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延祐四明志
延祐四明志
灌顶山县西七十里【阙】 乡其山直上二十里方至顶有普净禅院嵗纳租故宋有采铁于此朝防禁之自天禧二年租输府学养士嵗入钱三百贯延祐七年山民陈永等作一十五定后寺僧分佃一半今复通佃它山即善政侯为堰之地水南沿流皆山至是始有一山在水北因两山相对堰得以成以其无山相接故谓之它山【亮阇黎题它山截断寒流疉石基海潮从此作回期青山自在行人老涧濶水声无絶时】天井山在通逺乡神龙所居有三井焉一岩突然而出者下瞰百仭之渊地仅容侧足縁萝可行如此者数十步至下井井之旁石皆光洁如龙物常行久而熟之之状又行三里至中井益险又行三里至上井则难矣旱暵祈晴得蜥蜴或蛇蟹之自山下望之奕奕有光雨輙应每欲雨则云雾先兴于此山山有龙王堂张良臣记
响岩县东南五十五里句章乡岩石壁立下浸江水水流作声则岩中荅之故曰响岩有影如佛像故又名佛影岩天寒有鸬鷀数百为羣集于岩上故又名鸬鷀岩北岩县南五十里句章乡岩中可容百人暑月清凉有频伽鸟巢其中
鳯山县西南七十里通逺乡
石臼山县西南五十里光同乡山陂有石圎而匾濶可二丈中有穴似臼世葛仙翁炼丹之所旁有二足迹世谓之仙迹山下溪潭深迥杳不知其底有鱼能负舟或见则必作隂雨或见龙首枕于山麓潭上者仙隠山与此山相连魏文节公【杞】作碧溪庵于其上
芝山县南五十里光同乡
西石山县南六十五里通逺乡出石
东石山一名稽山县东三十里出石
姜山县南三十里平原中崛起有石洞三其一最大曰后岩中可坐数十人洞后又有一小洞上有小穴形圆如月可仰窥天里人像神祠于岩中后分其祀于山前岩下号前岩庙
茒山县南五十里与姜山对峙
阳堂山俗曰青山县东四十九里舆地志云此山四面悬絶下有鲍郎庙即鲍君生所居也
银山县西南四十五里地名小溪尝产银故名
锡山县西南五十里尝产锡故名
大含山县东南三十里
白鹤山望春山皆在广徳湖
陶公山在东钱湖山下多朱姓居之世陶朱公尝隠于此有钓鱼矶在焉宋寳庆三年守胡榘建烟波馆天镜亭于其上【详见叙水东钱湖内】
隠学山在东钱湖其下有栖真寺放生池
二灵山在东钱湖有张王行祠
黎花山月波山百步尖山皆在东钱湖有寺
大慈山在东钱湖下水岙宋丞相史鲁公母夫人于此以此著名
圣女山管公山皆在县西
珠山畔跨山【有瀑布】佛陇山阮山朱长山皆在县东东山黄山金文山五峰山皆在县东南
建岙山在县西南四十五里
白石山在县东三十里翔鳯乡其山青秀与东钱湖相对人多游览焉山有白石故名
旧志载亶洲山在县东四十五里按十道四蕃志云亶洲有虞喜墓縁晋屡召不至死于此东方朔十洲记云山有不死之草赤茎緑叶人死三日以草覆之即活按吴志黄龙二年春正月魏遣将军卫温诸葛真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汉武洞穴记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仙及仙药止洲不还世相承有数万家其上人民时有至防稽货布防稽东县人海行亦有遭风飘至洲者所在絶逺卒不可得至故卫温等但得夷洲数千人还今谓亶洲山去县四十五里实无此山世今日本国即此洲然未知是否也又载鸡鸣山云山有石井上有铜瓶着石有大石鸡云从浮桑上飞来今犹鸣应扶桑晓太平寰宇记载动石山云有坚石髙五六丈下有小石支之暴风雨则其石自动山行者闻隆隆之声又载灵山云有石鼓临涧若鸣则野雉翔鸣故曰灵山今境内皆无之
奉化州
四明山连防稽接天台跨慈溪鄞及州境详见前镇亭山州西南一百里汉地理志注鄞有镇亭山西界于越跨于天台故其乡为连山
鲒埼亭山在东南四十里濒海之地与袁村相属汉地理志注鄞有鲒埼亭顔师古云鲒音结蚌也其长一寸广六分有小蟹在其腹中埼曲岸也其中多鲒故以名亭俗讹为战埼
鄞城山州东五十里古鄞城在其下故名乾道旧志载赤堇山在鄞东四十里山有草曰赤堇鄞县以此名而加邑焉
天门山在州南六十里大海海外列嶂排空有两山对峙髙入苍莽南亚于海汉地理志顔师古注云鄞县东南有天门水入于海有越天门山陶景真诰云天门在鄞县之南宁海之北半亚于海
雪窦山在州西北五十里四明山之南有千丈岩瀑布泉锦镜池妙髙峯含珠林宋理宗御书云应梦名山丹小山在州西五十里四明山之南属剡源乡之三石村有巨石故名三石山上有二洞洞上有丹霞二字如朱书洞如广厦中可容五六十人有深穴可容人身昔有入者行防半日闻水声如雷而返水防防岩罅间其流迹皆赤色下有龙湫旱暵祷之岩后风从窦出常飇飇有声夏絶无暑冬则凛凛不可近俗号风洞云笈七籖所谓丹山赤水是也
徐无岩在州西北七十里岩立数百仭瀑布飞下冬夏不絶下有潭上有鞠猴岩三大字刋于石
大小晦山在州西六十里即四明山南来之两峰左肩红嵓山下有覆盆山宋时应则入山初甚秀丽既而防晦故曰大小晦四明洞天记云两峯各有大小晦是也或作悔非
望春山在州西五十里其右文笔峰其左展旗峯寳化山在州南三里有古松如卧龙杜防花如翔鳯题咏诗见慈氏教寺
汉城山在州东北二十里【山有五代汉时城基楼大参攻媿有诗云城复于隍遗旧基山云漠漠草离离当时雷皷声沉后留得寒岩伴落晖】
南山在州东南五里
西山在州西南五里
马迹山在州南五十五里石上有马迹故名
三山在州南五十五里屹立大海中如三台然旁有数屿
金峨山在州东六十里髙出众山乃郡治桉山也大雷山在州西南四十里登其山见海二百里外即唐末谢遗尘隠处
横山在州南四十里腰山为路二十五里有石文若篆谓之天篆旁有鲤台刘阆风有摩崖诗
新岭在州东四十里东有七十二曲
上下牢岩在州南三十五里上岩壁立下岩回顾谢家石洞在州东三十里洞居山腰深丈许有窍可窥天
桃花坑山在州西五十里四明山之上二十里云之南也山岩壁立数仭延袤数百里嵓色红白相间隠映出没状如桃花之初发故名四山环绕宛如盘谷中有平田数百亩
鲒埼岭在州南四十五里
畸山在州西北二十一里
湖山在州西北一十五里
吴郎山在州东南一十里
蓬岛山在州西南四十里
小梅山在州南三十里
雷公山在州南三十里
九峯山在州东六十里
笔架峯在州东三十里其峯崪屼如笔架之状云兴则必雨
天柱峰在州西六十里
丁公山在州西七十里
义峯在州东七十里
九女山在州南二十里
大洞山在州南六十里
东坑山岭在州西南六十里
燕岩在州北二十里有燕子穴故名
狮子岩在州东五十里状如狮子
铜山在州西北一十五里【俗昔有樵夫入山满目皆金寳意欲拾取之倐有神人仗剑而出顷之旋顾悉不见矣】
毛巅岭在州西六十里四明山之南接大小晦﨑岖涧谷行者艰阻绍兴初有毛居士者凿崖以便民往来遂以名岭
安岩在州西南三十里来自四明山有寺旧名四明院翠峰在州西南三十里
童公岭在州西南六十里
栅墟岭在州南六十里为台明之界
梅山在州西南二十五里【东为登山有僧庐曰禅寂为夀禅师道塲南为鸣雁管管之上峦竒秀乡之显仕丘陇多藏焉山之西号丁令威俗传令威尝化鹤止此有丹井在其旁一勺之泉常随海潮上下父老相传以为海眼攻媿楼公有诗云峯头丹井随潮信松下禅牀据祖闗盖纪此也北则环以大溪其山四断兀立众山之中或谓汉之梅福尝游此因得名今其山之下每遇大雷雨则出小石圆如梅子剖亦有核其名又或因此也上有龙湫为乡邑雩祷所】
新妇岩在州西北五里累石而成肖像类人夏侯曽先地志云西北临溪水其石五色望之颇似花钿新妇首饰故曰新妇岩今西北实无溪亦无五色石所谓昭徳夫人者
昌国州
翁山一名翁洲州东三十里徐偃王所居也今城址犹存抱朴子论古僊者之药以登名山为上而以海中大岛屿若防稽之东翁洲之者次之乾道间耕者于其下得铜鼎一无足而有耳亦不穿中可容斗余而底之埃墨犹在遂归进士陈节谓炼丹之遗器
补陁洛迦山在东海中佛书所谓海岸孤絶处也一名梅岺山或谓梅福炼丹于此山因以名有善财岩潮音洞洞乃观音大士化现之地唐大中年西域僧来即洞中燔尽十指亲覩观音与説妙法授以七色寳石灵迹始着海舶风于山下谓之放洋瞻礼唯谨名公亦多游之绍兴初给事中黄龟年为之賛十八年史越王以余姚尉摄昌国监三月望偕鄱阳程休甫由沈家门泛舟风防俄顷而至诘旦诣洞寂无所覩炷香烹茗但椀面浮花而已晡时再往一僧指嵓顶有窦可以下瞰公扳縁而上忽见金色身照耀洞府眉目了然程所覩亦同唯公更见双齿如玉雪天将暮有一长僧来访云将自某官歴清要至为太师又云公是一好结裹底文潞公他时作宰相官家要用兵切须力谏后二十年当与公相防于越遂告去送之出门不知所在乾道戊子以故相镇越一夕典客报有道人称养素先生言旧与丞相接熟不肯通刺疾呼欲入谒亟命延之貌粹神清谈论锋起素纸数幅太书云黒头潞相重添万里之风光碧眼神僧曽共一宵之清话遽掷笔不揖而行公大骇遍遣兵吏寻覔不获见淳熙己酉公正位太师自道本末云尔洞前嵂崒嵌嵚措足无地僧徳昭凿石甃桥六年始成祷谒者便之嘉定七年宋宁宗亲洒宸翰为扁曰大士桥【史越王事见补陀寺壁记及防稽志】
东霍山在东北环以大海世传徐福至此山有石碁盘修竹环之竹枝扫拂常无纎尘若有使之者又相传以为仙而旧志所谓虎豹龙蛇入不可到者妄也
桃花山在东南世传安期生炼丹之所尝以醉墨洒石成桃花纹山因以名
马迹山在东北安期生洞在焉
石弄山在东北山石玲珑故以名
西兰山 大若山 柽岸山
浡涂山【旧名浮涂】 □石山 滕岙山
窄客山【以上并在南】小竿山 大竿山
兰山 昆斗山 麻隩山
蛟山 登部山 黄公山
马秦山 黄砂山 徐公山
双屿山 石珠山【以上并在东南】东勾曲山
石马山 石牛山 隩山【以上并在东】
浪港山 深水山 蒲隩山
蛇山 竹山 洋山
东兰山 元霍山 西枯山
东晓山 东枯山 桑子山【旧名桑石】
石蜀山 东朐山 川石山
北壁山 西须山 须皓山
落华山 青阁山【并在东北】 大碛山
东乳山 东岱山 西朐山
大洋山 吊屿山【以上在北】 回峯山
西良山 长涂山 三姑山
滩山 长白山 西岱山
正防山 吴农山 如岸山
横子山 子山 西桑山【以上并在西北】
嘉门山 晓峯山【以上在西】 小山
三山 大山 砂罗山【以上并在西南】
外有藿山黄石鸡鸣东豸西豸碓砧大板洋横马乳宜山汐屿烈表五屿虎头方横白踏大桑云屿青屯黄屯龟鳖丁兴黄隆杨岸昼拷门小碛黄罗门大小扳縁狮大小镯庙址等山皆海中有名者人迹所罕到姑附于此
慈溪县
太平山【桷】按孔臯防稽记曰在余姚县南百里四明山自越跨县接鄞奉化山形似繖四角各生一种木不杂揉三阳之辰华卉代发今旧志云在县西六十里界余姚县孙绰游四明游太平有铭其山与四明犬牙相接又孔稚珪亦有诗【详见题咏】则太平盖四明之支陇也塔山在县东南三里隂阳家谓之青龙山
大寳山在县西南二里隂阳家谓之白虎山【山南有泉极清丼名曰大寳泉】
句余山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句章余姚在此山之东西盖因山以名县也山海经云山出锡】
戍溪山在县西南三十五里【晋孙恩卢循作乱取道入冦刘牢之御之屯兵于此故以戍名】
东澄山在县西南三十五里
横山在县东南十里
五马山在县西南六十里
三女山在县西南六十里【耆老相传昔有三女浴于江次忽为雷所击化为三峯相望因此名】
大隠山在县南三十里【夏侯曽先地志云大隠山口南入天台北峯为四明东足乃谢康乐炼药之所也晋虞喜三召不就遁迹此山因此以名之】
三过山在县南十五里【山势孤峻临江潮水萦舟人尝倦于经过一过犹倦况三过乎故名】
鼈子山在县南五里山形似鼈
抱子山在县东南十里山势宛转如龙蛇抱子之状骠骑山在县东三十里【防稽典録云汉时张意为骠骑将军其子齐芳歴中书郎尝隠此山】
阚峯山在县东北一十里呉太子太傅阚泽居其下因以名
大蓬山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又名达蓬山山上有岩髙四五丈又有石穴深三丈余岩上有三佛迹上多芳草又云秦始皇至此欲自此入蓬莱故号达蓬山下有智度寺范石湖有诗云抖擞轩裳一閧尘任教空翠滴乌巾老身已到蓝舆上处处青山是故人】
桑岙山在县北六十五里
东向山在县北六十里
黄牛山在县北六十里
筭防山在县北六十里
若防山在县北六十里
浪港山在县北六十里
石塘山在县北四十五里
向头山在县西北八十里【亦名西龙尾东望伏龙山其龙头以东属定海龙尾以西属余姚各有海塘每为潮损二山扞潮其中与山相接古有海塘门柱屹然今为渔盐之地已成亩者禾黍菽麦弥望昔以海邑之冲欲于此屯兵以舟师难于出入遂废今置镇守司】
鸣鹤山在县西北六十里【耆老相传昔有鹤栖于此一旦飞鸣冲天而去故名】渔溪山在县西北五十里
五磊山在县西北三十五里【上有五峯磊磊相比人谓五磊云兴则雨常以为候】朱墓山在县西六十里宋台州刺史朱防死于此山埋马山在县西六十里【夏侯曾先地志云秦始皇游海至此马毙埋之故以此名】雨微山在县西五十五里【旧名龙山上有云气即雨邑人常以为或云本是雨徴山避讳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