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一统志

  本朝初仍曰宣府镇【领宣府前卫及万全左右懐安懐来永宁龙门开平保安蔚州等十卫延庆保安二州】康熈三十二年改置宣化府今领州三县七
  宣化县【附郭东西距九十五里南北距一百七十里东至龙门县界五十五里西至懐安县界四十里南至蔚州界一百三十五里北至龙门县界三十五里东南至保安州治六十里西南至懐安县治一百二十里东北至龙门县治一百十里西北至万全县治八十里汉置广宁县属上谷郡后汉因之晋省入下洛县唐初为懐戎县地后析置文徳县为武州治辽为归化州治金大定二十九年改县曰宣徳为宣徳州治元为宣徳府治明洪武初府县俱废二十六年改置宣府左右前三卫 本朝初省左右二卫入前卫为宣府镇治康熈三十二年改置宣化县为宣化府治】赤城县【在府东北一百七十里东西距七十五里南北距一百二十里东至边界四十五里西至龙门县界三十里南至龙门县界二十里北至边界一百里东南至延庆州界九十里西南至龙门县界十里东北至边界五十七里西北至边界五十五里本汉上谷郡北境后魏御夷镇地唐为妫州地辽置望云县属奉圣州金属徳兴府元中统四年升为云州明初州废宣徳五年置赤城堡】
  【本朝初属宣府镇曰上北路康熈三十二年改置赤城县属宣化府】万全县【在府西北八十里东西距一百三十里南北距七十里东至宣化县四十五里西至山西天镇县界八十五里南至懐安县界四十里北至神威台接边界三十里东南至张家口前屯接宣化县界三十五里西南至阳门堡接懐安县界七十里东北至东□子接龙门县邉界四十里西北至镇河台接边界九十里本汉上谷郡宁县地唐为武州文徳县地元为宣徳府宣平县地明洪武二十六年置徳胜堡永乐二年移万全右卫治此十六年直京师宣徳中属万全都指挥使司 本朝初属宣府镇为西路康熈三十二年改置万全县属宣化府】龙门县【在府东少北一百十里东西距一百十五里南北距一百四十五里东至赤城县界六十里西至宣化府界五十五里南至懐来县界一百十五里北至边界三十里东南至懐来县治一百七十里西南至宣化县界七十里东北至赤城县界五十里西北至边界二十五里汉置女祁县属上谷郡为东部都尉治后汉省唐末置龙门县属新州辽属奉圣州金初属州后属徳兴府明昌三年又改属宣徳州元至元二年废为镇属宣徳县二十八年复改置望云县属云州明初州县俱废宣徳六年置龙门卫属万全都指挥使司嘉靖元年分为中路 本朝属宣府镇顺治六年改曰下北路康熈三十二年复置龙门县属宣化府】懐来县【在府东南一百五十里东西距七十里南北距七十里东至延庆州界二十里西至保安州界五十里南至顺天府昌平州界五十里北至龙门县界二十里东南至昌平州治一百五十里西南至保安州界七十里东北至延庆州界四十里西北至宣化县界八十里战国燕置上谷郡秦因之汉置沮阳县为郡治后汉晋因之后魏时郡县俱废齐周及隋为懐戎县地唐垂拱中分置清夷军长安二年始移懐戎县及妫州来治天寳初曰妫川郡乾元初复曰妫州属河北道五代晋天福元年入辽改州曰可汗县曰懐来属西京道金初州废明昌六年改县曰妫川属徳兴府元复曰懐来县延祐二年改属龙庆州明洪武初改懐来守御千户所永乐十五年改懐来左卫十六年曰懐来卫直京师宣徳中又徙居庸闗北口隆庆右卫于此并属万全都指挥使司 本朝初属宣府镇为东路康熈三十二年复改为懐来县属宣化府】蔚州【在府西南二百三十里东西距一百二十里南北距一百十里东至保安州界九十里西至山西大同府广灵县界三十里南至易州广昌县界五十里北至西宁县界六十里东南至广昌县治一百三十里西南至大同府灵邱县治一百三十里东北至保安州治一百八十里西北至西宁县治九十里春秋时代国战国属赵置代郡秦亦为代郡汉初为代国寻为代郡治桑干县兼领代县后汉移郡治髙栁以二县属之晋移郡治代县永嘉后废后魏复置代郡孝昌中废东魏天平中属灵邱郡隋为灵邱县地唐开元十二年始分置安边县属蔚州天寳初自灵邱移州来治改曰安边郡至徳二载并改安边县曰兴唐乾元初复曰蔚州属河东道五代晋初改县曰灵仙天福元年割属辽仍为蔚州置忠顺军属西京道宋宣和五年属云中路六年仍入金属西京路元至元二年州废县属州寻复置州改属宣徳府明洪武四年以州治灵仙县省入属山西大同府七年増置蔚州卫属山西行都司宣徳五年割卫属万全都指挥司 本朝康熈三十二年改卫置蔚县属宣化府乾隆二十二年裁蔚县地归并入州】西宁县【在府西南二百里东西距一百里南北距六十五里东至宣化县界八十五里西至山西大同府天镇县界十五里南至大同府广灵县界四十里北至天镇县界二十五里东南至蔚州治九十里西南至广灵县界五十里东北至懐安县治九十里西北至天镇县治六十里汉置阳原县属代郡后汉省唐为兴唐县地辽统和中置永宁县兼置州永宁军后改博宁军属西京道金亦曰州改军曰保宁寻废大定七年改县曰襄隂元至元中以襄隂县省入州属大同路明初州废天顺四年筑城曰顺圣川西城属万全都指挥使司 本朝初属蔚州卫康熈三十二年改置西宁县属宣化府】懐安县【在府西少南一百二十里东西距一百十里南北距六十里东至宣化县界八十里西至山西大同府天镇县界三十里南至西宁县界三十里北至万全县界三十里东南至宣化县界七十里西南至西宁县治九十里东北至万全县治八十里西北至万全县界八十里本汉上谷郡下落县地唐末置懐安县属新州辽初属奉圣州后改属大同府金因之元初属宣徳府中统三年改属兴和路明初县废洪武二十六年改置懐安县属万全都指挥使司 本朝初属宣府镇康熈三十二年改为县属宣化府】延庆州【在府东南二百里东西距一百五十里南北距六十里东至顺天府懐柔县界一百一十里西至懐来县界四十里南至顺天府昌平州界四十里北至赤城县界二十里东南至永宁南边墙九十里西南至懐来县界四十五里东北至赤城县界一百一十里西北至龙门县界五十里秦上谷郡地汉置居庸县属上谷郡后汉及晋因之后魏孝昌中陷废天平中复置仍属上谷郡髙齐县废为懐戎县地唐天寳中析置妫川县属妫州唐末改置缙山县兼置儒州五代晋天福元年入辽置缙阳军属西京道金皇统元年州废以县属徳兴府崇庆元年复升为镇州元初州废至元三年省县入懐来五年复置属奉圣州延祐三年升为龙庆州属大都路明洪武初州废置守御千户所于居庸闗永乐二年改置隆庆卫十一年复置隆庆州直京师隆庆元年改今名仍置卫领左右中前后五千户所 本朝初属宣府镇为东路康熈三十二年属宣化府乾隆二十六年裁延庆卫所辖地并入州】保安州【在府南少东六十里东西距九十里南北距一百六十里东至懐来县界六十里西至宣化县界三十里南至易州涞水县界一百五十里北至宣化县界十里东南至顺天府宛平县界一百六十里西南至蔚州治一百八十里东北至龙门县界五十里西北至宣化县治六十里秦上谷郡地汉置下落涿鹿潘三县皆属上谷郡后汉因之晋太康中分置广甯郡治下洛以涿鹿潘县属之后魏太和中兼置燕州孝昌中陷废北齐改置懐戎县兼置北燕州及长宁永丰二郡周去北字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以懐戎县属涿郡唐武徳七年复置北燕州贞观八年改曰妫州长安二年徙治居庸界光启中改置新州兼置永兴县为州治属河东道后唐同光元年置威塞军晋天福元年入辽改曰奉圣州武定军属西京道金大安元年升为徳兴府治徳兴县属西京路元至元三年复降为奉圣州改县曰永兴属宣徳府后至元三年又改曰保安州属顺宁府明洪武初州县俱废永乐十三年复置保安州直京师 本朝初属宣府镇为东路康熈三十二年属宣化府】
  形势前望京都后控沙漠左挹居庸之险右拥云中之固【明统志】飞狐紫荆控其南长城独石枕其北【旧司志】羣山环抱于东北洋河萦绕于西南居道里之中为要防之地【旧镇志】
  风俗人性鸷悍不惮战阵喜立功业勤俭务农无浮末之习【明统志】地方千里山髙水激风劲气寒人性勇健敦信义故多贞烈之节【旧镇志】
  城池宣化府城【周二十四里有竒门七东曰定安西曰泰新南曰昌平曰宣徳曰承安北曰广灵曰髙逺明洪武二十七年因旧城展筑建文元年塞宣徳承安髙逺三门正统五年甃甎】
  【本朝康熈十五年及乾隆元年屡经修筑二十一年重修添建月城】赤城县城【本赤城堡明宣徳五年筑周三里有竒门二 本朝乾隆六年重修】万全县城【周六里三十步门三池广二丈明洪武二十六年始筑甎堡永乐二年改筑】龙门县城【周四里五十三步门二明宣徳六年筑】懐来县城【周七里有竒东西南三门绕城爲濠东北倚山明永乐二十年筑正统景泰间甃甎本朝乾隆五年修筑】蔚州城【周七里有竒门三明洪武七年石筑】西宁县城【周四里十三步门四明天顺四年筑 本朝康熈十一年重修】懐安县城【周九里三十步门四西南北三面有濠广丈八尺明洪武二十五年甎筑 本朝乾隆三十一年动帑兴修】延庆州城【周四里有竒东西南三门濠广三丈明景泰三年因故址修万歴七年展筑 本朝乾隆十二年重修】保安州城【周四里有竒门四濠广二丈二尺明永乐十三年甎筑】
  学校宣化府学【在府治东明宣徳七年建入学额数二十名】宣化县学【在府城内明景泰五年建入学额数十五名】赤城县学【在县治东明景泰五年建入学额数八名】万全县学【在县治东明正徳五年建入学额数十八名】龙门县学【在县治东北明治初建入学额数八名】懐来县学【在县治西北明万歴中建入学额数十二名】蔚州学【在州治东元至元中建 本朝乾隆二十六年蔚县裁并入州改设乡学亦附焉州学入学额数十五名乡学入学额数十八名】西宁县学【在县治东北明天顺中建入学额数十五名】懐安县学【在县治东明正徳三年建入学额数十五名】延庆州学【在州治东南明洪熈初建 本朝顺治初重修又旧有延庆卫学在州东南五十里乾隆二十六年卫裁改设延庆州乡学于此州学入学额数十五名乡学入学额数十名】保安州学【在州治东明景泰二年建 本朝康熈四十二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五名】栁川书院【在府城内 本朝乾隆二十一年宣化知县黄可润建又赤城县有赤城书院乾隆四十年知县李维峤建蔚州有文蔚书院乾隆四十年建又保安州向有涿鹿书院乾隆二十四年州牧陈孝升重修改名新州书院延庆州有冠山书院懐安县有敬一书院龙门县有龙门书院各州县并有义学】
  户口【原额人丁六万四千一十三又滋生丁一万九百七十九】
  田赋【田地七万一千三百五顷一十八畆零额征地丁银六万二千三百九十九两四钱六分零米六万三千三百一石八斗六升零改折银一万五千七百六两五钱三分零】
  山川燕然山【在宣化县东三十里上有叠翠岩雨霁时青翠可爱宣府镇志相传为窦宪纪功处按后汉书注燕然在速邪乌出塞三千里镇志傅防不足信】黒山【在宣化县东四十里土石多黒】汤池山【在宣化县东四十五里温泉出焉】东望山【在宣化县北二十五里其西又有西望山又马鞍山在县东北七里】黄羊山【在宣化县东南三十里云发则雨】鸡鸣山【在宣化县东南亦作鸣鸡山魏书髙宗纪和平元年昭太后于广甯鸣鸡山郦道元水经汪魏氏土地记曰下洛城东北三十里有延河东流北有鸣鸡山赵襄子杀代王其姊磨笄于山而自杀因名其山为磨笄山毎夜有野鸡羣鸣于祠屋上故亦谓之为鸣鸡山杜佑通典懐戎县有鸣鸡山金史地理志徳兴县有鸡鸣山康熈三十五年】
  【圣祖驾幸鸡鸣山御制有诗乾隆十年  车驾经临有】
  【御制磨笄山诗 按磨笄山水经注两引魏氏土地记一为鸣鸡山一为马头山未详孰是通典乐史太平寰宇记皆云鸣鸡即磨笄萧徳言括地志则以马头为磨笄明尹耕磨笄山辨谓鸣鸡在上谷境马头近代城当以马头为磨笄详见下】龙洞山【在宣化县西南六十里有龙洞】十八盘山【在宣化县西南深井堡南二十里去东城六十里以髙峻盘折而名其东有歪头山去堡十三里】天徳山【在宣化县西北三十里叠障层峦胜致不一夕阳时更觉烟霞绚烂】赤城山【在赤城县东二里山石多赤古赤城在其上】鹰窝山【在赤城县东龙门所东南四里又有鹰嘴山在所西南四里】聚阳山【在赤城县东龙门所东南三十里元人开冶处】黒峪山【在赤城县东龙门所南十里中有仙鹤峪最深常有鹤栖宿其内又有燕窝石其形如燕窝可容数十人】孔宠山【在赤城县东龙门所南十五里崖有孔六七尺透明有笔架峯】西髙山【在赤城县东龙门所西二里山势髙耸登其岭可以望逺又有北髙山在所北二十里亦峻拔经夏氷雪常存】东山【在赤城县北独石城东三十里极髙峻上有墩台可了三百余里】崆峒山【在赤城县北独石城东南十里】棋盘山【在赤城县北独石城南四十里山峯髙峻人鲜能到上有石棋盘相传有仙人奕于此】氊帽山【在赤城县北独石城西北十里圆耸卓立逺望如防因名一名簮缨山】偏岭山【在赤城县北独石城北四十五里或曰即天岭也胡峤记自归化州行三日登天岭岭东西连亘有路北下盖讹天为偏也】总髙山【在赤城县北独石城东北十里登眺可见辽海】龙门山【在赤城县北云州堡东北即古独固门也水经注沽水南出峡岸有二城世谓之独固门以其借险慿固易为依据兼壁深耸疎通若门故得是名辽史地理志龙门县有龙门山石壁对峙髙数百尺望之若门徼外诸河及沙漠潦水皆于此趋海雨则俄顷水逾十仞晴则清浅可涉实塞北控扼之冲要也宣府志龙门山在云州堡东北五里又名龙门峡龙门川经此南下又保安州北与宣化县接界处亦有龙门山去府城三十里康熈三十五年圣祖驾幸龙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