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招远县续志
招远县续志
温羲庭 字嵎谷,少失怙。性嗜读书,弱冠采芹,旋食饩。文名藉甚,屡荐不售。邑令陈公倡修续志,闻其学行,任以北乡采访事。
勇 节
臧梦麒 字耀宇,生而英勇,尤明大义。顺治四年丁亥,以公举为练总,奉檄护解粮银。至湖山堡遭盗劫,持刀追还,上宪嘉赉。平度鹤山寺众僧横暴,登莱道檄招邑四乡总往擒之,且定纵盗之罚。是时乡总,东石崇金,西刘二揣,北欧明显,南则梦麒也。明显素忌梦麒威名出己上,思中伤之。既至鹤山,三面峻绝,惟南路平坦。即令梦麒当之,梦麒恐盗由此逸,与弟梦豸奋勇直前,杀一僧,搜放良家妇女数十,众僧逃窜。梦麒兄弟追至九店,格斗良久,适道宪至,麾众相助,遂歼众僧。道宪奖以“息盗安民”之额。辛丑,于七倡乱于栖。乡总入城守护,而明显以暗与贼通,事泄不自安,谋作乱,独忌梦麒不服,欲除之。与崇金约,不从。遂约定二揣,以腊月二十二日,集四乡总练兵奎星楼下,因以杀梦麒兄弟,即害邑令张公会石。工邢五奔告梦麒,梦麒夜半见张公,具陈其事。杨柱者,邑之耆士也。素以学行重于张公,亦以明显之谋来告,与梦麒遇,遂定谋于公前,使柱先往谕之,梦麒潜兵以待。黎明,明显至楼下,召梦麒、崇金皆不至,闻杨柱来,拂衣而去,柱随至东门,具言张公无他意,梦麒不启衅,皆汝自生疑心耳,因晓以理义,怵以利害,明显屈服。遂引见张公,遇梦麒于署前,握手欢笑,逾于平时。既入见,坐间谈宴,猜嫌尽释,张公因得密报,青州驻防将军军帅兵至栖平于七。壬寅正月二十二日,兵回至招,张公帅四乡总迎谒于邑东七里泉遂缚欧、刘,招境以安。张公感梦麒义,旌以匾曰:《功存御寇》,而杨柱亦旌以“功在全城’’云,事定,上宪召梦麒考验,授职会。梦麒疾不能赴,阅数旬竟卒。
孙 全 字受庵,明季国学生。居邑之西鄙,好走马击剑。崇桢四年,吴桥变起,全破家誓众,与邻村阎某结为声援,游骑樵卒,无敢至者,一方赖之,五年春,登郡失守,两抚军檄各属,招募义勇,全纠合二百余人,拟赴军门,而贼又陷招,乘势西掠,村各自固,全仅率本村八十余人战于村南,败之。贼众切齿,阅数日大至,全复与战,兵败被杀,贼遂焚掠而去。一子仅六岁,家人负逃得免。
杨钟斗 字季寅,崇祯乙卯举于乡。壬午二月大兵过招,被执不屈死。
善 行
陈廷适 字相伯,侯选州同知。家素饶睦,任姻恤如恐不及自,其父奉妫,每岁冬施食以赡贫乏,廷适继之,终身无替,葬族人之无归者。莱令玉公免官不能归,廷适斧资车马送诸其家,盖其周急,虽千金无少吝也。邑令黄公举其行谊于前抚军相国琦公,以“乐善好施”表其门,邑令姚公亦有“高并罗峰”之奖。即其人可想见矣。
谢廷珍 字西序,庠生。家贫嗜学,少时赴都,路拾破衣小包,中裹白银,知非富者物也。待之,果有妇人痛哭来寻,苹方卖女得银五两也。廷珍遽出还之。
温而厉 庠生,明先之仍孙也。好善乐施,济人之急。值岁饥,慨然曰:“吾即不能如吾祖济四县穷民,岂忍坐视而不救!”悉出钱粟,分给饥人,乡里亲族多赖以存。
杨培元 号怡园,岁贡生。己已岁饥,散粟于里人,而焚其券。秋熟共诣偿粟,则受而藏诸廪,至来春又散之。如斯三年,俟皆有积蓄,然后收而贮之,仍以备邻里缓急之需。或谓培元此阴德,事后必有报答。曰:“吾只计同里相周耳,岂望报哉!”
刘之珍 字宝石,居东良村。雍正六年冬,雪夜闻撞门声,启视见马负箱笼,久之无人呼。子弟举入静室,既明,遍示招贴,果有寻者,遂坦然欲与之。其人曰:“吾登郡公差也,此太守物,吾不敢擅取。”言毕乘马去。翌日,太守遣其子来,解装检阅捆载,欲行,问姓名,称谢而别。明年春,太守忽与邑宰二广文东良司并至其家,各立扁以褒之。
李培业 字有轩,太学生。早孤居丧,哀毁骨立,事母尤以孝闻。壮游京师,稍权子母,而笃于桑梓。尤喜文学,士邑之赴公车贡成均者,多以培业为北道主。晚年家渐裕,益喜施予,乡里赖以成家者甚众。年六十余卒。子孟春于乙未之饥,施粥散粟。邑侯劝赈,复捐二百金。咸谓能继先志云。
曲显科 世业农,积谷盈廪,邻里乞贷无少吝。年饥,分粟济人,焚券不索。堂侄德敏贫不支,老弱流离,以沃壤十八亩赡之,俾得完聚。族子德恒将举家北渡,显科招与共爨。晚年割田宅之半析其居。居村一带濒河,每苦湮淤,倡建炼阳观,祀北极以镇静水患。先乏嗣,临老举一子,咸谓仁人必有后云。
王 泰 太学生,字开三,家富于财,乐善好施。本邑以及邻境,凡修建刹宇罔不捐助。尤喜建桥梁以利行人,若邑之捞金沟、半道夼、马迹埠南沟、河南西沟,栖之郎中圈、方山神水庵,莱之张格庄西北沟诸石桥,皆所捐赀倡建者,至今诸处多有碑记可寻。乾隆间,岁饥,出粟赈济,栖招两邑多沾其惠。栖令王公汝梅,奖以“义济邻封”之额。而郡学教授王公以训赠以联,则拟诸竹林七贤商山四皓云。
孙 珊 一名瑚,字赤生,邑庠生。居家孝友,乐敦善行。自其祖枝茂封君,割二里桥沃壤十亩作义地,立乡学以造后进,一方称为善士。珊克承先志,复捐义田三四处,捐地十二亩,于后夼北庙共立碑以志其事。佥谓弗替祖德,后先媲美云。
郝 傧 字轶几。乐善好施。嘉庆壬申,岁饥,分粟赈贫。里人感其德,立扁以奖之曰“年高德邵”,其子允正,字心斋,太学生,性恢阔,尤喜施予。有族侄某鳏而贫,给田十余亩,为之成室。又给田于从堂侄某十余亩,未尝自以为德也。道光九年,太守英公倡建登瀛桥,捐资三百千。后圮于大水,复独力攒修,所费无算。黄邑绅士奖之以扁“勇义堪风”。及丙申岁饥,捐赈外,复于本村计口分粟,村人多赖以存活。今其孙致美、景恒、文楷,俱补博士弟子员。
杜美里 字仁风,太学生。家素裕,村中孤寡贫不能耕者,给以牛力,岁以为常。山西染人死无所归,予地葬之。后遂捐为义冢焉。
王文成 九曲村人,素业农,孝于继母。乾隆乙已,岁饥,散粟济人,多赖以存。尤爱敬读书人,族中贫寒者,佐束金以劝之读。所居山径崎岖,按时修补,以利行人。季子果,孙士铎、士钧,皆成诸生。人谓善行之报云。
于应龙 居城北之石对头,家仅中赀,而乐善不怠。村南大河为南北孔道,岁寒人恒病涉。应龙倡建板桥,以便往来。桥板或有朽坏,即捐资修补,无小吝意。同村姜氏妇,老而无依,应龙按时周恤,不使冻馁,既妇卒,复备衣衾棺木以葬之。至今南北行人至其村者,恒感念应龙不置云。
徐 榛 字谁西,武庠生,性淳笃,喜施予。邻里丧婚多赖以成礼。尝寓集成当店内,适柜房遗失元宝一锭,疑榛,榛慨然自以其银偿之,殊无难色。自此永不至其店,后于柜后寻得。诣门谢罪,将银奉还,榛亦不以为意也。乾隆丙午,岁饥,家无余粟,市粮以赈村人,故当时有善人之目,今其子若孙多补弟子员。
方 技
杨 烛 前明诸生也。精于岐黄,尝筑小室,谨塞无隙,遇有癖疾者,引入饮以药酒,割腹出癖,复以药线缝之,居室中者百日,而后遣之。尝游罗峰,遇一叟求诊疾,烛曰:“尔脉非人,乃狐也”。即化为狐,哀恳赐一良方,而去。与掖邑姜镜溟同施药于普济堂。
柳青选 字万中,号痴人,增广生员,工丹青,所作山水画图,人皆珍之。
张中英 习轩岐术,家仅中赀,而凡以疾问者,必竭力医药之,赖以活者不可胜计。而中英口不言德,心不望报也。年八十余卒。子问行,庠生,诗画坛名,能以德行世其家,壮年殂谢,士林惜之。
张 濮 字宏波,庠生,癖于花石.不事生产。冬不裘,夏不葛,自甘淡泊。至留宾饮宴,必尽欢始罢。暇则闭户运笔,非书即画。尤精怀素,得者珍之。
刘复札 宇仁庵,幼应童子试,未售。遂专心于医,愈入而愈觉其难,叹曰:“信非肱经三折,不敢料理,君臣佐使也”性仁厚,凡踵门者必应焉。剂既投,十不失一,而从不计贿。
宋如濂 字子溪,附贡生。善画,工于设色,名重燕都。得其片纸,珍如拱璧。以久客于外,故邑中少傅者。
兰承嗣 字昭许,早为诸生,淡于进取。遂专心于岐黄,至老弥笃。家积方书若干卷,皆手自刊定,或附以已意,多所发明。晚年疗疾,应手奏效,踵门者无不立应。年八十余卒。
寓 贤
韩凤鸣 字瑞清,号海曲,沂州日照人。学问既优,尤精堪舆,因荒年流离止于邑马连沟。一门数口。多赖康澄资助。嘉庆庚午,恩赐举人。辛未赐翰林院检讨。展墓后,仍来招居,而澄已殂谢矣。越两月凤鸣疾。作议送归籍,辞曰:“余招人也。生于斯,死于斯,得见先生于地下足矣。”数日卒。年九十三。衣衾素备,棺椁则康氏取具焉。其子堂以丧归葬,著有地理真要。
沈 莲 因典史于招,遂占籍焉。详职官。
补 遗
宦 绩
刘居诚 字豫一.天姿英毅,学问优畅,登莱之士游其门者,多所成就。尝语人曰:“吾为人为文,总以真实为主,一切虚浮之习,非所尚也”。心胸含宏,凡事一以大度处之,未尝动声色。嘉庆丙子举于乡,司陵县铎,与诸生讲贯学问,惟以德谊为先。县令林称为晶端学粹,遂举为山泉山长。考课严明,由是土习烝烝丕变矣。陵以漕米故,多争端。居诚以大义调处,上酌长官收征之额,下惩士子包揽之风,公私便之,其保全绅衿,尤多阴德。报满日,诸上台大加褒奖,令还原职。居诚以年迈为退休计,阉邑绅士环集泣留,即为悬匾立碑,颂扬功德。维时感其意,亦不忍遽去。又五年,乃解绶还乡,寿八十一而终。
孝 友
傅升 守墓三年.每日以襟贮土成坟。
善 行
刘 溥 字天如,增生。兄弟五人,溥行四,析产悉以膏腴让于兄弟。养亲葬亲,俱自承任,内外咸以孝称。其居乡也,尤以睦邻周急为念,每岁终,必分粮济贫。康熙甲申,岁饥,捐粥赈济,乡里多赖以存活。买地千余亩,及次岁丰稔,俱令原价回赎,乡人感其德,皆以善人目之。子二,在玑、在宽,俱诸生。其后累世诗书足征,积善余庆云。
傅璠 璠字岱焕,太学生。年十九失怙,仲方七岁,季犹在襁褓,璠抚之成立,延师课读,皆能成名。治家有法,三世同居,人不下百口,毫无间言。乾隆丙午,岁大饥,分给粮草以济村人。及嘉庆壬申,又饥,璠谓其弟曰:“前事堪师,不可以不继也。”尽出仓集以瓜分之,不足更卖大曲庄地数十亩以益之,里人莫不称善。同村有张氏妇,老贫无依,璠引至家,养之十数年。死备衣衾棺木,与之墓地以葬之。后为姜姓、王姓继设墓地者数处。其人尤好书声,族有善读者,佐束金以助之读,考试则供其资斧。后子伟与倜及孙孟成,皆补博士弟子员。人鲜不谓行善之报。至其建修刹宇,倡造桥梁,特其余事云。
○烈 女
学士侈谈节义,讲求有素,至临难而或负其初心,反不若闺闱弱质,率其天倪,恒足完大节而无亏,北五代史于冯道等,直愧之以逆旅断臂妇也。招自前史所载,妇女之节烈,独多于他邑。岂非以壤地僻瘠,人心近古,而浇漓之习,尤不得染于闺阁耶。故自旁观者,言苦心劲节,诚有感天地,泣鬼神者,而葳蕤之守,祗知为分所应尔。即不得已,捐躯以明志,亦咸视死如归焉。此以见纲常之重,根于天性,有不待图史之戒、保姆之训?而处之裕如者,况士君子之加以砥砺所树立,当何如哉?
节妇孙氏 正德时人,李运继室。
节妇梅氏 万历时人,李运妻。
烈妇曹氏 盛连喜妻,夫亡自缢,乾隆十一年旌。
烈妇孙氏 庠生兰林荟妻,林荟客死于外,舆榇归,氏缢于枢侧,事闻旌表。略云:“鸾笙梦断,欲寻游魂于天涯,玉案香销直捐微躯于地下。”
节妇王氏 孙明祖妻。
节妇杨氏 张秉彝妻。
节妇姜氏 杨汝伦妻。
节妇王氏 儒童李智妻
节妇邵氏 儒童李蚧妻。
节妇温氏 儒童路浚明妻。
烈妇子氏 傅晋妻。
节妇赵氏 李澄妻。
节妇王氏 温克敏妻。
节妇张氏 路圻妻。
节妇王氏 臧文佐妻。
节妇王氏 孙照妻。
节妇张氏 庠生李日经妻。
节妇李氏 儒童陈廷栋妻。
节妇纪氏 儒童陈春荣妻。
节妇张氏 王建明妻。
节妇杨氏 庠生王曰俞妻。
节妇曹氏 儒童秦廣妻。
节妇秦氏 儒童杨正麟妻,嘉庆二十二年捐赀重修节孝祠。
节妇王氏 儒童徐秉铨妻。
节妇王氏 儒童郝泳为妻。
节妇吕氏 秦景龙妻。
节妇李氏 太学生陈廷达妻。
节妇张氏 李锞妻。
节妇王氏 儒童李培元妻。
节妇刘氏 杜秉实妻。
烈妇项氏 王培之子肇立妻,夫亡自缢。于时吊歌挽章,汇为一帙,名《彤管录》。
节妇刘氏 儒童秦型妻。
节妇窦氏 增贡李灼侧室。
节妇郭氏 于世丰妻。
节妇温氏 儒童孙光裕妻。
节妇路氏 儒童栾士钧妻。
节妇刘氏 庠生王之假妻。
节妇孙氏 儒童王如球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