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县志

  节妇杨氏 邵松年妻。
  节妇王氏 杨露云妻。
  节妇滕氏 许俊妻。
  节妇牟氏 王景云妻。
  节妇王氏 傅城选妻。
  节妇刘氏 张振德妻。
  节妇苏氏 许廷瑞继室。
  节妇徐氏 张继祖妻。
  节妇邵氏 杜士凯妻。
  节妇杨氏 王庆妻。
  节妇赵氏 杨炳文妻。
  节妇张氏 高立德妻。
  节妇刘氏 李英妻。
  节妇秦氏 姜克明继室。
  节妇任氏 王绪祖妻。
  节妇赵氏 孙谦妻。
  节妇孙氏 邵持清妻。
  节妇邵氏 杨滋德妻。
  节妇刘氏 王采妻。
  节妇秦氏 李茂本妻。
  节妇王氏 隋德玉妻。
  节妇刘氏 孙和羹妻。
  节妇高氏 庄桂兰妻。
  节妇路氏 赵际太妻。
  节妇柳氏 王中式妻。
  节妇姜氏 邵欣妻。
  节妇阎氏 于卿云妻。
  节妇傅氏 杨元令妻。
  节妇杨氏 李众妻。
  节妇李氏 王绳妻。
  节妇王氏 刘懋妻。
  节妇于氏 杨居德妻。
  节妇张氏 王杏林妻。
  烈妇李氏 傅大玉妻。崇祯五年.邑有流寇之乱,氏夫贸易外出.氏奉翁姑,为贼所掠,欲乱之,氏骂不屈,夺贼刀自刎。
  烈妇秦氏 李揲妻,夫死殉节.邑侯额其室曰“松性幽贞”。
  烈妇滕氏 秦绪周妻,夫亡自缢。
  烈妇傅氏 蒋閒妻,夫亡自殉。家贫不能备棺衾,里党嘉其节,为敛赀合葬焉。
  烈妇原氏 徐任妻,夫亡,乘隙自经。
  烈妇李氏 王时中妻,夫亡自经.阉邑士庶为之立碑于墓。
  烈妇阎氏 刁作霖妻,夫亡殉节。
  烈妇李氏 邑人李之茂女,幼字杨殿元为妻,未娶,而殿元病,闻讣以死殉。
  烈妇柳氏 任兴周妻,夫亡后八日,饮卤身殉。
  烈妇李氏 姜中孚妻,夫亡绝粒十余日,投缳死。
  烈妇隋氏 刘有年妻,夫亡之日,氏于柩前自缢
  节妇刘氏 赵永清妻。
  节妇阎氏 路址妻。
  节妇宋氏 温堪妻。
  节妇刘氏 庠生王济美妻。
  节妇王氏 李国盛妻。
  节妇邵氏 鲍珂妻。
  节妇孙氏 陈有成妻。
  节妇马氏 范国玺妻。
  节妇吕氏 鲍铄妻。
  节妇孙氏 杨其美妻。
  节妇张氏 王者辅妻。
  节妇李氏 王文妻。
  节妇刘氏 栾洪量妻。
  节妇路氏 李曰随妻。
  节妇秦氏 康希顺妻。
  节妇王氏 杜遇妻。
  节妇李氏 王玉岿妻。
  节妇浦氏 李培恒妻。
  节妇刘氏 李廷爝妻。
  节妇傅氏 王纯义妻。
  节妇王氏 侯本清妻。
  节妇于氏 陈日学妻。
  节妇李氏 武生路景星妻。
  节妇刘氏 陈日高妻。
  节妇柳氏 刘焕祖妻。
  节妇刘氏 邵世香妻。
  节妇李氏 杨永健妻。
  节妇张氏 鲍宗祯妻。
  节妇温氏 冯犉妻。
  节妇王氏 李佩妻。
  节妇张氏 温燧妻。
  节妇侯氏 王钏妻。
  节妇傅氏 杨亨基妻。
  节妇孙氏 石文芳妻。
  节妇孙氏 迟华妻。
  节妇刘氏 冯立桂妻。
  节妇欧氏 孙佐妻。
  节妇庄氏 王腾彬妻。
  节妇宋氏 张焕祖妻。
  节妇刘氏 王继业妻。
  节妇武氏 陈喜坤妻。
  节妇王氏 蒋天球妻。
  节妇孙氏 廪生王作求側室。
  节妇王氏 栾枝润妻。
  节妇秦氏 张瑞龙妻。
  节妇季氏 曹世昕妻。
  节妇郝氏 李中伦妻。
  节妇曹氏 王超允妻。
  节妇王氏 冯懋功妻。
  节妇李氏 鲍绣阁妻。
  节妇万氏 王宗岳妻。
  节妇丁氏 温继业妻。
  节妇刘氏 王连茹妻。
  节妇王氏 隋鸿谟妻。
  节妇杨氏 路允升妻。
  节妇苏氏 孙世芳妻。
  节妇徐氏 秦秉太妻。
  节妇宋氏 刘玉龙妻。
  节妇于氏 刘伯文妻。
  节妇李氏 鲍宗尧妻。
  节妇张氏 于守敬妻。
  节妇郝氏 王玉中妻。
  节妇宋氏 杜允章妻。
  节妇李氏 王温妻。
  节妇孙氏 王翊妻。
  节妇刘氏 李得仁妻。
  节妇姜氏 王璞妻。
  节妇张氏 姜芳妻。
  节妇万氏 李从先妻。
  节妇庞氏 王登元妻。
  节妇杨氏 王日睿妻。
  节妇刘氏 杜邦顺妻。
  节妇杜氏 宋振先妻
  节妇李氏 程崇妻。
  节妇宋氏 太学生徐秉锋側室。
  节妇季氏 武举王凤仪妻。
  节妇刘氏 许好勋妻。
  节妇刘氏 栾枝起妻。
  节妇李氏 路薰妻。
  节妇丁氏 臧继缉妻。
  节妇衣氏 李序妻。
  节妇刘氏 杜步青妻。
  节妇曹氏 阎之汶妻。
  节妇路氏 王维中妻。
  节妇王氏 冯永年妻。
  节妇王氏 邵文灿妻。
  节妇杜氏 崔学戴妻。
  节妇杨氏 冯永龄妻。
  节妇宋氏 王畛妻。
  节妇宋氏 杜步云妻。
  节妇王氏 赵顺基妻。
  节妇姜氏 刘好学妻。
  节妇刘氏 隋永和妻。
  节妇杨氏 张玉润妻。
  节妇杨氏 阎步云妻。
  节妇汪氏 王笙妻。
  节妇孙氏 崔宽妻。
  节妇宋氏 庄福寿妻。
  节妇王氏 石国仪妻。
  节妇孙氏 王焕周妻。
  节妇王氏 程凤文妻。
  节妇原氏 白腾霄妻。
  节妇冯氏 姜奸妻。
  节妇栾氏 杜美显妻。
  节妇徐氏 花逢春妻。
  节妇温氏 蒋桥妻。
  节妇李氏 杨元桐妻。
  节妇刘氏 王毓英妻。
  节妇王氏 李造基妻。
  节妇于氏 康球妻。
  节妇石氏 王椿妻。
  节妇刘氏 吴长清妻。
  节妇路氏 武生赵志学妻。
  节妇王氏 杨步月妻。
  节妇栾氏 王受禄妻。
  节妇郭氏 庠生李锋妻。
  节妇徐氏 孙庸德妻。
  节妇曹氏 纪养正妻。
  节妇李氏 于秉安妻。
  节妇刁氏 杜光勋妻。
  节妇赵氏 刘光宗妻。
  节妇温氏 刁瑚妻。
  节妇孙氏 宋克纯妻。
  节妇孙氏 黄庆妻。
  节妇秦氏 王之安妻。
  节妇路氏 庠生栾宣平妻。
  烈妇贾氏 王中国妻,夫亡缢于柩侧。
  烈妇秦氏 冯忻妻,夫亡自经。
  烈妇杜氏 举人王殿妻,夫亡绝粒七日而死。
  烈妇任氏 李元妻,夫亡矢志身殉,乘间缢于
  节妇孙氏 吕公臣妻。
  节妇姜氏 王寿凝妻。
  节妇路氏 谢明远妻。
  节妇高氏 赵链妻。
  节妇刘氏 郭寿元妻。
  节妇衣氏 孙桂林妻。
  节妇杨氏 刘公康妻。
  节妇王氏 武生杨庆梧妻。
  节妇路氏 王维忠妻。
  节妇秦氏 李芳妻。
  节妇阎氏 李馨妻。
  烈妇李氏 栾作梅妻,夫亡绝粒七日而死。
  节妇杨氏 王成林妻。
  节妇郝氏 张士强妻。
  节妇刘氏 庠生孙锤瑶妻。
  节妇朱氏 侯玉琳妻。
  节妇王氏 曲化风妻。
  节妇口氏 李风妻。
  节妇赵氏 温步云妻。
  孝妇李氏 高国清妻,国清出继堂伯为嗣,赴京贸易,壬申之饥,本生父母贫不能支,余子悉幼拟举家北渡,氏慨然曰:“值荒年而不能骨肉团聚,更何赖乎有子耶?”乃白于继姑,招与同居,尽出妆奁典质数十千畀使营生。国清归,喜惬过望,益贷资本率诸弟同谋生计,不数年,人烟腾茂,称素封家,皆氏之力也。
  节妇孔氏 刘廷祥妻。
  节妇沈氏 王頲妻。
  节妇张氏 傅正仁妻。
  节妇刘氏 王云鹏妻。
  节妇郭氏 傅咣妻。
  节妇李氏 傅淑龄妻。
  节妇刘氏 滕好春妻。
  节妇刘氏 纪懋田妻。
  节妇王氏 纪发妻。
  节妇郝氏 李作梅妻。
  节妇李氏 刁璞继室。
  节妇王氏 纪复曾妻。
  节妇王氏 纪煜妻。
  节妇杨氏 丁元宁继室。
  节妇张氏 丁坤宁继室。
  节妇赵氏 儒童徐诰妻。
  节妇康氏 徐滋培妻。
  节妇王氏 李国干妻。

  ○仙 释

  自二氏之教兴,其为吾道害,诚非浅鲜流波所及,往往贤士大夫沉溺而不知返,岂非惑之甚哉!独是黄冠缁衣,貌为庄严者,适以欺世而败俗。至于屏迹穷山,解脱尘网,亦或明心炼魄,超然出于世表,其功行亦岂易言哉,二百年来,可传者才有数人。览者赏其畸行,而勿为所惑焉。斯可矣续志仙释。
  张道人 不知何许人,名亦不传。自幼居毕郭镇之西大寺,曾遇异人,授以五桃,张皆食之,遂得狂疾,歌哭不常。本师闭之室中,一日亡去无踪。后有毕郭张某赴济南,适见焉。岸焉道貌,趺坐棕团上,迥异曩昔矣。坐旁问疾者不下百人,悉抽棕毛少许与之,病者无不立愈。阅数日,张某又造之,则棕团已尽,趺坐如故。有问病者,与以膝前土而已。后移于济南西山洞中,终日不食,闭目瞑坐。端阳日。村人遥望洞中火光,急奔视,则玉柱下垂,骑鹤化去矣。
  修路高道人 不详何许人,初来于齐山之阳癣洞而居。自署曰“忘机洞”,建庙于洞南,凿井于庙前,四围植桃数百株,暇辄携具游四方,平筑道路,寒暑无间。饷以食者食之,与以布者衣之,至投以钱财,丝毫不取,如是三年后竟不知所往。至今仲春,遥望山腰,烂熳若锦绣,即道人旧居也。
  孙道人 居邑之班仙洞,素善吐纳之术。有素识孙者,自京师归,遇诸途,问所往,答以赴都。抵家问之,则已故矣。葬后六十余年,墓崩,圹中骸骨全无。惟存冥器数,事人始悟,当日为蝉脱云,道众仍封殖之。

  ●招远县续志卷之四

  ○艺 文

  艺文有志,始于班孟坚。后之作者,专取词章以夸多斗靡,失古人之本意,达士讥之!夫文章者,即境以抒写性情,虽兴酣落笔,信口成吟,体制各有不同,要皆以埽除陈言,情景逼真,乃为可贵耳。招虽僻壤,世多操觚士,加以四方文人骚客,宦游斯地者,岂乏炳炳烺烺焜耀一时之作?然无关乎方土,恐美不胜收,且以泛而寡当,贻方家笑也。兹取其足备文献核稽者,汇为一帙,吉光之美,即片羽已可睹矣。
  续 志 艺 文
  请兵公疏
  杨观光
  奏为:莱郡,关全齐安危。援莱须火集兵力,势急叩阍,仰乞圣断,剪逆氛以解围城事。自叛兵发难,臣等东人,分疏合疏,请兵请饷,皇上一一嘉纳.概赐施行。臣等钦仰圣明,无刻不恤封疆,无事不集群策,天讨所至歼灭,朝食无难矣。不意兵力未齐,新抚方任,不及调度,而贼兵猝至,迎战而溃,如杨御蕃、王洪所将初调之津兵,及先调之济兵,号五千余者,今且旗靡辙乱,或殒或逃,无只轮入莱城。据报,贼以铁骑聚教场,驱所劫掳之人,分营逼城,其拨马纵横已及昌、潍、青、莱,塘报中断。莱虽有两抚,苦无一军。是今日之莱,较前日之登,兵马火器百不及一。今日围莱之贼,较前日攻登之贼,兵马火器且十倍过之。莱之危,不啻如悬丝矣!所幸人有固志,城无辽民,万不至如登之内应。然掘鼠罗雀,只可月计,则多方误之。张声讨实,晷刻必争,呼吸立应,不可不亟图者。贼兵出登.号万有余,而彼致死以生,我击专以散。勇怯不敌,况贼迫胁渐众,其数日增,我兵到青不过津门,真保续发之四千人耳。恃此力贼.万万无幸。前此犹拟半借调援,半借招募,客兵为声,土著为实,是以未敢轻请边川劲卒,亦曰:“以东办东”。乃时日无暇,风鹤皆惊,两抚受围,义勇画饼法,惟亟发川兵之经战,边兵之有马者各万人。腾跃而东度,几一鼓歼灭,仍须择大将,曾立战功,夙擅威名者。则师成有律,进止得法。目前文臣调度暂假,按臣再用知兵大臣—员,直赴军前,弹压节制,待莱围既解,仍以荡平责之两抚。凡此皆立,限十五日内会齐,布置尚克有济,若急敕津抚,选调舟师捣登扬帆牵贼后颐。又攻其必救,兵法所谓“形格”也。闻已经部覆,惟祈皇上速赐驰谕。早一日则莱围早解一日。天下事有可为,臣犹又说焉。兵之先到青州者,虽不可浪战,然亦须合之成旅,渐逼迤东.屯驻昌潍,遥分贼势,待川边既集,合力剿御,庶贼不得专力攻莱,而我仍不失为持重。传闻援兵之过,溃兵之逃,抢掠淫杀甚有不减于贼者。东人有何业愆遭此劫数乎?乞敕督兵将官,严行禁戢,犯者實以军法。臣等草疏未毕,阅邸报,奉圣旨,叛贼披猖,调援自不容缓,但须择大将统率劲旅,速图剿定。若调集纷烦,节制不一,何裨实济?该部还从长确议,速奏。洋洋睿漠,真切中今之急务。臣等所呼。于者,正不出此。但时急事迫,刻不容缓!惟皇上速赐施行,幸甚。至莱关全齐之安危,齐关京师之肩臂,此时不早图万全,恐原既燎而救焚。涛既泛而砥柱,日难一日,大费收拾。所谓肩臂不疗,害中心腹。非臣等之私忧过计矣!
  朱黄二驿条议
  张作砺
  切照:招本山城,地瘠民穷,将终岁勤动,正供维艰,又额外加派,则小民不胜剜肉医疮之苦矣!今夫招之外派有五焉:一日帮贴黄县马匹银六十两;一日帮贴黄山馆青夫银四十八两;又有协济掖县马匹银六十两;协济朱桥青夫并中伙银共一百四十八两。卑县到任伊始,睹疮痍之未起,恨补救之无能,见此私派错出,曷任疾首痛心焉!每每反覆思维,冀为灾孑之残黎,怯此剥肤之深患,无由得其略也。今蒙本院察吏巡方,下询民隐,真干载一遇,正小民出汤火,而予以生全之日也,卑县不敢不备告焉。窃见天下之事,可行于理势之所有,不可行于理势之所无。夫招邑之与黄、掖,大小之相去,不啻倍蓰,则帮贴从何起见?如果疆界不明,路驿搀越,则帮贴亦理势之所有也。今既疆界各正,且大小不侔,则帮贴实理势之所无也。若谓以幽僻地方,协济冲繁则有之,要亦当载诸则例之内。明开于某项存留银两内,派拨某州县协济银若干两。又未闻,则例未载而额外私索,为可谓之协济者也,考其作俑,未知昉于何日。自有此私索,遂有此外派。而小民未免有追呼之扰,又未免有敲扑之征,甚至不肖有司,借此名色,重科掊敛,肥润私囊,其为民害也,实非浅鲜矣。合无,申请宪台,转详本院,或将此项银两议裁,或载于则例之内,俯准开销,俾百姓无外派之苦,则招邑苍赤水戴如天之覆,而歌功颂德,口碑万世不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