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嘉泰吴兴志
嘉泰吴兴志
报恩光孝观在子城西北一百二十步梁大同二年建本名习善唐开元二十六年改为龙清后以居女道士 【见旧图经统记】 熙宁中废元丰元年知州事鞠宜卿命居道士崇宁三年改崇宁万岁观仍赐御书天保之殿四字续改赐景命万年之殿六字政和二年改天宁万寿观绍兴七年改报恩广孝观十二年以广孝字同太祖徽号改今名
乌程县
普照观在乌程县南四十五里菁山齐永明一年潘刺史舍宅为观名灵寿宫本朝治平二年改今额 有葛仙翁祠 【见图经】
归安县
常清观在施渚镇梁大同四年施肩吾舍宅建号清虚宫寻废晋天福四年施元德重建本朝治平二年改今额后又废绍兴中和义郡王杨存中请其额于坟庵干道初复还元通观在渔林庆元四年邑人卜元圭请移本州岛废额建
长兴县
冲真观在县东二里晋武帝咸康元年作唐高宗麟德三年正月一日泰山月有重轮敕天下郡各置观一所以重光为额遂立为重光宫治平二年改今名 【见统记旧编】
武康县
延真观在县西北隅崇福里齐永明二年置号崇福本朝治平四年改赐今额神仙沈羲故居也观北极殿东有环翠堂西有翠屏轩东庑有灵庑真君道院 【事见郡志神仙下】 观西有东岳行宫大中祥符元年建
升元报德观在县东南禺山之麓绍兴二十六年和王杨存中建本移施渚玄真观废额后高宗御书赐今名绍熙初又建普照观于北
德清县
东岳行宫西南面大溪枕城山新市镇亦有之见旧编紫极观在县西十里文墅山梁大同七年建东宫直沈文仲表云曾祖吴兴太守道思少好玄默以祖父故宅舍为观请以太玄名之坛三级唐中岳道士沈法谦舍钱五亿造铜钟及醮坛绕坛有古柏十九株棕榈三株治平二年改今额
安吉县
东岳行宫在安吉县龙清观左 【经始于元符庚辰落成于政和壬辰初营殿基得圆石浑如天成上有七星列若斗柄其次二星如先后而拱于上其四星两两相比人皆异之】 记文宣德郎彭修撰
集仙宫在县西二十八里齐永明二年三月置梁大同三年十月废今不存
昭明宫在县南四十里梁天监十年置永宁元年九月废今不存
紫阳观在天目山梁武帝大同年闲置昭明太子勒碑记当时恩奖之盛旁有石室可容数百人 【葛将仲诗云萧公老寺主亦复知寻真大同筑精舍招贤羽衣宾又云伟哉古石室空洞容千人凡十一韵】
严真观在安吉县西北世传古白鹤宫基崇宁中复建为真君观政和八年赐额内有圣祖殿又有横碧轩尽见四面安吉长兴诸山
龙清观在安吉县东过丘渡依四龙湖山政和中移本州岛天宁观旧额建
坛壝
州治
社稷坛在清源门外祥符寺东
政和元年四月敕旨颁社稷坛壝式图知州事章援按图重建刻石立于斋厅淳熙三年知州事巩湘重修 【统记云社稷坛二所一在乌程县西一里一在太□坛在乌程县东北三十里今废每遇春秋二社祠于县西社坛即今处也又括地志云乌程县东一里孙皓宅前有大社树今(日兆)谷桥北有社庙巷】
乌程县
社坛在县治南一里 【见续图经】 今在县西南二里高巷
归安县
社坛在县东一里望舟桥下
邑厉坛倚郭县不设附郡厉坛同祭
长兴县
社坛在县西二里南瞰箬溪上
武康县
社坛在县西一里余英溪上
德清县
社坛在县西南一百五十步市亭山之阳
安吉县
社坛在县西南一里石磬岩东
吴兴志卷七
宋谈钥撰
官制
文官自知州事以下
昭庆军有节度使又有承宣使观察使节度使始置于唐景云中唐制掌总军旅颛诛杀辞日赐双旌双节行则建于节立六纛入境州县筑节楼迎以鼓角视事之日判三案其后有持节为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者正节度也诸王拜节度大使者皆留京师本朝节度使政和闲始正名率领遥不预政今惟奏状及系朝省文字则列衔 【属官唐制有判官支使掌书记推官巡官衔等今惟置判官掌书记】
承宣使本唐节度留后政和七年始改为节度使
观察使始置于唐至德中今监司之职其权甚重行部所过刺史始见皆戎服趋庭致礼本朝用为武臣遥带本州岛有观察使印郡文书壅并与州印并行用属官亦同节度使今惟置支使 【与书记不并置有出身带书记无出身带支使】
吴兴郡有爵封宋食邑千户封郡侯二千户封郡公皇之近属尊行封郡王若王子出合亦封郡王
上湖州唐武德令三万户以上为上州永徽令损万户显庆仍前开元十八年增为四万雄望等同上州刺史一人从三品职同尹牧掌宣德化行县录囚恤鳏寡本朝艺祖开基革五代藩镇之患召诸镇率赐第留京师分遣朝臣出守列郡号知军州事兼兵民之政焉州自唐末为节镇遴选守臣高宗龙渡遂为辅郡非位通显才望相副者不授服色未赐紫者借紫服绿者隔借
通判军州事唐制上州有别驾一人为上佐本朝干德初始置州通判以二郡藩府或置二员小郡或不置本州岛今二员内一员添差
签书节度判官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号两使职官书记以下皆选人授惟节度判官旧制以京官以上充故曰签书日入郡之签厅治事焉签判本一员今添差一员书记支使不并置
州学教授唐初郡置经学博士德宗时曰文学元和中废上州置助教一人本朝庆历中始诏诸郡立学委转运使及长吏于州县官内奏选为教授若少文学可差即令本处学举行义之人在学 【见实录】 至熙宁中始专窴教授官郡学初建以胡安定先生主之庆历四年以试大理评事授州学教授有诰在学秘书丞致仕朱临继之主学于后率用他官兼领崇宁初行舍法州置教授自王升始
录事参军掌正违失莅符印司理参军掌刑狱司户参军掌帐籍司法参军掌丽法总曰曹官宋循习唐制上州各置一员特改司士曰司理而司功司仓司田司兵不置也录事多兼右院开宝初诏诸州置司寇参军以新进士及选人资序相当者注授又诏诸州三万户以上置录事司户司法各一员一万户以上司户兼司法五千户以上司户兼知录事 【实录唐志所载州官别驾以下有长史司马司功司户司仓司田司兵司法司士市令各一人录事三人下参四人兵十七人开元大典制也大历八年颜真卿为刺史撰御书题天下放生池额恩赦批答碑阴载州官姓名别驾司户司法各四人长史司马录事司士各三人司田二人司功司兵司仓参军各一人共三十人邑官称是五邑令有一员者丞有四员者簿有二员者尉有六员者别驾长史司马司户司法之数若此之多盖自太宗定制之后已有员外置后又有特置同正员之类肃代之际兵兴多故铨法紊坏官员益滥若今添差及不厘务之类在唐时悉着阶伍所以若此】
武官
两浙西路副总管钤辖本朝总管旧曰部署避英宗讳改其副总管以观察使钤辖亦本朝置诸路帅臣或带都钤辖或以都钤辖兼知州余官为副与副总管但以资历差本州岛非屯驻重兵之地其驻札官随时特差或不厘务皆不常置
监湖州驻札 分都监一员 州钤辖一员 兵马都监监押共三员大使臣以上为都小使臣为监押
文武官通差
监都酒务监户部赡军库文武各一员
监都税务文武官各一员本朝重监当率以京朝官为之盖当全盛时财赋易办且有优赏今遂为繁难猥冗之职惟铨法京官初任人必注授及到官后往往为缘故差出及经营摄易独武官或选人急禄与考第者始安于职任 排岸司官二员
乌程县
知县事汉曰令长本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减万户为长自吴以来见于史传者皆曰乌程令则万户以上也汉令秩千石至六百石魏分九品唐六典诸州上县令从六品上国初因之建隆三年始以出朝官知县事近制从正郎以下为令从事郎以上为知县事乌程为壮县隆兴中在四十大县之数知县事皆堂除政绩显著者召赴都堂审察以阶云院六察云 【吏额曹司十六名四名有请贴司二十名卿司十二名厅司十四名六名有请手力五十名】
丞汉有之百官表谓县皆有丞尉秩四百石主二百石 【前汉黄霸传有丞许如淳曰许县丞也后汉张玄定武中为陈仓县丞是也】 唐制上县丞一人从八品下大历八年颜鲁公放生池碑阴记内有乌程丞吉佶徐彦云李抱虚凡三人而淳化中无之 【旧图中止有县令主簿尉廨】 近制京官以上曰知县丞
主簿自汉置本朝因之后汉缪彤为任县主簿仇览为考城主簿是也唐上县主簿人正九品下唐大历中有李翼国初有陆东
尉自汉有之唐上县置二员从九品下开元中上县万户以下上增一人分主六曹事大历中颜鲁公放生池碑
有顾察薛希镐吕遥杨使四人升望碑载尉亦三人今置一员管弓手一百二十五人
监乌青墩镇税兼烟火公事一员多差文臣京官
大钱管界巡检一员多差武臣大使臣正副使
归安县
知县事一员吏部尚左注京官以上人 【吏额押书录事二名司曹十七名贴司十一名免役常平案二名手力节级厅子七名长行四十三名】
丞一员京官曰知县丞
主簿一员
尉一员 【管弓手十将一百四十五名】
施渚镇监官一员系文官 【管专栏三名】
湖秀两界巡检一员系武官寨在射村 【管士军九十名】
长兴县
知县事一员
丞一员
主簿一员
尉一员
监县郭酒税务一员
监四安镇一员 【左选】
四安管界巡检一员
监合溪犒赏酒库一员
监和平犒赏酒库一员
本县史额管典押二名印典二名长行九名共十四名
乡书手十五名诸色役人管手力四十五名弓手九十名杂职六名县镇所由四名栏头四名保正一百五名承帖人一百五名
武康县
武康县邑官知县事一员自秦曰令唐上县令从六品上国初始命朝官知县事近制以京官以上注选人亦破格注授从政郎以下曰县令
丞一员唐上县丞一人从八品下大历中有时尚素郑若水汤延祚三员京官以上曰知县丞
主簿一员唐上县主簿一人正九品下大历中有孙泌叶迅二员 【余英志云县旧不置丞簿本朝崇宁二年始命邑无大小皆置丞以丞兼簿大观四年例省政和六年复置丞兼簿既而罢丞簿复归尉建炎初始命县满万户置丞余并罢绍兴五年始命置簿】
尉一员唐上县置二员从九品下大历中有陈演长孙瑀杜重英吕液四员监规务一员监酒库一员
德清县
知县事一员
丞一员唐有丞陆造钱箕两员
主簿一员
尉一员唐有尉孙演李光之桂林三员
监税务一员
监新市镇一员
下塘巡检一员
安吉县
知县事一员以京官以上注选人亦破格受唐杨宥曹友谌二员并注
丞一员京官以上曰知县丞唐时有摄丞杨齐先康造主簿一员唐时有卢胜 【详见武康县下】
尉一员唐时有杜轸程希俊马伯珍卢弼李湮包审
监税务一员
监梅溪酒税一员
幽岭巡检一员
吴兴志卷八
宋谈钥撰
公廨
州治
州治在子城内正北唐武德七年李孝恭筑罗城时所迁也弘道中武太冲尝以厅前湫窄增其栋宇统记云孝恭以子城湫窄更筑罗城迁刺史宅于子城内其道西孔子庙迁溪南以其地起椽廨统记又云唐沛郡武太冲为吴兴太守以旧廨前湫窄乃增其栋宇既就有大白蛇长数丈横于厅前有筮者曰此项王神也不宜损宜奠祀之太冲以为正以胜邪吾以子养百姓蛇何能为有顷蛇遂死也按唐刺史题名武太冲以弘道二年授
厅事梁干化二年检校少保钱传璟建梁有题识左正佐国功臣制置都指挥使检校少保前平婺州刺史钱传璟奉吴越王命建见存旧传子城为项王故城晋宋齐梁闲皆云其神居郡厅事孔靖晋末为吴兴太守先是吴兴频丧太守皆言项羽神为卞山主居郡事二千石当避之靖居厅事终无害梁萧琛天监初为吴兴太守郡有项王庙土人名为愤王颇灵验遂于郡厅事安床置幕为神坐公私请祷前后二千石晨昏于厅拜祠以轭下牛充祭而避居他室琛至着履登厅事闻空中有叱声琛厉色曰生不能与汉高争天下死据此厅事何也因迁之于庙又禁杀牛解祀以脯代肉
仪门准制列戟十二旧编云旧尝揭湖州碑以下崇宁闲刘给事焘为吴倜作志曰谯门旧揭军额于上而以州名牓于下尝讶吾乡山水秀丽举子不为第一雅或缘是太守王曾以为然取州额牓仪门是岁倜魁南省次举贾安宅遂廷试魁天下后因重建仪门仍迁州名于额下
沙墀在厅事前方广约三丈周以栏楯中实沙土立戒石亭于上
架阁楼在谯门内仪门外之东西偏元佑七年知州事张询建凡三十闲上为八库下为八司局房签判朱振为记干道初火今不存西北为添差通判厅事据旧图云有敕书楼在州衙内西偏今亦不存
浙西道院在郡厅西即旧吏隐堂也知州事徐仲谋记曰词讼清简称吏隐堂之号宣和中知州事葛胜仲易今名
昼锦堂在郡宅东颜鲁公干禄字碑跋云大历九年正月七日于湖州刺史宅东厅书院即其所也后改为燕堂干道九年知州事赵师夔改今名
讼稀斋在西厅之西廊旧名静胜庆元六年知州事李景和易今名无倦斋在郡厅侧旧号山斋后易以秀知州事陈之茂易今名有记刻石
通判军州事厅在子城内州治西偏治平三年张太宁重建记载作新廨门联属回廊十有六闲又建丽泽爱山一亭清心三小轩淳熙二年万侯致中重修题名记嘉佑六年章衡作追书前政二十八人而参政王鬷枢密王尧臣内翰胥偃在焉太宁摹勒前刻龛于壁 【题名记曰通判置自国初至嘉佑三年章衡始立题名追录自咸平四年何敏中而下其后相续至政和三年尹材卿凡五十四人后缺而不录建炎二年张焘追书之纔得六人尚阙其到罢岁月至今又二十九人刻于左方 何敏中 张格 刘志宁 任巽 胥偃 欧阳彪 汪白 王鬷 章若讷 丁诵 丁文熙 崔育林 边调 王尧臣 梁吉甫 李荆 贾昌言 赵咸一 向绎 韦觉 刘涛 嶭长儒 郎洁 郑戡 程琰 吴伸 滕甫 周延隽 章衡 胥元衡 谢检 张太宁 麻公绰 褚理 杨崧 常千能 胡湘 彭敏行 酆佑甫 富威 张世英 王公约 曹永逸 余中 刘管 王璧 王益谦 郭茂伦 毛经 黄炎 林虚 何镇 赵演 尹卿材 熊(仃去丁改由) 求移治 陈能千 徐明达 张维 施迈 郑待问 冯熙绩 张焘 章元崇 李孝恭 陆时雍 杨可久 曾兴 吴德兴 仲并 李杼 胡浩 郑信臣 陈辉 张好问 俞毕 贾廷佐 尹躬 虞翔 安葵 张杼 米翔 徐植 贾安礼 袁祖忠 万俟数中 张端友 王济 周世修 常珠 梁李秘 李宗大 史溥 朱僎 李友直 翟畯 王公万 唐介寿 傅兆】 添差通判厅在谯门内西偏旧司法之廨也绍兴七年始为今厅题名有记 【添差通判始于绍兴初赵名彦秀安僖王继之至淳熙八年赵亮夫凡二十人有石刻今亦列于左方 赵名彦 秀安僖王继之 董长年 向子昌 李杼 胡浩 赵善长 张瑜 白彦旸 张子华 王守道 韩髦 叶綝 赵不韦 赵师严 林仁 徐发冑 曾师回 张第 赵亮 赵充 曾盘 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