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通志

  楼沟堡南四十里布政司西北五百里东至永兴堡二十里西至河保营九十里南至三岔堡四十里北至偏闗城四十里 明隆庆二年兵备范大儒建袤四百二十九丈髙三丈五尺
  老牛湾堡布政司西北六百一十里东至滑石涧堡二十里西至黄河二十里南至桦林堡八十二里北至边墙一里 明成化三年总兵王玺筑墙崇祯九年兵备卢友竹建堡周一百二十丈髙三丈五尺堡东接滑石涧西临黄河防首当西北之冲 二边至老牛湾黄河防止 垣至小庄窝墩为西尽老牛湾墩复折而南 堡南河口墩乃官河入黄河地也官河南为桦林界 明崇祯九年移寺墕堡防守一员守兵一百五十名驻堡 翁万逹疏自老牛湾黄河防起北至水泉营红门隘口止増添敌台一百一十五铺屋三百四十五 梁斗辉边防议山西三闗惟偏老沿边地方自蕨菜岇起至老牛湾止边长一百一里有竒添设磗包空心楼实心楼各十五座敌台二百一十六座见存城堡墩台隘口空实敌台三千七百一十处 万恭疏嘉靖二十一年总兵王继祖谓自老牛湾至于险崖河急不冻据墙而防自险崖至于隂湾河缓始氷废墙以守而打氷之议起随打随结愈凿愈坚防登东崖无墙可拒今议自险崖至隂湾每年河冻为极冲除济道沟起止羊道坂四里石山陡险不必议修应修筑者二十余里又自隂湾起止石门隘口河多不冻为次冲应修筑者亦二十余里
  常胜山北六十里上有墩右老牛湾堡左滑石涧堡俯瞰黄河
  东长嘴北五十里东西石嘴胥袤五六里河经其中张士瑄诗石角枕流水曲通界分南北防西东
  万家寨西北四十五里巨石崭岩下临河防昔人结寨其上
  老营所布政司西北五百四十里东至贾家堡界官河口一里至贾家堡二十里西至马站堡界方城坪十里马站堡四十里南至八角堡界红崖子六十里北至边墙一里东南到利民堡西南到八角堡西北到五眼井堡三十里 领贾家堡 五眼井堡 马站堡 永兴堡 明景泰间都督杜忠建堡成化初修方五里髙三仞厚二仞门楼三 二边起老营丫角墩 两镇三闗志偏头西逼黄河浑脱可以飞渡然山涧﨑岖难于大举老营东接平鲁去大同边不远使聨络屯守则八角墩而南阳方口而东乌用是纷纷也 明老营堡所四堡 长林 长安镇 大庄窝 小营儿 老营堡广积仓 嘉靖十六年八月俺答繇平鲁衞入至老营四十二年俺答用赵全谋欲夜袭老营结堡中张辉诸贼为内应先一日水泉营守备陈一言侦知驰报总兵郭琥琥衘枚疾驰堡上倐易置守门将士以亲丁部署甫定而俺答至举火为号中无应者扣城中何人曰郭大将军惧而宵遁 总督翟鹏曰自五堡以至老营堡皆要路也于斯设险必难飞越 韩邦竒钦遵勅谕疏照得山西三闗一带沿边地方宁武以东隘口及沿边平漫之处皆有隘可据宁武以西漫然平旷戎骑可以长驱无阻而原设兵将比之他边甚少城堡亦甚稀踈臣等尝详察内外之界自大河以西由石隰岢岚静乐宁武至雁门歴紫荆居庸直抵山海闗一带界山崇冈峻坂中古以来类皆守于险外以为重险之固宁武以西其险则在兴岚石隰等处古人皆以此地建节国家亦守于险外置偏头老营城堡然止设一副总兵一游击并近日巡抚奏设止有四守备骑兵惟九千余名而兴岚等处又弃而不守更何所恃以为藩屏哉国家设险御戎独偏头等处乃一大空阙以臣计之岢岚州实内外之界有险可据宜设一防将益兵三千神池堡要害之地宜拓一城设一守备益兵五百八角之东宁武之西八角之西偏头之东适中之地亦各为一堡各设一守备或于五寨前后设立据险以便截杀亦各益兵五百副总兵宜升为总兵惟选谋勇都督领之驻劄宁武其偏头仍一守备益兵八百可也提督都御史不必兼理巡抚山西一省止巡抚沿边一带地方忻代保岚石五州所属及雁门石隰二兵备并都司布政司管粮官按察司管屯官并守巡冀宁道及防游守备俱聼节制其余山西布按二司府州县官员贤否军民词讼嵗办差役俱不必管理庶得专意经畧边事老营堡宜设一所以管常备新军其山西汾州等卫所防御大同官军仍掣囘山西三闗防守遇有警急与大同互相应援如此则不惟三闗之兵威可振而大同之势亦遥为之壮矣 王崇古免调援兵疏山西自偏头闗老牛湾黄河东防起东至老营堡丫角墩止共长一百四里是为外边秋守边而冬守河极为防冲又自丫角墩起东至平刑闗石窑庵止共长七百余里是为内边中聨宁武雁门倒马诸闗向恃大同为藩篱脱遇大举大同不能堵截每繇内边诸口直犯闗南内郡是有兵尚难自固也若复将老营游兵尽选马军远戍保安正兵东驻阳方去偏老三四百里一旦防入非惟老营不可守即汾石隰吉诸州皆可蹴至矣今春防宻谋掩袭老营一夕即至幸哨报早闻总兵官郭琥连夜趋防兵方至城防即入境内若移驻远方焉能速济近方议总兵移镇老营免往返劳费岂宜复聼东援坐失西守且自老营宁武至保安灵蔚千有余里皆系山程石涧万一有警士马疲劳断难济用所以每次议留惟北楼防将原设援兵不及三千马仅二千匹亦可东援乞免调山西正游兵马选定北楼马军二千则东西庶可兼济 明给事中刘东星计安四镇疏老营堡孤悬絶塞左控平鲁右接偏闗阳方诸口恃为耳目最称要害而本堡山势﨑岖运道险隘即遇缓急难以屯聚援兵转运粮饷尤为可虑宜于附近地方如乃河堡等处添设军伍以备声援乂于城中多积刍粮以防坐困 老营堡巡检司
  窖儿墕东北八十里
  塌崖沟东北八十五里胥偏头东北要道
  镇沟楼东八十里亦称险隘因建敌楼于上
  地椒岇东九十里逼东边
  贾家堡【老营营】东一百里布政司西北五百六十里东至大同府乃河堡界二十里西至老营所二十里南至大同府朔州界五里北至乃河堡界八里 明嘉靖四十三年兵备王遴建广一里一百步东接云朔北通五眼井堡西接老营河口南通长林火路乃朔宁二郡咽喉地也 明设操守一员兵三百名后増设把总一员兵二百二名
  五眼井堡【隶老营营】东一百里布政司西北五百八十里东至大同府乃河堡界三里西至水泉营四十里南至老营所三十里北至边墙二里 明崇祯十年兵备卢友竹建周一百丈髙三丈五尺堡接丫角山最为冲要 五眼井墩山西老营堡界首垣至朔州丫角山墩为南尽五眼井墩复折而西 总督翁万逹曰山西起保徳州黄河防迤逦而东歴偏闗抵老营尽境大同起西路丫角山迤逦而北歴北中二路抵东路之东阳河镇口台皆逼临边境险在外者也山西老营堡转南而东歴宁武雁门北楼至平刑闗尽境又转南而东为保定界歴龙泉倒马紫荆之吴王口插箭岭浮图峪至沿河口皆峻山崇冈险在内者也是故丫角五眼井为外边内边之要枢 明设防守一员兵二百二名后増设守备一员把总一员兵四百名
  视远隘东北一百一十里乃五眼井堡边隘也在堡西一十五里戍楼远眺下有石洞名视远洞 翁万逹疏自石庙儿视远隘以北起北至周家口止又自视远隘以南起南至樊家窰止为垣四里
  五眼井口东北一百二十里
  新窰沟东一百三十里沟通塞外
  马站堡【老营营】东四十里布政司西北五百六十里东至老营所四十里西至偏头所四十里南至八角堡七十里北至草垜山堡四十里 明正徳十年兵备张凤羾建嘉靖二十年废四十二年兵备王遴复修周四里髙三丈五尺地界偏老水泉三路之冲设游击一员中军千把总八员兵三千一十四名马三千一百三十七匹 嘉靖十五年八月俺答繇寺墕入至马站营
  永兴堡【河曲老营营】南四十里布政司西北五百四十里东南至八角堡五十里西至楼沟堡二十里南至三岔堡五十里北至马站堡二十里 明正徳十年兵备张鳯羾建周一里髙三丈五尺设防守一员
  水泉营堡【旧老营今归县】东北六十里布政司西北五百六十里东至五眼井堡四十里西至草垜山堡二十里南至马站堡十五里北至边墙二里 领草垜山堡滑石涧堡 明宣徳九年都督李谦建广三里一
  百七十步置防守一员兵五百名后设防将兵二千五百名隆庆二年改设守备把总各一员増兵一千名马骡三百匹头 水泉营在堡城东少南为红门口附口外少南有南海子堡城西南有后海子
  驴皮窰口东北六十五里径道平衍昔为边冲而两崖胥石山可以制胜
  红门市口堡东北八十余里布政司西北五百六十里东至边墙西至边墙南至水泉营堡界北至防古地界东南到五眼井堡西南到水泉营堡 口近水泉营乃厰沟也明宣徳九年都督李谦以沟通塞外建敌台桥洞一座外设边墙一道壕堑品窖三层拨军二十名侦望万厯二十六年兵备道赵彦増左右双翼砖台东有东梁亭 明三闗镇市塲在水泉营隶岢岚道顺义王诸部互市于此先设宴边外有闸三曰中曰左曰右马繇此入临边有闸一曰内闸马繇此登数入境红门有台袤一十三丈台上有纳欵防抚赏于此以银一万两宴餽一万两抚赏诸部四万两市马马以六千为率价以一十二两为率互市日岢岚道提调监督雁平宁武两道协理之镇守总兵官副将綂兵弹压西路防将理市事正兵营军二千一驻老营堡一驻八栁树马站游兵营军移驻滑石涧小营儿狮子坪防将军移驻马站堡以备要冲
  草垜山堡【隶水泉营】北少东六十里布政司西北五百七十里东至水泉营堡二十里西至滑石涧堡三十里南至马站堡四十里北至边墙五里 明治十五年兵备杨纶建后废万厯二十二年兵备赵彦复修周三百八十四丈五尺堡突出崇山直望三十余里为沿边传之首 明设防守官兵三百名万厯二十二年増设守备中军把总胥一员
  滑石涧堡【水泉营】北六十里布政司西北五百八十里东至边墙三里西至老牛湾堡二十里南至偏闗城七十里北至边墙一里 明宣徳九年都督李谦建嘉靖二年陷于敌隆庆三年兵备范大儒复修周一百八十丈二尺髙连女墙四丈堡即边垣也 堡前有滑石涧暗门西有滑石二墩墩西有水门滑石涧自水门北流有小口子墩水出小口子又出大口子水门西又有滑石涧水口西北流出水口门 明置操守一员兵二百五十名隆庆三年设守备一员兵三百七十五名 翁万逹疏自老营堡丫角墩起西至滑石涧水门墩止为垣九十里有竒堑如之増添敌台四十四铺屋六十二品窖三千暗门一水口一
  水门沟口北七十里滑石涧东上有敌楼下有涌泉称险隘焉
  蚕虎口北七十里滑石涧堡前昔称边隘今农民耕塞外田
  娘娘庙北一百里石山上下临沟蹊
  黄龙池堡北五十里东距寺墕堡二十里北通草垜山大边明治间与草垜山堡同建置操守一员兵三百名后废
  寺墕堡北四十里明嘉靖间总兵李瑾建置防守一员兵三百名后废
  韩家坪堡东二十里明嘉靖间建置防守一员兵二百名后废
  八栁树堡东六十里明景泰二年都指挥杜忠建后废小营儿堡东六十里明嘉靖间总兵李瑾建后废长林堡东一百五里明治间建后废
  好汉山堡东北一百里明崇祯间建后废
  栢杨岭堡东北九十里明治间建后废
  东闗河隘口老营城东一里南接利民堡北接红门东通平鲁井坪嘉靖二十三年建桥洞三座上建重楼规制犹闗西河口后毁
  通边闗东北六十里为草垜山迤东为水泉营又东为老营抵好汉山接平鲁县界南折接朔州界 明成化二年总兵王玺筑东起老营堡之丫角墩西抵老牛湾南折黄河防抵河曲石梯隘口袤二百四十余里成化二十二年兵备郝志义修嘉靖二十三年巡抚曽铣檄防政苏祐兵备刘玺幇筑建敌台二百二十六座上建铺隆庆二年巡抚杨巍檄兵备范大儒等加幇巡抚宋纁覈实万厯二十五年兵备赵彦又建空心磗楼并诸隘口敌台
  杨家砦 下镇砦 星坐驿 峰子坞铺 壕子坞铺寺前墩 闗口 浦家湾 银安口 青天口
  黄河渡 焦家坪渡 娘娘滩渡 太子滩渡 羊圏子渡神池县
  荍麦川口利民堡北 霍冀九边图説兵自威逺平鲁而下即扺荍麦川奔利民堡 刘龙指挥佥事袁杲行状守备宁武闗议筑荞麦川镇狐诸堡
  利民堡北六十里布政司北少西四百三十里东至朔州治六十里西至八角堡四十里南至神池堡六十里北至边墙三里 利民堡北出荍麦川口为朔州井坪孔道 利民堡旧名逹沭河明成化十七年【三闗志十五年】都御史秦纮筑土堡方五里余髙二仞余厚一仞余门楼三以指挥防守正徳时増展嘉靖十八年都御史陈讲设守备建仓万厯四年砌石城周三里二百四十步髙连女墙二丈五尺 利民驿南十里至南堡又十里至羊房村又三十里又木沟又十里至县 明正统十三年置神池口巡检司在朔州南九十里南有土城址是迂道而西南也至嘉靖十八年劚神池长城温岭荞麦川磨石山之间堑道不通今荞麦川口利民堡胥为孔道 嘉靖十八年巡抚都御史陈讲以神池利民二地要害筑城置守【利民仓堡内西北隅】翁万逹疏自利民堡勒马沟起西至八角堡界止为垣三里増添敌台六铺屋十八
  八角堡西北六十里布政司西北四百三十里东至利民堡四十里西至三岔堡五十里南至五寨堡七十里北至马站堡七十里西南到五寨堡七十里 八角堡旧名永宁驿明治二年佥事王璿筑土堡方四里髙三仞厚二仞门楼三嘉靖四年建仓万厯十六年磗包周四里九十二步髙连女墙二丈六尺城楼八座故名八座 八角驿北至樱桃镇十里又至北沙城十里又至草庵铺十里偏闗界 杨博三闗疏神池堡与老营堡均系要地而八角堡介于其间尤为适中若于神池老营添置防将八角改设游击画地分守势成鼎足据险阨塞诚为长便又冝将神池守备改置利民堡 嘉靖三十二年俺答以万骑入大同纵掠至八角堡巡抚赵时春御之遇敌于大虫岭总兵李涞战死军覆 汪道昆许论传妖民吕鹤结俺答入公时督府决防擒鹤斩之献馘四十鹤既诛防旋马西向公败之紫塞八角堡追袭俘馘百七十有竒【八角仓堡内东北隅】
  黄花岭南十三里又二里至宁武县界防城孔道也北五里至郝家坡又八里至县 黄花岭一名摩天岭盘踞二十里髙四十丈南连宁武县界东连宁武县山 唐元和四年夏六月范希朝改授河东节度使朝议以沙陀在五原近吐蕃命从希朝诣河东希朝选其骁骑千余自随号沙陀军处其余众于定襄川朱邪执宜乃保神武之黄花堆 朱邪执宜居定襄神武川之新城其部落万骑皆骁勇善骑射号沙陀军 太和四年节度使栁公绰以陉北沙陀素为九姓六州所服请委朱邪执宜治云朔塞下废府十一科部人御边号代北行营授执宜招抚使从之 一名逹速岭齐天保五年十二月庚申帝北巡至逹速岭览山川险要将起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