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大清一统志
大清一统志
本朝樊时新妻张氏【顺徳府人年二十五而寡守节至九十九嵗顺治初 旌表】吴氏女【顺徳府人年十六未字隣人王谟伺其父出持刀逼之女骂詈不从被杀乡里呜于官谟伏法女 旌表】陈振兹妻王氏【顺徳府人年十四归振兹方三日土冦掠其家逼之氏以砖击破贼酋遂遇害同郡段其妻赵氏兵变夫为所害氏骂贼不已亦见杀】魏国辅妻祝氏【顺徳府人年十六夫亡誓以身殉舅姑百计防之遂不食死同郡王国柱妻张氏夫亡痛哭三日自经柩侧】张奉先女【广宗人奉先夫妇相继殁遗二子俱幼穉女昼夜勤织絍鞠两弟成立遂终身不字乡人称其贞孝】张三近妻王氏【内邱人年十八夫亡孝事舅姑姑病瘫势甚危吮之遂愈康熙初 旌表】史有邦妻谭氏【广宗人夫他出氏往田中村豪厐某逼之胁以刃氏怒骂被杀同里李乔龙妻裴氏夫出独居邻人张徳入室戏之愧忿自缢又邢台苑成维妻池氏为强暴所逼投井死俱雍正中 旌表】张琰女巧儿【邢台县人年十四为毛氏养媳夫欲茍合坚拒被斫死乾隆十六年 旌表同县袁进堂妻张氏李素妻康氏化时舒妻郭氏爼贵乡妻张氏苏宗元妻黄氏吴成名妻孙氏王世擢妻景氏张允昌妻刘氏化永泰妻张氏刘玉海妻沈氏贾志贵妻苗氏达恒妻金氏李文鉢妻袁氏邵允修妻胡氏傅鸣臯妻张氏陈喜方妻孔氏张壬妻李氏俱夫亡守节先后 旌表】张四子妻侯氏【沙河县人拒强自尽乾隆八年 旌表同县李有福妻董氏张储贵妻元氏俱遇暴不汚羞忿自缢先后 旌表又姚绍尧妾杜氏尚毓荣妻赵氏张所裕妻刘氏张天名妻李氏皆夫亡守节先后旌表】王京保妻郭氏【南和人有恶少欲汚之氏坚拒不从被杀乾隆二十五年 旌表同县温守库妻许氏侯嵩妻王氏郭金环妻张氏张汝琈妻李氏韩妻赵氏侯徳妻杨氏徐煜妻赵氏要三儿妻王氏郑伉妻路氏李化龙妻刁氏孙勇伦妻窦氏巩甡妻李氏师延训妻王氏王桂妻张氏孙光煜继妻张氏妾李氏魏琰妻要氏郑纬妻师氏要廷璋继室樊氏王洽妻丁氏阎国栋妻丁氏阎襄妻彭氏刘文斌妻箫氏王洸妻萧氏刘文相妻赵氏皆夫亡矢志守节先后旌表】窦保住妻苗氏【平乡县人力拒强暴投井自尽乾隆七年 旌表周县李含白妻陈氏李珩妻孙氏徐思忠妻李氏厐俊英妻马氏王起元妻李氏皆夫亡守节先后 旌表】王竒富女二姐【钜鹿县人守正不汚羞忿自缢乾隆九年 旌表同县李明诗妻吴氏遇强不从羞忿自缢乾隆十四年 旌表又姚思鳯妻李氏髙进妻邢氏张麒麟妻郭氏尼金锡妻于氏皆夫亡矢志守节先后旌表】王士曾女二姐【广宗人有强暴欲汚之坚拒不从被斫死乾隆九年旌表同县孙学文妻周氏遇暴不汚羞忿自缢乾隆八年 旌表】段志学妻秦氏【唐山县人遇强不汚羞忿自尽乾隆二十七年 旌表周县王忠子妻李氏有强暴欲汚之守正不从羞忿自缢乾隆二十八年 旌表又李兆麟妻万氏赵昆璧妻冀氏李梦麒妻孟氏张玉名妻乔氏李寛妻王氏赵希鼎妻段氏李徳俭妻郭氏刘知临妻孟氏赵瑄妻乔氏皆夫亡守节先后旌表】阎邦重妻董氏【内邱县人夫亡矢志守节乾隆九年 旌表同县段行余妻杜氏王志臣妻杜氏王三桂妻郑氏王玉树妻刘氏翼铮涛妻翟氏乔鉢继妻赵氏刘化川妻刘氏冀铮妻韩氏和祥妻杜氏王令树妻吕氏赵有定妻马氏皆夫亡守节先后 旌表】孙洪妻贾氏【任县人遇暴不汚羞忿自缢乾隆二十年 旌表同县宋来聘妻梁氏力拒强暴守正不汚羞忿自缢乾隆二十九年 旌表又王□妻杨氏李凖铭妻孟氏郭有徳妻葛氏王寛妻张氏谢安仁妻贾氏孟坤妻刘氏孙云泰妻霍氏李绍曾妻谢氏苗堦妻孟氏张兆田妻李氏孟贞惠妻王氏孔□衍妻陈氏防兆祥妻卢氏霍配妻吉氏孟洪范妻马氏曹复曾妻孙氏王国模妻贾氏王国楫妻李氏王修徳妻穆氏陈明达妻屈氏侯喜聚妻贺氏陈聨魁妻张氏谢勤妻赵氏张荣光妻孙氏孙贵妻王氏马克防妻贾氏左良能妻张氏司元恺妻梁氏王如经妻司氏王子恭妻镡氏葛振功妻周氏俱夫亡守节先后 旌表】
土产丝布【唐书地理志邢州土贡乐史太平寰宇记邢州产绵宋史地理志邢州贡绢】瓷器【唐书地理志邢州土贡乐史太平寰宇记邢州产白瓷器宋史地理志邢州贡白瓷琖】刀【唐书地理志邢州土贡】文石【唐书地理志邢州土贡金史地理志邢州产元精石】铁【通志出沙河县】梨【内邱县产宋范成大有内邱梨园诗 按宋王存元丰九域志邢州土贡解王沙附记于此】
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二十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广平府图>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广平府图>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广平府表>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广平府表>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广平府表>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广平府表>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二十一
广平府【在 京师西南九百五十里东西距一百七十里南北距一百三十三里东至山东临清州界一百里西至河南彰徳府武安县界七十里南至彰徳府临漳县界八十三里北至顺徳府南和县界五十里东南至大名府治一百二十里西南至彰徳府林县治三百里东北至顺徳府广宗县治一百四十里西北至顺徳府治九十里】
分野天文昴分野大梁之次【乐史太平寰宇记洺州星分昴宿一度】建置沿革禹贡冀州之域春秋属晋战国属赵秦为邯郸郡地汉初分置广平郡【郦道元水经注秦距鹿郡景帝中元元年为广平郡】征和二年改平干国五鳯二年复为广平国属冀州后汉建武十三年省广平国为钜鹿郡地建安十七年割广平任城二县属魏郡余仍属钜广十八年分置魏郡西部都尉三国魏黄初二年复置广平郡晋属司州后魏因之北周建徳六年于郡置洺州隋开皇初废郡存州大业初改州为武安郡唐武徳初复曰洺州二年陥窦建徳四年建徳平立山东道大行台五年罢行台置大总管府六年罢总管天寳元年复曰广平郡乾元元年复曰洺州属河北道五代因之宋仍曰洺州广平郡属河北西路金因之元太宗八年置邢洺路宪宗二年为洺磁路至元十五年改广平路隶中书省明洪武初曰广平府属北平布政使司永乐后直隶京师
本朝因之领州一县九
永年县【附郭东西距九十五里南北距七十二里东至曲周县界二十五里西至河南彰徳府武安县界七十里南至成安县界二十二里北至顺徳府南和县界五十里东南至肥乡县治四十里西南至邯郸县界五十里东北至鸡泽县治七十里西北至顺徳府邢台县界四十五里春秋晋曲梁邑汉置曲梁侯国属广平国后汉属魏郡晋属曲梁县属广平郡后魏为广平郡治北齐省曲梁改置广年县隋仁夀元年避讳改曰永年大业初为武安郡治唐为洺州治五代宋金因之元为广平路治明为广平府治 本朝因之】曲周县【在府东北四十里东西距五十里南北距五十里东至山东东昌府邱县界三十五里西至永年县界十五里南至肥乡县界二十五里北至鸡泽县界二十五里东南至东昌府馆陶县治九十里西南至肥乡县治五十里东北至威县治七十里西北至鸡泽县治三十五里汉武帝建元四年置曲周县属广平国后汉属钜鹿郡晋省后魏景明中分平恩置曲安县属广平郡北齐省隋开皇六年复置曲周县属洺州大业初并入洺水县唐武徳四年复置属洺州五代因之宋熙宁三年省为镇入鸡泽县元祐二年复置寻复废四年又置属洺州金因之元属广平路明属广平府 本朝因之】肥乡县【在府东南三十五里东西距四十里南北距四十七里东至广平县界二十里西至邯郸县界二十里南至成安县界二十二里北至永年县界二十五里东南至广平县治三十里西南至成安县治三十五里东北至曲周县治五十里西北至永年县治三十五里汉置列人县属广平国又置邯沟候国属魏郡后汉省邯沟以列人属距鹿郡三国魏黄初二年分置肥乡县初属广平郡晋因之后魏改属魏郡东魏天平初并肥乡入临漳县髙齐又省列人县隋开皇十年复置肥乡县属磁州十六年改属洺州唐武徳初属紫州四年属磁州六年还属洺州五代宋金因之元属广平路明属广平府 本朝因之】鸡泽县【在府东北六十里东西距六十五里南北距四十一里东至威县界三十五里西至永年县界三千里南至永年县界三十五里北至顺徳府平乡县界六里东南至曲周县治三十里西南至永年县治六十里东北至顺徳府广宗县界三十里西北至顺徳府南和县界八里汉置广平县为广平国治后汉省广平国以县属钜鹿郡建安十七年割属魏郡晋属广平郡后省后魏太和二十年复置属广平郡北齐并入广平县隋开皇中复置广平县后改曰鸡泽大业初仍并入永年县唐武徳四年复置鸡泽县属洺州五代宋金因之元初并入永年后复置属广平路明属广平府本朝因之】广平县【在府东南六十里东西距四十里南北距二十五里东至大名府元城县界二十五里西至成安县界十五里南至大名府大名县界十五里北至肥乡县界十里东南至元城县治六十里西南至成安县治三十里东北至山东东昌府馆陶县治七十里西北至肥乡县治三十里汉魏郡魏县地金大定七年始分置广平县属洺州元属广平路明属广平府 本朝因之】邯郸县【在府西南五十里东西距六十五里南北距五十里东至肥乡县界三十里西至河南彰徳府武安县界三十五里南至磁州界二十五里北至永年县界二十五里东南至成安县治五十里西南至磁州界二十里东北至永年县界三十里西北至武安县治三十五里春秋时卫地后属晋战国为赵国都秦始皇十九年置邯郸郡汉髙帝四年改置赵国治邯郸县景帝三年复为邯郸郡五年复为赵国属冀州后汉因之建安十七年国废以县属魏郡三国魏属广平郡晋初因之后又属魏郡后魏太平真君六年还属广平郡东魏天平初并入临漳县隋开皇十六年复置属武安郡唐武徳四年属磁州贞观元年属洺州永防元年又属磁州五代宋金元因之明洪武初改属广平本朝因之】 成安县【在府南六十里东西距四十里南北距五十里东至广平县界二十五里西至磁州界十五里南至河南彰徳府临漳县界二十二里北至永年县界二十八里东南至大名府大名县界二十五里西南至临漳县治二十五里东北至肥乡县治三十里西北至邯郸县治五十里春秋晋干侯邑汉置斥邱县属魏郡后汉晋反后魏因之东魏天平初并入临漳北齐改置成安县属清都尹隋属魏郡唐武徳元年属磁州贞观元年还属相州天祐二年复曰斥邱三年属魏州五代后唐复曰成安宋属大名府金属洺州元至元二年并入滏阳后复置属磁州明改属广平府本朝因之】威县【在府东北一百十里东西距七十里南北距九十里东至山东东昌府临清州界五十里西至顺徳府平乡县界二十里南至东昌府邱县界二十里北至冀州南宫县界七十里东南至东昌府馆陶县治六十里西南至鸡泽县治六十里东北至清河县治七十里西北至顺徳府广宗县治二十五里汉距鹿县地后汉和帝时分置广宗县属距鹿郡晋属安平国石赵于县置建兴郡寻废后魏太和十一年置广宗郡寻罢孝昌中复置属司州隋仁夀元年避讳改曰宗城属清河郡唐武徳四年于县置宗周九年州废属贝州天祐三年复曰广宗属魏州五代后唐复曰宗城宋属大名府金改属洺州又増置洺水县元初省宗城入洺水宪宗二年自井陉移威州来治至正中省洺水入威州明初降为威县属广平府 本朝因之】清河县【在府东北一百八十里东西距五十里南北距三十里东至山东东昌府夏津县界三十里西至顺徳府广宗县界二十里南至东昌府临清州界二十五里北至冀州南宫县界五里东南至临清州治五十里西南至威县治七十里东北至东昌府武城县治五十里西北至南宫县界五十里汉髙帝置清河郡治清阳县领信城等县后汉建初七年为清河国建和二年移国治甘陵省清阳信成皆入之晋及后魏为清河县地北齐始移清河郡及清河县废故信成县改县曰武城后周曰宣政元年郡置贝州隋开皇初郡废仍改州治武城县曰清河大业初复为清河郡唐武徳四年复曰贝州开元二十三年兼移清阳县于州治天寳元年改清河郡乾元元年复曰贝州属河北道五代晋天福三年于州置永清军节度周显徳初军废宋初复置永清军庆歴八年军罢改曰思州属河北东路熙宁四年省清阳县入清河金移思州治歴亭以清河为属县元太宗七年割属大名路明初改属广平府 本朝因之】磁州【在府西南一百二十里东西距一百五十五里南北距八十里东至成安县界五十五里西至河南彰徳府涉县界一百里南至彰徳府安阳县界三十里北至邯郸县界五十里东南至彰徳府临漳县界四十里西南至彰徳府林县治一百八十里东北至邯郸县治七十里西北至彰徳府武安县治九十里汉魏郡武安县地后周分置滏阳县隋开皇十年于县置磁州大业初州废属魏郡唐武徳元年复置磁州贞观元年州废属相州永防元年复置磁州属河北道天祐三年改曰惠州五代唐复曰磁州宋曰磁州滏阳郡属西路金因之元太祖十年改置滏阳军节度属正定路太宗八年属邢洺路宪宗二年属洺磁路至元十五年属广平路明洪武初省滏阳县入州属河南彰徳府本朝雍正四年改属广平府】
形势邯郸北通燕涿南有郑卫漳河之间一都防也【汉书地理志】万山盘礴泉流环滙【图经】肘翼太行背沃洺水【府志】
风俗土广俗杂大率精急髙气势【汉书地理志】人性敦厚务桑农好尚儒学【隋书地理志】地杂斥卤宜于牧畜【宋史地理志】
城池广平府城【周九里有竒门四濠广十二丈明嘉靖中因旧甃筑 本朝康熙七年重修乾隆三十一年复修】曲周县城【周五里门四引滏水为濠广四丈余明万歴四十六年因旧修筑 本朝顺治中重修】肥乡县城【周七里门四明崇祯十三年砖筑 本朝康熙四年为漳水所圮寄治城东旧店营雍正九年知县王建中迁复旧治重筑城周五里门四濠广二丈】鸡泽县城【周三里有竒门三濠广五丈明崇祯十三年甎筑】广平县城【周三里有竒门三濠广二丈明天顺间土筑崇祯十三年甃甎 本朝康熙四十二年漳水泛溢城圮寄治于城西北一里许建筑新堡康熙五十年仍复旧基筑土城门三濠广三丈】邯郸县城【周七里有竒门四濠广二丈明嘉靖二十五年筑 本朝康熙七年重修乾隆十九年复修】成安县城【周三里有竒门三明正统中因旧地修筑崇祯十二年甃甎城 本朝康熙七年重修乾隆六年复修】威县城【周六里有竒门四外有濠金元时旧址 本朝屡经修葺】清河县城【周三里门三外有濠明正徳七年于旧城东南隅改筑 本朝康熙十四年重修】磁州城【周八里有竒门四濠广二丈明洪武二十年因旧重筑正徳中甃甎 本干康熙中重修乾隆二十年复修三十一年又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