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一统志

  折可适
  字遵正世为府州刺史因家焉郭逵帅鄜延见之曰真将种也荐之试艺廷中为鄜延路经略使属官擢知宁岷环兰四州再知镇戎军皆有战功章楶帅太原筑石门峡好水川时熙河秦凤环庆三路兵会泾原无虑三十万听命于楶楶以可适为前军统制副王文振会熙河卒二千人失道赴坑谷死文振惧归罪可适劾其擅兴违节制夺官而罢楶留之权第十三将差统将嵬名阿理监军昧勒都逋皆西夏用事人密诏图之会二酋以放牧为名窥伺境上可适出兵衔枚夜袭之俘其家属部族簿所得十余万其地即天都山也可适请以荻苇川为砦南牟为州诏名砦曰临羌州曰西安以可适知州事累迁武安军留后知渭州拜淮康军节度使复帅泾原卒年六十一子彦质
  彦质
  字仲古登崇宁进士第靖康元年直秘阁致仕寻加直龙图为河东宣抚使参谋累迁宣抚副使建炎初累责昌化军绍兴六年入擢枢筦参大政奉祠宰相秦桧主和戎彦质切责之坐是又流窜虽在谪所而刚直之气不少屈号葆真居士桧死复官职三十年卒彦质每以家世忠节不得归中原为恨事见宋史
  杨畋
  字乐道新秦人第进士仁宗时知制诰嘉佑七年四月终于龙图阁待制颍滨苏辙为哀词略云家世将家有功于国畋始以文词得官厥后将兵于南方与蛮战亦有功其为将与士卒同甘苦饮食比其最下者而军将常处其先以此得死力常学李靖兵法知其出入变化之节畋为人谨畏平居遇细事若不能决人皆怪其能将以破贼疑其无以处之不知其中有甚勇者人不及也畋素病瘦甚羸然其读书勤苦过于少年好为诗喜大书皆可爱有子曰祖仁畋之卒也家无遗财
  贞女贾宗望母
  宗望戍震威夏人乘间入寇城危急其母勉宗望死国事将士有自杀家属者母曰朱将军必不负国我老身忍负将军即赴井死宗望亦自刎是日军士母妻及女多自杀无一污贼者事闻诏褎异之事并出宋史

  大元大一统志卷第五百五十
  残本七终

  ●大一统志卷第六百三十四

  残本八
  奏进 集贤大学士资善大夫同知宣徽院事臣孛兰肹
  昭文馆大学士中奉大夫秘书监臣岳铉等 上进

  灌州

  ◆灌州

  仙释

  ○仙释

  上阙
  王仙柯
  【唐仪凤中富人遇道罗家山谷中炼药仙柯助其薪炭药成分而遗之仙柯服丹升天而去今升天柏大且十围见存皇甫】 世安山记云真人罗公远炼丹于此
  唐玉真公主
  睿宗第八女与金僊公主皆隶道入蜀居天仓山其后羽化葬于山侧明皇幸蜀开冢视之仅存冠履今储福宫有铜铸明皇公主二像
  吕洞宾
  飞云山王氏道院去蒲村镇五里昔有道人过之留题云携笻来此步飞云钱满宾阶绿藓匀江上同归共谁去不堪回首不逢人以逐句第三字合成吕洞宾来主人觉而异之已失道人所在又绍兴癸丑道会有道人携凉笠而至会散乃挂笠于壁无挂笠之物而不坠题诗云偶乘青帝出蓬莱剑戟峥嵘徧九垓我在目前人不识为留一笠莫沈埋
  罗公远
  尝凿井炼丹于青城山唐玄宗又从学隐遁术而所传不尽玄宗怒斩之后有中使见公远于黑水道且以蜀当归为寄其后玄宗幸蜀乃悟当归之寄今有罗僊观在储福宫
  勾台符
  青城人受业丈人观为道士与张俞为诗友自号岷山佚老台符尝自云右执范贤袂左拍薛昌肩举头傲白日长啸揭青天嚣嚣者安知华夏之内有此佚乐乎不知岷山之逸老于我乎抑我之逸老于岷山乎
  杜光庭
  唐僖宗时从幸兴元术士陈休复与光庭遇于西县道次于草中掘取一瓢酒与光庭饮之不竭光庭后隐青城山中蜀王建时号广成先生年八十五而卒人以为尸解云
  费孝先
  至和中游青城山访一老人村坏其一竹床孝先欲偿之老人曰子且视其上字字云此床某年某月某日为孝先所坏其数自尔孝先知异乃留师事之老 【人乃授以卦影之术名闻天下】
  下阙

  残本八终


  ●大一统志第七百三十

  残本九
  奏进 集贤大学士资善大夫同知宣徽院事臣孛兰肹
  昭文馆大学士中奉大夫秘书监臣岳铉等 上进

  合州

  ◆合州

  山川
  土产
  风俗形势
  古迹

  ○山川

  上阙
  高滩溪
  在巴川废县东十五里滩口有崖高七丈其广三丈水激而下嘉定改元夜有声如雷崖忽陷下岸旁民田如故
  赤水
  在旧赤水废县界
  大安溪
  王象之纪胜云在铜梁县北二十余里溪深多鲤金鳞赤尾
  博溪
  石照西北一里又传为濮溪

  ○土产

  破故纸
  本州岛出

  ○风俗形势

  巴国之人质直好义土风朴厚有先民之流常璩华阳国志云汉分巴蜀置广汉犍为郡自后五教雍和秀茂挺逸英伟既多风谣旁作故朝廷有忠贞尽节之臣乡党有主文歌咏之音表之以四山之环合中之以两溪之襟带田亩桑麻左右交映人生其间多秀异而喜以诗书自娱垫江志
  合州枕二江之口众水之凑也赵勰新题记又云涪水自西北领驰水沈水孱水灵江射江大弥诸水东南迤会于汉水汉水自东北领巴水阆水渝水嘉陵宕渠诸水西南汇入于涪水
  涪汉合流州因以名重修单公堤记云
  渺二江之合流瞰万井之耕桑李开飞舄楼记云
  取涪汉二水相合寰宇记后魏置合州盖取义于此
  临峡江之上实控束之地寰宇记云
  垫江以西土地平敞精敏轻疾东汉末年江望分郡议云
  巴蜀要津清华楼记曰魏大统初于此置合州其山曰龙多曰铜梁上接岷峨下缭瓯越或断或续属海而止所谓南戒者也其水曰涪曰嘉陵合流于城下贯江沱通汉沔控引众川偕入于海所谓南纪者也
  合州环江邑居湫隘附城少北岩石修林之蔽游桂北岩李氏思洛亭记云
  合州为古之垫江忠州为今之垫江刘璋遣法正将四千人迎刘备使讨张鲁备留诸葛亮守荆州将步卒万人至江州北由垫江水至涪璋率步骑三万会及汉晋宋志巴郡之垫江县今为合州之石镜县此乃古之垫江县通典云魏恭帝始置忠州垫江县后周改魏安隋开皇十八年复为垫江乃今忠州之垫江
  地连巴峡近门对濮溪湾唐岑象求诗

  ○古迹

  宋王城
  在州南二里
  巴子城
  石照南五里元和志云
  什邡侯城
  域志有此城汉封雍齿为什邡侯于此
  汉初废县
  州西北一百九十里汉垫江县宋改为东宕渠县梁武帝大同中于此立新兴郡后魏至恭帝三年于今县西北六十里置清居郡及立清居县以地势爽垲故曰清居以称邑隋初郡废改县为汉初县属合州十六年自故郡城移于今理历唐宋不改
  国朝并入铜梁县
  赤水废县
  州西北一百三十里亦汉垫江县地宋改为宕渠县后魏改为石镜县隋开皇十年析其地于县西置赤水县以界内有赤水源为名唐武德元年又徙治焉宋熙宁七年废为镇隶铜梁十年复置
  国朝并入石照县
  石照县
  本汉时巴郡垫江县地后汉岑彭与臧宫伐公孙述自江州县从涪水上至垫江是也晋武帝宁康二年威远将军桓石虔率众三万攻垫江苻秦将姚苌兵败退兵五城宋改为宕渠县 【此五字据寰宇记云】 属巴郡梁为垫江不言所隶 【事见通鉴天监五年】 后魏恭帝二年改为石镜县邑有青石如镜可照故以为名大业初置涪陵郡唐因之宋干德三年以翼祖嫌名改为石照县 【图经云避敬塘讳今从会要改入】
  国朝至元十二年并录事司赤水入焉今治还旧城署事后并入本州岛
  巴川废县
  在州南七十五里本秦汉巴郡之垫江西魏唐之石镜铜梁县地元和志云开元二十二年剌史孙希庄奏割石镜之东铜梁之南置县唐志年月亦同以地在巴川故名宋因之
  国朝并入铜梁县
  铜梁旧城
  范子长郡邑志云旧治在今铜梁县北四十里奴仑山列宿坝上开元三年徙治涪江南岸权立十六年移于东流溪坝后又移治云
  斜崖
  王象之舆地纪胜云石照东北八十里高十余里有石横亘崖腹如拖修帛迤长四五里崖以此得名环左右百里望之如积雪与日相射下有穴俗谓之龙洞水由洞中出洞中有垣有宇周以乳石如笋如枿有双石柱龙潭石壁如削水绕壁以出流为大流
  濮岩
  在本州岛北五里或云即北岩
  北岩
  在州北五里李文昌图经始傅会为濮岩非也岩有柏数千章率围八九尺又有定林院旧日正月九日郡守以故事置宴游人盛集又有荔枝阁每熟郡守率僚佐置酒阁上临槛俯摘以为胜赏
  宿云岩
  在铜梁县缙云冯时行有诗
  滴水岩
  在州西北五里旧属杨氏修二百尺深寻有二尺泉穴岩以出岩下有花数百本可游观
  清水穴
  图经载江州有清水穴以为粉则膏晖贡粉京师世传为江州随沐粉按清水穴在重庆路西三十步近合州界今不取
  白土平
  在铜梁县东北六十里地宜栀子一家至万株夏弥望如积雪香闻十余里
  金沙碛
  涪汉合流之会有大洲相传下有金船负之俗谓金沙碛人目为州之盛集岁首命造浮梁自汉西岸以达于洲
  僊柏
  在龙多山围丈有二尺中空而柯叶敷腴

  大一统志卷第七百三十
  残本九终

  ●大一统志卷第七百三十一

  残本十
  奏进 集贤大学士资善大夫同知宣徽院事臣孛兰肹
  昭文馆大学士中奉大夫秘书监臣岳铉等 上进

  合州

  ◆合州

  古迹
  宦迹
  人物

  ○古迹

  瑞木
  图经云宋干德五年山有木文曰天下太平太守以闻按实录州所上瑞木得之汉初县兰陵乡汉初今并入巴川
  天池
  在巴川废县东南六十里中峯绝顶
  悦池
  在铜梁县西一里方一里水深丈余清澈如鉴夏益以流潦不浊芙蕖盛开香闻十里游观之胜处也
  醉石
  在州治旧有石郡守何麒醉则休其上今已废不见
  武金坑
  图经云铜梁县治又谓之武金埧五代王建将张武父墓在焉
  鹫台泉
  冯时行鹫台院记山负一道宫三佛剎而鹫台为之冠灵山杰阁飞檐下瞰绝壑最为游观胜处唐孙职方樵文与古今诗什并刻岩下
  龙老泉
  又名妇遥山石照西九十里有泉故老云尝见女子理发石上俗云龙老泉
  薛融读书台
  石照东北七里谓之东读书台
  康元朗读书台
  石照西二十里之牟山谓之西读书台
  龙渊溪
  在铜梁县北六十里潭方六丈中有大石俗谓有见女子理发其上近视之金梳没石遗迹尚存
  僊台
  在赤水废县北五里苏振撰冯盖罗记云有山曰龙多僊台腹有穴仅容一人迤登而出于冢石负土草木生焉相传有冯盖罗者炼丹其上晋永嘉三年七月十五日举家十七人僊去
  东台西台
  在本州岛详见书台山下
  北园
  方舟李石龙门苏氏记云苏氏父子兄弟以四世之学庇五亩之宫今废
  映书轩
  在州治有何麒记有大松围二丈高七八丈荫蔽一亩即记所谓二葛今其一仅存自经兵革郡治隶于钓鱼山凡四五里三阁二楼一洞皆毁矣
  驾鹤轩
  在州赤水废县之龙多山久废
  清华楼
  旧在州治晁公武作记曰合州其山曰龙多铜梁上接岷峨下缭瓯越属海而止所谓南戒者也水曰涪水曰嘉陵合流于城下贯江沱通汉沔引众川入于海所谓南纪也嘉熙兵废
  江楼
  在州治之前其名见于杜甫寄苏使君诗钓鱼山学士山东山横其前下临汉水嘉熙兵遂废
  朝宗阁
  在佥书判官公事廨下瞰金沙碛每瞻视之远略如郡之江楼嘉熙兵废
  松风阁
  在羌庐山嘉熙兵废
  双墓
  在钓鱼山涪水北各高三寻有石羊李文昌图经云巴王濮王会盟于此酒酣击剑相杀并墓而葬新图经云石羊类近世葬令所用非古也
  鴈塔
  题名在赤水废县宣和间柳瑊始刻置长安慈恩寺盖搨本也
  季子墓
  在巴川废县相传以为孔子所书张从事记旧石湮灭唐玄宗命殷仲容搨本传之大历中再刻此从事所记也此刻不知何人所模嘉熙兵火莫见遗迹
  张武父墓
  在铜梁县武金山有僧过指其地曰商姓葬此不十年子孙秉旄钺武密埋父骨于其处王建时武官至太傅镇江军节度
  定林院
  在州北五里北岩今废
  罗侯山寺
  在巴川废县东北二里淳熙间有李静能者不知何许人性耐劳苦不避暑雨霜雪所至营废寺施者云集遂建佛殿四部经藏蔚为精蓝中经兵革荒废
  鹫台院佛慧院
  并在龙多山
  护国院
  石照东十里山南大石砥平有巨人迹相传异人坐其上投钓江中山以是名有剎曰护国山主石头回公姓郝不识字以石工为业因石中凿开石镜现出本像遂掷镜在地出家为僧不立文字见性成佛凿开钓鱼冈建石佛道场后入寂封慈惠显佑大师石庵今存
  瑞应寺
  一名光教禅院在石照县坐龙山
  化度院
  在赤水废县西五十里涪水径其前山自平地特起屹若岳屿有佛祠名化度院有镌佛像乃晋永嘉二年镌者刻其字今合州亦有化度院
  荐福院
  今在汉初废县之新兴镇院有陈抟二诗始抟题诗于院壁门再游复题故有二诗
  纯阳观
  石照北三里唐女冠范志立得道处
  九炼山观
  石照北唐天宝中道士任处华升僊于此山后立观
  宝盖观
  在铜梁县西二十里
  至道观
  在龙多山记云柏大二十围
  僊台观
  在赤水废县北五里
  天神祠
  详见天神山下
  鹫台观
  见冯时行鹫台观记
  天庆观
  有铜铸唐玄宗像旧经云观长兴二年置乃后唐明宗年号则又恐非玄宗像也
  普德庙
  在州北五里博溪水上相传以为秦时蜀守李冰之次子葛洪称其次子佐父治水后僊去会要所谓冰次子郎君俗谓之二郎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