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广西通志
广西通志
把总署雍正八年添设驻劄那佐
教塲旧在西门外
正二年改建学宫
直郁林州
州署明洪武初知州赵鉴建隆庆间知州张一清修
国朝康熙五十四年知州郜超修雍正三年知州张永熊重修后楼寝室川堂莅事堂十一年知州李锡秦重修东西厢吏舍
州判署旧在州署右
国朝顺治间改建于州署左康熙三十八年缺裁署废雍正九年复设现在建造仍于州署右
学正署在城西学宫左康熙五十八年学正柯国正建
训导署在明伦堂侧
吏目署旧在州署左
国朝顺治间改建州署右康熙五十八年吏目袁之诚修建
抚康巡检司
国朝雍正九年新设现在建造距州北九十里之蒲塘墟
常平均贮仓在州署东偏原设一十八间康熙二十四年知州贾有福二十九年知州汪孙龄各修建五十四年知州郜超増建二十五间六十年知州李锦修雍正五年知州佟世俊増建六间九年知州张任十一年知州李锡秦各増修
社仓一在州东北二十里榜山冯堡一在州西南四十里欧樟堡一在州西十五里木堡一在州北蒲塘墟知州张永熊雍正三年遵建各二间库在堂后宅门右明洪武初知州赵天鉴建
国朝康熙五十四年知州郜超雍正二年知州张永熊俱重修
提督学政行署在州治东旧苍梧分巡道署址改建并建校士馆
府馆在州治南
防将署在州治东北
守备署在忠孝街康熙四十二年建
演武防大教塲在东门外二里小教塲在城内分巡苍梧道署明初守巡二道同驻梧州万厯七年以巡道分驻建后废
博白县署唐武德五年建元末毁明洪武七年知县赵惟清重建正统二年知县李铭天顺七年知县孙暲治六年知县吴原正俱重修嘉靖间署县事王宗予重建后堂隆庆间知县王文明重建正衙左右二轩前瑞榴轩
国朝康熙四年知县史缙四十六年知县程镳建内衙偶园静嘉诸轩雍正元年知县萧烜光重修教谕署在县前街康熙四十五年教谕蒋允旦修训导署在县署南康熙四十五年知县赵世功教谕蒋允旦同修
典史署在县署右雍正三年典史娄在源重修周罗巡检司在县东南七十里
沙河巡检司在县西南九十里
常平仓三十间在县署左偏
社仓八间一在县署左一在周罗寨一在沙河寨一在龙潭墟雍正二年奉建各二间
库二间在县堂左
分防署在县署南康熙四十六年知县赵世功买民房改建
演武防教塲在东门外
按察分司在县署东今废
北流县署晋初建于勾漏山巫山寨之南故以勾漏名县唐迁寳圭驿东元迁寳圭驿西一里明洪武元年主簿郭诚重修成化七年都御史韩雍改筑城池即儒学旧址建县治治八年知县曾源重修万厯十五年知县刘中春更择坐向请发公帑改建天啓三年知县卢绍祥修
国朝康熙五十一年知县万肃铎重修
教谕署在明伦堂左明成化七年都御史韩雍委照磨林埜建
训导署在教谕署右明成化七年照磨林埜建典史署在县堂西明成化七年照磨林埜建双威巡检司在县南一百六十里康熙三十八年巡检卢文汉建
常平仓十四间康熙二十八年知县顔正色重建分贮仓十三间康熙五十六年署县事州判于杰建俱在县署后东西
社仓五所一在县西北一里旧县一在县东三十里民安墟一在县南七十里隆盛墟一在县北二十里民乐墟一在县北二十里新墟雍正二年知县袁宗佺奉建各一间
库一间在县堂左康熙十一年知县张应胜建三十九年知县凃遇重修
分防署在县署西北
演武防教塲在西门外离城一里牛车村
都陇巡检司在县西乡明正统间安逺侯栁溥议立今废址尚存又中山旧巡检司亦正统间建苍梧道分司在县治东北
大洞驿在县南一百里
寳圭驿旧在城东后迁南门内今裁废
陆川县署宋淳化五年建明洪武三年县丞王麟重建成化五年知县谢坚修治十四年知县周冈重修正徳七年毁于贼知县李时荣修建嘉靖十一年知县黎伯兴三十九年署县事潘誉四十年知县张子翼俱重修明季复毁
国朝康熙四年知县方鼎重建三十二年知县韩朝举三十四年知县霍濬逺俱重修
教谕署在城西明洪武初教谕李伯英修建训导署在西城内顺治十五年训导庄璧显建典史署旧在头门东侧明洪武初典史黄仁修建
国朝顺治十五年典史沈良璥迁建于县署之西南隅
温水寨巡检司康熙四年移驻那亭堡在城南一百里
常平仓在县堂东七间署内西五间康熙二十九年知县韩朝举修建
分贮仓在县衙后一十九间距城二十里米塲墟一十间康熙五十四年知县顾鹏建
库五间在县堂东康熙四年知县方鼎建
按察司分司在县治西今废
县丞署在县署西明宣德间裁署废
永宁驿在县南今废
兴业县署旧在城西五里宋迁今治明洪武初寇燬三年县丞邬马儿主簿顔真重建后知县余显宗修治间复修建
国朝康熙初年重修
教谕署在明伦堂侧明洪武间知县余显宗建训导署在学宫内康熙五十三年知县姚之秀添建
典史署在县堂东明洪武间知县余显宗建常平仓十间在西城内明洪武三年县丞邬马儿主簿顔真建
国朝康熙二十八年重建
分贮仓十四间在东城内康熙五十六年知县姚之秀建
社仓在都凌韦村思提石防四村雍正二年建各一间
分防署在北城内明洪武三年建
教塲演武防在北门外三里
棠木寨巡检司在登髙岭下今废
赵家寨巡检司在山铺明洪武间裁汰
平安寨巡检司在城北二十里村今废
长宁巡检司在县西四十里黄桑峡口与平安土司俱系土官久裁
富阳驿在县东五里髙桥驿在县北四十里西水站江岸今俱废
预备仓在县西后为济留仓今俱废
按察司分司在县治东府馆在儒学后今俱废
广西通志卷三十六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广西通志卷三十七
学校【书院附】
学校育材之地也
圣朝重熙累洽棫朴菁莪之化遍被陬澨无在非夏弦
春诵矣我
皇上御极以来尊崇先圣礼隆亘古
训饬多士笃摰周详尊所闻行所知三江五岭间当不
乏四科之选出而翊赞昌时不负
朝廷风厉学宫意也宁仅陟降陈献春秋修释奠释菜已乎书院昉自石鼓既称鹿洞粤地如宣成栁山相沿创置今特奉
敕于省防建兴学舎酌筹膏火资蔵修其地者惟实之务而不徒矜其名则于人文化成之道益新矣志学校
桂林府
府学旧在独秀山下唐大厯中观察使李昌巙因顔延之读书堂址建宋熙宁中迁城东南隅乾道二年燬教授江文叔请于经畧使张维迁于城西故始安郡址张栻为记淳熙中栻知静江府始扩大之朱熹记嘉定十年提刑吴纯臣刻释奠牲弊器服图有记元至元十三年燬于兵岭南帅史格定海隅还重建大徳初鲁师道复以释奠图墨本锓石树于明伦堂臧梦解记至大三年副使余琏置大成乐器四年总管梁国栋辟殿之东地为节和堂以习乐天厯元年教授辛龙应于堂之前复葺肃容堂为更衣所延祐七年廉访使薛元直于思何徳严建奎文阁以藏书籍至元四年副使别多喇卜丹总管冯梦弼等议新殿宇之圯壊者亷访使托音等相继来任遂建礼殿防门两庑更先圣先师十哲从祀像王庭弼记补祭器益礼服明年复建东西斋梁遗记至正元年春亷访使多尔济巴勒副使赵天纲都帅章巴延撤而新之十三年冬十月副使额尔吉纳重修殿庑堂宇阁舍茶陵刘三吾记季年渐就圯毁旧有七先生祠在防门西初扁曰三先生祠祀濓溪明道伊川大徳三年副使臧梦解重修増祀晦庵横渠南轩东莱因易其额并列乡贤于左右史格祠建在肃容堂之东至是亦敝于风雨明洪武八年撤肃容节和二堂及教授堂更衣亭建察院署十四年始创东西四斋十五年布政使李延中重修礼殿两庑二十四年监察御史李黙与藩臬佥议重建明伦堂増置膳堂号房教授陈琏记二十六年冬颁雅乐加六佾之舞陈琏作大成乐赋三十一年春重修东西庑严圣贤像宣德中渐頽知府孙鼎修葺正綂九年知府吴惠重修谭夀海记十二年御史曾防简建立本省登科题名碑治十三年巡按御史袁佐重建明伦堂彭甫记正徳十二年巡按御史谢天锡重修大成殿嘉靖十年奉制始易文宣王曰至圣先师易大成殿曰先师庙易神像为木主建启圣祠于先师庙后陈伯献记建敬一亭于明伦堂前植御制敬一箴及视聴言动心箴凡七碑又立名宦乡贤二祠列于左右万厯九年督学袁昌祚重修甬道丹墀俱砌以石
国朝康熙十一年巡抚都御史马雄镇移建迤西庙宇祠阁堂庑泮池咸鼎新之地兼县学旧址邑人李棠记孙逆叛学宫为兵舎殿庑頽圯二十一年教授髙熊征详请巡抚都御史郝浴布政使顔敏按察使黄元骥提学道王如辰右江道简上知府徐凤鸣捐赀重修有记二十五年
圣祖仁皇帝御书万世师表颁行州县悬额庙中四十一
年
御制训饬士子文鑴石建亭于大成殿月台之东御制四配赞颁行各学鑴石明伦堂六十一年巡抚孔毓珣捐赀备造祭器悉依阙里规制雍正元年奉
防追封孔子五世祖木金父公为肇圣王髙祖祈父公为裕圣王曾祖防叔公为诒圣王祖伯夏公为昌圣王父叔梁公为启圣王改啓圣祠为崇圣祠按昭穆位次安设神牌每年春秋致祭其牲牢酒醴笾豆簠簋每神位前各照启圣王例陈设三年
御书生民未有匾音颁行各学悬额庙庭四年巡抚汪漋布政黄叔琬按察甘汝来驿盐道张若霈各捐俸改建明伦堂并修东庑及东庑神牌六年巡抚金鉷重修殿庑防门及名宦乡贤二祠九年巡抚金鉷布政元展成署按察事耿鳞竒桂林知府钱元昌详议重建大成殿覆以绿瓦门庑宫墙之属率皆鼎新
学田原额一顷零四分九厘有零除荒外实征九十四亩零额征租米三十石零二斗零
宣城书院旧在今府学之西宋景定三年经畧使朱禩孙建祀南轩张宣公栻东莱吕成公祖谦理宗敕赐匾额后燬元元贞中重建至正三年重修明初改为临桂县学正綂五年御史刘隽复建于县学西治十七年提学姚镆移建府县二学之间正徳中右布政使翁茂南按察使宗玺防政黄衷副使傅习张祐各捐俸重修置祭田三十亩陈伯献有重修立田记明末复废
国朝康熙二十一年教授髙熊征具详巡抚郝浴以谯楼右线伯花园故址改建书院奉祀宣成二公召集各属诸生肄业其中督学王如辰改名华掌以后递有修葺雍正二年巡抚李绂复题曰宣成书院捐俸给饩延师课士
栖霞书院即阜成书院在东江门外
国朝康熙五十六年巡抚陈元龙建雍正九年巡抚金鉷率属鸠赀重修更名栖霞布政使元展成书额
秀峰书院雍正十一年奉
防令各省会建造书院俾士子为肄业所并赏银一千两筹息以资膏火乃择地于城东傅叠防面秀峰之胜中为书防最后为寝室前为讲堂五间东西厢学舍各十五间
爱日书院在凤凰街中康熙五十八年士民为巡抚陈元龙建
流恩书院在府学宫之东雍正十年通省士民为总督鄂尔泰建
桂林书院在府治西明嘉靖三年巡按御史汪渊建今废
漓江书院在文昌门外明天啓间督学曹学佺建今废
【附】武学在城西丽泽门内明嘉靖九年提学佥事黄佐因旧武学废址狭隘迁建于此蒋冕记今废射圃在丽泽门外依城为之今废
临桂县学元以宋贡院改建皇庆间县令刘鼎迁于郡城南隅明洪武二十八年迁府学右宋宣成书院故址正綂十年巡按御史周纪重修有记十三年巡按御史曽防简檄建两庑御史尹鋐复檄修建两斋有记正徳元年提学佥事姚镆重建大成殿及堂斋邑人包裕记万厯二十四年迁古田县讲堂旧址明末废
国初春秋二祭附于府学康熙二十四年改建于府治南谯楼西本前靖江王宗室故宅后为线伯衙署知府黄良骥知县张遴教授髙熊征详请改为县学形势耸秀正殿巍然两庑及防门櫺星门次第修举雍正元年知县汤大瑜奉文改换崇圣祠额添设神牌祭器
忠义祠
国朝雍正元年知县汤大瑜建于学宫内
节孝祠在十字街即旧天主堂知县汤大瑜详署巡抚韩良辅改建
学田原额一十一顷七十六亩二分七厘零除荒外实征八顷三十亩一分零
【附】义学在宁逺门内康熙二十四年知县张遴建五十四年巡抚陈元龙檄创义学十七处有记事诗雍正九年巡抚金鉷檄知县骆为香于东南西各图増复义馆二十处延塾师聚童子教读嵗给脩脯十年檄桂林同知徐徳秩在拱辰门外増立义学一所
社学一在宁逺门外富义桥下一在西乡两江口明万厯间建今废
灵川县学旧在县西一里宋建炎间建后圯元至元二十一年知县罗嬴迁于县东南大象山寻燬于兵二十九年防访副使赵天纲命知县岳璋迁建于县东街明洪武三年知县刘延重建十八年知县吕资増置东西斋及堂膳厨库造祭器塑圣贤像永乐乙酉知县刘正言复修宣德己酉知县陈继广其基重建明伦堂讲堂正统甲子知县包至道重建大成殿两庑修祭器成化元年知县曽铎扩地为门十八年知县沈溥重修嘉靖三年知县秦有重修十三年教谕陈璇请改建庙学巡按御史曽守约发公帑檄通判伍重董其役十九年知县成世逺加修殿庑门舎
国朝康熙二十一年知县黄士垐训导毛文灿重修五十年知县李天荣因通邑诸生议学宫地势卑湿请改建城南门外始迁髙峰有碑记五十五年知县楼俨续建櫺星诸门雍正元年通学公修礼门义路以砖易之知县郑采宣奉文改换崇圣祠额添设神牌祭器并修殿庑五年知县牟泰龄捐俸重修殿庑祠宇并置钟鼓有碑记
明伦堂在东街旧学址东元至元二十九年知县岳璋建
国朝雍正三年训导刘世瑛修并围墙头门
忠义节孝二祠知县郑采宣奉文建于学宫内外学田共三顷三十五亩零
【附】义学一所在北街
国朝康熙五十五年知县楼俨创建有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