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一统志

  元贞二年六月十六日本监照得近为秘书监造到书画等文册三扇送校书郎校勘得除阴阳禁书封记未敢牵点外书画与簿籍相同得此拟将阴阳禁书候公监官还监至日牵点今将本库元造文册三扇发下收管 【校雠书籍】
  大德四年四月十二日据秘书郎呈近蒙秘府指挥编类到至元大一统志书四百八十三册计七百八十七卷仰子细校勘若有差讹就为改正仍标出差讹卷目呈监蒙此校勘间又奉监官台旨与著作郎赵从仕一同校勘奉此依上校勘了毕中间差讹字样已行改正别无合标出卷目今将元关出大一统志书四伯八十三册随呈缴纳还库交收 【纳大一统志】
  至大四年七月二十一日中书省奉准事内一件节该如今老秀才每少了也外头后学每学得好的也有俺选着于国子监里并翰林院秘书监太常寺等文翰衙门委付并外头儒学提举司里委付呵后人每肯向前也者么道奏呵是有休问品从虽是白身人呵好的委付者么道 【保举】
  至元二十三年十月初四日吏部来文秘监扎马剌丁等奏奉圣旨本监勾当里行的人每月日满呵就监里添与名分关请钦依施行 【升用】
  至元二十四年四月二十四日照得本监钦奉圣旨编类地理图籍于尚书省覆过奉都堂钧旨般移于礼部置监都省催请著作郎虞应龙到监著述地理文籍必须置局讲究编类彩画图并见阙合用铺陈等物开坐具呈尚书省应付
  本监用
  条褥五个 座子一十个 蒲席一十领 苇席一十领
  著作局用
  条床六个 条桌一十个 苇席二十领 条褥五个
  蒲席一十领 座子四个 砚瓦六个  【以上纂修铺陈】
  至元二十三年二月十一日也可怯薛弟二日就德仁府斡耳朵里有时分秘监扎马剌丁同阿儿浑撒里奏一个李校书小名的人勾当里在意勤谨有虽不满考呵他的这名分根底添与名分呵别个的每也在意也者么道奏呵那般者么道圣旨了也 【李校书升用   以上卷四】
  大德五年七月初九日本监移中书兵部关奉中书省判送兵部呈秘书监关著作郎赵从仕呈见为编写大一统志除秘书监发下志书一部在局编校外照得在先亦有一部见留中书兵部中间多有不同必须发下互相参考庶得归一成书本部参详大一统志书若依著作所呈令本部典史时公泰专一收掌赴局互相参考检照就令编写志书了毕还部似不点污损坏具呈照详覆奉都堂钧旨送兵部将上项志书关发本监照用事毕还官 【收管大一统志   以上卷五】

  ●经世大典序录 【苏天爵】

  都邑
  惟我太祖皇帝开创中土而大业既定世祖皇帝削平江南而大统始一舆地之广古所未有遂分天下为十一省以山东西河北之地为腹里隶都省余则行中书省治之下则以宣慰司辖路路辖府州若县星罗棊布粲然有条至元间尝命秘书少监虞应龙等修大一统志书在官府可考焉若夫地名沿革之有异城邑建置之不常归附之期设官之所皆必有征所以纪疆理之大彰王化之远也猗欤大哉 【元文类四十】

  ●齐乘序 【苏天爵】

  我国家大德初始从集贤待制赵忭之请作大一统志盖欲尽述天下都邑之盛书成藏之秘府世莫得而见焉 【后至元五年】
  以上元

  ●文渊阁书目 【杨士奇】

  大元大一统志一百八十二册
  大元大一统志六百册

  ●菉竹堂书目 【卷六 叶盛】

  大元一统志一百八十二册

  ●国史经籍志 【焦竑】

  元一统志一千卷 【史类地理】

  ●续文献通考 【王圻】

  大元一统志 卜兰禧岳铉等进
  以上明

  ●四库全书总目 【卷六十八】

  明一统志
  元岳璘等所修大元一统志最称繁博国史经籍志载其目共为一千卷今已散佚无传虽永乐大典各韵中颇见其文而割裂丛碎又多漏脱不复能排比成帙惟浙江汪氏所献书内尚存原刊本二卷颇可以考见其体制知明代修是书时其义例一仍元志之旧故书名亦沿用之 【文溯阁本四库提要同】

  ●传是楼书目 【徐干学】

  元大一统志 【大小】 二十六卷 【史部】

  ●千顷堂书目 【卷八 黄虞稷】

  大元一统志一千卷 【□年卜兰溪岳铉等进】

  ●居易录 【卷一 王士祯】

  黄俞邰 【虞稷】 言徐司寇健庵 【干学】 奉旨归吴修一统志借内府书有元岳璘所修一统志残本尚二十余大册计全书不下千卷

  ●潜邱剳记 【卷四补刻唐百家诗选 阎若璩】

  日纂志于洞庭徐司寇出典籍库中大元大一统志十数本皆蜀中地计尚有九百八十余本曾见叶文庄家书目此志与经世大典并列安知世不更有足本乎

  ●补辽金元艺文志 【倪灿 卢文弨】

  元大一统志一千卷 【集贤大学士孛兰肹昭文馆大学士岳铉等进本有误孛兰肹为卜兰溪者得吴氏藏本正之】

  ●元史艺文志 【钱大昕】

  大一统志七百五十五卷 【至元二十八年集贤大学士札马剌丁秘书少监虞应龙等进】
  大一统志一千卷 【大德七年集贤大学士孛兰肹昭文馆大学士秘书监岳铉等上】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 【卷十 瞿镛】

  元一统志七卷 【旧钞残本 按七卷应作八卷】
  题集贤大学士资善大夫同知宣徽院事臣孛兰肹昭文馆大学士中奉大夫秘书监臣岳铉等上进案秘书监志至元二十二年乙酉世祖命集贤大学士行秘书监事札马剌丁与秘书少监虞应龙辑大一统志成宗大德初复从集贤待制赵忭请重修书成藏之秘府至正六年始刊行之全书一千三百卷此存蜀省均州一卷房州一卷通安州一卷鄜州二卷葭州三卷其书分县编次纪载分明不同明一统志之府县合并也

  ●宋元本行格表

  元大字本大一统志千卷今存残本行廿字 【简明目录批注本 十行】
  元本大一统志残本行二十字 【大字悦目拜经楼记     十行】

  ●郘亭知见传本书目 【卷五 莫友芝】

  元大一统志一千卷今世仅有残本潜研堂集有跋语

  ●四库简明目标注 【邵懿辰】

  元大一统志一千卷今世仅有残本 潜研堂集有跋语 拜经楼
  吴氏有六巨册自六百十五至七百五十一中少九十七卷仅存三十九卷全卷二十八不全卷十一钱竹汀所见南濠朱氏残本约四十余卷与吴本异合之可得七八十卷 元刊大字十行行二十字

  ●跋元大一统志残本 【钱大昕】

  戊子春从南濠朱氏假元大一统志残本廑四百四十三翻大字疏行殊可爱每册钤以官印验其文则处州路儒学教授官书也元时幅员最广兹所存者惟中书省之孟州河南行省之郑州襄阳路均州房州南阳嵩州裕州江陵路峡州路陕西行省之延安路洋州金州鄜州葭州成州兰州会州西和州江浙行省之平江路江西行省之瑞州路抚州路又皆散佚不完以全书计之特千百之什一尔考元时大一统志凡有两本至元二十三年集贤大学士行秘书监事札马剌丁言方今尺地一民尽入版籍宜为书以明一统世祖嘉纳即命札马剌丁与秘书少监虞应龙等搜辑为志二十八年书成凡七百五十五卷名大一统志藏之秘书此初修之本也成宗大德初复因集贤待制赵忭之请作大一统志元史载大德七年三月戊申卜兰禧岳铉等 【岳铉字周臣汤阴人徙居燕追封申国公谥文懿】 进大一统志赐赉有差此再修之本也此本卷首题集贤大学士资善大夫同知宣徽院事孛兰肹昭文馆大学士中奉大夫秘书监岳铉等上进正大德所修者史以孛兰肹为卜兰禧译音之转也又按至正六年中书右丞相别儿怯不花等奏大一统志于国用尤切恐久湮失请刻印以永于世许有壬受诏制序其文略不及大德重修事似当时所刻者乃是至元本非即此本此本序文目录皆阙佚其刻印年月卷帙次第无可考传闻康熙间刑部尚书昆山徐公干学奉敕修大清一统志开局于吴之洞庭山借内府书有元大一统志残本二十余册徐公志稿今在史局所借之书度已归中秘而未闻有见之者兹读朱氏所藏因钞其副而书之后云 【潜研堂文集卷二十九】

  ●元大一统志残本跋 【吴骞】

  元大一统志集贤大学士资善大夫同知宣徽院事孛兰肹昭文馆大学士中奉大夫秘书监岳铉等纂上其书于古今建置沿革及山川古迹形势人物风俗土产之类网罗极为详备诚可云宇宙之巨观堪舆之宏制矣惜乎明初修元史者编纂草草而地理一门尤为疏略苟凭此志为权舆更加之检核庶几在宋辽金之上乃竟不知出此何欤迨永乐中诏修一统志迄于天顺五年始克成编大都不过剌取元一统志之什一而其间挂漏舛讹又不可胜计即如各府州县废置沿革一门元一统志正文既详复取古今地理各书参互考证而细注其下明一统志尽变正文为小注仅仅摘取数语其余槩从割弃虽沿革且都未备 【如犍为县下明一统志载宋并玉津县入焉徙治惩非镇元仍旧考元一统志云宋干德四年省玉津入焉大中祥符四年徙治惩非镇按县治在府大江之下临江滨距府百二十里县治荒简无居者自归附后徙玉津镇玉津在县界上亦临大江之滨去府城二十里不远距犍为一百里是犍为于元初已从惩非镇徙治玉津镇矣而所谓归附后者以前总序中已有自归附国朝之语故此但曰归附且其序述详明若是乃明一统志犹愦愦焉几使读者至今犹疑犍为县之在惩非镇宁不可晒乎又如彭州名宦中之刘易从按明一统志作陈易从考易从乃唐工部尚书刘审礼次子其事详见通鉴元一统志偶误刻作陈易从然古迹九女冢下本作刘易从即属一人而明一统志亦不能更正其它讹舛尚多姑举其一二】 岂复知有所谓考证哉此书前辈间有著录亦多舛误 【国史经籍志不着撰人名氏居易录作岳璘而遗孛兰肹】 考其始末惟元王士点商企翁所辑秘书监志为详凡修纂岁月校写人员装潢书画匠禄食缮写纸剳收掌储藏靡不周至可想见当日之慎重往嘉定钱晓征宫詹尝借钞南濠朱氏残本元大一统志四百四十三翻每册有处州路儒学教授官印其疆域乃河南陕西江浙江西等省今此仅四百三翻较朱本又少四十翻其疆域则止四川一省之彭州威州茂州简州嘉定路眉州沔州蓬州重庆路夔路达州等且皆阙佚不全然楮墨精好并无官印自是民间流传之本地理诸书如宋刻干道咸淳两临安志嘉泰四明志会稽志嘉定赤城志等至今传本尚多矧元刻部籍流于人间又奚可胜计偶从粥故书者见此漫忆而识之乾隆甲辰秋日
  按钱宫詹跋元大一统志谓原有两本至元二十三年世祖命集贤大学士行秘书监事札马剌丁与秘书少监虞应龙等修辑二十八年书成凡七百五十五卷名大一统志藏之秘府此初修本也成宗大德初复因集贤待制赵忭之请作大一统志元史大德七年三月戊申卜兰禧岳铉等进大一统志赐赉有差此再修之本也宫詹两本之说未知所据何书骞考元秘书监志至元乙酉 【二十二年】 欲实著作之职乃命大集万方图志而一之以表皇元疆理无外之大诏大臣近侍提其纲聘鸿生硕士立局置属庀其事凡九年而成书续得云南辽阳等书又纂修九年而始就今秘府所藏大一统志是也因详其原委节目为将来成盛事之法又大德七年五月秘书郎呈奉秘府指挥当年三月也可怯薛玉德殿内有时分集贤大学士岳铉等奏秘书监修撰大一统志元钦奉世祖皇帝圣旨编集始自至元二十三年至今才方成书以是缮写总计六百册一千三百卷进呈钦奉御览过奉旨于秘府如法收藏仍赐赉纂集人等据此志则大一统志以世祖至元二十二年开修首尾共历一十八年迨成宗大德七年始成而卜兰禧岳铉等奏进当即札马剌丁等奉敕始修之本未尝有两本此书体大事繁非十数年纂辑不能成也宫詹又云按至正六年中书右丞相别儿乞不花等奏大一统志于国用尤切恐久湮失乞刻印许有壬奉诏撰序其文略不及大德重修事似当时所刻乃至元本非即此本骞疑所请刻者当即卜兰禧岳铉等所进之本按秘书志所载纂修缮写俸食储藏无不具悉独未尝载及刊刻盖此书多至一千三百卷卷帙既繁刊板非易直至至正六年始刊行之事未可知秘书志成于至正二年故始终未及刻印事而许序不及大德重修益可证其无两本矣惜此残帙无岁月可稽至其卷数国史经籍志及千顷堂书目等并以为一千卷殆亦未考秘书监志而云然与 【愚谷文存卷四】

  ●元大一统志 【吴寿旸】

  元椠大一统志残本六巨册自六百十五至七百五十一中少九十七卷仅存三十九卷全卷二十八不全卷十一共四百三番每番二十行行二十字字大悦目其方域则四川彭州 【崇宁蒙阳】 威州 【通化】 茂州简州 【新津】 嘉定府路眉州沔州蓬州重庆路夔路 【永康】 达州 【彭水】 绍庆路等先君子跋见愚谷文存中此书有跋云竹汀集跋见南濠朱氏本凡四百四十三番每册首有处州路儒学教授印其方域则河南湖广陕西浙江等省元修一统志凡二本一至元二十三年札马剌丁虞应龙等修成于二十八年 【七百五十五卷】 大德初复从赵忭请命卜兰禧岳铉重修按宫詹所见盖即此本 【旸谨按宫詹文集跋又云史以孛兰肸为卜兰禧译音之转也】 第六百十八卷刘易从作陈易从引彭州古今录唐高宗仪凤三年云云先君子书条云按新唐书吐蕃传 【二百十六卷】 上元三年攻鄯廓河芳四州诏周王显为洮州道行军元帅率工部尚书刘审礼等十二总管等讨之李敬元率审礼击吐蕃青海上审礼败没无仪凤三年事疑工部尚书即易从之父一统志惜未详其名耳陈易从前古迹门九女冢作刘易从此盖误作陈然明一统志名宦亦误作陈俟更考之 【敬元此误作敬立】 通鉴纪事本末载刘审礼父子事甚详又后易从坐李敬业事云云下书曰按刘易从事旧唐书谓李敬贞诬构而死新唐书谓为酷吏周兴诬构而死初不言李敬业且敬业败于嗣圣元年至永昌时已五六载元一统志疑有误 【拜经楼藏书题跋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