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延祐四明志
延祐四明志
定海县
丛塜宋髙宗幸海道侍卫军赴舟不及多死于此骸骨聚埋巾子山下洗马池侧因名丛塜
通天庙刘伶墓东晋人在灵绪五都东步市祠名通天乡民祷求甚应然并无碑志可攷
海
本路
海环府境东北迤于南潮入城东各有【燕肃潮论曰观古今诸家海潮之説多矣或谓天河激涌亦云地机翕张卢肇以日激水而潮生封演云日周天而潮应挺空入汉山涌而涛随析木大梁日行而水大源殊派别无所适从索隠探防宜伸确论宋大中祥符九年冬奉诏按察岭外尝经合浦郡沿南溟而东过海康歴陵水陡恩平注南海迨由龙川抵潮阳自出守防稽移莅句章是防上诸郡皆沿海濵朝夕观望潮汐之者有日得以求之刻漏究之消息十年用心颇有凖的大率元气嘘吸天随气而涨险溟渤往来潮顺天而进退者也日者众阳之母隂生于阳故潮附之于日也月者大隂之精水者隂故潮依之于月也是故随日而应月依隂而附阳盈于朔望消扵朏魄亏于上下息于朓朒故潮有大小焉今起月朔夜半子时潮平于地之子位四刻一十六分半月离于日夜地之辰次日移三刻七十二分对月到之时以日临之次潮必应之过月望复东行潮附日而又西应之至后朔子时四刻一十六分半日月潮水亦复防于子位于是知潮常附日而右旋以月临子午潮必平矣月在夘酉汐必尽矣或迟速消息又小异而进退盈虚终不失于时期矣或问曰四海潮平来皆有渐唯浙江涛至则亘如山岳奋如雷电水岸横飞雪崖傍射澎腾奔激吁可畏也其奋怒之理可得闻乎曰或云夹岸有山南曰龛北曰赭二山相对谓之海门岸狭势逼涌而为涛耳若言狭逼则东溟自定海吞余姚奉化二江侔之浙江甚狭逼潮来不闻涛有声也今观浙江之口起自纂风亭北望嘉兴大山水濶二百余里后海商舶怖于上潭惟泛余姚小江易舟而浮运河逹于杭越盖以下有沙潭南北横亘隔碍洪波蹙遏湖势夫月离震兊他潮已生惟浙江水未泊月经巽干潮来已半浊浪拥滞后水益来于是溢于沙潭猛怒顿涌声势激射故起而为涛耳非江山浅逼使之然也】初一日十六日子末午末平
初二日十七日丑初未初平
初三日十八日丑正未正平
初四日十九日丑末未末平
初五日二十日寅初申初平
初六日二十一日寅正申正平
初七日二十二日夘初酉初平
初八日二十三日夘正酉正平
初九日二十四日夘末酉末平
初十日二十五日辰初戌初平
十一日二十六日辰正戌正平
十二日二十七日辰末戌末平
十三日二十八日巳初亥初平
十四日二十九日巳正亥正平
十五日三十日巳末亥末平
象山县
海环三垂东南皆大洋北则巨港东曰钱塘南曰大睦西南曰东门皆蕃舶闽船之所经从自钱塘而北则定海自东门而南则台温此大洋也其北港则陈山渡舟之往来东达于洋西距鲒埼由陈山渡一潮至方门再潮至乌埼三潮可至府城下
江
奉化州
奉化江源于四明之镇亭山出州之惠政桥下与诸水防南来亘府城之东然后与慈溪江防而入海随潮上下
慈溪县
江源于绍兴余姚之太平山东来至文亭乃分为二大江由咸池歴西渡经府治之北入海小江贯县中出东郭至西渡又与大江防入于海随潮上下大江乗潮多风险故舟行多由小江
定海县
大浃江县东南一里与鄞县通潮
小浃江县南一十五里西抵鄞县五乡碶
溪
奉化州
州溪在州东二里导自镇亭逾栢溪至牢岩浮西溪出緑荷滩过惠政桥防于三江口入北渡达于海
剡溪在州西七十里导自陆照左溪防同流于公棠逾泉溪防于三江口入北渡达于海
双溪在州南二十五里导自杉木岭逾排溪出下郝溪别于进林常浦防于三江口入北渡达于海
慈溪县
慈溪在县南三十里与大隠山接本名大隠溪里有后汉董黯性笃孝母寝疾好饮此溪水每思之恐不常得黯遂筑室溪濵板舆就养厥疾乃痊因名慈溪
文溪在县东北十五里受众山之水色清有文故以为名
渔溪在县西四十五里旧传有清潭虚涧竹木连绕清澄彻底鳞介不能潜其形渔者利之故名
蓝溪在县西南六十里自发源流到江际夹岸藤萝色深可染因以名之
定海县
杨家溪在县南三十五里崇丘三都
章家溪在县南三十里崇丘三都
潭
奉化州
隠潭在州西北五十里潭居两岩之下两岩相抗壁立数百仭瀑飞如练人循崖诣潭窥天可数尺宋皇祐中遣中使祷之辄应杜説有记
灵济潭在州南一里宋元丰七年令向宗谔祷之得九节鳗宣和中令周因植亭祠之立碑记异
白龙潭在州东一十里宋至和元年令郏脩辅有记【记云潭方濶十余丈巨樾下一穴相传有神物宅焉自潭导渠分为数派溉灌民田八千九百二十二亩】金钟潭在州东一十里【旁有一墩或钱氏载大金钟过此沈焉涨沙成墩金钟今在墩之下歴乆不为水所荡】
幽兰潭在州南五十里
白鱼潭在州西北二十里
雨师龙井在州南四十五里
西泄潭在州西五十里其潭如井
沙潭在州西六十里
灵济潭在州西三十里【地名大毛坑】
阮家山潭在州西南五十里
大洞山潭在州南六十里
马岭潭在州东七十里
龙光潭在州东三十里
浊水潭在州西南六十里
泉井在州西二十里
显济潭在州西三十里【地名楼山遇旱祷雨】
沈坑潭在州西七十里
金井洞潭在州西七十里即茶坑
石门洞潭在州西南六十里
设僧洞潭在州西北六十里
鳝应潭在州东一十五里
牙梳岩鰕鱼潭玉研井乌潭在州南四十里
栢香岩观音井潭在州东南一十五里
石井潭在州南五十五里
涯济潭五云潭梅山潭在州南三十里
大龙潭小龙潭在州东六十里
耀碑潭在州东二里【故老云官清则潭清】
昌国州
东龙潭在州东当延福万夀观之中有龙祠焉凢祷先此
泄潭在州东北三十六里潭据山腰深浅不可测宋宣和中旱簿尉刘佖投以诗曰未跃天衢卧寂寥碧潭流溢海山腰埋藏头角虽多日鼔动风雷在一朝既若有心成变化岂能无意泽枯焦神踪许为苍生起愿繋香车上九霄诗沈而下时人异焉
岑江潭在州西小岑江上遇祷而应蜥蜴必出
慈溪县
永昌潭旧名黄茂潭在县西南四十里至道宫之上【唐天寳二年明皇遣使投金龙宻以朱笔记其左肋继而雨降明皇目观行雨龙左肋上有朱画又有大寳永昌四字谓臣寮曰此四明山所投之龙暨使回奏投潭之始即泛出黒漆木板尺余有金书大寳永昌四字遂赐名宫大寳潭名永昌余见至道宫事内潭之北五里有狮子潭祈雨必应上有石一所有狮子足迹并仙人药臼潭下有石台三层髙数丈乡名石台者以此】
湍水岩潭在石台乡溪上近白岩院曩因祷雨随至其后县官祷祈多应遂建祠
白龙潭在县之东南七里花墅湖上水出岩间又名冷水湾上有龙王祠宋建炎三年正月六日并淳熙十四年六月十九日据赐庙额寳祐六年正月勅赐顺济庙北雪潭在徳门乡三十里
乌石潭在县西屿乡去县一十里
天井潭在县西北二十里
赭山潭在县西南一十里
查防潭在县西南六十里
圣女潭
十龟潭
定海县
新妇潭在县南三十五里崇丘四都有娘娘祠宇连年风雨损壊无存
匾溪龙潭在县西北百里灵绪四都黄杨岭遇旱乡民祈祷屡应大徳元年潭侧建祠以祀
清林龙潭在县江南七里久已湮塞嘉泰中旱县令商逸卿访求故迹祷雨即应自此逢亢旱县官率士民诣潭请龙祈雨屡有竒验
钓岩龙潭在海晏三都去县百里地名福泉山县境遇旱官吏诣潭祈龙雨泽随至
象山县
东摄潭在县西七十里层峰峭壁扪萝而登有小瀑布流下于潭遇嵗旱祷得鹤龟则雨随至鹤龟其甲长尺许觜如鹦鹉尾长八九寸鳞甲炯然
白龙潭在县南三十里伍师山岭遇旱祷雨多应清潭在县西南十里山木隂翳上有石霤注水于潭石壁多菖蒲主簿陈震尝为旱祷雨甫下山而雨大作涌泉潭在县西南十五里潭水清浅人谓龙穴亢旱则斩鹅祭之铙鼔方鸣泉即涌出或有得云母石于潭侧者
金蛤潭在县东三十五里珠岩之巅其潭晴雨皆涸特沙碛耳上有石壁遇旱祷之则有水如注从石壁中迸出须防盈潭逰鳞蜿蜒中有金蛤呼之有声应则雨巨穴潭又名双窦在县东南二十里有二穴深不可测其水随潮升降下通龙洞
平石潭在县西南二十五里
白蠏潭在县西南三十五里
金松潭在县南二十五里
大门潭在县南八十里
青峰潭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宋绍兴间主簿袁逵祷雨有应
龙洞在县东南二十五里锯门山之趾世传五龙聚防之所洞瞰巨海中如石屋濶数丈每嵗上巳邑人俟潮汛退舣舟入洞观之岩花石乳缤纷悬坠下有白黑棋子石布于沙碛更入四五丈岩洞深迥汹涌澎湃寒隂凛然不可进矣天将大雨水如雷鸣声闻十余里嵗旱投以朱书铁简则雨立应
鄞县
洞井龙潭坐落三十八都
灵头山龙潭坐落三十八都旧名胡家圣井
锡山寳岩寺后有湫名白龙王显于亡宋淳祐年间至今雨旸祈求无不感应寺北山上有洞曰龙窍屈曲而下莫穷其底
太白山龙洞县东六十里旱暵祷之輙应
天井山有三井旱暵祈祷得蜥蜴或鰕蟹之雨即应延福寺天王像堂之前有灵鳗井遇嵗旱祷雨感应
泉
録事司
梁公泉鄮山堂前方池之外宋绍兴十二年守梁汝嘉建亭其上今亭废井存
昌黎泉公使库造酒所宋绍兴末年守韩仲通建亭其上至大元归附后库废为广盈仓永湮塞焉
奉化州
茯苓泉在州城令冯多福作记【即七星井之一】
透瓶泉在州东三里以甆器贮之水透瓶外
腰带水在州西五十里【有张玉田咏云犀绕鱼悬事已非水光犹自湿云衣山中防日浑无雨一夜溪痕又减围】
清玉泉在州西南六十里
象山县
瀑布泉在县西南四十里泉泻于灵岩之上飞瀑溅沬迨百余丈有猿藏岩中时出没于瀑布之间邓仁宪亷布吴説诸公尝有题咏相传岩端生竒花枯桧有舟船砢石之迹
玉泉在县东北三十里广福亮院前泉深三尺味甘色白烹茶为胜立夏后则泉溢立秋后则泉涸有恠松偃蹇覆于上
浦溆
定海县
朱家浦在县东南四十里太丘一都
清水浦在县南东管二都古传为湖今湮废
澥浦在县西北六十里灵绪二都渔舟聚集之地外通大洋有巡检司及税务在焉
津渡
奉化州
南渡在州北二十五里【旧以舟渡后易以桥见桥道门】
北渡在州北五十里宋庆元年间邑人汪伋造巨舟廪给渡头二家至元十五年官为造船济渡军马久而敝至元二十七年重造
田下渡在州东一百里
东宿渡在州东八十里
石盆渡在州东七十里
施家渡在州东北
宦江渡在州东北
昌国州
舟山渡去县五里趋城由此涂出令赵大忠新创隄岸临江教官应防记自县至府涉海洋有风波盗贼之虞本府元有大渡船二只委江东寨兵分畨撑驾各支小劵钱米应过渡人每名止收钱五十文足县属之尉府属之都税务批厯遣放不许过有乞覔亦不许装载私货然水军不受昌国统辖往来率不如期每遇觧发官钱専挟私商殊失当年渡济民旅之意且船乆已敝寳庆三年守胡榘捐楮劵五百缗有竒新造二船视旧加广行下昌国委三姑寨兵主之人给劵食属都税院与县尉防放如故仍照浙江官渡例过渡人各给一牌收钱批厯为照有容私者许之海务检覈过渡人陈告其两处所收渡钱过月给解赴军资库以备修船之用竿缆渡
泗洲塘渡
册子渡
金塘渡
沈家门渡
鄞县
东渡即桃花渡罗城东门外往定海昌国路宋寳庆三年守胡榘造昌国渡船二只【详见县志】
西渡即西江渡望京门西二十里
北渡甬水门南二十五里往奉化路盖奉化有南渡故以为北也
铜盆浦渡
畨石渡
俞公渡
李家渡
周苏渡
江东西塘路自城东灵桥门浮梁之外有河塘自甬东至莫支堰系民旅沿塘往来之路外边河内傍田侵削防不盈尺宋淳祐六年守顔颐仲重修
定海县
大浃渡在县东南一里
石桥渡在东管二都
施家渡在东管三都
朱家渡在崇丘二都
小浃渡在崇丘二都
东江渡在崇丘三都
蚶防渡在崇丘三都
胡家渡在崇丘三都
筭山渡在灵岩二都
芦浦渡在太丘二都
慈溪县
黄墓渡在县西南三十里
李溪渡在县东南四十里
青林渡在县东南三十五里
任家渡在县东南二十五里
鹳浦渡在县南一十五里
赭山渡在县南一十五里
沈家渡在县西南三十五里
丈亭渡在县西南五十里
吴翁渡在县西南五十五里
蜀山渡在县西南六十里
城山渡在县西南一十五里
车廐渡在县西南四十里
新渡在县东南三十里
延祐四明志卷七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延祐四明志>
钦定四库全书
延祐四明志卷八
元 袁桷 撰
城邑攷【上】
河东平阳有尧舜之遗城焉王公设险以守国备豫而然也楼观门阙观民之制也各有攸处莫不皆然路室馆使者之礼也严其廵徼署舍兴焉养其视听亭宇作焉表识道里门巷之制备矣日中为市都镇方社野外之制具矣桥梁道里为政之所先存古证今兴废生焉仓廪府库郡计之本作城邑攷
本路
城周一十八里二千五百二十七丈唐长庆元年刺史韩察移州治于鄮县治撤旧城而新之【见唐防要及移城志】唐末黄晟为州刺史增筑【黄晟鄞人也僖昭之间结羣豪保乡里董昌表为明州刺史筑金汤以壮海峤絶外冦窥觎之患保一州生聚之安】至宋元丰元年守南丰曽巩受诏而完之【曽巩判太常改知明州受诏完城工冇费而民不知役数月徙知亳州】寳庆二年守胡榘因其圯壊而重修之【除望京灵桥东渡三处外余皆一一完葺之】奉化江自南来限其东慈溪江自西来限其北若西与南皆它山水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