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四川通志
四川通志
梁山县
在州北一百里东西距一百六十里南北距八十里东至州府万县界九十里西至垫江县界七十里南至忠州界五十里北至直达州新宁县界三十里东南至州府万县界一百里西南至垫江县界七十里东北至直达州新宁县界三十里西北至顺庆府大竹县界六十里
垫江县
在州西北一百八十里东西距八十里南北距九十里东至梁山县界四十里西至顺庆府邻水县界四十里南至酆都县界五十里北至顺庆府大竹县界四十里东南至忠州界八十里西南至重庆府长夀县界四十里东北至梁山县界五十里西北至顺庆府邻水大竹二县界五十里
酆都县
在州西一百一十里东西距七十里南北距一百二十里东至忠州界四十里西至重庆府涪州界三十里南至黔彭防彭水县界六十里北至垫江县界六十里东南至州府石砫土司界六十里西南至重庆府涪州界九十里东北至忠州界九十里西北至重庆府长夀县界五十里
四川通志巻三上
钦定四库全书
四川通志巻三下
形势
蜀地东通荆楚西接吐蕃南界蛮荒北连秦陇层峦叠嶂盘纡锁抱而成都居其中防声援提挈若网在纲诚井络之雄藩坤维之巨镇也我
朝仁覆天下万邦率服异域遐方咸归带砺所谓众志成城苞桑永奠岂必恃形势以为固哉然按图而稽了如指掌于以控驭要荒扼竒握要则筹边制胜之方亦具是焉作形势志
四川布政司
褒斜为前门熊耳为后戸縁以剑阁阻以石门东连荆楚北接秦陇南抚蛮部西控吐蕃其名山则有岷山峩眉青城剑门巫山之雄其大川则有岷江雒江涪江嘉陵江巴江泸水大渡河之广其冲要则有鹿头闗瞿塘闗卭崃闗清溪闗之险则全川之形势云
成都府
成都县【附郭】
华阳县【附郭】
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屹然四塞无所不通带二江之双流抗峩眉之重险金纒奥壤玉垒名区地大且要水陆巨冲
双流县
宜城前绕柳河后环
温江县
面锦城而负玉垒枕岷江而跨金马
新津县
地连卭雅山接蔡防
金堂县
石城在左白塔居右台山西峙峡水东流
新都县
前望龙门后崇石镜
简 州
忠山竒絶绛水廻环南距赤水东通雁江控扼巴峡宻迩川府山峙而不险水流而且平
崇庆州
豳风亭耸于左读书台峙于右崇山重叠江水环流
郫 县
地壤膏腴江流清白
灌 县
重叠险阻外控西夷昔人以为井陉之地
崇宁县
天山北拱柏水东流
新繁县
原野沃衍溪水夹流
汉 州
连山环拱东南沱水旋绕西北蜀省之要区通京之孔道
什邡县
蓬山髙矗刚水清环
彭 县
彭门斗城九峯髙峙蒙水长流
重庆府
巴 县【附郭】
东至鱼复西连僰道南接牂牁北逹汉中沿江为池凿崖为城天造地设洵三巴之形胜也
江津县
鼎山耸前几江绕后华葢马骁左右其翼龙门珞峡开阖其流际水陆之冲纽黔播之防
长夀县
前临岷江后倚菩提龙溪鳯山环带左右
永川县
缙云屹峙汤峡环流四逹之冲三巴之胜
壁山县
西北险阻东南坦平
荣昌县
羣峯秀防二水纡廻巴渝上游陆路冲要
大足县
西枕营山北倚长岩青峦围其四畔赤水绕乎东南
綦江县
依山为城带水为池播疆要路渝水名区
南川县
前临大山后拥宻箐塞黔省之咽喉扼巴涪之险要
黔江县
岩峯耸翠路径逶迤
合 州
枕二江之口当众水之凑东川众地西蜀要津铜梁县
秀山重叠巴水环流
定逺县
面水枕山地势险峻
忠 州
前临大江后拥深箐介乎往来之冲
酆都县
壮涪闗之左卫控临江之上游扼石砫之咽喉亘垫江之屏障
垫江县
羣山环绕道路纡廻川东锁钥
涪 州
防川蜀之众水扼瞿塘之上流
彭水县
控楚连黔山拥摩围之峻抚苗绥汉江翻溪峒之涛当蛮部之襟喉居东川之要隘
保宁府
阆中县【附郭】
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东连巴郡西接梓潼山川秀丽梁益之冲
苍溪县
巴江东障剑阁西横接葭萌之险为阆中犄角南部县
一溪绕前重岭背后萃山川之竒结灵秀之胜广元县
蜀北门戸接壤秦陇虽弹丸一邑实咽喉之区昭化县
北障秦陇西凭剑阁全蜀咽喉川北锁钥
巴 州
羣山雄峙巴水环流扼险据岩梁益要地
通江县
巴山毓秀诺水钟英
南江县
玉女山耸峙于东南龙门峡环绕于西北
剑 州
前矙巨涧后枕层山多﨑岖之势鲜平衍之形
顺庆府
南充县【附郭】
嘉陵大江襟带于左金泉栖乐雄峙于右
西充县
鳯台雄峙龙洞渊渟
蓬 州
鳯凰山峙于前五马峯拥于后
营山县
南拥翠屏西踞铜鼓蓉山东列蓬岭北横
仪陇县
金城峙于西北汉水绕于东南
广安州
南连巴徼北接通川
渠 县
渠江襟带于左蟾岭环拱于右
大竹县
南引巴渝北连通达
岳池县
云钩翔鳯对峙于前后石龟岳岭森列于东西邻水县
首连达尾接巴渝
叙州府
宜賔县【附郭】
东距泸水西连大峩南通六诏北接三荣负山枕江地势险要
南溪县
龙腾之渊旋于左桂轮之山环于右
富顺县
奠梁蜀之东为水陆之防
长宁县
径马湖而介安溪控乌蛮而接绵水
隆昌县
山吐莲而结楼峯水绕郭而潆石洞
庆符县
山衍迤而罗列水清冷而环绕
髙 县
地当冲衢路通芒部
筠连县
南通芒部西控乌防四山皆竹一色相连
珙 县
山髙而峯峦层出水清而波流回旋
兴文县
西北接长宁江安东南据诸夷渊奥
屏山县
江流陡险山壑﨑岖
建武防
山峻而险水急而低四面隐塞雄峙边隅
直叙永防
红崖镇北双谿横南上通滇黔下连巴泸夷汉杂处洵称重地
永宁县
环城皆山叠翠如屏上通滇云北连巴泸
直雷波卫
水绕山环形如飞鳯地险路折势若蟠龙
黄螂所
左挟冕宁右跨六诏凉山扼险金沙划界
防州府
奉节县【附郭】
控二川限五溪据荆楚上游为巴蜀要郡镇以灎滪扼以瞿塘重冈复岭上倚絶壁下临断崖陆行则细路缭云尚碍飞鸟水行则急峡轰雷引索可断咽喉楚蜀锁钥巴渝
大宁县
众峯屏列峡中桃源
巫山县
诸山萦绕峭壁如画
云阳县
东有瞿塘西有缙云飞鳯峙其南五峯矗其北梁山县
前涪后峡防子咽喉
新宁县
蟠龙枕北啸虎踞南鸡足东蹲牛山西卧
万 县
东望巫峡西眺鄢岷江流于前苎溪出其右开 县
水陆所辏货殖所萃
建始县
东接荆巴西连施卫南抵容美北通防峡
龙安府
平武县【附郭】
控扼东南藩篱西北五闗设险六阁悬崖地握上游崆峒延袤而积雪川源风洞涪江委曲以拖蓝夷夏襟喉川蜀保障
江油县
天山拱翠涪水潆洄居西蜀之上游通南楚之要道
石泉县
两水合流四山环拱控制西夷藩篱内郡
彰明县
北接汉中东环涪水
松潘卫
松潘一卫逼处万山雪山峙其东火焰踞其西洮河浸北汶岭屏南待饔飱于郫灌寄咽喉于江龙诚三川之雄镇全蜀之藩篱也
宁逺府
西昌县【附郭】
山清水秀田地髙腴捍蔽三川咽喉六诏
防理州
丛山环拱金江映带
冕宁县
枕长河而控吐畨接建昌而销边隅宁逺塞邑西南要道
盐源县
柏林耸翠龙水盘廻滇蜀界区汉夷接壤
越巂卫
闗沫若徼牂牁山水﨑岖势要险阻
迷易所
四面崇山一河旋绕苖疆险要之区
德昌所
两山环绕于东西一河旋流于南北
盐中左所
东接凉山西距吐藩南通滇省北邻西蜀四面环山夷多汉少乃边隅偏僻之地
雅州府
雅安县【附郭】
北接沈控带夷落左据蔡山右依防顶西蜀襟带南诏咽喉
名山县
防山峯竒青衣水秀
荣经县
二山盘绕于西南两水合流于东北建炉要隘卭雅藩篱
芦山县
始阳东峙大渡北流
天全州
长河据西韩湖在北南扼相岭东控飞仙蜀中屏障南诏咽喉
清溪县
东接紫眼北界荣经西通沈炉南连建镇
打箭炉
层峦峻岭峭壁悬岩中隔泸河畨藏要道
直嘉定州【雍正十二年陞为府设乐山县为附郭】
西有熊耳南有峩眉东接江阳南接朱提背负三峩襟带二江
峩眉县
东望嘉阳西控卭部南面绥山北带漹水
洪雅县
环山带江佳气秀发峩眉防于外月珠辅其中夹江县
龙鼻耸峙于南仙掌环绕于北路当孔道水陆交冲
犍为县
龙池荡漾鳯岭巍峩
荣 县
五山倚北二水环南形如仙掌势若鳯鸣
威逺县
后有卧山前有御屏文笔左耸刀岭右雄
直眉州
峩眉揖于前象耳镇于后山不髙而秀水不深而清
丹棱县
龙溪绕前鼇山拥后
青神县
左环锦江右合蒙水三峯列于前石佛拥于后彭山县
负山带江二水潆抱居眉山之上游作锦水之保障
直卭州
东接蓉城西连畨地南控碉门北通雾岭□水潆环于左卭崃拥峙于右
大邑县
干溪环绕于前鹤鸣鼎峙于后
蒲江县
仙山拥峙蒲水潆环
直潼川州【雍正十二年陞为府设三防县为附郭】
左带涪水右挟中江东控泸叙西扼龙绵
射洪县
巨川环绕于东北众山拱峙于西南
盐亭县
金峯雄峙潼水环流介果阆之间逹京畿之道中江县
列嶂云横东门锁钥羣峯壁立西路咽喉连三州五邑界西北两川
遂宁县
居涪水之上游为东川之巨邑
蓬溪县
左控东川右襟涪水
安岳县
万山环绕界乎资遂昌简之间
乐至县
石佛金羊竞竒争秀七盘寳鼎叠霭连青川中丽地潼属名区
直泸州
东接巴郡西接犍为南接牂牁北接广汉枕带双流居江雒之防
江安县
汶江流其东淯溪汇其左上连叙永下接泸重合江县
鳯山特起城中江水横流郭外
纳谿县
西接蜀江南通滇省
直资州
金炉据其前枝池盘其后秀山层出资水环流资阳县
鴈江环带于东北资谿旋绕于西南
内江县
佳气西来洪流东折虽非都防美矣江城
仁夀县
跨鼇山之絶顶望官渡之清流
井研县
鳯山崖秀龙门滩髙
直绵州
控扼全川舟车辐辏居涪水之上流为东北之要冲
德阳县
有饶沃之利无崖壑之险虽一隅胜概实防城股肱
罗江县
罗汶水合龙池山开
安 县
髙山环围巨河萦绕蜀省北门松龙孔道
绵竹县
四山壁立一径斜通
梓潼县
坡陀山势渐就平衍蜀道之险至此将尽
直茂州
岷山为江渎之源桃闗来西域之路控制吐蕃捍蔽内郡
保 县
花巗西峙沱水东流树灌口之屏藩扼羌畨之要道
汶川县
氐羌极地全蜀巨屏山路七盘石崖多险
直逹州
郡居四逹冠于峡右东泻巴水西环铁山南对戞云北望凤岭
东乡县
三江合流羣峯排闼
大平县
山环水绕地美田腴
四川通志巻三下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四川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四川通志卷四上
城池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为斯民长治久安之计必有深沟髙垒用奠金汤焉蜀城肇自张仪汉唐宋元明以来涖兹土者叠为增缮疏浚其制渐备至
国朝统一六合怀德为城被泽为池已无容设险而自固然犹增置官守锁钥维严故诸属城池虽广狭各异要皆与山水相凭依屹然树一方保障则仰崇墉之百雉固知苞桑之系磐石之安万世于兹永赖矣作城池志
成都府
秦惠王二十七年张仪筑大城周十二里隋时杨秀附旧城西南二隅增筑少城广十里唐僖宗时髙骈筑罗城周二十五里髙二丈六尺外绕长堤二十六里其后程戡卢法原王刚中范成大先后修葺明赵清甃以砖石陈怀复浚池隍崇祯末圮
国朝康熙初巡抚张德地布政司郎廷相按察司李翀霄知府冀应熊成都县知县张行华阳县知县张暄共捐赀重修髙三丈厚一丈八尺周二十二里三分计四千一十四丈垜口五千五百三十八东西相距九里三分南北相距七里七分敌楼四堆房十一门四东迎晖南江桥西清逺北大安外环以池雍正五年巡抚宪德增修益固
满 城
在成都府城西康熙五十七年建筑城垣周四里五分计八百一十一丈七尺三寸髙一丈三尺八寸门五大东门小东门北门南门大城西门城楼四共一十二间每旗官街一条披甲兵丁小胡同三条八旗官街共八条兵丁胡同共三十三条成都县【附郭】
华阳县【附郭】
防流县
唐宋元俱土城明正德间知县王瓛因旧址增修周二里七分计四百八十六丈万厯甲午知县杜方伟改砌砖城东西濶五十丈门四广都保民双江好义万厯庚戌知县杨文林改北门于西北隅曰开元【以掘得开元钱因名】外环以壕
温江县
明成化间知县李棠砌石城髙一丈五尺周三里六分计六百四十八丈门五昭化阜成广安永宁进贤正德中知县段善凿池深八尺濶一丈崇祯十一年施之炳于城之东南西北各置谯楼一新津县
明成化间知县唐昭始筑土城正德间知县田谷包砌以石髙丈余周二里七分计四百八十六丈池深一丈三尺寛一丈五尺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