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山西通志
山西通志
檀道岭在直岔岭东自方山至檀道胥中条山之析名也
大峯在方山东
水谷在县西北二十五里
大通岭在县西北中条山唐时竹影殊盛内有竹林寺青龙洞在县北三十里歴山东北三十里洞内有青龙泉
百二十盘在县北中条山之隂石磴盘旋而下北逹虞乡即唐司空圗所隐王官谷也 倪光荐奇石诗偶经百廿盘松石駴心目石以松为筋松以石为肉石抱松如裹松穿石似束
甘枣山在县东北三十五里青龙洞东二十里今名刺林沟 括地志中条山亦名甘枣山 山海经甘枣之山恭水出焉西流注于河
石钟洞在县东北三十五里甘枣山东十里有石室顶悬石钟水注其下祷雨多应相传石钟真人修炼地尝有蝉负芝来止石上又有野鹿入洞偕宿云石钟洞东五里为清凉寺又东十里为娥英庙又东为闲田
直岔岭在甘山东今名横岭 邵璿治中条山路记中条直岔岭四十里为赴郡省道南二十里属芮北二十里属解径皆縁崖临溪髙深数百丈北尤偪仄石磊砢羸马蹄爰命僧宗睿南北四十里之窄者坍者者□者悉举而刬凿之
南坡滨黄河岸水中有砂石髙三尺大如碾上平下狭河涨石独露传为吕望钓台
黄河在县南二十里 水经河水又东过河北县南水经注县与湖县分河 永乐涧水南流迳河北县故城西故魏国也晋献公灭魏以封毕万卜偃曰魏大名也万后其昌乎后乃县之在河之北故曰河北县也今城南西二面竝去大河可二十余里北去首阳十里许处河山之间土地迫隘故魏风着十亩之诗也
白龙泉在县南十里王家庄
小水泉在县南十里太安村
葡萄涧在县西二十里郑村有五泉土人名五股泉南流入河
观音泉在县西北十里
地皇泉在县西北十三里山麓地皇氏庙前流经魏文侯故城合通泽泉伏流入沙地皇通泽合为一渠
沩汭水在县西北三十里永济界
三涧在县北五里源出中条山东西二沟流与涧合南入河
大安池在县北五里流入黄河
龙泉在县北五里古魏城中上有五龙祠 水经注城内有龙泉南流出城又南断而不流 金志有中条山黄河龙泉
通泽泉在县北八里古魏城西北合地皇泉伏流入沙青龙泉在县北三十里青龙洞祷雨多应
鹿跑泉在县东北八里中庄村清澈见底一名静深泉上建龙神庙
奥祝泉在县东北二十二里北山石岩下相传魏文侯率军自安邑至黙祝于此举鞭得泉
恭水在县东北三十五里源出甘枣山即今朱吕沟水也 山海经蒲山之首曰甘枣之山恭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恭水当在中条山西鹿跑泉北三十五里
浢泉在县东北五十里仪川沟源出清凉洞南入河一名浢泽即浢津渡也土人名连塔沟
防生池董一桂记芮城之北泉壑纡曲决渠引水层折五六里入城埴为池
万蓬头井明嘉靖时万蓬头过涧西王老人恒食之蓬头曰当以五十金报因指屋后地掘井水大涌族里以五十金买溉村田至今井存
山西通志卷二十七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山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山西通志卷二十八
山川【十二】
绛州
鼓山即鼓堆也在州西北二十五里接九原西坡周四里髙五丈穹窿而圆形如覆釡人马践履有声四周胥石磴下有泉又有清浊二泉出鼓山左繇九原山西坡少南石穴下分出二入莲池西合鼓水溉诸村田
姑射山在州西北四十里
峩嵋山在州南二十里州境四十里迤逦夏闻喜猗氏临晋荣河诸县西抵黄河东临曲沃坡南闻喜
马首山土人名马头山在州西北四十里亘数百里东繇太平界入绛西至稷山界出绛凡三十五里山繇临汾襄陵太平迤逦入州境一峰突出山上山后胥乡宁地山面东南与姑射隔一峪史记赵盾田于首山即此一名火焰山上有火焰池水最清冽山险难陟又名悔来山
玉壁山在城西北隅髙二十丈有奇盘踞三里所谓玉壁秋风也
氷壑在州北四里 李毓秀党氷壑状北平里北窰庄距州治四里许西枕土阜稍南两崕对峙一流通中而东注洞壑幽邃前州大夫之凌隂在焉先生暇则徜徉其间寒防素守视世俗薰灼泊如也因自号曰氷壑居士
九原山在州北二十里州境东西九里山面南平原突起土阜九区上有百神庙山产莞花 檀弓赵文子与叔誉观于九原文子曰死者如可作也吾谁与归叔誉曰其阳处父乎文子曰行并植于晋国不没其身其智不足称也其舅犯乎文子曰见利不顾其君其仁不足称也我则随武子乎利其君不忘其身谋其身不遗其友晋人谓文子知人
定境山金志有定境山汾水浍水鼓水
阳石山开山圗阳石山在绛北
汾河在南门外繇太平东南吴村流入州境经南关西流入稷山境州境凡七十里 水经注汾水又西迳魏正平郡南故东雍州治太和中皇都徙洛罢州立郡矣又西迳王桥浍水入焉 水经又过长修县南 水经注汾水又西与古水合又西南迳长修县故城南汉髙帝十一年以为侯国封庄恬也有修水出县南而西南流入汾汾水又西迳清原城北故清阳亭也城北有清原晋侯搜清原作三军处也
浍水在州南五里源出翼城县浍髙山西南过绛县合绛水西过虒祁宫又西南至州境二十里经州西南横桥庄入汾 水经又西至王桥注于汾水 水经注晋智伯瑶攻赵襄子襄子奔保晋阳原过后至遇三人于此泽自带以下不见持竹二节与原过曰为我遗母卹原过受之于是泽所谓王泽也 通考正平有汾水浍水龙谷水晋虒祁宫
鼓堆清浊二泉合流成沟隋正平令梁轨曰水动物也顺之则下激之则上乃因地宜以激水迄今遵之源出九原山一曰清泉一曰灰泉土人名神以滙孚惠圣母祠南也 水经注古水出临汾故城西黄阜下其大若轮西南流故横沟出焉东注于汾今无水又西南迳魏正平郡北又西迳荀城东古荀国也汲郡古文晋武公灭荀以赐大夫原氏也古水又西南入于汾 樊宗师绛守居园池记水本于正平轨病水卤生物瘠引古沃澣人便【古水樊记所谓古沃也当属鼓堆泉泉掌镇大泉近鼓堆其大若轮或指泉掌】孙冲绛守居园池记序如曰水本于正平轨正平带郭县也隋开皇十三年内军将军为临汾令临汾即正平也十八年改正平焉轨字世謩材令也患州民井卤生物瘠疲因凿山原自北三十里引古水圗经云鼓堆水地缺絶经濠坎则续之以槽穿城牖入衙注池别分走街衖阡陌汨汨然鸣激沟渠又灌溉畦町讫入于汾河顷县前有梁轨遗记熟见其迹则知水本于正平轨由此而发语也乔宇记泉发于九原山之西鼓堆者或曰其北突有二山髙圆如鼓则泉以形似而名志曰泉上有堆如覆釡形履之声如鼓则泉以声似而名泉有清浊二穴清在北浊在南北穴为石口尺五许自滙而为池幅一丈其深称是池溢而南折而东流南穴为土口尺许亦滙池溢而北折而东合于清流泉之西则隆然髙原南北畴皆资泉而溉其东至于绛州五十里而南竝入于汾
泽掌在州西北二里有眠窝泉漹泉永和泉东北一里有龙头泉合流
兰村在州西北山半泉水无声卯午酉涌出有声土人名溢水
赤龙潭在大街北俗名泉儿墩
龙谷泉在州东北十八里龙香村左传龙见于绛郊即此
马首山峪中水 繇稷山三界庄而下分二渠
泉掌镇关王庙前大泉分二支至镇南镇西 镇东有沟沟左一泉名大渠沟右一泉名水渠又有活泼泉春口泉王马库泉蛇泉
薛郭泉在古交
丁村泉在丁村
龙头泉在龙头村
修水 古水合汾汾水又西南迳长修县故城南有修水出县南西南流入汾
干涧土人名扶苏水后涸
天井水后涸
闻喜县
中条山在县南六十里西界夏县东界垣曲在邑境者广袤胥四十余里山麓有郭堂岩
汤寨山在县南八十里夏县凤凰山东乃中条分支也寨为中条极险峭壁数千仞上有汤庙湫池祷雨多应土人名汤王山又名景山下有郭璞书堂古产铜隋地理志闻喜县有景山葢与三嵕胥中条支山水经注涑水与景水合出景山北谷 山海经景
山南望盐贩之泽北望少泽其草多藷藇秦椒其隂多赭其阳多玉郭景纯曰盐贩之泽即夏县盐池也【按经不言有水今有水焉西北流注于涑水也】五朝志闻喜有景山有董泽陂 旧志景山即汤山
蚕姑峯在汤寨西峯上有镇风塔蚕姑庙
秦王岭在汤寨东相传秦王屯兵地
吕岩在县东二十里吕庄
紫屏山在县东四十里姚村后山列如屏其色紫土人名六老峰
焦山在县东五十里详三嵕
三嵕山上林赋凌三嵕之危郭璞三苍注三嵕山在闻喜今县东五十里有焦山髙埓汤寨疑即三嵕
凤凰原在县东六十里乃裴氏墓域也
鸡鸣山裴氏谱凤凰原墓西至鸡鸣山裴氏宰辅十有七人入省者六十一人官至三品者二十四人封国公者十七人封郡县公者四十人侯二人伯二人子四人男四人驸马五人皇后二王妃二
紫金山在县东七十里盘盘山东二十里接曲沃界山西名为凤凰原
香山在县东南三里巅有裴晋公祠前有三塔又前丘村岭有塔
官庄岭在县东南五里上有香山寺
横岭在县东南九十里接垣曲界山脊横亘下有三泉出白石罅土人名白石河
铁牛谷在县南三十里相传铁牛流峪中水峪有兴国寺
瑶光峯在县南四十里上有塔髙埒夏县瑶台
盘盘山在县南五十里秦王岭东盘旋而上
观音山在县南九十里刘庄隘一峯突出下纎上钜玲珑差类落伽
栢林山在县西三十里栢林村后石岩苍翠下为叠水崖再入为藳峪莲苇清幽
峩嵋岭在县北三里由凤凰原东而北迤逦渐髙行二十余里四围邱陇中为平原所谓晋原也晋城在焉又北数里下瞰绛州其广五十余里
天皇顶在县北十五里繇五龙庙一线度峡突起圜巅髙出羣峦之表
清原在县北二十里左传晋搜于清原杜注在闻喜北又马融广成颂采清原注在河东闻喜县今曰晋原北临绛西接稷山南俯闻喜广袤数十里
稷王山在县北五十里接稷山界后稷陵庙稷山主之姜嫄陵庙闻喜主之左传晋侯治兵于稷杜预注在今闻喜县
龙头堡在县东北五十里山势似龙头后周明帝尝移绛州治此
仙人洞在界原白石村大堰壑相传郭璞读书迹九龙山 金志有九龙山汤山涑水
涑水源出绛县大隂山陈村峪伏流至柳庄复出合洮水景水沙渠水西流县境防温泉水吕庄河甘泉水过东桥经城南门外折而南又折而西过西桥入夏县界 绛水可以灌安邑当谓涑水以源于绛古亦称绛水也 水经涑水又西过周阳邑南 水经注其城南临涑水北倚山原竹书纪年晋献公二十五年正月狄人伐晋周有白舞于市即是邑也汉景帝以封田胜为侯国也涑水西迳董泽陂南又与景水合 水经又西南过闻喜县南 水经注涑水又西迳仲邮□北又西过桐乡城北 竹书纪年翼侯伐曲沃大防武公请成于翼至桐庭乃返者也涑水又西与沙渠白水合西南迳左邑县故城南故曲沃也晋武公自晋阳徙此秦改为左邑县诗所谓从子于鹄者也 春秋传下国有宗庙谓之国在绛曰下国矣即新城也王莽之洮亭也涑水自城西注水流急濬轻津无缓故诗人以为激之水不能流移束薪耳水侧即狐突遇申生处也
董泊在县东四十里舜时董父豢龙之所一名豢龙池周数百步莳荷滋稻浸溉十余里 水经注涑水西迳董泽陂南即古池东西四里南北三里春秋文公六年搜于董泽即斯泽也 左传防子曰董泽之蒲可胜既乎 刘昭注闻喜有董池陂古董泽左传曰改搜于董泽 路史董姓伯闻喜东有董池陂董泽陂也 竹书纪年晋武公元年尚一军芮人乗京荀人董伯皆叛者非秦川董 裴晋公湖园赵忠简公董泽书院皆在泊左明一统志宋相赵鼎先世家于此
玉莲泉在县东二十五里川口南涧旧有莲池上为白莲寺
甘泉在县东三十里东镇北黑龙沟水甘南流入涑隋移县治于甘谷疑即此上为黑龙庙祷雨多应
温泉二一在县东四十里官庄村一在南湖村二水相邻胥冬温即泊泉也流入涑水
干河在县东四十里 史记伐韩到干河山海经水冬干而夏流实惟干河郭璞注河东闻喜县东北有干河口因名干河里今有沟无水
冷泉在县东四十五里胡村西夏冷
黄芦泉在县东五十里黄芦庄南流入汾水地有黄芦洮水在县东六十里左传子产对晋叔向曰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 后汉书郡国志闻喜邑有洮水 水经注水源东出青新山世以为青襄山也又曰涑水至周阳侯城与洮水合 司马彪曰洮水出闻喜县故王莽以县为洮亭也然则涑水殆亦洮水之兼称乎【按自横水来者涑水自磨里来者洮水滙而为一爰名涑洮】
暖泉在县东南三十里王村冬暖
沙渠水在县东南五十里白石村西北流会南山诸水至吕庄入涑水土人名吕庄河 水经注涑水又西与沙渠水合水出东南近川西北流注于涑水 唐志东南三十五里有沙渠仪凤二年诏引中条山水于南城下西流经十六里溉涑隂田
胜水沟在县南四十里栢樊底水出崖间附草而下滴涧如百铃声沿溪上陟即郭璞洞
秦王涧在县南四十里美阳川相传秦王三跳地马跑泉在县南美阳乡相传秦王迹【按马跑泉迹太多闻喜与霍州二泉容可信】
瀑布泉在县西三十里栢林村后水自山峡中三叠而下土人名叠水崖
野狐泉在县北二十里南流合社村户头二泉 李汝寛曰乃白土沟之上游北枕髙阜下临巨壑四面胥石水自半山中出潺潺有声至壑底髙数丈其底可容万马而南去水口不容一舟
郭堂泉在中条山之麓有岩焉砑洞豁纵广丈余内有悬泉一滴即郭景纯置砚地也
湫池在汤寨中条削壁千仞上有湫池径丈许旱不涸涝不溢邑志曰可方华岳洗头盆故名灵池
河津县
紫金山在县北三十里盘踞四十余里东连双峰黄颊姑射诸山至稷山界西连韩城梁山界北连乡宁诸山实胥梁山东袤境也有五峰岭髙八里有云中寺古塔数十里外有八十盘砌石为道折旋八十曲麓有云峰爪峪泉出此 左传梁山晋望杜预注在冯翊夏阳县北也 公羊传梁山河上山 颜师古汉书注梁山在夏阳 括地志龙门山在韩城县北十五里梁山在韩城县东南十九里雍州境也 禹贡锥指尸子吕氏春秋淮南子所称吕梁山即禹贡之梁山也春秋成公五年梁山崩公羊曰梁山河上山谷梁曰壅遏河三日不流水经河水南出龙门口注云昔大禹导河积石疏决梁山谓斯处也即经所谓龙门矣魏土地记曰梁山北有龙门山大禹所凿通孟津河口广八十步岩际镌迹遗功尚存河水又南迳梁山原东山在夏阳县西临于河上谓夫梁山之崩能壅河则俯瞰河流可知信为禹凿之余三子所称吕梁即此山之别名矣郦道元谓吕梁洪巨石崇竦壁立千仞又谓在离石北以东可二百余里阎百诗为之辨曰道元言吕梁之水势与龙门无异而以为在离石离石明之石州改名永宁州者必求其地以实之永宁州东北则今静乐县岢岚州之地西去黄河约二百里无所谓河流也土人欲当以河曲县西南二十五里天桥峡亦有禹凿之迹天将隂雨激浪如雷防相似矣而无所谓千仞巨石又南去离石四百余里皆与郦注不合当阙疑百诗言甚覈今大同府平鲁卫西亦有吕梁山近志以郦氏所言者当之则更在河曲之北去离石愈远矣总由不知吕梁即龙门之南山而移其名于他处耳且使吕梁果在离石县北则西南距孟门六七百里未凿不足为其害三子先言龙门次言吕梁其为夏阳之梁山无疑也列子又有吕梁为孔子所观者郦道元谓在吕县泗水之上今徐州东南五十里吕梁山是也其下即古泗水金元以后为黄河所夺而泗殚为河禹河未尝经此傅同叔以此为禹凿之吕梁谬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