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县志

芙蓉塘桥 【跨走马塘】 杜家桥 【通延祥路 并属上福乡】
万村桥 冯堰桥 唐桥
梓堰桥 沈苏桥 【并跨新河】 石灰桥 【跨苏塘河】
管庄桥 和塘桥 双泾桥 【并跨包盐河 并属宅仁乡】
陆墅石桥 香花桥 【在羊尖常熟界】 罗家桥 【在后墅 并属怀仁乡】
白土桥 【即永丰桥在顾庄东】 复兴桥
太平桥 【通江阴路】 上舍寺桥 【并跨吴渎港并属交山乡】
永安桥 【在隆庭】 新塘桥 【跨大河】 鸭城桥
张公桥 坊桥 梅村桥 【并跨伯渎河】
福塘桥 【通张公桥】 毛塘桥 【通延祥路】 潭塘桥 【并属梅里乡】
东门桥 【在东门外】 塔水桥 【桥下有塔影泛水面故以名桥】
黄婆桥 【在苏村】 黄团桥 【在黄婆桥南】 冷渎桥
顾桥 【南禅寺前】 保安寺桥 【顾桥门外】 新桥
江陂桥 百千渎桥 王庄桥
驴桥 羊桥 【并跨伯渎 并属景云乡】
 无锡县志卷二
  山川第二
易曰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邱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自古城郭莫不因山川之险以为之固无锡届乎浙右之地无名山大川之限而其所恃一本于先王之教化体天地尊卑之义民生习为礼法以固其封域而山川之佳秀者适足为邑人游衍之娱有不足以恃其险焉然亦职方之所不可缺也作山川第二
   总山二之一
地里家言山亦多岐矣虽其言之不经要亦有其理其言江南诸山皆自西蜀而来逾河导江并入于海盖以地势言之莫高于西北由是指西北之山为天下之根本脊脉顺其性而下以至于东而止论其势然耳或言浙之诸山悉本天目之来脉此据浙之一境而言盖杭为两浙之都会天目居杭之境内界乎浙之两间巍然杰出莫之与京地里家言凡山低者多则高者为主故以天目为浙之主山则两浙之山皆附属矣其它不足论也且以无锡一邑言之既以锡山为主自锡山西北由惠山龙山周回起伏缺而为崋峲走而为青山大穹或断或属行五十余里入于太湖由锡山而南蓄而为独山引而为石塘军将蜿蜒盘礴亦五十里而入于湖其它若鸿堠胶顾芙蓉石窒等山率皆孤邱独巘东西望于锡山有拱辅之势此无锡诸山之大畧也
    锡山
去州西七里开元乡在惠山之东本惠山之脉也惠山至是中断伏而为山冈缺半里许复起为锡山至锡山而山脉始绝唐陆鸿渐惠山记云惠山东峯当周秦间大产铅锡所以谓之锡山至汉兴锡方殚后有于山下得铭云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有锡沴天下弊无锡义天下济至王莽之时锡复出光武至顺帝之世锡累竭自是以来不复有锡故东峯至今谓之锡山考之铭记则知是山古尝出锡有关于世也又按无锡诸山皆高惟锡山独低地理家言凡山高者多则低者为主故世以锡山为主山惠山虽高不得并称也俗云客山高利客不利主理或然耳其山得以主山称故擅名浙右山上有小石圆廓若盆引窍潜通山谷积水尝满虽大旱饮千人不竭俗呼为仙人洗面石山前有荡曰月子荡山下有涧曰锡山涧二泉之泒由涧引入梁溪元延佑间里姓倪文光创精舍于山之阴名清微筑堤遏涧为水帘作潺湲之声昼夜不辍山根有圣水井宋卢至柔隐山中学道时所凿环甃以甓上悉书符篆以为汲饮可以愈疾至今邑人信之山侧有坞曰秦王坞惠山记云始皇东游望气者以金陵太湖间有天子气故掘而厌之其东复有坞曰乌腰坞皆与山近春申君庙在山下
    惠山
在州西境内去州七里当锡山之西南徐记云其南北数十里岭东西各有泉皆合梁清溪水西南入太湖唐陆鸿渐惠山记云惠山古华山也是山连亘二百余里吴地志云华山在吴城西一百里晋宋时号曰历山郡国志云南朝多以北方山川郡邑之名权创其地又以此山为历山以拟帝舜所耕者山北有石田曰舜田有石井曰舜井其村因谓之历村寰宇记云无锡有古历山下有春申君祠又有范蠡城释宝唱名僧传云沙门僧显宋元徽中过江住京城弥陀寺后入吴憩华山精舍华山上有方池池中千叶莲华服之羽轻与华州华山所产同老子枕中记云华山者吴西神山是也郡国志又云无锡有九龙山亦曰冠龙山鸿渐记云是山一名九陇一名九龙一名鬬龙九龙者谓山九起若龙虬缥螭合沓之状鬬龙者隋大业末山上有龙鬬六十日因以名之按今山有九峯下有九涧其第一峯有寺曰普利院寺后有若冰洞冰泉及天下第二泉山西复有古洞潜通包山即古洞阳观今亦拥闭山下有罗汉泉今不见其迹山侧有黄公涧因黄歇以名去黄城八里自锡山东第一峯曰惠山由惠山而北曰龙山自龙山龙尾断曰崋峲口舜山又在其北又名舜柯山即所谓历山也其上有舜田不种而禾岁恒产一二穗并舜井在焉自惠山北至龙山凡九起止崋峲口而山脉始微断至舜山复起北走迤逦入湖皆惠山之脉故昔人并称之耳不然则寰宇记何以言历山下有春申君祠及范蠡城哉今春申君祠庙基在锡山当惠山之东范蠡城即所谓斗城者是也在惠山之西去春申君庙六七里而所谓舜山者从惠山自南而北相去悬绝十里在九峯之外不应与惠山混称也特以惠山之名著故并称之无疑矣然观南徐记所云是山南北数十里则县西之山与惠山同脉者皆可以惠山称而陆羽记又云是山连亘二百余里则又知太湖诸山与惠山势若相接者皆可称为惠山又不独指同脉之山也而谓之历山则当自南朝始曰舜山舜柯者后人因历山之名故附会其说舜田舜井不过假舜之名以神其事耳兹山得泉水之胜为锡之名峯高人逸士既多卜筑若孟信安之别墅尤遂初之斋居皆在焉其它僧坊仙馆若孟氏之时思倪氏之清微凡以庵若院名率皆占山之势指为佳境四方游衍之人舟车隘塞携觞挈榼岁无虚日而兹山之名将与湛茂之陆鸿渐同为不朽矣其山虽为一邑之名胜然无深林大谷之藏奇葩异草之产惟鸿渐所品之泉实为天下第二及金莲花世亦罕有图经虽称出石香葇然亦不见采录马鞍岭在山上
    璨山
去州西七里在惠山东南亦惠山之脉山之麓有明阳观云即古洞阳观基也观中有亭曰横翠以望诸峯山半有阁曰望湖下瞰太湖苍苍渺渺一瞬弥瞩旁有半山之亭亦可遐睇山上有泉曰泂酌泉由观而上可到泉上有亭可坐可睡山下有大冢元延佑间邑士强以悳买地附山筑为大陇凡有死而无以为殡者给以葬穴至今号为义冢春暮之月邑人祭扫率往游焉亦为邑之名境山后有义兴岭由此可径义兴大池坞牛来坞即游来坞皆在山南龙腿坞在大池坞北
    章山
在惠山之西南与璨山前后相向皆惠山之来脉龙山乃惠山之北尾一名龙山盖惠山自南而来其中为马鞍岭自马鞍岭而北至龙山而惠山之冈断矣越绝书所谓县西有龙尾陵道春申君初封吴所筑者即此是也至今山尾呼曰龙尾山上有龙潭周氏风土记云龙山去县十八里上有三峯有白龙潭东晋时有家其上者妻妊三年忽产一龙色如银七日升天去龙母死葬于山顶龙父并所居成潭号曰白龙潭自后遇龙一归岁则大熟山由是名按此山春申君时己称龙尾陵道则龙山之名又恐不止于东晋产龙之后也山下有精舍曰悟空宋宗姓若嵓之小隐长松茂林深蒨蓊郁可以游处有轩曰翫云当惠山西来第七峯之下朝霏夕阴宛若图画方外张伯雨及往来之士皆有留题山西有涧曰回龙涧其水从山之西循山而北转龙尾东流注于河
    崋峲山
在龙山西去州一十八里惠山诸峯至龙山龙尾稍断数十步然后突起为崋峲山其断处曰崋峲口由崋峲口以通湖上诸山舜山与崋峲山相指舜山去州西北三十里一名柯山俗合而名之曰舜柯山即所谓历山也与龙山崋峲皆相近中断处即崋峲口风土记及陆羽惠山记云西神山联峯迭嶂之中有柯山者吴公子仲雍六世孙柯相所治之处故山以柯名郡国志称南朝多以北方山川郡邑之名权创其地故以惠为历山今历山不云惠山而此山其独指为历山者岂此山与历山之形真肖特表而出之耶惠山之脉相去固不甚悬绝也盖惠山西来山势连亘四十里蜿蜒盘礴至是始得其半岂四十里之山皆得为惠山称是山居适其中惠山既改为历山故指此山界乎两间者总而名之耶而所谓舜山岂亦因历山之故而变称耶山上有舜田舜井岂亦因是耶抑以舜田舜井之故后人妄指此山为历山而呼为舜山耶不可必其说也故并疏之以俟知者辩焉
    东孔山
去州西一十八里舜山之阴其上有宋端明尤袤墓
    西孔山
去州二十里与东孔山相属皆舜山之来脉
    石盆山
在舜山之西
    胜山
在石盆西与舜山接山下有煮狗岭
    鸡笼山
在胜山西自石盆而下皆舜山之连脉
    鸡笼山
在胜山西自石盆而下皆舜山之连脉
    唐湾山
在青山下边太湖唐湾上苍岘岭在其侧皆青山之连脉
    大穹山
去州西北四十五里
    广长山
在大穹山西
    白射山
又名白石山去州西五十里面太湖在广长山之西
    月牌山
在白射山西与白石山连
    章山
在月牌山西与月牌山连
    大雷山小雷山
并在章山西章山之连脉郡志云雷山在太湖中马迹山西风土记云震泽中大雷山小雷山或以为舜渔之所按今富安乡有大雷小雷二山边太湖当在马迹之东南俗呼大犂山小犂山今吴县洞庭山亦有大雷小雷之名郡志所录当为富安之二山风土记所载乃洞庭之二山特以名同误指之耳此山俗以雷为犂者盖语讹也或以为大驴小驴失之远矣又名闾江山其称大驴小驴或因此耳
    陈湾山
在小雷山西
    胥山
在小雷山之西由陈湾而上曰庙渚山即此山也山下即闾江史记曰吴王夫差杀子胥取其尸盛鸱夷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是曰胥山张晏曰胥山边太湖去江不远百步故云江上今闾江有阖闾城下有伍员庙山以庙渚名者此也其山去州五十里下有青山岭
    韩湾山
在庙渚山下与青山岭接自大穹而下诸山悉连亘相属皆为闾江山之连脉
    归山
去州西北四十五里风土记云阖闾杀伍子胥以鸱革裹之浮于江中子胥既死吴人于此山犹望其归故命其山曰归山
    胡山
与归山相近
    平塔山
去归山不远皆在闾江山东
    长腰山
去州西北四十五里山上有岭曰长腰岭
    贾山
去州西北四十五里在长腰岭东
    苦奄山
去州西北四十五里皆近安阳山
    安阳山
在州之西北寰宇记云安阳山到州五十里周回一十八里高一百丈风土记云周武王封章子赟于无锡为安阳侯至今山下有周赟墓意者山之名义兆始于此今人称为阳山亦称曰西阳山郡志云山在阳湖之上故名二说当有合也其山平地拔起高峯圆峻四望如一挹湖水之光包林木之秀若人之有文采然故世易以美名曰文笔峰山趾有翠微院长廊邃宇甲于乡为今名剎山顶有龙池广袤三丈深过一仞岁旱祷之尝验山出大石可为礲臼始见采于汉大夫陆端旁近数州藉以用之惟文质麄砺不堪作他器也然自汉至今取之不竭山之空嵌皆弊于掘凿故中多洞穴旧称三十六洞今山多圯塞不可寻究但言九门洞张公洞甘草洞清水洞而已要皆为取石之穴非天成也锡山之脉蜿蜒北走至是始断
    横山
在崋峲西周回十四丈高九十丈去州西二十里其东与龙山势若相附中断为平田通崋峲口以出惠山其西与管社山相望中隔为梁溪太湖在其北磻竜涧大涧皆在山下
    许山
去州西南二十七里在横山之西镇山在其东月山在其西是谓山之两尾
    西顾山
去州西北三十里在孔山之北与横山近
    鸡坑山
去州西二十五里边太湖
    石步山
与鸡坑山相连
    晶山
与石步山近俗呼为甑(匚敢)山谓山形之肖也
    管社山
去州西二十五里西南入太湖与独山相峙中汇为浦岭门亦名庙门其东望于横山溪流导二山并注于湖
    独山
去州西南一十八里其北与管社山相望冲为浦岭门南与充山对峙中汇为门号曰独山门溪流入五湖演漾而西从门出太湖
    充山
去州西南二十五里与独山相对山下有湾曰曹湾自曹湾而下坦为平壤悉皆良田相去不一里许截然中断为独山门山东即五里湖湖水由山下里西流入太湖
    朱山
一名朱墓山在充山南去州二十五里
    漆塘山
去州西南二十五里与朱山相连北临五里湖宋知州钱绅退老卜筑其间遗趾尚存游者咸造焉山南有坞曰狗肠坞狗肠坞北曰南桃花坞罗岭又在其南
    石塘山
一名庙塘山在漆塘山之北去州西南二十五里山西有徐偃王庙山下有石塘枕长广溪一名庙塘按庙记云锡山西南一舍而近是为五里湖湖之阳有山山之阳有庙又云庙山相传曰庙塘庙据其趾石塘横其东山是以名山北有岭曰山门岭岭后通漆塘大浮二山
    路耿山
去州西南二十五里在石塘山北得扬名开化二乡诸山之中其山高耸冠乎两间层峦迭嶂四面环绕若相朝拱然前俯长溪后背太湖要名佳胜之境山旁有坞曰董坞与山相接山下有岭曰罗岭可径石塘山复有小山无名俗称为野山由野山而度许舍
    许舍山
去州西南三十五里在路耿山之南横山之东羣峯盘旋结为深谷宋待制蒋谐显谟许德之侍郎施垧礼部尤袤皆尝卜筑其内山东有汤村岭
    南横山
去州南四千里当许舍山南
    白茅山
在南横山之南与南横山接山下有岭曰赤石岭
    羊祈山
与白茅山连
    军将山
去州南四十里边太湖南唐时尝屯军此山以御吴越之兵故以军将名其山山北有坞曰甲仗坞相传所以贮兵器之地南曰官材坞俗称为官来坞西曰竹弱坞
    五浪山
与军将山连山下有岭曰芮家岭岭下皆平田吴塘门在其下吴塘山相近焉石人坞在山西
    庙山
    龟山
    里山
    长太山
去州南四十里在里山北山下有长太寺
    过山
在长太山南
    吴塘山
去州四十五里边太湖其山与鹁鸪山南北相望山下坦为平田去三里许始汇而为川号曰吴塘门溪流从中泻入太湖门上驾横木为畧杓名沙木桥由是径鹁鸪山以通湖上之路自充山至吴塘山山势连亘五六十里或起或伏独路耿军将最高要皆为路耿军将之来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