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大元一统志
大元一统志
官窑馆
松山州兴中州等处有瓷窑 【热河志九十七】
○东宁路
○沈阳路
建置沿革
沈阳路本挹娄故地渤海建定理府都督渖定二州领定理平邱岩城慕美安夷渖水安定保山能利九县此为渖州地后罹兵火其定州与县并废即渖州为兴辽军节度金末渖州复毁于兵火 【满洲源流考十又辽史考证】
沈阳渤海建定理府都督渖定二州此为渖州地后罹契丹兵火其定州与县并废即渖州为兴辽军又更昭德 【满洲源流考十一】
山川
东牟山
东牟山在沈阳路挹娄故地唐灭高丽粟末靺鞨保挹娄之东牟山即此 【同上十四】
浑河
浑河在辽阳路本路图册引辽志云源自越喜国出熊水西北合众流会淄水屈曲数千里入于海按地志集略云源出女真国西流过贵德州由州西流入梁水西南七十里合辽河入于海 【同上十五】
浑河在沈阳路源出废贵德州东北瑚呼玛山西南经渖州南一十五里辽阳西四十里会太子河合辽水南注于海旧称渖水水势湍激沙土混流故名浑河今水澄澈遇涨则浑 【满洲源流考十四及十五】
蒲河
蒲河在沈阳路源出铁利国蒲谷流经蒲水田过故名 【满洲源流考十又盛京通志一百】
古迹
贵德州
贵德州今废为巡检司
公孙废城在贵德州汉末公孙度为辽东太守治襄平传子至孙据有其地遗址犹存
大宝城在贵德州 【以上俱满洲源流考十一及盛京通志一百】 开元路
山川
长白山
长白山在旧会宁县南六十里 【满洲源流考十二】 开元路长白山在旧会宁县南六十里横亘千里高二百里其顶有潭周八十里渊深莫测南流于鸭绿江北流于混同江今呼为宋瓦 【原译改为松阿哩】 江东流为阿也苦 【原译改为爱呼】 河 【同上十四】 长白山顶有潭周八十里南流为鸭绿江北流为混同江东流为阿也苦河 【同上十五】
混同江
混同江俗呼宋瓦江发源长白山北流经渤海建州 【一作旧建州】 西五十里会诸水东北流经故上京下达五国头城北又东北注于海 【同上十一十二十五此文三见微有异同】
风俗形势
南镇长白之山北浸鲸川之海三京故国五国旧城亦东北一都会也 【满洲源流考十一十三盛京通志一百二辽东志一又明一统志二十五引开元志】
开元劲健善战习尚射猎 【满洲源流考十三又盛京通志一百二】
开元路有狗车木马轻捷利便木马形如弹弓长四尺阔五寸一左一右系于两足激而行之雪中冰上可及奔马狗车以木为之其制轻简形如船长一丈阔二尺许以数狗拽之二者止可于冰上雪中行之 【满洲源流考二十又盛京通志一百二】 俗有狗车木马轻捷之便狗车形如船以数十狗拽之往来递运木马形如弹弓击足激行可及奔马二者止可冰雪上行 【明一统志八十九】 性悍善骑射 【同上二十五辽东志一】 性刚果善骑射 【盛京通志一百五】
古迹
开元诸古城
开元城西南曰宁远县又西南曰南京又南曰合兰府又南曰双城直抵高丽王都正西曰谷州西北曰上京即金之会宁府京之南曰建州西曰宾州又西曰黄龙府金改为利涉军又西曰信州治武昌县北曰肇州治始兴县东曰永州曰昌州曰延州东北曰哈州曰奴儿干城皆渤海辽金所建元废城址犹存 【辽东志地理志】
上京故城
上京故城古肃慎氏地渤海大氏改为上京金既灭辽即上京建邦设都后改会宁府京之南曰建州京之西曰宾 【原作滨】 州又曰黄龙府即渤海之忽汗郡后为龙泉府 【满洲源流考十二】 金上京故城古肃慎氏地按图册所载京之南曰建州京之西曰宾州又西曰黄龙府北曰肇州府之东曰永州曰昌州延州东北曰奴儿干城 【原译改为尼噜干】 皆渤海辽金所置州县并废城址犹存合 【原译改为海】 兰河经故建州东南一千里入于海混同江北流经故建州五十里会诸水东北流经故上京下达五国头城 【同上七】 上京故县古肃慎氏地渤海大氏改为上京金既灭辽即上京建邦设都后改会宁府京之南曰建州京之西曰宾州又西曰黄龙府 【盛京通志一百二】
肇州
上京之北曰肇州治始兴县金皇统三年置 【满洲源流考十二又盛京通志一百二】
建州
金上京之南曰建州 【满洲源流考十又盛京通志一百】
黄龙府
宾州之西曰黄龙府即石晋少帝初安置之地 【满洲源流考十一又盛京通志一百】
信州
黄龙府西曰信州 【满洲源流考十一】
信州在黄龙府西治武昌县金皇统二年置 【同上十二又盛京通志一百】
祥州
废祥州在宾州西南辽祥州瑞圣军统怀德县属黄龙府 【盛京通志一百二】
○咸平府
风俗形势
秦筑障塞以限要荒汉唐尝置都督府负山阻河控制东土 【明一统志二十五满洲源流考十二盛京通志一百 按此条据满洲源流考系咸平府下】
古迹
归仁县
归仁县故城在咸平府北旧安州金皇统三年改为县后废城址犹存 【满洲源流考十及十一十二盛京通志一百二】
清安县
清安县故城在咸平府西北旧肃州金皇统三年改为县后废城址犹存 【满洲源流考十一及十二又盛京通志一百】
铜山郡
铜山郡故城在咸平府南后废 【满洲源流考十及十二又盛京通志一百】
临津县
临津县废城在咸平府遗址犹存 【满洲源流考十二】
柳河县
柳河县故城本粤喜地后置县以其地近柳河故名契丹并入安方县今城址犹存 【同上九及十一十二】
○合 【原译作海下同】 兰府水达达等路
建置沿革
自南京而南曰合兰府又南曰双城直抵于高丽之王京 【同上十三又盛京通志一百二】
山川
合兰河
合兰河经渤海建州东南一千里入于海 【满洲源流考十二】
合兰河在沈阳路经旧建州东南一千里入于海 【同上十五 按合兰河既在渤海建州东南应系于本路下】
大元大一统志辑本卷二
●大元大一统志辑本卷三
【辽阳金毓黻】 【沈阳安文溥】 同辑
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
陕西等处行中书省
四川等处行中书省
甘肃等处行中书省
◆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 【路十二府七州一】
汴梁路
河南府路
南阳府
汝宁府
归德府
襄阳路
蕲州路
黄州路
庐州路
安丰路
安庆路
扬州路
淮安路
高邮府
江陵路
峡州路
安陆府
沔阳府
荆门州
德安府
○汴梁路
风俗形势
习俗淳厚喜勤尚质 【明一统志二十六】
○河南府路
○南阳府
风俗形势
被召杜之化淳朴尚农俗以殷富至今犹然 【同上三十】
士皆为道德性命之学 【同上】
邓州
邓州山峰合而气清水泉深而壤阔舟车辏泊地称陆海 【同上】
○汝宁府
风俗形势
豫州于四方最中汝南于豫州又最中 【同上三十一】
○归德府
风俗形势
宿州
喜学问从教化虽兵革之余犹有是心 【同上七引元宿州志】
○襄阳路
古迹
文撰楼
又为山南东道楼旧府志有李阳冰篆书山南东道四字淳佑辛亥程上元为守创立层楼 【湖北通志十八襄阳县】
故宜城
故宜城在今县南十五里 【同上宜城县】
岑彭城
在县东北三十里相传彭征秦丰时筑城牧马于此 【同上枣阳县】
△均州 【见残本卷一】
△房州 【见残本卷二】
○蕲州路
○黄州路
○庐州路
风俗形势
稍事诗书多业农贾 【明一统志十四引元庐州志】
六安州 【按元史地理志宋六安军元至元二十八年降为县后升为州升州之年或在大德之后故明一统志所引六安志不称州志】
尚勇力文辞巧而少信 【明一统志十四引元六安志】
○安丰路
○安庆路
○扬州路
○淮安路
○高邮府
○江陵路 【按元史地理志作中兴路为明宗天历二年所改初名江陵路】
风俗形势
民质直好义不事夸诈宋大观中养士至七百人学校之盛甲于荆湖故其民多好学 【明一统志六十二】
○峡州路
○安陆府
○沔阳府
○荆门州
○德安府
◆陕西等处行中书省 【路五府六州二十四】
安西路
延安路
兴元路
凤翔府
邠州
泾州
开成府
庄浪路
巩昌府
平凉府
临洮府
庆阳府
秦州
陇州
宁州
定西州
镇原州
西和州
环州
金州
静宁州
兰州
会州
徽州
阶州
成州
金洋州
河州路
雅州
黎州
洮州
贵德州
脱思麻路
岷州
铁州
礼店文州
○安西路 【按元史地理志作奉元路为仁宗皇庆元年所改初名安西路】
风俗形势
公刘以农事开国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故今邠州之俗纯俭素约野无惰农岁有高廪 【明一统志三十二】
○延安路
建置沿革
甘泉县
临真县至元二年并入甘泉 【延安府志二】
宜川县
至元六年并丹州入宜川县属延安路 【同上】
风俗形势
延安古郡秦地要区 【明一统志三十六】
古迹
丛秀阁
丛秀阁在保安旧郡治之右名胜多题咏 【明一统志三十六延安府】
△鄜州 【见残本卷三卷四】
△葭州 【见残本卷五卷六卷七】
○兴元路
○凤翔府
风俗形势
人皆尚气力喜射猎多出名将 【明一统志三十四】
○邠州
○泾州
○开成府 【元史地理志作开成州为文宗至治三年所降初为府】
风俗形势
左控五原右带兰会黄流在其北崆峒阻其南 【明一统志三十五引元开成志按又引开成志云女工机织男多游手不加元字此或为明初之开成县志】
○庄浪路 【元史地理志作庄浪州为成宗大德八年所降元初为路】
○巩昌府
风俗形势
俗于婚葬之仪多循古制 【明一统志三十五】
○平凉府
○临洮府
风俗形势
民俗质朴尚武务农 【同上三十六】
○庆阳府
○秦州
○陇州
○宁州
○定西州
○镇原州
○西和州
○环州
○金州
○静宁州
○兰州
○会州
○徽州
○阶州
○成州
○金洋州
○河州路
○雅州
○黎州
○洮州
○贵德州
○脱思麻路
○岷州
○铁州
○礼店文州
碉门等处宣抚司
◆四川等处行中书省 【路十府三蛮夷种落不在其数】
成都路
嘉定府路
广元路
保宁路
顺庆路
潼川府
永宁路
重庆路
怀德府
夔路
叙州路
马湖路
○成都路
△灌州 【见残本卷八】
坊郭乡镇
威州
嘉会乡
通化县有嘉会乡 【四川通志五十七】
茂州
合江镇
在茂州北八十里 【同上五十七】
山川
五龙山
在彭州西北五十里又名游龙山 【同上十】
阳平山
金城即阳平也 【同上十】
九峰山
在彭州西北八十里 【同上十】
葛璝山
列仙传拾遗曰葛仙永璝居蜀上清山白日升天时人因号其山为葛璝云 【同上十彭州】
白崖山
在永康故县西二十里 【同上十崇庆州】
玉女山
隋时僊者刘庆善游此感玉女降现唐至德二年赐名 【同上十简州】
雁江
上接金堂下连资江 【同上十金堂县】
汶井江
有白水水自邛州依政县流入经天社山下入江 【同上十新津县】
古迹
繁县故城
汉故繁城在九陇县东四十里新繁城在崇宁县东二十里
【同上四十九】
姜维故城
在高碉山上
【同上五十七威州】
维州故城
在姜维城东十里垒石为之又有子城在高碉山下东西六十五步南北一百二十步唐大中三年刺史高宰筑
【同上五十七】
鸡栖城
又有鸡栖村在茂州东北一百七十里有三路一通茂州一通龙州一通绵州皆吐蕃险要之地 【同上五十七】
古杜康墓
在蒙阳县 【疑下脱东字】 十五里 【同上四十四】
汉司马相如墓
在彭州九陇山 【同上】
唐李淳风墓
在平泉故县干封镇东十里 【同上四十四简州】
陈立墓
在江原故县 【同上四十四崇庆州】
○嘉定府路
建置沿革
犍为县
宋干德四年省玉津县入焉大中祥符四年徙治惩非镇按县治在府大江之下临江滨距府百二十里县治荒简无居者自归附后徙玉津镇玉津在县界上亦临大江之滨去府城二十里不远距犍为一百里 【愚谷文存四】
风俗形势
民良俗朴 【四川通志六十一】
犍为县
犍为玉津之间地旷而人稀民良而俗朴 【明一统志七十二】
眉州
介岷峨之间为江山秀气所聚 【同上七十一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