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祐四明志

  重修先圣庙记【袁桷】
  河南郭侯视郡事之初首定役法郡民日困醝事旬月按覈数常不登郭侯知其奸利乃言曰病在私商濳转输其所赢余卒不入公籍民病不可药也于是罢贾区分四厢俾总之鱐□豉脯各趋其时视计口之授畧相等复竦然曰吾职司学校兹曷可少缓督大小学谨授业斥其伪冒以其余粟大修孔子庙于是进郡博士陆晋之学正録胡禾毛明徳而言曰汉文翁立学歴唐宋几二千年犹完致君等知其故乎少间曰教在不坠共不废在缮修乃曰若殿若仪门风雨剥圮在丹艧先圣崇严列祀肃雝在作绘定章服在礼象又曰讲有书堂有楼吾亦曷敢后姑徐徐为之吾愿俾是邦服习仁义秀文林立遣诣王庙将自兹始桷由禁署归里凡三年爱中和乐职之诗首为诗以咏赞侯名郁字文卿所至官以兴学为本诗曰茫茫海甸聿仁义邦圭组绩荣失其敦厐岁亦云徂夸侈则降维侯之来靡瘼不知曰维泮宫风化攸基竦其具瞻象神之仪藻井绘栌绚兮承式降陟有严是奉是翼匪土木之工职教攸则瞻彼防门有飞戾止斯翚煌煌五采属纚锵锽八音粲目在耳嗟尔后生无媮以诞无逸豫伴奂遵我侯度以靖以献奉璋有峩伊侯之愿
  赡学田土
  田一万三千六十六亩三角三十七歩一尺五寸上岸田四千一百二十五亩五十八歩一尺五寸官湖田八千九百四十一亩二角三十九歩地六百一亩三角四十九歩山一万二千二百亩二角三十二歩河涂六百一十七亩三角三十歩
  砂岸
  石同山  宜山   秀山   洋山
  虾   鲎涂   乌沙   洋务
  大嵩   大小涂  淫口   双岙
  杉木  新妇岙  石坛山  穿山团局卓家岸  徐公山  沙角
  鄞县田一万一千七百三十亩一角五十歩二尺地一百五十九亩二角一十歩山一万一千四百六十七亩一十七歩三尺
  砂岸
  奉化州田四百五十四亩一角二十七歩一尺五寸地三百九十亩二十四歩山五百五十一亩三角四十二歩
  砂岸
  昌国州田三十亩三角一十九歩地八十三亩一角二歩四十五寸山九十七亩三角一十八歩三尺
  砂岸
  慈溪县田五百五十三亩二角四十三歩五尺山八十三亩三角一十四歩
  定海县田二百三十三亩二角三十五歩三尺地一十九亩一角二十四歩
  砂岸
  録事司地五亩三角二十六歩三尺
  绍兴路萧山县田六十三亩二角四十二歩嵗收钱粮钞中统钞二百四十八锭二十九两米二千一十石八斗五合一勺谷一千四百七十石七升八合七勺五抄鱼鮝三百斤
  鄞县钞中统钞地租钞中统钞一锭一十四两八钱二分山租钱中统钞河涂钱中统钞三锭七两七钱二分砂岸大嵩横山中统钞一锭四十两米一千六百九十石六斗二升九合二勺八抄谷六百八十三石九斗二升九合七勺八抄
  奉化州钞中统钞三锭四十五两七钱地租钱中统钞三十五两九钱山租钱中统钞一锭二十九两八钱砂岸钱淫口双岙中统钞一锭三十两米二石六斗二升三合九勺谷五百六十三石五斗八升二合四勺七抄昌国州钞中统钞二百一十八锭二十两地租钱中统钞八两山租钱中统钞一十二两砂岸钱中统钞二百一十六锭二十五两鱼鮝三百斤石同中统钞一百四十锭鱼鮝三百斤宜山中统钞五十锭乌沙洋务中统钞三锭洋山中统钞二十五锭内教授薛基任内经理到二十锭教授吴廷献任内増羡到山民陈端等租钞五锭
  慈溪县钞山租钱中统钞一两米二百一十三石八斗四升六勺五抄谷一十三石二斗七升九合五勺定海县钞中统钞一定四十一两三钱八分地租钱中统钞一十一两三钱八分砂岸大小涂中统钞一锭三十两内元租一锭二十两教授吴廷献任内増羡一十两米六十五石六斗五升一合七勺七抄谷一百九十五石五斗八升七合
  象山县钞中统钞二锭四十四两五钱地租钱中统钞四两五钱砂岸石坛新妇岙杉木中统钞二锭四十两内元租二十两教授吴廷献任内増羡二锭二十两録事司地租钱中统钞二锭一十六两五钱内元租一锭三十八两五钱教授吴廷献任内増羡二十八两绍兴路萧山县米二十七石六斗二升
  续置赡学田土租粮教授薛基任内买到田上岸田六十一亩二角二十一歩鄞县田五十五亩二角四歩定海县田六亩一十七歩租粮米十四石六斗四升谷八十石六斗九升鄞县米二十四石六斗四升谷六十七石二斗三升定海县谷一十三石四斗六升
  屋宇
  大成殿五间至大二年浙东海右道肃政亷访副使赵公宏伟本路提调官治中吕巴延特穆尔教授苏垲奉化州判官程时敏董其役乃合士友出金助之起建从祀廊二十二间至大二年教授苏垲任内重建延祐六年教授吴廷献重修
  明伦堂在大成殿之后至元二十年史复伯以省命相副教授目其庳陋湫隘首捐己资与在学儒人相与助成为屋计三十六楹皇庆二年教授卓琰重修
  斋舍景定年间居民不谨火近学宫郡守厉文翁用官军救防仅成徳一斋不免随即补盖咸淳七年郡守刘黻复明徳斋为养正斋皇朝至元十九年浙东儒学提举司田希亮増逹材育英两斋通为十斋又数年复为八斋扁本道亷访副使侍其公君佐书东曰造道广誉上逹成徳西曰时升登贤成已养正列于两廊延祐七年春教授吴廷献重修
  尊经阁在明伦堂后至元二十九年本道亷访陈副使祥监治庆元属教授苏焱主其役敦劝儒人重建仍旧址也延祐七年教授吴廷献复行修葺
  仪门至元二十九年本道陈副使祥命学録姜材之视工重建
  賔序五间在泮水池东至元二十七年教授吴宗彦剏建即旧魁星楼基也皇庆二年秋教授卓琰修葺养防堂在东夹廊之东至元二十八年教授吴宗彦奉上司明文设立小学相副教授史复伯率族人以本族五乡碶序拜亭五间拨入本学建立扁曰养防堂亷访副使髙公伯元书皇庆二年秋教授卓琰重修
  先贤祠一所在尊经阁之左以奉乡里先政逹官有功于学者皇庆二年秋教授卓琰重修
  九先生祠一所在尊经阁之右以奉庆厯淳熈乡逹九先生之祀前进士王应麟为之记
  土祠在仪门东街之东大徳七年教授赵孟节建延祐六年教授吴廷献重行修盖装绘神像
  仓厫五间在泮水池之西至元十九年教授潘梦桂建皇庆二年秋教授卓琰重修
  泮水池东西街宋咸淳中教授孔景行陈元亮以砖后易废甃以石
  学门三间在泮水池之外宋咸淳四年郡守洪焘重修石墙自櫺星门东西至碑亭后元贞元年教授戴友建櫺星门三座宋淳熈戊戌太守赵善湘教授黄一震建延祐七年教授吴廷献任内重修圣旨碑亭二所在櫺星门里之西元贞二年教授戴友建
  教授防舍三间在櫺星门里西石墙内即教授西防故基至大四年教授卓琰重建延祐十年教授吴廷献重修
  东防舍三间在防事之东至元十九年教授潘梦桂建至大四年十月教授卓琰重建延祐七年教授吴廷献学正李□重修
  射圃宋淳熈元年宋孝宗颁义于天下魏王判府三年冬度地筑圃学宫之前凡六亩四十一歩三分三厘五毫有亭曰观徳校官虞汝翼记于石嘉定三年亭之南北建屋二十三间收僦居之租宝庆二年校官方万里恐地乆寖失疆界计其丈尺埋石以蔵之绍兴四年教授陈松龙申府复故址建墙宇规模为之一新丞相申国郑公清之题扁今皆废其地即今教授防也
  防事一所在櫺星门里延祐四年教授薛基扁曰明徳今为治事之所延祐七年教授吴廷献任内重修草庭一所延祐五年教授薛基建
  东西牌门各一座
  祭器
  铜器二十一项
  旧有七项
  象尊二只     牺尊三只
  罍洗四只     龙勺七只
  爵二十四只    大香炉一只
  小香炉一十个
  新置一十四项
  太尊二只     壶尊六只
  山尊二只     着尊二只
  象尊四只     牺尊四只
  豆八十二只    簠一十五副
  簋一十五副    龙勺八只
  中様花瓶一副   大様香炉花瓶一副
  坫四十七片    爵一百一十只
  奠盆五个
  鐡器
  大香炉一只
  木器
  俎一百三十只   豆一百三十只
  坫三十片
  竹器
  笾六十二只教授吴廷献任内置到 篚箱五只羃布七片 拜席十三领
  乐器
  铜编钟一十六口  石编磬一十六片
  瑟二牀      琴一十张
  笙二攒      鼓二架
  埙六个      箎二枝
  箫二枝      柷一座
  敔一座      搏拊二个
  钟磬架二座    麾竿一条
  琴瑟桌一十只   钟磬琴瑟匣一十五个
  碑刻一十座
  重修学记一座   儒户免役一座
  先圣加号一座   重修大成殿记一座学官题名一座   复洋山沙岸据一座
  学校一座     先贤祠记一座
  勿欺一座     隠徳堂记一座
  九经书板一千一百六片【不全】
  书籍
  注疏九经五十七册
  互注九经一十六册
  大字四书一十一册【不全】
  四书集成二十九册【不全】
  四书纂疏二十一册
  春秋左传一十六册
  南轩语孟说三册【不全】
  东莱尚书解四册【不全】
  诗缉一十册    公羊谷梁传七册
  论语集注九册   周易本传三册
  晦庵语孟八册   大学纂疏一册
  通鉴纲目二十三册【不全】
  通鉴目録一十三册
  通鉴精义二十一册【不全】
  九朝通鉴二十五册
  纪事本末四十二册
  编年二十四册
  通鉴一百三十册  续通鉴五十册
  北齐书一十五册  南齐书二十册
  南唐书五册    宋书六十册
  梁书二十册    陈书一十册
  周书一十五册   魏书六十册
  唐书六十册    晋书五十册
  南史四十一册   北史五十一册
  五代史二十五册  读史管见一十册
  张子西铭一册   老子道徳经二册
  周子通书二册   庄子南华经五册
  韩文集一十九册  周子太极圗二册
  元次山集二册   濓溪大全集五册
  山谷集四十册   东坡应诏集二册
  二苏应诏集四册  王文公集一十三册栁文集两部共三十五册
  防斋文集九册【不全】
  范文正公集六册【不全】
  劒南续藁一十九册
  白氏长庆集三十四册
  渭南文集一十一册
  紫阳文集六十册
  东坡大全集二十七册
  杜诗一十二册
  丽泽诗集六册
  山谷诗注五册
  东坡诗注一十二册
  后山诗注三册
  大学衍义六册   职官分纪一十二册
  论衡七册     三朝言行録五册
  朱子语畧五册   四朝言行録四册
  万花谷二十册   五朝元行録三册
  续四朝元行録四册 姓氏辩证一十三册西山读书记二部共四十四册
  读书记一十五册【不全】
  经济奏议三十二册
  艺文聚二十册
  宋朝文鉴三十七册
  孔白六帖一十七册
  续文章正宗八册
  事合璧一十册【不全】
  髙学士祠堂记一轴
  旧四明志书一十二册
  续四明志书六册
  抄籍儒人一千九百二十七戸
  设官
  教授一员 学正一员 学録一员
  鄞县儒学
  鄞县学始创于唐元和九年其地在县之东宋崇宁二年移于县之西南后燬于建炎四年之兵嘉定十三年邑簿吕康年以旧址陿隘有请于丞相史弥逺命郡守俞建相地择所以宝云寺西不将威果指挥废营更之剏礼殿设跪像然亦未大备寳庆二年尚书胡榘守郡捐缗钱出楮券辍市舶之赢率里士之助经营有成堂曰养正斋四曰习説曰辨志曰观善曰敬业凡县之士肄焉至元十九年儒学提举田希亮按治増置二斋曰育英曰进徳二十六年郡城灾惟兹学岿然独存二十八年浙东道肃政亷访副使陈公祥分治于明以旧殿将圯彻而新之易跪像而坐焉涂塈丹雘増焕聿新县丞王公闰董其役至大二年正月复燬于火是冬县丞贾思恭以亷访副使赵公宏伟之命一经营之县尹张继祖继之后同知张伯延成之
  请杜醇先生入县学书【王安石】
  人之生乆矣父子夫妇兄弟賔客朋友其伦也孰持其伦礼乐刑政文物数制事为其具也其具孰持之为之君臣所以持之也君不得师则不知为君臣不得师则不知为臣为之师所以共持之也君不知所以为君臣不知所以为人臣之类其不相贼杀以至于尽者非幸欤信乎其为师之重也古之君子尊其身耻在舜下虽然有鄙夫问焉而不敢忽敛然后其身似不及者有归之以师之重而不辞曰天之有斯道固将公之而我先得之而不推余于人使同我所有非天意且有所不忍也安石得县于此逾年矣方因孔子庙为学以教养县子弟愿先生留聴而赐临之以为之师安石与有闻焉伏惟先生不与古之君子者异意也幸甚
  再书
  恵书何推褒隆而辞让之过也仁人君子有以教人义不辞让固己为先生道之今先生过引孟子栁宗元之説以自辞孟子谓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者谓无诸中而为有之者岂先生谓哉彼宗元恶知道韩退之毋为师其孰能为师天下士将恶乎师哉夫谤与誉非君子所防也适于义而已矣不曰适于义而唯谤之防是薄世终无君子唯先生圗之示诗质而无邪亦足见仁人之所存甚善甚善
  重修学记【王应麟】
  鄞在汉为鄮属防稽郡唐属明州建夫子庙于县东五代改鄮曰郡宋始立学王文公安石宰县因庙为学教养县之子弟风以诗书衣冠鼎盛后迁县西南兵燬乆未复主簿吕康年请于郡相旧址剏礼殿设跪像堂曰养正为斋者四至元十九年増二斋二十六年郡城灾兹学岿若鲁灵光斯文未坠道其泰乎二十八年济南陈公祥为肃政亷访副使分治于明崇庠序之教明年新郡学顾邑校风摧雨圮榱楹将压殿虽更坐像庳陋未合古制爰命撤旧宇而新是图夏六月鸠工经始规模崇闳视昔増焕县尹张君孝安提其纲丞王君闰捐禄米以助主簿任君谦亦赞画焉多士竞劝佐厥费事钜用不给檄县以义役租续之掲石为门六扇有伉抡材为殿隆栋翚飞清池泱泱芹春意自堂及序以次缮修实惟礼乐之使居徳善俗启迪化原以恢宫墙之壮观缝掖来逰诵公教泽永无斁始教谕赵必燮庀役未克就严得桂继之出私槖帅先吴应酉聫事协力既成请识石章应麟居是邦不敢以耄疾辞惟古者百里有师教以道艺孝弟仁义斯民也三代所与共学也闾为左右塾党以正齿位时防于州序去民愈近施教愈宻自武城歌弗闻急茧丝而缓教化先政刑而后诗礼若宻令举善而教新城长延聚生徒何其寂寥哉无以表倡之也我思古人有行部先即学宫见诸生试论有行县学宫处士执经对讲谁其嗣之贤使者新斯学也岂徒媺宫室云尔将新士以新斯民也昔鄞有杜先生醇学行望一乡县大夫再书然后起其书谓斯道我先得之必推余于人愿赐临以为之师其自重难致如此师道立善人多渊源有自为师者盍以为法乎鄮士汉世仅一见虞仲翔之言可考也陆士龙称鄮之俗礼节恭谨葢素履行愿修其天爵是为入徳之基进道之阶自学校之建畯彦兴起乡先生前后九人其四出于鄞皆以忠信为本践履为实仰髙蹈景其人若存为士者不自勉乎师知所以教士知所以学朝而受业昼而讲夕而复习思无愧于儒之名前哲有云学所以学为人学为君子学为忠与孝也服膺三言是训是行化海濒为洙泗以一邑为天下式将自吾鄞始谨书其事志夫斆学者式克用劝三十年秋八月壬寅前进士王应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