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山西通志
山西通志
鸯浆泉在方山巅久湮塞相传深不可测有神物宅其下与湖潜通明隆庆间霪雨或言方山白龙为祟御史郜永春沉铁牌磔黑犬以厌之寻以铁瓮塞其口是夜大雷雨折山巅塔龙移湫去【按蒲州志鸯浆泉在州东五十里草坪山张四维鸯浆泉诗序步草坪巅元泉宛滙明一统志檀道山在解州南五里中有鸯浆泉胥误】
芦苇泉在王官谷内泉甘
鸭子池在县西北八里即水经注所谓东陂之晋兴泽也王官诸谷新水河经流注此 池在五姓湖东姚暹渠南孟盟桥淤则湖水泛滥东注于池而姚暹亦有倒灌之患矣
五姓湖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即古张杨池涑水姚暹渠经流之所也村有五姓因名 后魏地形志河东郡北解县有张杨池 括地志张杨故城一名东张城在蒲虞乡县西北四十五里 东起鸭子池西连湖尾又西接孟盟桥东西六十里胥水乡也晋兴泽张泽虽不可细折而水势差可髣髴 明朱峻□博学有盛名不慕荣利筑居五姓湖轻舟蜡屐与名士登临吟啸自号芦花散人有佩兰集行于世
姚暹渠在县北十里繇解州北境入县境经石卫铺北杜家营桥土桥孙南镇北入湖 旧名永丰渠水出夏县东巫咸谷西流经安邑县下留村苦池水入之又自安邑城北西流六十里经解州北境至县西北流入五姓湖隋大业中都水监姚暹所开故名
国朝雍正九年署刑部侍郎韩光基疏湖滩一区原系姚暹渠涑河防归之处向因涑河上流沿河居民私决灌田任漫溢村庄不由故道归湖故有水退滩淤之地今臣议疏故道引水归湖
芦子泉在抢峰西北麓旧传武后以术士言虞乡有王气遂防县南背冈至见芦根而止血出化为泉【此亦好竒之说与卧虎山丹河相类】
洗马泉在洗马村南相传晋太子洗马于此
明月泉在三王岭之阳
猗氏县
千佛岭在县南八里自闻喜香山来至县西香落村止涑水西流过源头村将南行岭隆起逼捍之
鸣条冈在县南二十里自安邑来分条缭绕土人传有舜陵
峨嵋坡在北门外东连闻喜西入蒲坂绵亘蜿蜒青坪如级至县北析支南行为县治 城东龙岩寺当中条稷山之豁景尤敞朗
涑水河在南六里由闻喜西流经县南境合姚暹渠入临晋五姓湖 涑水故道自安邑北相镇西入邑境鸣条冈至此而伏故自李汉郭村间折而南顺治中郭村人尝掘地见大石桥云又折而东南经张河孙坞等村今谓之张河滩又折而西南歴楚侯王鉴张嵩诸村俗称菅沟又西南经太侯上庄及解州南扶等村又西南迳临晋卿头等村入五姓湖后引而之北自北相镇西北开新道西行经三里髙头里原头水南香落等村至河家庄南崔家湾折而南经祁村及临晋南村卿头等村合姚暹渠入五姓湖至明治十六年巡盐曽大有复西浚新道八十里自崔家湾引而西为今涑水河道 水经涑水又南过解县东 水经注涑水又西迳猗氏县故城北春秋文公七年晋败秦于令狐至于刳首阚骃曰令狐即猗氏刳首在西三十里县南对泽即猗顿之故居也涑水又西迳郇城诗云郇伯劳之盖其故国也杜元凯春秋释地云今解县西北有郇城服防曰郇国在解县东郇瑕氏之墟也 金志有涑水
对泽在南门外水经注县南对泽猗顿之故居也泽泉在南门外地故偃潴浸泉成泽万厯间坡水大至泉遂淀塞
南涧即涑水故道北有黒龙潭潭左有泉南流可十里余后废
黑龙潭在县西南二十里广半亩深一丈潭左有泉双璧泉在县西北五里二泉涌出南流五十余步文波泉在县东北自城东绕城南入涑水
万泉县
介山在县东十五里相传介子推隠此 地理志汾隂介山在南 师古曰介山在汾隂东北 唐志有介山 水经注邓邱在介山北即汾山也其山特立周七十里高三十里文頴言在皮氏县东南侧可三十里乃非也今凖此山可高十余里山上有神庙庙侧有灵泉祈祭之日周而不耗世亦谓之子推祠雄河东赋曰灵舆安步周流容与以览于介山嗟文公而愍推兮勤大禹于龙门晋太康记及地道记与永初记并言子推所逃隠于是山其实非也予按介推所隠者绵山也文公环而封之为介推田号其山为介山杜预曰在西河介休县者是也 文頴谓其山特立郦道元谓高十余里当以今之孤山为介山汉武帝纪诏曰朕用事介山祭后土皆有光应
雄传三月将祭后土上乃帅羣臣横大河凑汾隂既祭行游介山囘安邑顾龙门览盐池登歴观陟西岳以望八荒
稷王山在县东三十里稷山界下有漉漉泉
黑石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石可磨碑碣文色青黒栢林在孤山东南隅上有昆仑台
孤山在县南二里高十五里盘踞八十余里以不接他山名孤山一名方山以其四面胥方也又以山基绵延名绵山西半隅有槛泉南麓有双泉又有桃花洞其东谷有暖泉又名东谷涧上有法云槛泉寺 唐志猗氏有孤山 山海经名景山 宋邓忠臣双泉记孤山之东南有祠曰风伯雨师右有泉二源在山之上下 元毛铎风伯雨师庙记近邑之山为绵山山东南之巅有古祠焉祠下有台曰昆仑耆耋相传汉之建武九年光武亲幸登是台而祀之因封之曰风伯雨师之祠勅修其宇 明猗氏髙箓采药孤山相传遇刘操授长生诀坐一窰驱石若飞云
桃花洞在孤山南麓曩多桃树故名相传唐罗士信隠此元刘仙翁海亦羽化于此有登仙石遗迹
雕石崖在孤山南峪有雕常巢于上有雕石泉
峨嵋岭邑境隶其巅
东涧在东门外孤山北壑随地涌泉北流六里入沙漉漉泉在县东四十里稷王山下
永清池在县东南二十里相传汉光武饮马于此水甚浊鞭搅即清今流潦入池寻辄澂澈
双泉在孤山东麓栢林迤西二泉涌出一在山半一在山麓土人名上泉下泉宋熙宁五年邓忠臣撰双泉记尝谓此泉可饮数千戸嵗旱祷能兴云雨广陵朱康叔行县与予同谒祠下探源留观久之顾谓予曰兹胜境也惜其未名可名曰双泉因书于石
圣水泉在孤山阳嵗旱不竭
雕石泉在孤山南峪雕石岩下南流合圣水
暖泉在孤山阴秦王寨右数穴涌出隆冬不氷东涧之流泉居其半一名和丰泉
半截桶泉在孤山阴黄家峪泉如桶水止不流
槛泉在孤山西麓一名兔泉相传建槛泉寺时白兔掘穴得泉
西涧在西门外北流三里入沙
惠民池在崇德坊西街北明典史王懋创凿坊曰王公惠民池坊
荣河县
峨嵋坡在城东逓髙四里北连闻喜南贯临晋上多平原东南一峰差耸曰灵吉 山南坡曰亚夫土人传亚夫屯军于此曰番底距城十里达临晋运城道曰髙村又南为白马庙为师家崖 山北坡曰寺坡曰风坡曰仓李曰长坡又北为后土庙为孙石崖起伏巨细不等形势聫络唯后土白马二阜左右相顾坡间有大沟曰百峪小沟无筭宋汾隂朝觐坛颂原隰相属弥迤而龙鳞堆阜孤标崛岉而云矗书载沩汭在其境诗歌韩奕亘其右灵掌标于巨岳素汾合于洪河逸势奔趋迅湍激射
汾隂脽在汾水南有长阜背汾带河长四五里广二里余高十丈汾水歴其隂西入河汉书谓之汾隂脽应劭曰脽丘类也 汾脽其地隆起若尻脽然宋成庆军是 广韵钜灵坐于汾脽宋华隂县北一百二里有钜灵庙九域志钜灵祠河中府也
穆陵关山在县北十里南北开朗至关则东西两山壁立如门车不能方轨石刻曰古穆陵关
朔坂瀵水经流坂西
黄河自河津南流入县境又南入永济县境在县西逼城
汾河古在县北后土祠旁西流入黄河明隆庆中移河津葫芦滩南入黄河 元和志汾水在寳鼎县北二十五里水经又南过汾隂县西 水经注河水东际汾隂脽县故城在脽侧汉髙帝六年封周昌为侯国号土地记曰河东郡北八十里有汾隂城北去汾水三里城西北隅曰脽丘上有后土祠封禅书曰元鼎四年始立后土祠于汾隂脽丘是也又有万嵗宫汉宣帝神爵元年幸万嵗宫东济大河而神鱼舞水矣昔赵简子沈栾激于此河水又南瀵水入焉 水经又西至汾隂县北西注于河 水经注水南有长阜背汾带河阜长四五里广二里余高十丈汾水歴其阴西入河汉书谓之汾隂脽应劭曰脽丘类也汾阴男子公孙祥望气寳物之精上见祥言之于武帝武帝于水获寳鼎焉迁于甘泉宫改其年曰元鼎即此处
瀵魁泉在县南二十五里南赵村西距黄河三里洳泽方丈 水经注瀵水出汾隂县南四十里西去河三十里平地开源濆泉上涌大几如轮深不可测俗呼之为瀵魁古人壅其流以为陂水种稻东西二百步南北一百余步与郃阳瀵水夹河中渚上又有一瀵水皆相潜通故吕忱曰尔雅异出同流为瀵水其水西南流歴朔坂西西流注于河 县志知县侯祁相地脉掘得之与深则不测差别【唐有瀵水府】乔潭双瀵泉赋呀厚地而滥涌者有河东之瀵泉拆隂开窦沃日浮天初汨没圆衡拂髙湍于寻祗之下复逶迤逺注散余波于冯夷之川
南屈村泉 北辛庄泉 孙石泉 王信泉
山西通志卷二十四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山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山西通志卷二十五
山川【九】
辽州
太行山 州居絶顶志此以槩之
鳌峯在州东一里
辽阳山在州东三里高二里盘踞三里形似孤冢后魏以山名县上有辽阳山神庙遗址 齐文宣尝从世宗行过辽阳山独见天门开余人无见者 天保十年甲寅帝如辽阳甘露寺二月丙戌帝于甘露寺禅居深观惟军国大政奏闻三月丙辰至自辽阳 琅邪由吾道荣有道法齐显祖追徃晋阳至辽山中有猛兽去马十歩所追人惊怖将走道荣以杖画地成火坑猛兽遽走
东云山在州东十里州巨镇也高峯茂林云兴则雨上有石岱岩建殿阁俯视行人如蚁
瓮洪山在州东十里有栖真洞 甘泉谷似瓮形林木茂美
吕祖洞在州东十里
紫阳山在州东三十里山麓紫阳村后有七龙洞一名紫羊相传羊入山洞中出则毛色尽紫洞顶水繇石乳流滴祷雨辄应
箕山在州东六十里唐以山名州有许由洞洗耳泉其上有石室壁中文字人莫能识 金志辽山有箕山清谷水世相传许由伯益栖此山 左传先轸败狄于箕即此 箕山在登封县东南三十里一名许由山有墓在焉又许由隐沛泽之黄城耕于箕山之下沛泽即汉之沛而黄城则登封西南之负黍亭也冯衍显志赋求善卷之所在遇许由于负黍京相璠曰成阳西南二十七里世谓黄城魏地形志洛州阳城郡阳城县有少室山嵩高山许由墓康城分阳城置有箕山许由隐窟乃古所谓箕山之隂许由冢也山西诸志多渉傅会
许由洞在箕山
五指山在州东七十里峭势壁立山麓西五指村有西五指洞山半石壁有仙人掌五指迹
转鞍岭在州东八十里
摩天岭在州东九十里
十八盘在州东百二十里
观音岩在州东王家庄山半凭阁殊觉竒秀
千亩原在县东南三十里悬崖絶壁山半有龙洞有千亩泉周宣王二十九年战于千亩明一统志千亩原在辽州
土门岭在州南三十里两峯对峙如门
翻辕岭在州南三十里
高欢洞在州南四十里有石室高欢行营尝憩此洞前有高欢桥洞内有石室石牀偕晋阳龙山胥避暑地也
武军山在州南七十里武军寺村数峯峭立高千余仞山胥以骨胜而此尤矫武不屈
防山在州西三里四时苍翠西胁有昭懿泉
石佛洞在州西七里中有石佛
紫金山在州西十里上会村上时有紫气
武乡岭在州西四十五里旧隶武乡地
庄峧岭在东北一百十里
鬼谷通典辽山县东北有鬼谷
漳水繇和顺入州境起西一百里八赋岭经州城南一里又东至上下交漳村合东漳水流入黎城境东注河南磁州入临清 水经注清漳又西南与轑水相接轑水出轑河县西北轑山南流迳轑河县故城西南东流至粟城注于清漳也
东漳河源出和顺石猴岭西南流经州东七十里而南至交漳村合西漳【按石猴岭当即轑山辽山县当即轑河县之省笔】明一统志漳水源有二一自和顺县西仪城流经州南一里而东一自和顺县石猴岭流经州东七十里而南至交漳村二水合流入潞州黎城县界
洺河源出辽州太行山经武安三门达紫山北二流双导滙而为一东流鸡泽入宁晋泊 洺河在广平府北二十里
枯河 无本暴雨辄经州城东
甘泉在州东十里瓮洪山
温泉在州东七十里沍寒时炎气升五六尺
龙潭在州东八十里深不可测有水兽人不能识土人传为海眼
萁轑水五朝志辽山有萁轑水
太子莲池在州南相传梵王太子浴此莲花涌出千亩泉南三十里州境多山惟此地广平千亩四面悬崖絶壁崖半有泉自石穴中涌出倾注似素练声似雷沍寒辄凝为冰柱祷雨辄应因建祠焉唐加号通利侯明赐号千亩灵泉之神
昭懿泉在防山西腋以昭懿圣母祠名
谷驼泉在州西黙昭寺后港
老鹳在石匣村西五里沍寒冰合内有楼台寺塔形徐水五朝志平城有徐水
和顺县
仙人洞在县东十五里内有乐声
合山在县东四十里山势盘踞松栢郁茂下有郎君娘子二泉泉上建祠勅赐额曰懿济圣母显泽侯
马岭洞在县东六十里山象新月内有洞入洞转南用梯上又有洞内容千人有石佛祷雨多应
虎谷在县东六十里 王云鳯虎谷十八咏厚德山注石门前山名门楼纒极高且险登云岭云鳯未第时过林岭假寐土地庙前梦土地神曰此登云岭也又有笔峯山南虎谷黄榆岭又有新泉南虎谷水
印台山在虎谷前
门楼纒在虎谷
南虎谷在虎谷南有水
笔峯山在虎谷
登云岭在虎谷一峯突兀
黄榆岭在县东七十里南连清风岵北连马岭王云鳯曰梁余之东山南接太行 榆岭傍峭壁际天中有悬泉如玉柱下滙巨涧 王世贞曰将入黄榆度水门峡最逶迤险絶处也
夫子岭在县东百里有宣圣庙
武乡岭在县东层累而上有龙神祠近漳水之源鹿苑原在县东相传为赵襄子养鹿之所
首阳山在县东南四十里许叔重言首阳在辽西或曰即和顺东首阳山也山北日光照恒晚里名西阳
石鼓岭在县南三十里有石似鼓
黑壁洞在县南四十里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