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山西通志
山西通志
秬秠故诗曰天降嘉种惟秬惟秠【孙氏瑞应图】
夏
禹方兴时方泽出马【随巢子】昔夏之兴也祝融降于崇山【国语】禹治水时神负文列于背有数自一至九【孔安国书疏】飞兎日行三万里禹治水勤劳歴年天应其徳而至【瑞应图】夏得水徳青龙止于郊草木鬯茂【汉书郊祀志】禹时麒麟步于庭【吴越春秋】騊駼者后土之兽自能语言王者仁孝则出禹治水有功而来【瑞应图 一名防蹄】禹立八十有五载八风循通而百谷用成木荣冬敷天雨稻【古史】禹铸九鼎择雌金为隂鼎雄金为阳鼎太白星见九日不没【拾遗记】嘉禾异本同秀【符瑞志 嘉禾五谷之长王者徳盛则二苗共秀】
孔甲时龙战于庭流漦匵之【纲目前编】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乗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氏有陶唐氏后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左氏传】
商
祖乙圮于耿作祖乙【书序】王之世迁都于耿为水所圮王惧以巫咸之子贤为相诸侯賔服天下大和【大纪按商自河亶甲以后河决屡世为患至盘庚始迁于殷】
周
唐叔得禾异畆同颖献诸天子王命归周公于东作归禾周公既得命禾旅天子之命作嘉禾【书序】
桓王十一年七月壬辰朔日食贯中央上下竟而黄京房以为是歳曲沃伯之应刘歆以为六月赵与晋分【汉五行志 按汉儒推步日食详载占騐故载之后世史家不指涉晋事者不録】
恵王十三年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董仲舒刘向为晋世子申生之应【同上】十六年晋献公伐霍霍公求奔齐晋大旱卜之曰霍太山为祟使赵夙召霍君于齐复之以奉霍太山之祀晋复穰【史记】二十二年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董仲舒刘向以为晋灭虢及奚齐卓子之应刘歆以为七月秦晋分【五行志】
襄王三年雨金于晋【竹书纪年】七年五月日有食之刘向以为象晋文公将行霸道后伐衞执曹伯败楚城濮朝天王河阳其效也董仲舒以为秦获恵公之应【五行志】十七年晋文公田有大蛇髙如堤阻道竟之文公还车而反斋宿三日请于庙自辠施徳于民未半旬蛇臭腐死【晋史乗】二十四年十二月己卯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刘向以为近鼓妖也将有急怒之谋以生兵革之祸【五行志】
顷王六年秋七月有星孛于北斗以为赵穿之应【同上】
匡王元年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董仲舒刘向以为晋灵公之应【同上】
定王六年秋七月甲子日有食之既董仲舒刘向以为楚败晋于邲亦其应【同上】晋人获秦谍杀诸绛市六日而苏【左传】八年夏四月丙辰日有食之董仲舒刘向以为晋灭潞氏甲氏亦其应十五年夏六月癸夘日有食之董仲舒刘向以为王师败于茅戎晋败齐于鞌其应也【五行志】二十一年夏梁山崩壅河三日不流晋君帅羣臣哭之乃流【谷梁传】刘歆以为梁山晋望也古者三代命祀祭不越望吉凶祸福不是过也美恶周必复是歳歳在鹑火至十七年复在鹑火而有三郤厉公之应【五行志】
简王十一年六月丙寅朔日有食之董仲舒刘向以为晋败楚郑于鄢陵执鲁侯十二年春正月雨木氷或曰今之长老名木氷为木介介者甲甲兵象也是歳晋有鄢陵之战十二月丁巳朔日有食之董仲舒刘向以为晋厉公之应【同上】
灵王十四年秋八月丁巳日有食之董仲舒刘向以为晋大夫専政之象二十年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董仲舒以为栾盈入于曲沃刘歆以为七月秦晋分二十三年八月癸巳朔日有食之既刘歆以为六月晋赵分【同上】
景王十一年春石言于晋魏榆晋侯问于师旷曰石何故言对曰石不能言神或凭焉不然民聴滥也抑臣又闻之曰作事不时怨讟动于民则有非言之物而言今宫室崇侈民力雕尽怨讟并作莫保其性石言不亦宜乎于是晋侯方筑虒祁之宫叔向曰子野之言君子哉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左传】魏管辂以为晋平奢泰斩伐林木残破金石民力既尽怨及山泽二精并作金石同气则兑为口舌口舌之妖动于灵石曰轻百姓饰城郭则金不从革此之谓也【三国史】师旷时玉出河东之涯为圣图出河负箓防书【瑞应图一作玉羊师旷时至】十三年春王正月有星出婺女郑裨灶言于子产曰七月戊子晋君将死今兹歳在颛顼之虚姜氏实守其地居其维首而有妖星焉告邑姜也邑姜晋之妣也天以七纪戊子逢公以登星斯于是乎出吾是以讥之【左传 旧志作定王】十四年河赤于龙门三里【竹书纪年 旧志作定王】二十年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董仲舒以为时宿在毕晋国象也【五行志】
敬王七年秋龙见于绛郊魏献子问于蔡墨曰吾闻之虫莫知于龙以其不生得也谓之知信乎对曰人实不知非龙实知古者畜龙故国有豢龙氏有御龙氏龙水物也水官弃矣故龙不生得【左传 旧志作六年】二十二年冬十一月丙寅朔日有食之董仲舒刘向以为晋三大夫分晋之应二十五年八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刘歆以为六月晋赵分【五行志】
元王六年浍絶于梁丹水三日絶不流【竹书纪年】
贞定王三年乙亥晋地震六年戊寅晋河絶于河扈十有二年甲申晋河水赤三日【纲目前编】
考王二年壬寅龙门河水赤三日十有三年癸丑晋桃李冬实【纲目前编】
八年彗星见于晋十三年晋无云而雷【旧志】
威烈王三年晋大旱地生盐【竹书纪年】十有三年戊辰晋河岸崩壅龙门至于底柱【纲目前编】
三年冬十一月晋有大火下于北方其声如鼔四年四月晋大雨雪二十年五月绛有三犬率众犬数万聚于绛杀一犬于东方一犬于西方【旧志】
安王十五年魏大风昼昬【竹书纪年】
烈王三年夏六月赵雨雪【史记】
显王二年河水赤于龙门三日【竹书纪年】九年魏彗星见十年魏星昼坠有声【史记】二十三年绛中地西絶于汾【竹书纪年】
二年夏六月甲戌朔日食有星孛于大辰乙亥太白犯昴七年大雨三月【旧志】
慎靓王时月生齿龁毕大星赵尹史占有兵变赵君曰天下共一毕知为何国也下史于狱其后公子牙谋逆如史所言【后汉李郃书】
赵幽缪王五年代地大动自乐徐以西北至平隂台屋墙垣大半壊地坼东西百三十步六年赵大饥民譌言曰赵为号秦为笑【旧志説化哭】以为不信视地之生毛【史记】
秦
始皇元年封嫪毐为长信侯以太原郡为毐国宫室苑囿自恣政事断焉故天冬雷始皇既冠诛毐四月大寒民有冻死者八年河鱼大上刘向曰近鱼孽也以为长安君之应【汉五行志】
四年晋大雪【旧志】
汉
文帝三年秋天下旱【汉五行志】
中元年夏六月蓬星出尾北可六丈【两镇三关志】
后二年正月壬寅天欃夕出西南占曰为兵后有冦入云中【汉天文志】
景帝中三年正月丁亥金木合于觜觽为白衣之防三月丁酉彗星夜见西北色白长丈在觜觽旦去益小十五日不见六月甲子蓬星见尾北可六丈丁卯在箕北近汉稍小去时大如桃壬申去凡十日中五年四月乙巳水火合于参【天文志】
景帝后二年秋晋大旱冬十月日月皆赤十二月雷日色如紫五星逆行太防月贯天街中【旧志】
武帝元光元年六月客星见于房占曰为兵起二年十一月有武州塞之役【同上】四年四月陨霜杀草木亦以为武州塞之应六年夏大旱蝗亦以为马邑之应【五行志】
元朔二年三月乙亥晦日有食之明年夏匃奴入代郡雁门次年复入代郡定襄五年春大旱秋匃奴入代【汉书】
元狩三年春有星孛于东方秋匃奴入右平定襄杀略千余人遣谒者劝有水灾郡种宿麦举吏民能假贷贫民者以名闻【汉书】
元鼎元年夏五月得鼎汾水上【汉书应劭曰得寳鼎故因是改元】四年六月得寳鼎后土祠旁【同上】
元封四年幸河东三月祠后土诏曰朕躬祭后土地祗见光集于灵坛一夜三烛幸中都宫殿上见光赐三县及杨氏皆无出今年租赋六年春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诏曰朕礼首山昆田出珍物化或为黄金祭后土神光三烛赐天下贫民布帛人一疋【同上】太初二年夏四月诏曰朕用事介山祭后土皆有光应【同上】
武帝元狩二年汾滨有光如绛【旧志】
昭帝始元二年冬无氷以为上年九歳大将军霍光秉政之应【同行志】
宣帝本始元年四月壬戌甲夜辰星与参出西方【天文志】地节元年正月有星孛于西方去太白二丈所刘向以为太白为大将彗孛加之埽灭象也明年大将军霍光薨【五行志】正月戊午乙夜月食荧惑占以为霍禹霍山之应【同上】
宣帝时大司马霍禹所居第门自壊时禹内不顺外不敬见戒不改卒受诛【五行志】
神爵元年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诏曰东济大河天气清静神鱼舞河幸万歳宫神爵翔集其以五年为神爵元年甘泉河东行所过无出田租【汉书】
五鳯三年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诏曰朕饬躬斋戒郊上帝祠后土神光并见或兴于谷烛燿斋宫十有余刻甘露降神爵集已诏有司告祠上帝宗庙【同上】五鳯三年上党大熟【旧志 又载黄龙元年客星见昴一条考天文志乃元帝初元二年也】
元帝初元二年客星见昴分居卷舌东可五尺青白色炎长三寸【天文志】五年夏四月有星孛于参【汉书】
成帝建始三年夏大水郡国十九雨山谷水出凡杀四千余人壊官寺民舍八万三千余所曰简宗庙不祷祠废祭祀逆天时则水不润下此元年有司奏徙河东后土于长安之应也【五行志】
阳朔二年秋关东大水流民欲入函谷天井壶口五阮闗者勿苛留【汉书】
哀帝建平元年十二月白气出西南从地上至天出参下贯天厠广如一匹布长十余丈十余日去【天文志旧志讹作元帝永光元年】二年定襄牡马生驹三足随羣饮食太守以闻马国之武用三足不任用之象后侍中董贤新都侯王莽胥为大司马【五行志】
建平四年上党地裂【旧志】
新莽天鳯元年縁边大饥人相食【汉书】
后汉
光武帝建武二年秋天下野谷滋生麻菽尤盛或生苽菜果实野蚕成茧山民收其絮采获谷果以为蓄积【东观汉记】七年三月癸亥晦日有食之在毕五度以为边兵四月丙寅日有晕抱白虹贯晕在毕八度曰晋分也【后汉五行志】十二年正月己未小星流百枚以上或西北或正北或东北二夜止六月戊戌晨小星流百枚以上四面行以为是时匃奴入河东中国未安民或流散后三年吴汉马武又徙雁门代郡上谷闗西县吏民六万余口置常山闗居庸闗以东以避冦是小民流移之应【天文志】七月丁丑月犯昴头两星【天文志】平阳雨雹大如杯壊败吏民庐舍【五行志注】十五年正月丁未有星孛于昴【后汉书 天文志云彗星见昴炎长三丈凡四十九日】
明帝永平四年八月辛酉客星出梗河西北指贯索七十日去以为次年匃奴入五原又入云中之应十四年正月戊子客星出昴六十日在轩辕右角昴主边兵十六年四月癸未太白犯毕毕为边兵后匃奴入云中【天文志】
章帝建初元年正月丁巳太白在昴西一尺【同上】五年二月戊辰木火俱在参【古今注】
元和三年正月北巡以太牢祀北岳山见黄白气【宋符瑞志】
和帝永元元年正月辛卯有流星起参长四丈有光色黄白古今注曰癸亥镇在参七年二月癸酉金火俱在参十六年四月戊午客星従紫宫酉行至昴【天文志】
殇帝延平元年五月壬辰河东恒山崩【五行志】
安帝永初元年六月丁巳河东杨地陷东西百四十步南北百二十步深三丈五尺十一月民讹言相惊司隶并冀州民人流移【五行志】三年并州大饥人相食【后汉书】六年河东池水变色皆赤如血【五行志】
元初元年六月丁巳河东地陷【后汉书】三年十一月己亥客星在虚危南至胃昴【天文志】平陆有异处同蒂共生一时以爲嘉【宋刘敬叔异苑】
延光二年春正月丙辰河东大风【后汉书】三月丙申河东大风拔树【五行志】三年二月辛未太白犯昴五月癸丑太白入毕【天文志】
安帝延光二年秋九月河东上言木连理【旧志】
顺帝永建二年七月丁酉太白犯昴【古今注】
阳嘉元年闰月戊子客星气白广二尺长五丈起天苑西南主马牛为外军色白为兵是时边吏出塞钞掠鲜卑怨恨钞代郡杀伤吏民以马牛起兵马牛亦死于兵革至十余年乃息【天文志 本纪作客星出天苑】十有一月甲申望都蒲隂狼杀女子九十七人诏赐狼所杀者钱人三千【后汉书】
永和四年秋八月太原郡旱民庶流冗癸丑遣光禄大夫案行禀贷除更赋【同上】六年二月癸未彗星昬见西北歴昴毕【天文志】
建康元年九月丙午太原雁门地震【后汉书】
桓帝建和元年秋七月河东言木连理【同上】河东有嘉两体同蒂【宋符瑞志】
永夀三年七月河东地裂【五行志】
永康元年五月丙申上党地裂【五行志作五月丙午上党□氏地各裂】十一月河西言白兎见【后汉书 按符瑞志云王者尊耆老则白兎至然种类殊多不赘録宋符瑞志又云永康元年十一月白雉见西河】
灵帝建宁四年五月河东雨雹山水大出漂壊庐舍五百余家注袁山松书曰是河东水暴出也河东地裂十二处裂合长十里百七十步深不见底建宁中羣狼数十头入晋阳南城门囓人【五行志】
熹平五年夏旱蔡邕作伯夷叔齐碑曰熹平五年天下大旱祷请名山求获答应时处士平阳苏腾字元成梦陟首阳有神马之使在道明觉而思之以其梦陟状上闻天子开三府请雨使者与郡县户曹掾吏登山升祠手书要曰君贶我圣主以洪泽之福天寻兴云即降甘雨也【同上】
光和元年八月彗星出亢北入天市中长数尺稍长至五六丈赤色经歴十余宿八十余日乃消于天苑中【天文志】六年秋五原山岸崩【后汉书】
建宁四年上党地裂【旧志】
献帝初平元年二月壬辰白虹贯日韩馥与袁术书曰凶出于代郡【五行志】
兴平二年太白犯镇星于牛斗过天津荧惑逆行守北河是歳败于曹阳欲浮河东下太史令王立言不可犯乃止十月壬寅幸华隂露次道南是夜有赤气贯紫宫十二月乙亥幸安邑【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