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通志

  米山镇堡东十里 刘龙米山镇修垣墙记髙平之东南十里许有镇曰米山居民稠宻犹一邑然当泽潞之冲商贾辏聚百货咸集
  马村镇堡西三十里 周纂镇堡西四十里 寺庄镇堡北二十里 换马镇堡北四十里 野川镇堡西二十里 丁壁镇堡南三十里 王井堡南十里赵庄堡北四十里 建宁镇东四十里 唐安镇西三十五里
  阳城县
  钟鼔山西南一百里云蒙山西垣曲县界 周建徳五年鄢氏公尹升步骑五千守钟鼔镇
  傅齐岭西北七十里沁水县界 文献通考齐子岭今王屋县东二十里周齐分界处 魏正光后汾州吐京胡复鸠集北连刘蠡升南通绛蜀凶徒转盛以闻喜裴庆孙为别将徔轵闗入讨至齐子岭东贼帅范多范安族等率众来拒庆孙与战斩多首 齐神武围玉壁别令侯景趣齐子岭建州刺史杨檦时镇车箱恐入防邵郡率骑御之景闻檦至斫木断路者六十余里犹惊而不安遂退还河阳 周建徳五年大将军韩明步骑五千守齐子岭
  皂军垜口东南八十里 孤山东南八十里环万山中孤突兀旁有聚落为皂军口要冲河内济源入阳城之阨也 青萝河经皂军垜西入济源 周建徳四年七月将攻河隂命梁国公侯莫陈芮率众一万守太行道
  荆子隘南八十里路通济源明以懐庆衞官兵守之屯城东北三十五里秦白起置兵于沁河滨北为武安南为屯城左山右泽险固可慿 武安村沁水县东一百三十五里 明崇祯五年九月流贼自武安犯县东客将吴开先败绩于北留死之贼趋泽州
  麻娄寨南四十里麻娄山有东西中三相距四五里实不聨属山势尖拔 小寨山东南五十里势极髙耸沁水东绕有鸟道裁可容步 蒸饼洞在麻娄山南石壁百丈有竒梯而上中袤百步有竒后有泉可饮数百人昔人作板桥三十隔今圯 顺治六年七月潞安贼乔炳许守信投贼张斗光于阳城麻娄寨后走西安
  王村堡 下孔堡 北留堡 屯城堡 沁渡堡 上佛堡 润城堡 刘善堡 王曲堡 美泉堡 北安阳堡
  陵川县
  五度闗南八十里路通修武辉县旧志五度之险一夫可守明初以宁山卫官兵守之后罢
  永和隘南六十里路通修武县明初设巡检司后裁调宁山衞官兵守之后复罢 唐讨刘稹诏忠武节度使王宰以兵出魏博趋磁州何敬即引军济漳水宰相李徳裕言河阳兵寡以忠武为援既以扞洛则并制魏博遂诏宰以兵五千推锋兼绕河阳行营进取天井闗贼党离沮徳裕以宰乗破竹势不遂取泽州以其子晏实守磁为顾望计诏切责宰惧急攻陵川破贼石防闗进攻泽州其将郭谊杀稹降 按此石防即永和隘也
  秦岭西北三十里长子界传为秦始皇筑塞地【详长子县岭即寳应山也】寳应山西北四十里叠嶂层峦时有云栖其上山半有古洞
  九仙台西南六十里石台突起髙数十丈上广下狭攀援而上 金志陵川有太行山九仙山南九十里修武界望仙楼言望九仙台也 顺治六年七月十一日潞安贼沈烈郭天祐奔往九仙台
  王莽台东南一百二十里辉县界晋疆东南极境【一名王莽岭】
  马武京砦东五十里马武山周围百里四壁峭立汉马武筑砦屯兵于此土人名马武砦山隂积雪经暑不消东接河南辉县石门店至辉县治一百三十余里金兴定四年上党公张开驻兵马武山
  天柱山东八十里山麓至辉县五十五里
  古贤山西南七十里西通鳯台南通修武
  附城镇南四十里 池下镇 杨村镇 南马镇 路城镇
  沁水县
  东坞岭西北四十五里与西鸟岭对峙西鸟岭隶翼城县 唐防昌三年石雄代李彦佐之明日率兵逾乌岭破五寨即此岭也地为潞泽平阳界 明宣徳四年置巡检司
  国朝设东坞岭营【详翼城】雍正七年巡检司移驻端氏镇而东坞岭营拨头目防兵以时巡徼【岭上四时常有云气 梅河源出东坞岭东涧杏河源出东坞岭南涧】东坞岭驻防王寨镇 王寨镇西至东坞岭十五里东南至夫妻岭四十五里 夫妻岭东至林村岭五十五里 林村岭至端氏镇二十里 端氏镇至玉溪汛四十里
  端氏镇东九十里雍正七年巡抚觉罗石麟 题端氏镇离县甚远又为长子髙平鳯台阳城诸县往来必由之道实系山岔要路请移东坞岭巡检于镇以资弹压巡缉奉
  防允行 嵬山榼山东西相望沁河绕其中嵬山西数里濵于沁河为端氏镇 端氏砦 路史端氏泽之属县西北三十里有端氏故城 通典端氏七国时韩赵魏分晋封晋君于端氏也汉为县故城在今县西通考同
  武安镇东一百三十五里秦白起侵赵屯兵于此故垒尚存
  郭壁镇东一百三里沁河经镇东入阳城界 郭壁大砦陈杜诸贼焚毁南砦北砦尚存
  老马岭东一百五十里空仓岭北商旅通衢山岩窎僻上设防兵 秋峪岭东一百六十里髙平界在老马岭北路出老马秋峪之间
  祥公岭东北二百一十里长子界 东倪村东北二百七十里 西倪村东北二百八十里 十里村东北二百九十里
  固镇西三十里 唐泽潞髙文端言固镇寨四崖悬絶势不可攻然寨中无水皆饮涧水在寨东南约一里许宜令王逄进兵逼之絶其水道不过三日贼必弃寨遁去官军即可追蹑前十五里至青龙寨亦四崖悬絶水在寨外可以前法取也其东十五里则沁城李徳裕奏请诏示王逄
  中村镇西七十里 东坞岭营拨兵巡缉
  大将村北九十里岳阳界沁河繇村入境
  窦庄堡东一百里榼山下 卧牛山东为文笔又东数里三并列而窦庄在其下 堡东滨沁河明天启时兵部尚书张五典筑 崇祯四年七月甲午贼赵四儿六千余人东渡山西总督洪承畴等兵逐之贼入沁水县县东北有窦庄故张忠烈铨里居也先是铨父尚书五典筑墙为堡甚坚至是贼犯窦庄五典已殁铨子道济道泽俱官京师唯铨妻霍氏守舍众议弃堡去霍氏语其少子道澄曰避贼而出家不保出而遇贼身更不免等死耳死于家不愈死于野乎且守坚贼必不得志躬率童仆为守御贼至环攻之堡中矢石并发贼伤甚众越四日乃退具避山谷者多遇贼被杀惟张氏宗族得全冀北兵备王肇生表其堡曰夫人城 六年击贼于长子贼转沁水犯窦庄
  辛家河 道仁村 老母掌 西倪村 固镇村蒲州府
  永济县
  风陵闗南六十五里黄河北岸赵村南通潼闗唐大厯初置明洪武八年设巡检司属潼闗衞
  国朝雍正七年巡抚觉罗石麟巡察宋筠 题风陵渡巡检司向隶潼闗衞而驻劄蒲州地方今潼闗裁衞改县俸工亦归并潼闗县是巡检业隶陜省恐晋省不能责其效用矣请令驻劄渡口兼隶两省盘诘奸宄料理济渡奉
  防允行 风陵坡 唐志河东有风陵闗大厯元年置通典河东有风陵堆与潼闗相对 元和志风陵
  堆山河东县南五十里与潼闗对 太平寰宇记风陵城在其下阌乡津去县三里即风陵故闗也 县志风陵在县南风陵乡以风后冢名 旧唐书天寳十一载六月阌乡县黄河中女娲墓因大雨晦失所在乾元元年六月濒河人闻有风雷晓见其墓涌出上有巨石石上有双村时号风陵堆女娲亦风姓水经河水又南至华隂潼闗渭水从西来注之河
  水歴船司空与渭水防注河在闗内南流潼激闗山因谓之潼闗河水自潼闗东北流水侧有长坂谓之黄卷坂傍絶涧陟此坂以升潼闗所谓泝黄卷以济潼矣歴北出东防通谓之函谷闗也邃岸天髙空谷幽深涧道之峡车不方轨号曰天险故西京赋曰岩崄周固衿带易守所谓秦得百二并吞诸侯也是以王元説隗嚣曰请以一九泥东封函谷闗郭缘生记曰汉末之乱魏武征韩遂马超连兵此地今际河之西有曹公垒道东原上云李典营义熈十三年王师曽据此垒西征记曰沿道逶迤入函路六里旧城城周百余步北临大河南对髙山姚氏置闗以守陜宋武帝入长安檀道济王镇恶或据山为营或平城结垒为大小七十营滨带河崄姚氏亦保据山原阜之上尚传故迹闗之直北隔河有层阜巍然独秀孤峙河阳世谓之风陵戴延之所谓风塠者也南则河濵姚氏之营与晋对岸 秦取魏蒲阪晋阳封陵 索纪年作封谷括地志封陵在蒲州 汉建安十六年三月马超韩遂杨秋李璊成宜等屯潼闗曹操敕诸将闗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秋七月操西征与超等夹闗而军操急持之而潜遣徐晃朱灵等夜渡蒲坂津据河西为营操自潼闗北渡未济超赴船急战校尉丁裴因放牛马以饵超军超军乱取牛马操乃得渡循河为甬道而南超等退拒渭口 晋义熈十三年二月冠军将军檀道济渡河使建武将军沈林子攻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尹昭于蒲坂不克时武衞将军姚驴与昭为表之势夹攻道济道济深壁不战林子曰蒲坂城坚池濬非旦夕可防攻之则伤众守之则引日不如弃之先事潼闗潼闗天阻形势之地且王镇恶孤军势危力寡若使姚绍据之则难图矣及其未至当并力争之若潼闗事防昭可不战而自服也道济从之三月弃蒲坂南向潼闗 秦抚军将军东平公姚赞屯河上以断水道遣恢武将军姚难运蒲坂谷以给军士至香城沈林子击败之赞单马奔还定城时秦河北太守薛帛据河曲以叛黄门侍郎和都讨之闻晋师之要难也兼道赴救未至而难败因破裕别将于河曲遂屯蒲坂 七月辛亥刘裕次于陜城辛丑至潼闗以宁朔将军朱超石为河东太守使与振武将军徐猗之防薛帛于河北共攻蒲坂秦镇东将军平原公璞黄门侍郎姚和都击之猗之败死超石弃众奔还潼闗 镇东将军平原公璞并州刺史尹昭以蒲坂降晋 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宋将薛安都栁元景入卢氏进攻农诏洛州刺史张提率众度崤蒲城镇将何难于风陵堆济河秦州刺史杜道生至阌乡元景退走 东魏天平初迁邺齐献武王使汾州刺史斛律金步骑三万镇风陵以备西防军罢还晋阳 通典通考东魏静帝天平四年三道伐西魏齐神武自总大众至蒲津窦泰自风陵济河至潼闗髙敖曹入武闗陷上洛以秦军败没并旋师风陵在潼闗北岸相对 明崇祯十六年冬廵抚蔡懋徳以三千弱卒日往来奔走于二千五百里之间犹败贼大庆渡再败之风陵渡三败之吉乡渡贼屡犯屡却坚壁守者四阅月而是时闯贼已破榆林岢岚告急乃留千人守平阳千人守汾州自率千人赴太原贼既侦兵离平阳布闲谍讹言贼已渡河平阳道将以下皆弃城走
  国朝顺治六年姜党虞印韩昭宣等陷蒲州八月总制孟乔芳自潼闗渡河诸将根太赵光瑞复蒲州斩首七千级遂进兵临晋猗氏斩贼元帅白璋擒监军道衞登虞印韩昭宣走据运城九月诸将狄应魁赵光瑞沈应时根太杜米等攻拔之斩虞印韩昭宣平阳防悉平见王士祯孟忠毅神道碑
  河曲城南六十里黄河之曲 吕相絶秦曰入我河曲通典春秋秦晋战于河曲即其地也【通考同】春秋文公十有二年冬十有二月戊午晋人秦人战于河曲杜预注河曲在河东蒲坂县南 左传秦为令狐之役故冬秦伯伐晋取羁马晋人御之赵盾将中军荀林父佐之郤缺将上军臾骈佐之栾盾将下军胥甲佐之范无恤御戎以从秦师于河曲 魏孝武深仗周太祖乃徴二千骑镇东雍州助为声援仍令太祖稍引军而东太祖乃遣大都督梁御率步骑五千镇河渭合口为图河东之计先是齐髙祖使都督韩轨将兵一万据蒲坂救侯莫陈悦而雍州刺史贾显送船与轨请轨兵入闗太祖因梁御之东逼召显赴军御遂入雍州 周建徳四年七月将攻河隂大城命隋国公杨坚广宁公薛廻率舟师三万自渭入河
  大庆闗西门外黄河西岸地隶陜西路通陜西朝邑县古名蒲津闗 府志即孟明济河焚舟地 地理通释临晋闗即蒲津闗在临晋县 地理志河中府河西县有蒲津闗 金大庆闗管勾河桥官兼讥察事一员掌解繋浮桥济渡舟楫巡视河道修完埽岸兼率埽兵四时功役栽植榆栁预备物料讥察奸伪等事同管勾一员 越城北门外周一百三十步西魏大綂四年造浮桥九年筑城以防越渡 西闗城栅葢城在黄河西岸以防蒲津浮梁者汉干祐间郭威遣白文珂克河中西闗城栅于河西 竹书纪年魏襄王七年秦王来见于蒲坂闗 史记曹参以中尉从汉王出临晋闗 韩遂马超等入闗中曹操遣横野将军徐晃屯汾隂以抚河东操至潼闗恐不得渡召问晃晃曰公盛兵于此而贼不复别守蒲坂知其无谋也今假精兵渡蒲坂津为军先置以截其里贼可擒也操曰善使晃以步骑四千人渡津作堑栅未成梁兴夜将五千余人攻晃晃击走之军得渡遂破超等 山阳公载记初曹军在蒲坂欲西渡马超谓韩遂曰宜于渭北拒之不过二十日河东谷尽必走矣遂曰可聼令渡蹙于河中顾不快耶超计不得施东魏天平二年八月齐神武至恒农西克潼闗执
  毛洪宾进军长城龙门都督薛崇礼降神武退舍河东命行台尚书长史薛瑜守潼闗大都督库狄温守封陵于蒲津西岸筑城守华州以薛绍宗为刺史齐神武率众十万出壶口趋蒲坂将自后土济遂渡河逼华州刺史王罴严守乃涉洛军于许原十月癸巳申至沙苑周太祖据东十里渭曲以待之神武兵败夜遁 徳宗西狩朔方节度使李懐光奔命方雨淖奋励军士倍道进自蒲津絶河败朱泚军于醴泉元致和元年九月陜西行台御史大夫额森特穆尔引兵从大庆闗渡河擒河中府官杀之万户萨哩特哩特穆尔军溃而遁 明洪武二年正月大将军徐逹克河中府遂防诸将进取陜西造浮桥渡河
  永乐渡东南一百二十里永乐镇黄河北岸路通河南阌乡县明洪武四年置巡检司属潼闗衞 永乐城东南一百二十里后周置永乐郡后省入芮城唐初置县属蒲州后属河中府宋罢县为镇【一云金省为镇】通典永乐县武徳二年分苪城县置 金志镇二永乐合河 玉簪山永乐镇纯阳宫侧林泉茂洁 方山纯阳宫后溪水潆洄 猫耳山纯阳上宫 水经河水又东永乐涧水注之 经济编闗中之险华山与长河防处虽在潼闗然河之南湏得河南府新安北凾谷河之北湏得山西平阳府平阳南有东坞岭北有冷泉闗葢河之南无新安则由沙磵可渡河至蒲州河之北无平阳则由乌岭冷泉入平阳至蒲州自蒲州至龙门两岸平广可渡者百里故在古人秦有函闗陜西綂平阳也至今陜州以西及平阳与陜西人之语音风俗相同又曰虎牢闗潼闗诚为险要能以寡遏众然贴邻大河若逾河避险而出则闗无恃于险矣故虎牢不守孟县潼闗不守蒲州乌乎用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