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延佑四明志
延佑四明志
玉泉教院
县东北三十里宋干德初置熙宁初加赐寿圣绍兴闲改今额
普明律寺
县南一十五里梁天监初置名涌泉宋治平初改今额御史台检法官王庭秀方丈记曰
普明距县西南一十五里而近其地得于而山之闲背冈面阜东西纔踰里许而林峦相属山光竟翠幽泉递响含溪空谷岫幌云关一别区也院兴于梁天监中号涌泉至治平初篆赐额普明历岁滋久四合之宇仅备甲乙继居因陋就寡寖以隳敝夫以释于之宫绝在尘外而境不时兴良有待也僧道证行业精洁睿解过人其住持之明年慨然叹曰昔人之创室展脉虬角之居现相贺跋之舍神辟林麓而运楩楠天除沙砾而备安居道之所系诚之所至虽天地鬼神犹不违时刻之盯况吾徒久有此居衲子曰视山所容犹有余地阙者而兴之当有乐成吾事者来矣于是有憎道殊法定率众先中钦承师古乃凿山而建方丈之室施者四集鸠工于春迄冬而成巍特亢爽屹立众甍之上异时榛莽荟翳岩壁峭巉若非人力所易夷斸而乃今修梁峻庑翠牖碧阶虚坦明豁出人意外是可为普明松桂荣而云壑贺也一日集其徒于上告之曰灵区胜境于佛之居五台北时庐阜南矗穹隆峻极层峦迭嶂怀灵抱异仙圣所宅金碧交照梵呗相闻而吾之文殊目光相现于二山金桥亘空神灯耀夜祥云绵延圆辉闪烁真异境也汝等谛观佛身广大充满法界于众生前无所不现则文殊游于无量千万亿阿僧祗国所有光相在在处处可得而睹惟此丈室非大非小不侈不陋有若毗耶离城摩诘所居汝等当正思维安住身心文殊大士将以狮子高广之座来至此处现大神通以不可思议微妙法门开示于汝足虽不登五台不履庐阜而文殊光相于汝等前无时不现则吾此室所作佛事与彼诸方等无有异岂不快哉岂不幸哉他日妙高居士道过之证前白日兹山寂寥久矣近刱此室虽曰幽隘而尝妄语其徒者如是矣愿识之以示后来可乎余闻其言而善之因命笔而与之记建炎改元六月十六日朝散郎御史台检法官赐绯鱼袋王廷秀撰
蓬莱山广福寺
县西南三十里旧名蓬莱院汉干佑初置宋熙宁初改寿圣绍兴闲改今额权婺州永康县事刘渭记曰
四明东海之上有象山象山境之西南有佛剎焉五代之梁创之以蓬莱之额是为龙德二年我朝之宋锡之以图书之文是为太平兴国四年敕听以甲乙住持者天圣三年也蒙恩易以寿圣之名者熙宁二年也是院隐然介众山之中虽无崇岩巨壑盘亘千里高插云天雄压地轴而佳巘苍岫周遭映带卑相附远相揖亭然起崒然止而朝阳暮霭露花霜竹出没于空旷有无之闲怳然若图画中见也太仆卿直秘阁林公旦昔宰是邑尤意爱之且叹基址颓圯榛棘出入庳堂隘宇上破而旁穿殆不足以擅斯景而奄有也因命释永净主院事焉盖永净者余闻之操行谨洁智敏而谋多又卒之以不私于是登高而望默画于方寸辇粪壤焚椔翳却立而视之为瓜分棋布地形之崇卑檐宇之闳狭了然在目中矣乃始即其旧而新之规其小而广之三门峙立两庑翼张阅经有堂献供有厨澡身有室休宾有馆轮焉奂焉一切鼎新若有鬼神阴来相之独所谓佛殿阙焉居者无以寓归依之诚来者无以耸瞻仰之礼适得邑之信向者相与出力而巍巍之殿屹立矣复建宝藏以居殿之中金函玉岫层见迭出所谓妙典秘偈悉募僧行笔之盖其徒宝仙倡其初义肱赓其终积之数年而五千四十八卷之文灿然完成矣既又辟田三百亩以赡二时之供羞植松十万本以助众山之森秀亦其徒慧初义琛与夫郡豪吴君骥有力焉窃尝谓事以速不达以久而有成天下之理也是院由五代以迄于今日寥寥二百余年乃始修坏而成补罅而完易隘而旷缋质而文工告毕事告成岂一朝一夕为哉又况永净与其徒数人协心联力卒之以不私如是宜其有成也若夫升猊座而狮子哮吼震雷鼓而法雨沾濡闻之者声岂上之真机饮之者味如如之妙旨此又有待于来者焉崇宁元年三月一日新授荆门军长林县令权婺州永康县事刘渭撰
护境寺
县东北二十里宋建隆初置熙宁初加寿圣绍兴闲改今额
保宁寺
县西南二十里旧名保安周显德中置宋熙宁初加寿圣绍兴中改今额
瑞龙寺
县东南十五里宋干德中置
新安寺
县西南五十里周广顺中置
伍师寺
县西南五十里周广顺中置
道
陈可复
陈可复定海人其师与真幼岁居杭入禁中精斋醮仪可复幼疏爽越有林生善役雷恣酒自许有问其法辄叱去可复昼夜承事因林嗜酒每鬻衣以奉由是卒得其衡至元□年乡大旱祷禬莫应有戏之曰陈道士能召雷命至官逵将候其不验以侮辱可复徐行精思集云云果合须臾雷电大作雨甚遂召为承应法师见于世祖皇帝伟其貌命治足疾可复曰疾深不可除臣有禁架术愿试之良愈复命止风风返却祈雪雪立至从上巡幸几十年卒京师追封为诚明翊教太极真人
在城道观
玄妙观
在东北隅唐天宝二年诏天下皆置紫极宫以祠老子梁开平二年易为真圣观宋祥符二年改天庆绍定元年太守胡矩重建皇朝至元十九年毁至元二十九年改今额至大二年复火
报恩光孝观
在西北隅唐开元二十六年所置开元宫也后改为崇寿宫宋崇宁二年改崇宁万寿政和元年改天宁万寿绍兴十三年改今额皇朝至元十九年火重建至大二年火及山门两庑而止其殿岿然独存
灵顺宫
在西南隅宋开禧中徐侍郎自徽州奉五显灵观以归舍地建置田以充大德十年大风震屋重建
报德观
在西北隅宋淳佑七年赵郡王与欢建佽飞庙在焉皇朝至元十九年火重建
福顺观
在西北隅宋宝佑闲郡王赵与欢建以奉元帝祠皇朝至元二十九年宣慰赵孟传请今额
文昌宫
在西北隅宋咸淳七年道士范介然建崇奉梓潼帝君皇朝至元十八年申请教所以武德文昌为额
西云大宝宫
在西北隅宋淳佑八年道士董真懒建大宝宫在西门后毁皇朝至元十四年王(端去立改金)以西云道院舍于宫遂合为一
回真道院
在西北隅皇朝至元二十三年王惟明舍地以建
明霞观
在西北隅皇朝至元二十八年道士邹晋华建扁曰明霞真馆大德六年请今额至大二年毁
紫霞仙馆
在西北隅皇朝元贞元年军千户张重翔舍地以建
元真道院
在西南隅皇朝大德十年道士萧真素建今扁曰日湖福地
冲和道院
在西北隅皇朝至大二年道士萧真素置萧氏屋改为道院
元元道庵
在西南隅皇朝至大二年元真道院建至大四年道士张存真建砵堂以来方外之士
鄞县道观
蓬莱观
在县西广德湖之望春山先是白龙祠之侧有道堂立郡守楼公异生祠绍兴十三年请象山废观为额攻媿楼公作记云
老与佛之学行于世尚矣未知孰为轻重然以吾乡一境计之僧籍至八千人而道流不能以百其居纔十数而佛庐至不可数何耶盖尝闻之欧阳公矣大略以为佛能箝人情而鼓以祸福人之趋者众而炽老氏独好言清净灵仙之术其事冥深不可质究故凡佛氏之动摇兴作为力甚易而道家非遭人主之好尚不能独兴且曰其闲能自力而不废者岂不贤于其徒者哉明之四山去郡皆三十余里西有湖千顷一山穹然秀山此为最近者名曰望春旧有灵波庙以祠白龙政宣闲有陈孜者始崇以殿辟道院于东俾道士冯立权奉香火祖父少师兴乡邦因湖之淤请于朝而田之岁得谷亡虑四十万斛父老以为德立生祠于其中又得道士何思远居之于是观宇益兴廊庑略备思远澄心炼气得黄老之真风驱役鬼物灵迹有不可掩者尝至京师有运船数百千艘欲绝惟而潮不登为作法于其堧未几潮溢欢声如雷悉赖以济发运使以闻敕差明州管内副道正盗发清溪旁郡山谷闲多响应者祖父大饬守备郡以无恐思远亦有阴助石记存焉绍兴癸亥太守莫公将命拜章祷雨而验奏移象山蓬莱观废额手书扁榜以宠异之其后主者竭力以增益前功今知观吴若讷继胡志清之后里之巨室厉氏兄弟相与出力兴造又得昝氏创岱岳行祠于山麓遂为一方胜处由欧阳公之言观之诸君可谓能自力而贤于其徒者矣某自念生晚不逮事祖父尝拜祠下冠佩俨然幼年及识何君犹记其道貌能历历道祖父时事使人起敬吴嗣法于何为孙行廑行乃祖之法以大其居是为能贡荷者故与之游一日来请曰观之兴才六十余年惧无以传远久愿记之应曰传之久不久正不在记而况此骫骳之文乎世之栋宇有倾民力为之欲为无穷之计而骤起亟废几不能以一瞬山颠水涯结茅累甓或遂化为殊庭自前古以至今日者非一也子以为今之琳宫蕊馆据名山洞府之胜霞冠星(□属)摇曳其闲者皆固然耶其创始之初亦若是而已又未必能如子之居之壮也其浸致雄盛者虽曰有数亦存平人尔揆之世法又何止栋宇也哉今蓬莱之兴或作于前或继于后以济登兹归语子之徒倘能念其艰勤而增葺之则真可以无穷矣吴曰正欲记此以示来者遂为之书
寿圣观
阿育王山前宋大观中道士梁守清始建东岳行宫嘉泰元年道士胡抱一请绍兴府余姚县广福废观改今额
云涛观
它山堰旁宋嘉定十二年赐额遗德庙属焉
显忠旌德观
清修悟贞观太清悟空成道宫并在大慈山宋丞相史公母齐越国夫人葬于山中建为功德所
紫清观
在县西三里丰清敏故园也皇朝至元二十一年道士范希和建
玉皇观
县东□里皇朝元贞二年道士胡道甫建
甬东助顺宫
县东二里皇朝至元十九年道士吴葆俦建
紫虚观
县东□里皇朝至元十九年道士楼坦建
至德观
县东二十五里皇朝至元十八年道士程德益建
奉化州道观
虚白观
州东北四里唐昭宗时赐额观有三清像制度精巧老君像袖中有一蛇长数尺洁白如雪隐现不常
洞真观
州东北四里皇朝至元二十四年前漕贡士卢震龙弃儒学道刱立请额于教所而震龙为开山其宗卢道钦等甲乙住持其后道钦鬻田质业圯坏栋宇皇庆二年本州岛议欲兴复而天师以卢乃虚白观王师回弟子以其田入虚白合而为一焉
开元宫
州南五十里宋开庆元年郡守丞相吴公潜请今额
元真观州
西北二十里宋嘉定十一年观文赵公因建坟刱立初营殿址之日有紫芝四本生于基山因名紫芝山
玉清葆僊道院
州东南五十里宋德佑元年戴行恕建
梓潼文昌宫
州东北四里宋景定二年故漕贡士卢震龙捐资买田筑宫以奉梓潼帝君之像
慕真观
州东三十里皇朝大德六年建七年请额于教所
昌国州道观
道隆观
在州之南本东岳祠宋宣和二年守臣楼巳廾请今额建炎闲金人闯境以斧斫殿楹为流血金人畏去境赖以安殿曰金阙寥阳门白蓬莱福地皇朝至元二十六年其徒争主道士陈可与祝发为僧遂改为寺至大四年道士蒋明善求直于有司延佑二年复
越王题临江仙词云
试凭阑干春欲莫桃花点点燕脂故山凝望水云迷数堆苍玉髻千顷碧琉璃 我本清都闲散客蓬莱未是幽奇明朝归去鹤齐飞三山乘缥缈海运到天池
贯云石作道隆观记
圣朝元仁大德抚四方兴三教各有恒政以不失所为上至元闲河西祝发氏杨永福总摄江南僧政而其玩服子女饮食起居悉蚕诸僧之(上□下木)而越取凡唐宋所额宫观稍似丰厚者以已力经为佛寺梵其士金其像火其额不下千百所又尝罗织入罪僇道士凡三四人由是此流背元门趋金教者甚众永福坐法后前所额宫观归其教者纔一二耳余尝观诸所在既归而复争者盖不得其官既安而不葺者盖不得其人所不葺者乃人鄙所复争者乃官贪之故也延佑第四祀春三月余游海上舣舟昌国之顷搜奇访古惟以进士倅是郡干文传偕余游此环观所谓圣母池者再复登后之翁山周而视之云水互碧明晦交错惟意在而身亡也壮哉观余又不舍而勤顾似非老氏室亦非浮屠尝试问之有道士蒋君明善起而应曰始自汴朱哲宗元符三年前祠东岳圣帝后以道院奉朝昏徽宗宣和初是邦守楼巳廾请额于朝赐道隆观皇朝至元二十六年有道士陈可尚附杨炎断发缁衣亦归佛氏遂以观为寺至大四年春明善愬之有司天道好还复仍其旧扶颠补弊规制粗立今先生之来可谓大遭也愿为文记之余求郡志按之然就官僚询之然即耆宿审之然呜呼变其人而道存取其物而理在昔也彼以人胜吾以物夺非夺吾之吾也今也吾以人还彼以物弃亦非弃彼之彼也老子贵无为尚清净吾与彼其有辨邪其无辨邪且吾闻是州浮屠之居溢三十老氏仅一区使胥而为浮屠则老氏之教不几息明善清修强敏能事其事其不葺固非吾忧后之官守能不贪则能使无烦其不争审矣自今焚修不懈祝圣寿之无强明善勉之哉
文昌宫
在州东学之侧宋咸淳闲州人创建以祠梓潼帝君皇朝至元二十六年因道隆观废为寺遂以三清像寓焉
真武宫
在州治之南
岱山东岳行宫
宋宣和闲道者徐净超募缘以建田数亩而已
祠山行宫
附祖印寺之右
蓬莱集仙道院
在蓬莱乡之胊山皇朝至元十四年乡人李心道刱立以为祈祝之地
慈溪县道观
清道观
县东南三里唐天宝八年建后废宋绍兴三十年道士叶景虚重建又于其右建东岳祠尚书楼钥扁其关曰列仙游馆皇朝至元十七年火重建
崇寿宫
县西北五十里属鸣鹤乡定海县东海王庙道士尝请崇寿为其观额此宫遂改天宁观又改天宁万寿观后东海王庙改为渊德观绍兴元年复其旧额
大隐山至道宫
县西南四十里下有龙潭唐天宝二年遣使投金龙祷雨泛出黑漆木板有金书大宝永昌四字雨随应乃赐潭名永昌建观潭上名大宝地卑湿宋祥符闲一夕疾风大雨拔木发屋观宇忽运于溪南高爽之地人号神运殿治平二年赐今额世传葛仙翁谢康乐修炼之所宫侧有药臼石台存焉宝庆元年道士董成真闻于朝聿新之
定海县道观
渊德观
县东北五里宋元丰元年建渊圣广德王庙命道士主之崇宁三年诏天下建天宁万寿观以本州岛崇寿宫改置四年请其额寘本庙宣和五年改今额建炎四年火绍兴二年重建宝庆二年徙于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