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定建康志

  饮虹桥一名新桥在鳯台坊
  考证建康实录南临淮有新桥本名万岁桥后改名饮虹新桥乃呉时所名至今俗呼为新桥袭其旧也乾道五年史公正志重建上为大屋数十楹极其壮丽与镇淮桥并新丘崇记之 开禧元年丘公崇重建刘叔向记之 寳祐四年马公光祖重建梁椅记之镇淮桥每与此桥同建诸记并附镇淮桥下兹不复载
  日华桥在行宫城东华门跨防龙河
  月华桥在行宫城西华门跨防龙河景定二年马公光祖重建
  东虹桥在行宫之左府治之北景定二年马公光祖重建自书桥榜
  西虹桥在景定桥北运司东景定二年马公光祖重建自书桥榜
  景定桥在永宁驿北旧名清化俗呼为闪驾桥景定二年马公光祖重建改今名自书榜跨运渎
  太平桥在运司西南旧名钦化俗呼为笪桥景定二年马公光祖重建改今名自书榜跨运渎
  鼎新桥在太平桥西旧名小新景定二年马公光祖重建改今名自书榜
  乾道南北二桥在古运渎上今斗门桥北二桥相望乾道中洪公遵建景定二年马公光祖重建自书榜斗门桥在乾道南桥之南景定二年马公光祖重建自书桥榜跨运渎
  武定桥在镇淮桥东北淳熈中建景定二年马公光祖重建自书桥榜
  崇道桥在天庆观东景定二年马公光祖重建自书桥榜
  武衞桥在天庆观西旧名望僊桥景定二年马公光祖重建改今名自书榜
  广富桥在月华桥北跨防龙河景定二年马公光祖重修
  武胜桥在府治亲兵教场即北门桥
  青溪七桥按实录注最北乐游苑东门桥【乐防苑在覆舟山南桥宜与今散福亭相连】次南尹桥今潮沟大巷东出度此桥次南鸡鸣桥【即舆地志今所谓新安寺南东出开善寺路度此桥】次南募士桥次南菰首桥一名走马桥次南青溪中桥在湘宫寺门前巷东出度溪有桃花园次南有青溪大桥【今城东北有渠北通武湖南行经散福亭桥竹桥抵府城东北角外西入城濠里俗呼为长河即古青溪本在今竹桥西南行五代杨淳于此截溪立城由是青溪半在城外其在城中者岁乆堙塞但城东北隅迤逦至上元县治东南上水闸以西一带青溪遗迹或见或隠桥亦不详所在】青溪中桥按建康实录青溪七桥次南中桥今上水闸里俗相传青溪中桥路【齐书始安王遥光反曹虎领军屯青溪中桥陈书隋军陷台城后主与张贵妃俱入井隋军出之晋王广命斩贵妃牓于青溪中桥即此地】青溪大桥按石迈古迹编实录云东出句容大路度此桥西即陈尚书令江揔宅今上元县东南百余步叚氏居乃江揔宅也桥宜在此宅之东岁乆堙废今不复有桥矣 旧称青溪九曲葢自武湖引水从东北萦回达于秦淮其曲折有九故于其间跨桥有七今城外青溪皆已堙塞桥废乆矣惟城内仅存一曲溪上长桥有四皆马公光祖所作也
  运渎六桥按实录云孝义桥本名甓子桥次南杨烈桥宋王僧防观闘鸭处次南西州桥宜在今笪桥西次南髙晔桥建康西尉在此今建兴寺北路东出度此桥宜在今乾道桥左右次南禅灵寺桥对禅灵渚宜是今斗门桥按建康实录注古城西南行者是运渎古城苑城也呉大帝赤乌三年使御史郗俭凿城西南自秦淮北抵仓城名运渎即此渎是也今宫城西北兴严寺前有沟迤逦至清化市东乃古运渎但自此西南悉堙塞不复可辨虽东南为宫城西堑疑非古迹然由宫墙堑至清化桥西折过钦化桥再南则运渎旧迹复见今乾道桥一带河是也六桥所在亦可髣髴得其次第清化桥即闪驾桥钦化桥即笪桥今桥与名皆非旧矣闪驾桥为景定桥钦化桥为太平桥皆马公光祖之所重建详见于前
  飞虹桥杨文公谈苑云徐常侍铉仕江南日尝直澄心堂每襆被入直至飞虹桥马辄不进裂鞍断辔棰之流血掣缰却立铉贻书于余杭沙门赞宁答云下必有海马骨水火俱不能毁惟沤以腐糟随毁者乃是铉斸之去土丈余果得巨兽骨上胫可长三尺脑骨若防柱积柴焚三日不动以腐糟才沤之遂烂焉南唐有虹桥小虹桥飞虹桥皆傍宫桥也
  南渡桥李白与酒客数人棹歌秦淮往石头访崔四侍御诗云舍舟共连袂行上南渡桥乃秦淮上桥也今不详其处
  张侯桥呉张昭所造故名之晋义熈六年卢循焚查浦进至张侯桥其地在今城南不详其处
  赤兰桥杜祭酒别传曰桓宣武舘于赤兰桥南曰延贤里今城南有赤兰坊桥不详其处
  长乐桥唐秦淮上有长乐桥又曰长乐渡在县东南六里今桐林湾是其地长乐坊
  狮子桥在城北湘宫寺北
  囘龙桥在城西门
  白下桥一名上春桥在城东门外其侧有白下亭重建桥记【金陵为六朝故都风土遗迹歴歴可攷自上元县治东行里许有桥曰白下白下之义访诸故老无传焉宋元徽间征北将军张永屯白下唐武德中迁金陵县于白下村其地葢在东晋白石垒之下也国朝自六飞南驻以是邦为陪都白下一桥当江浙诸郡徃来之冲不惟士夫民牧所必经行而日饮万马于秦淮旬给诸屯之粮饷舍此无他道也旧架木为之岁乆朽蠧若将压焉人以病告前后邑宰熟眎而不敢为三衢郑君缉视事之初窃鄙前人作计之不远毅然欲取而更新之未几运石山积下筑万桩曰吾将以石易木为千百年不朽之利观者且喜且骇疑不克就甫五阅月而桥成长鲸卧波飞梁驾虚材良石坚天造地设虽怒涛激湍疾风甚雨而过者如登康庄得大安稳旁有賔饯之亭因桥而名亦就摧剥并葺治之更増其前楹三雄壮窈深气象夐别上元为邑赋筭一孔以上悉输州家倾囊倒布力弗能继谒诸阃台得緍钱合二千米斛百自嘉泰癸亥九月壬午首事明年二月戊午讫工防其费为钱几四百万顾不轻矣而十八乡之民曽不与知虽畚锸舆负不烦一人既成或者以白下之语不宜于举子请更之留帅文昌李公名以上春权也呜呼桥梁不修汉薛宣歉然于彭城之政徒杠舆梁易事也子产之智不及之郑君垂大惠于笑谈间是可书也因其请故不复辞嘉泰四年三月望日从事郎建康府观察推官刘叔向记】
  长干桥在城南门外五代杨溥城金陵凿濠引秦淮绕城西入大江遂立此桥
  铜桥在城东一十里按五代史李升天祚三年十一月以歩骑八万讲武于铜桥今字作桐讹也
  髙桥在城东一十五里属丄元县长乐乡
  考证金陵故事云梁乱庾信为建康令守朱雀门众溃台城门已闭信走羇旅于此桥信有哀江南赋云高桥羇旅是也 石迈古迹编云皋桥旧名髙桥按庾信哀江南赋注云呉郡图经以皋伯通所居因名其桥曰皋后人转皋为髙 南史齐徐嗣徽等复入丹阳至湖熟陈髙祖追侯安都安都率马步拒之于髙桥 记室新书云髙桥羇旅之士 按郡国志云通门内有桥即汉皋伯通居此桥以得名梁鸿赁舂之所是呉自有皋桥在建康者乃髙桥也庾信赋南史皆曰髙崔令钦注石迈古迹编易髙为皋绍兴十七年本县新治桥路易榜曰皋桥因承其误失于不考耳
  石步桥在城东北四十五里即古罗落桥也
  考证宋髙祖起义丹徒进至罗落桥遇皇甫敷檀凭之战死即此地下有罗落浦北入大江又有罗落坊罗落干罗落山皆在其处今石步酒坊名罗落坊
  钱公桥即章桥以西接张山亦曰张桥在府城东北五十七里上元句容二县以此桥为界
  考证建炎元年髙宗皇帝幸建康次张桥山水暴溢堤齧桥坏势甚可畏转运副使李谟黄崇书被劾俱罢见孙觌所撰李谟行状淳熈十一年钱公良臣易为石桥运使赵公师揆榜曰钱公桥乾道志以为古罗落桥者非也余见石步桥
  复古桥属上元县长乐乡去县十四里宣和间赐钟茅山经此地桥损堙塞久不修复春夏塘水壅遏民颇病涉绍兴十年县治桥路因创复之改名复古桥
  葛桥在上元县崇礼乡方山东南按齐书李安民传宋建安王景素反安民破景素于葛桥
  墅城桥在城东三十里即晋谢别墅之所
  檀桥在青溪按齐书刘瓛以儒学冠于当时京师士子贵游莫不下席受业瓛住在檀桥瓦屋数间上皆穿漏学徒敬慕不敢指斥呼为青溪
  亭子桥在上元县清风乡黄城之东徐铉栖霞寺新路记云建髙亭于路周跨重桥于川上即此桥也里俗呼为亭子桥去栖霞寺三里今土桥危险夏潦则民皆病涉
  周郎桥在城东八十里上元县丹阳乡湖熟镇下临横塘【旧志】
  考证石迈古迹编云旧传周瑜尝至此 按呉书瑜渡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熟此桥正通秣陵必瑜当时经歴之地【马野亭诗周郎可是世英豪谈笑功成乃不劳尔日阿瞒犹避此兹时小防定应逃双鞬锦领纷相逐大羽青丝各自操料得军行争看此霜天徤鹘已辞绦】
  土桥在城东七十五里
  西流桥在城东北三十里
  东流桥在城东北四十里
  安济桥在城东北四十里即东流市桥淳熈十二年钱公良臣重修改今名
  韩桥在城东北三十里
  白水桥在城东北二十里
  杨堰桥在城东二十里
  走马桥按建康实录走马桥东有燕雀湖里俗相传今府治之东斜桥即走马桥也桥之东有水平濶是为燕雀湖或云惟政乡白荡湖即其地
  右上元县境
  板桥在城南三十里
  考证呉后主闻晋师将至甚惧乃自选羽林精甲以配沈莹孙振等屯于板桥晋使王濬緫蜀兵沿流直指建业司马伷帅六军济自三山遣周浚张乔等接战破呉军于板桥莹等皆遇害 金陵故事云晋伐呉丞相张悌死之悌家在板桥西 建康实录云晋简文帝尝与桓温及武陵王晞同载游于板桥温遽令鸣皷吹角车驱卒奔欲观其所为晞大恐求下车帝安然无惧色温由是惮服 梁武帝起兵令吕僧珍与王茂进军于白坂桥非此也【李白诗天上何所有迢迢白玉防斜低建章阙耿耿对金陵汉水旧如练霜江夜清澄长川防落月洲渚晓寒凝独酌板桥浦古人谁可徴元晖难再得洒酒气填膺曽极诗轮转千年路欲迷板桥名在市朝非元晖太白微吟处独酌悠然命驾归】
  新林桥在城西南一十五里扬州记云金陵南沿江有新林桥即梁武帝败齐师之处
  白坂桥在城南
  考证按梁吕僧珍传武帝次江寜僧珍与王茂进军于白坂桥筑垒垒立茂移顿越城僧珍犹守白坂
  秣陵桥在城东南五十里
  五城桥唐景云中造以渡淮广明元年废于火南唐保大十年重造国朝开寳八年又废详见五城
  杜桥在城东南三十里
  江宁桥在城南六十里临江宁浦
  木龙桥在城南七十里
  河亭桥在城东南一十五里
  马务桥在城东南二十五里唐置马务于此
  眞武桥在城东南三十七里
  令桥在城东南七十里临令水
  乌刹桥在城东南九十三里
  牧马桥在县东南三十九里南朝放牧者在此南出有浦水濶三丈深一丈有桥
  右江宁县境
  白鹤桥在县东南三里一十五步茅君内传云大茅君每年十二月二日驾白鹤于此防诸真故以名桥沈公桥在县南二十五里沈公谓沈庆之也
  赭渚桥在县东一里二百四十一步
  归善桥在县南一里一百七十五步
  于乡桥在县南二十五里
  西霸桥在县南三十二里
  降灵桥在县东南二十七里
  义城桥在县南二十里
  髙平桥在县西南三十五里
  斜桥在县东五里
  栁桥在县北二十五里有前栁桥后栁桥
  悬毒桥在县西十五里
  宣家桥在县西北三十里
  永安桥在县南十里下有小港归于秦淮
  降真桥旧记云在玉晨观西句容路三十里桥是也芦堽桥在县南三十里
  集僊桥在县南有诗石可攷【游冠卿题县之南桥作于元丰之三年元祐改元之秋岁适大水舆梁为之辄壊徃来病涉愁叹满道乃请于府而新之购材董役未逾月而功就而桥素无题榜因其路入三茅遂以集仙名之且为小诗以记岁月兴废云南桥頽废长官差新作川梁代济舟上应星文横北极下飞虹影落中流惭无子产乘舆惠谩絶襄公茀道忧路接蓬山仙世界品题今为邑人留予旧岁得集仙桥诗石上叚于平易堂墙南角惜其不全好今年六月十六日风雨终夕又得石下段于堂之西破墙底因粘缀成文并以旧年筑地所得亀跌坐此石然隠伏显露虽各以时向使子不先得之頋今断石将安用焉特不过础柱砧衣且桥屋七间工役浩大而舆梁之复未知何日观是诗者可以知邑之事力视昔不侔云又四日记】
  右句容县境
  临淮桥一名惠政桥在县南二十步下即秦淮水也旧图云临淮桥前任司马公重建兵火烧毁复造土桥景徳二年知县史良率众钱重造版桥旧名浊水桥绍兴八年李朝正重建石桥嘉定五年壊于暴涨知县汤诜重建石桥榜曰惠政卓田为记
  通济桥在县南二十五步旧有刘公攽所为记至绍兴八年知县李朝正重建石桥李南寿作记
  巫家桥在县寨外三百步
  栖贤桥在县南门外西南
  易俗桥在县市中
  望京门桥在县北一里
  南门桥在县南门外皇祐间邑人刘应之重建石桥僧从雅作记刻石
  唐家桥在县市西二百五十步
  楼家桥在县南门外二百七十步
  马沉桥在县南去县三十七里
  利涉桥在县北三里俗呼虎捍桥
  安政桥在县北三里俗呼翻车桥
  戴公桥在县南一十里
  俞初桥在县南一十里旧图作俞母桥
  大觉寺桥在县东南八里
  莆塘桥在县南二十五里今废
  白沛桥在县东北三十五里
  长乐桥在县东北二十五里
  李墅桥在县东北三十里
  张墅桥在县东北三十里
  段亭桥在县东六里
  板阁桥在县东二十五里
  王师桥在县东三十三里
  神靖桥在县东南四十三里旧名神龙桥知县李公朝正易今名
  白马桥在县东南四十里
  梅塘桥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
  邓步桥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
  张沛桥在县东南八十五里
  永昌桥在县南九十里旧图云呼为固城桥
  漆桥在县南七十五里
  马墅桥在县西一十五里
  石埭桥在县西三十五里
  汤桥在县西四十里
  孟桥在县西三十五里
  钱埭桥在县南三十五里
  许村桥在县东南一十二里
  右溧水县境
  砚渎桥在县东北相传云晋谢公涤砚于此
  东石桥在县东门外
  新建桥在县南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