪引析津志。)】
庆寿寺西,有云团师与可庵大师二塔,正当筑城要冲,时相奏世祖。有旨,命圈裹入城内,于以见圣德涵融者如是。【(日下旧闻考卷四十三城市引析津志。)】
西华门 在延春阁西,萧墙外即门也。门内有内府诸库、鹿苑、天闲。【(日下旧闻考卷三十宫室引析津志。)】
厚载门 乃禁中之苑囿也。内有水碾,引水自玄武池,灌溉种花木。自有熟地八顷,内有小殿五所。上曾执耒耜以耕,拟于耤田也。【(日下旧闻考卷三十宫室引析津志。)】
崇天门 正南出周桥。灵星三门外分三道,中千步廊街,出丽正门,门有三。正中惟车驾行幸郊坛则开。西一门,亦不开。止东一门,以通车马往来。【(日下旧闻考卷三十八京城总纪引析津志。)】
文明门 即哈达门。哈达大王府在门内,因名之。【(日下旧闻考卷四十五城市引析津志。)】
光熙门 与漕坝相接。当运漕岁储之时,其人夫纲运者,入粮于坝内,龙王堂前唱筹。【(日下旧闻考卷八十八郊垧引析津志。)】
坊名 元五十,以大衍之数成之,名皆切近。乃翰林院侍书学士虞集伯生所立。外有数坊,为大都路教授时所立。【(日下旧闻考卷三十八京城总纪引析津志。)】
福田坊 在西白塔寺。
阜财坊 在顺承门内金玉局巷口。
金城坊 在平则门内。
玉铉坊 在中书省前相近。
保大坊 在枢府北。
灵椿坊 在都府北。
丹桂坊 在灵椿北。
明时坊 在太史院东。
凤池坊 在斜街北。
安富坊 在顺承门羊角市。
怀远坊 地在西北隅。
太平坊
大同坊
里仁坊 在钟楼西北。
发祥坊 在永锡坊西。
发祥坊西北大街,砖斗拱、扁溥光,最为年远。三相公寺前:善利坊、乐道坊、好德坊。
招贤坊 在翰林院西北。
善俗坊 在健德门。
昭回坊 □都府南。
居贤坊 国学东,监官多居之。
鸣玉坊 在羊市之北。
展亲坊、惠文坊 草市桥西。
请茶坊 海子桥北。
训礼坊、咸宜坊 顺承门里倒钞库北。思诚坊、东皇华坊、明照坊与上相对。
蓬莱坊 天师宫前。
南熏坊 光禄寺东。
甘棠坊、迁善坊、可封坊 在健德门。
丰储坊 在西仓西。【(日下旧闻考卷三十八京城总纪引析津志。)】
有东甘泉坊,西甘泉坊。【(日下旧闻考卷一五六存疑引析津志。)】
街制 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小街十二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衖通。衖通二字本方言。【(日下旧闻考卷三十八京城总纪引析津志。)】
长街 千步廊街、丁字街、十字街、钟楼街、半边街、棊盘街。五门街、三叉街,此二街在南城。【(日下旧闻考卷三十八京城总纪引析津志。)】
米市、面市 钟楼前十字街西南角。羊市、马市、牛市、骆驼市、驴骡市,以上七处市,俱在羊角市一带。其杂货并在十市口。北有柴草市,此地若集市。近年俱于此街西为贸易所。
段子市 在钟楼街西南。
皮帽市 同上。
菜市 丽正门三桥、哈达门丁字街。菜市,和义门外。
帽子市 钟楼。
穷汉市 一在钟楼后,为最。一在文明门外市桥;一在顺承门城南街边;一在丽正门西;一在顺承门里草塔儿。
鹁鸽市 在喜云楼下。
鹅鸭市 在钟楼西。
珠子市 钟楼前街西第一巷。
省东市 在检校司门前墙下。
文籍市 在省前东街。
纸札市 省前。
靴市 在翰林院东。就卖底皮、西甸皮,诸靴材都出在一处。
车市 齐化门十字街东。
拱木市 城西。
猪市 文明门外一里。
鱼市 文明门外桥南一里。
草市 门门有之。
沙剌市 一巷皆卖金、银、珍珠宝贝,在钟楼前。
柴炭市集市 一顺承门外,一钟楼,一千斯仓,一枢密院。
人市 在羊角市,至今楼子尚存,此是至元间。后有司禁约,姑存此以为鉴戒。
煤市 修文坊前。
南城市、穷汉市 在大悲阁东南巷内。
蒸饼市 大悲阁后。
臙粉市 披云楼南。
果市 和义门外、顺承门外、安贞门外。
铁器市 钟楼后。【(日下旧闻考卷三十八京城总纪引析津志。)】
枢密院西为玉山馆,玉山馆西北为蓬莱坊、天师宫。
枢密院南转西为宣徽院,院南转西为光禄寺酒坊桥。【(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五十五引析津志。)】
●朝堂公宇
中书断事官厅题名记
中书参议府题名记
中书省左司题名记
中书左司小瀛洲记
中书左司省掾题名记
后记
中书省医厅壁题名记
中书检校厅壁记
中书省架阁库题名记
又记
中书省六政条要题名记
中书省吏部考功堂记
中书省户部题名记
中书省礼部合化题名记
中书省兵部题名记
中书省刑部题名记
续记
刑部主事厅题名记
中书省工部题名记
中书省照算题名记
中书省。太祖皇帝辛未年十月,于燕置行省,大业实肇于此。至太宗皇帝己丑秋七月,驾幸西京,改从官为中书省,以吾图撒里里为中书令,粘合重山为左丞相,镇海为右丞相。我太祖始立中书省,至世祖皇帝混一区宇,遂于中统元年夏四月戊戌朔,立中书省于上都。中统二年九月以□都火宅为中书省。中统五年诏:开平府阙庭所在,加号上都。始于燕京修营宫室,分立省部,四方会同,乞正名。准奏,称大都路。其府号大兴府。燕署,中书令衔,置幕位。至元四年二月己丑,始于燕京东北隅,辨方位,设邦建都,以为天下本。四月甲子,筑内皇城。位置公定方隅,始于新都凤池坊北立中书省。其地高爽,古木层荫,与公府相为樾荫,规模宏敞壮丽。奠安以新都之位,置居都堂于紫薇垣。至元二十四年闰二月,立尚书省,以宣政院使桑柯为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丞相,叶李为尚书右丞相。时五云坊东为尚书省。自至元七年至至元九年,并尚书省入中书省。至元二十七年,尚书省事入中书省,桑柯移中书省。于今尚书省为中书省,乃有北省南省之分。后于至顺二年七月十九日,中书省奏,奉旨:翰林国史院里有的文书,依旧北省安置,翰林国史官人就那里聚会。繇是北省既为翰林院,尚书省为中书都堂省固矣。殆与太保刘秉忠所建都堂意自远矣。其于方位制度、视北省有间,然而朝廷公府,更张因革不一,故不可不详。盖欲使后之稽者,知创始之初意。今复以南、北二省公宇并列于后,乃作朝堂公宇志。
中书省 在大内前东五云坊内。
外仪门 近丽正门东城下,有都省二字牌扁。
中仪门 中通五云坊、万宝坊,东西大街,兵卫戟仗。
内仪门 三门,中、左、右。
省堂大正厅 五间。东西耳房,宽广高明,锦梁画栋,若屏障墙。耳房画山水林泉,粲然壮丽。由厅后入穿廊,又名直舍。
穿廊 五间。舍之左右,咸植花果杂木。
正堂 五间。东西耳房。春冬东耳房,夏秋西耳房,于内署省事。太子位居中。居正中,有阑楯绕护。堂后有花木交荫石看山。次从屋,又有小亭。
断事官厅 三间。
参议府厅 三间。
西右司厅 三间。
东左司厅 三间。
左右提控掾史幕司 学相厅前,三间,向北一间□也。
左右属司幕司 三间。
东检校厅正厅 三间。
西架阁库正厅 三间。东西司房六间。
○中书断事官厅题名记
皇元初基,龙翔德隆仁厚,治尚忠质。太宗英文皇帝,奄甸中土,肇立宪度,乃置斯断事官。官以断事,名不沿往者,尚忠质也。时居官首者,领政犹卿辅然。世祖皇帝统一海寓,定鼎于燕。省部院台、百□庶府、焕若列星。中统、至元间,尝以丞相领之。至八年始给三品银印,曰中书省断事官。爰有常秩,以迄于今,宣命四员。其在宗藩戚畹膺王爵者,各得奏任二员或一员,世袭为之,通数十员,衣紫横金,身章惟一。世祖神宗于股肱心膂之臣,同仁一体,凡厥有政,俾堂之西与中书参议府相为对之。连中为都堂。而断事官,沾翼事当诣,乃望视六部之列外垣者,校为亲密,都堂判送之。凡大狱之当折,要囚之当录,必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宗正府、刑部,参伍听之,号称五府。而中书所任者,断事官也。断事官之官任重矣。官联之首,为尤重焉。一日圜聚而佥议曰:自忽都鲁那演以来星数十终,由此登相位,历通显者相望也。而公署无刻石记名,此后将何征?乃具石而来请,曰:愿记也。夫君子于位,慎所立名氏,有记则树立,得人而称之。迩有劝,远有闻,匪徒识岁月也。若诸公之夙夜思政,图光于前,垂于后,岂不韪欤!故询其官秩之本始,仰长德意之隆,俯述职任之重,而序陈之,来者得以览观焉。至正十五年,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国子祭酒王思诚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