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嘉泰吴兴志
嘉泰吴兴志
陈吉老 旧编宣和中为令方寇之变人情汹汹县东有窃发者千余人公以死誓吏民整卒伍攻之手诛锄千余人县获安堵
徐文虎 李正邦 毛钦悦 王勋 葛彦成 张琮 常因 黄伟 赵子卓 刘授之 蔡圻 陈(口十) 计顗 吕僧护 曾惔 方释之 刘邦光 张维 颜度 郑熊 林大中 赵彦光 赵师复 吴竞 钱师悦 陈扩 慕容綎 李枢 陈钧 向士斐 黄由已 董与几
武康县
武康县初名永安置自汉之初平令长之说旧矣自吴以至六朝旧编谓可书者五人晋贺循宋朱龄石齐傅琰梁何远陈殷不佞宋书又有庾肃之唐颜真卿放生池碑有李汉张士若吴兴统记有庆澄大慈寺钟铭有韩章又有宋朝张亶渊应庙碑有唐刘汭余英志又增陈沈峻一人今参考诸史记傅琰在宋殷不佞沈峻在梁庾肃之在晋又晋有袁猷孔欣之梁有伏挺乐藏唐有独孤及诸人皆有行事故并旧编所载及其事迹列之于后若夫题名始立于绍兴初之锺燮断自祥符六年王素以后至今联续以书其政绩有着见者并附之下云题名衢州判官陆彦昭为序
晋贺循 晋书贺循字彦先举茂才除武康令俗多厚葬及有拘忌停丧不葬者循皆禁之政教盛行邻城宗之久不进序顾荣陆机陆云表荐之曰武康令贺循德量邃茂才鉴清远服膺道素风操凝峻历试三城刑政肃穆才望资品可尚书久之召为太子舍人
袁猷 晋书袁环传弟猷字申甫少与环齐名俱渡江环为丹阳猷为武康兄弟列宰名邑论者美之
庾肃之 南史沈道虔武康人居县北石山下孙恩乱后饥荒县令庾肃之迎出县南废头里为立宅临溪山水之玩时还石山精庐
孔欣之 南史沈道虔居武康乡里少年相率受学道虔常无食立学武康令孔欣之厚相资给受学者咸得有成
宋朱龄石 南史朱龄石宋武帝克京城以为建武参军迁武康令县人姚系祖专为劫掠郡县不能讨龄石至县伪与之厚召为参军系祖出应召龄石斩之掩其家悉杀其兄弟由是一郡得清
傅琰 南史传傅琰字季圭仕宋为武康令县人称之傅圣赐爵新亭侯时称傅氏有治县谱子孙相传不以示人
梁何远 南史何远字义方为武康令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人甚称之太守王彬行部诸县皆盛供帐以待至武康独设糗水而巳彬去远送至境进斗酒只鹅而别彬戏曰卿礼有过陆汭将不为古人所笑乎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有也
乐藏 南史沈显传梁天监四年北大举南侵乐藏为武康令以顗从役到建业扬州别驾陆任以书与吴兴太守柳恽责其不能甄善别贤恽惭即表停之顗有至行而藏俾从役藏之惭宜甚于恽姑志之以为为令者之戒
伏挺 南史伏挺天监中为武康令
沈峻 南史梁时为中书通事舍人出为武康令卒官
殷不佞 字季卿梁承圣初为武康令时兵荒饥馑百姓流移不佞循抚招集襁负者以千数
唐庆澄 统记广德元年袁晁贼倾陷浙右县人朱泚沈皓举亡命之徒以应之县郭民居悉为灰烬二年寇平左兵曹参军庆澄兼武康德清二县令于瓦砾荆棘之场创置室宇即前溪北古址筑城开堑伐本开径入虎豹之穴织蓬编箬为栋宇之覆仍散文牒召逋亡者还业未满岁色复其旧期年繁庶过半皆澄力也
李汉 见颜真卿放生池碑
张士若 同上
独孤及 余英志唐独孤及为武康宰尝作亭于山因名其山曰独孤有遗址存见独孤山下
刘汭 统记元和七年邑境旱县令刘汭以响潭灵异率僚属祈祷应时灵霈见响潭下
韩章 大慈寺神钟记县令韩章撰钟大历五年僧神晤铸详见神钟下
宋王素 孙允迪 陈高 王圭 何湜 王巩 王易简 张仲回 赵樵 陈杲 张熙 萧传 尹迪 畲孝恭 朱东之 罗本之 李恭敏 王震 【始见尽心堂】 宋恭礼 刘杰 谢景山 吴子襄 骆复 冷源 梅泽 陶兑 李景元 李(仃去丁改甫) 韩宗尧 卓厚 张祖良
毛滂 旧编云毛滂字泽民元符二年为武康令慈爱惠下政平讼简时旁邑多歉惟武康丰穰公余多暇寻访山水发诸文章苏公轼尝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科荐之及见余英志邑之亭馆多所刱建游览篇咏并在东集堂
乐倚 马弼 李怌 陈惟仲 齐敦复 许观光 毕冲 朱容 范镕 赵子巽 庄必强 庄(王寿)
锺燮 余英志云建炎兵火县堂悉为煨烬绍兴二年锺燮为令始复营建重门之内有敕书楼厅事之东有室曰公主明于西园池上建清心堂即毛令渔矶鹤巢之地也
朱(艼去丁改巳) 陈泰初 汤穆 范晋 李衡 刘坦 曾悌 郭知微 薛居实 曹绛 汤骏 张端友 许畯 赵思旦 王纬 蔡霖 张棠 韩亚卿 何挺
程九万 余英志云下车未几首访儒士凡所施设动可观仰邑有顽民与奸胥为囊橐盗占县治地以罔巿利乃籍其奸赃绳之以法县以肃清秩满攀饯追送闾巷为空在邑所作诗章百余篇号松桂林集又和毛东塘题咏邑人编为毛程倡和录
辛世德 魏中复 丁大声 魏刚中 赵崇规 冯多祉 徐逢
德清县
德清县置自唐天宝以来题名不立见于柳文者柳察躬见于放生池碑者范铭见于诗咏者有喻凫而巳本朝庆历壬午岁县令刘景始刻石自太平兴国三年吴越纳土后至康定元年次具姓名龛诸壁校书郎浚为记后相续不绝今悉载于后
唐庆澄 吴兴志广德元年袁晁贼倾陷浙右本县人朱泚沈皓举亡命之众应之二年刺史独孤问俗使将军辛敬顺于金鹅山筑城守其寇路泚皓杀洞中贼党以降之七月左卫兵曹参军庆澄兼武康德清二县令安集之
范铦 乞御书放生池碑颜真卿撰德清令范铦
柳察躬 按柳宗元先侍御神道表父察躬湖州德清令世德孝廉又曰天宝遇乱奉德清君夫人隐王屋山察躬为令时当天宝年闲也
喻凫 建州刺史李频送喻凫赴德清令诗棹返霅溪去仍参旧史君州传多古迹县记有谁文水栅横船闭湖田立木分但如诗思苦为政即超群
宋刘楚金 刘廷敏 孙谅 王琰 刘世昌 张维 王衮 杜惟明 刘洞 马周 王符 苏昂 符居简 杨知保 王子昂 孙汝弼 陈范 虞初昌 窦允 潘约礼 刘景 江观 刘觐 苟师颜 蒋翔 黄长裕 郭真卿 韦肃 文劝 梁昉 陈之方 徐良佐 曹庠 孙载 陈羔 闻人完 杨规 李枢 魏兴宗 鲍朝懋 侯绶 方扬远 毛国宾 叶华 梁仲衍 楼居明
王彀 山东人政和二年为令是时括责茶租甚严德清山闲茶最盛使尽翦伐民初虽不信委曲劝谕以为茶可复种茶租一定则为子孙之害至今德清茶租最轻金鹅山下藕有旨责贡取以为献而不缄封至京色味俱变遂不复再取其爱民类如此
赵嵎 字景东清献公犹子宣和元年为令庚子冬清溪盗起破郡邑人骇散嵎独留县发仓廪招集贫民团聚保甲贼自嘉禾犯境嵎邀击之擒其将二人获凶徒二百余人器械千数级数百县赖以全邑人立生祠于干元寺
李登 俞佚 赵子缜 向子廉 赵子瑗 黎诏 杨锬 沈造 刘嘉成 沈彬 王铸 高公绪 陈桴 徐岘 赵以□ 俞汝翼 范直大 叶荣 管锐 向子俨 赵不比 孙易简 叶沆 章耀 胡澄 赵希迪 沈 杨思济 李稠 王铣 朱钦则 舒烈 陈雱 陈庶 吕鐩 单端士 黄之仁
安吉县
安吉县自汉中平以来其令长见于史传者绝无而仅有考之统记有计豪姚翊宋书有萧鸾唐以来考之碑记大历中放生池石刻有杨宥曹友谌本朝碑刻天圣中有中大夫行国子博士上护军尹熙古又有狄遵礼胡穆刘望胡浚明当有可录者散落不得而书自唐迈以后至于今得二十人具列于后
吴姚翊 安吉令
晋计豪 安吉令
宋萧鸾 字景栖宋泰豫元年为安吉令有严能之名即齐明帝也
梁徐文整 故鄣令
周弘政 梁安吉令
施纮 梁故鄣令
唐杨宥 颜真卿放生池碑安吉令杨宥
曹友谌 曹友谌见上
宋尹熙吉 狄遵礼 胡穆 刘望 胡浚明 唐迈 强黻 王抑 吕靖 韩冑 赵伯耆 范晋 张庭筠 徐良能 吕正已 韩磊 李时泽 安鼎 曾崇 钱宥之 赵师行 赵楙 黄敷忠 褚意 韦翌 赵师恩 陈自修 吴益 莫若冲 张杰 赵彦沧 叶松 赵不污
吴兴志卷十六
宋谈钥撰
着姓
姓之有望生于绪姓族之蕃而别其地也古者因生赐姓胙土命氏汉邓氏应氏有氏族篇纂叙世系至晋贾弼撰姓氏簿始附之州郡宋王俭广其书东南之族具焉吴兴郡着姓之说率根源于是历数百千年时有升降阀有盛衰若不可一概定然考之太平寰宇记李宗谔图经王曾图志及续图经等书述地理而参诸学者皆言姚沈丘钮长城曰钱胥今故叙四姓着于乡之繇而长城之钱附焉至他姓之有显赫者则有古今史编及姓氏诸书在
姚姓
出自虞帝生于姚墟因以为姓春秋时郑大夫姚句耳姚般其后也汉有青州刺史恢尚书左仆射皓吴有太常卿信晋有九江太守渠墓皆在郡境有碑碣存姚姓其来也远居吴兴亦久矣姓氏书谓王莽封田丰奉舜祀丰子避莽乱过江居吴郡改姓为妫五世孙敷复改其姓姚始居吴兴武康未必然也敷生信即吴太常卿着昕天论者信子宁浦太守陶陶子太傅奋奋六世孙僧坦隋开府仪同三司生二子察最察隋太子内史舍人生思廉最隋蜀王友生思聪自晋至梁尤多显人藏为散骑常侍宣业为吴兴郡公武韫璇寿钦定祥六人皆至给事中他可概见宣业之四世孙崇相明皇崇传云陕州人陕州之族出于武康思廉之孙(王寿)相武后思廉传云父察自吴兴迁京兆遂为万年人京兆之族亦出于武康独最与思聪墓在武康石城山今之居吴兴者皆秘书少监思聪后也 【旧图经载汉九江太守姚渠墓在乌桯县南六十里吴秦州刺史志墓在州南十四里统记载后汉青州刺史恢尚书左仆射皓吴太常卿信墓并在武康县西南三里石城山碑碣并存后周开府仪同三司僧坦陈吏部尚书察隋蜀王司马最唐秘书少监思聪墓亦在焉统记又载信子陶吴宁浦太守陶子奋太傅晋之藏至散骑常侍武韫与梁之璇寿文祥钦凡六人皆至给事中吴之参宪翊晋之向选梁之康遏通绪茂皆为县令并武康人按姓氏书姚出于虞帝生于姚墟因以为姓春秋时郑大夫姚句耳姚般其后也初陈公满封于陈裔孙共仲奔齐为陈氏又为田氏齐亡居鲁至王莽封田氏为代睦侯以奉舜祀丰子恢避莽乱过江居吴郡改姓为妫五世孙敷复改姓姚居吴兴武康敷生信吴选曹尚书八世孙僧坦隋开府仪同三司北隆公二子察最察隋太子内史舍人袭公最蜀王友察生思廉唐修文馆学士生(忪去公改登)生懤相武后最生思聪至八世孙衮太仆主簿陕郡姚氏亦出自武康梁征东将军吴兴郡公宣业生安仁安仁生祥祥生懿懿生元之元素元之名崇相明皇生彝忌弈元素生弇冯算孙九人曾孙二十人四世孙七人五世孙五人世所谓武功姚者南史姚察传吴兴武康人吴太常卿信九世孙父僧坦子思廉唐书姚思廉传察之子陈亡察自吴兴迁京兆遂为京兆万年人孙(王寿)姚崇传峡州峡石人子懿】
沈姓
台骀之后或曰聃季食采于沈姬姓后也春秋有沈子国即汝南平舆沈亭是也沈灭其后子孙因国为氏秦末有沈逞召为丞相不就逞之曾孙保汉封为竹邑侯竹邑侯之十世孙戎后汉初说降剧贼尹良光武封为海昏侯不就避地徙会稽乌程之余不乡遂家焉死葬于金鹅山戎生尚书令酆酆生河闲相景仲高景生荆州刺史彦演之庆之昙庆怀文其后也仲高七世孙延晋颍川太守始居县之博陆里余乌村田子林子与约其后也统记又载沈氏先贤传诸书云沈戎子孙见史传者一百五十八人三十八人有正传一百二十人附传宋梁陈闲皇后三人尚主者五人唐有君亮相武后彦之裔孙曰传师而睿真太后亦曰吴兴人至今人物视三姓为盛云 【南史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自叙曰沈台骀之后沈子国汝南平舆沈亭是也春秋时列于盟会鲁昭公四年晋使蔡灭沈其后因国为氏秦末有沈逞征丞相不就汉初逞曾孙保封竹邑侯保子遵迁九江之寿春官至齐王太傅封敷德侯遵生骠骑将军达达生尚书令干干生南阳太守弘弘生河内太守勋勋生御史中丞奋奋生将作大匠恪恪生尚书关内侯谦谦生济阴太守靖靖生戎光武封为海昏侯不受徙居乌程之余不乡戎生三子酆零陵太守仲高安平相景河闲相演之庆之昙庆怀文其后也仲高子鸾鸾子直直子瑜仪仪子曼吴定阳侯曼子矫立武校尉晋长沙太守矫子陵晋元年命参军事陵子延颍川太守始居县之博陆里余乌村延子贺南中郎参军贺子警警子穆夫穆夫子田子龙骧将军林子建威将军宋封汉寿县伯子璞嗣淮南太守璞子约梁尚书令约子旋趋旋司徒右长史趋黄门旋子寔众陈民部尚书姓氏录沈出自姬姓周文王之第十子聃李食菜于沈汝南平舆沈亭是也春秋成八年为晋所灭沈子逞奔楚遂为沈氏曾孙诸梁号叶公曾孙郢召为丞相不就生平封竹邑侯平生遂遂生倧左庶长竹邑侯生遵徙寿春遵生干干生承承生助助生奋奋生恪恪生谦谦生静静生戎后汉光禄勋以九江从事说降剧贼尹良光武封为海昏侯辞不就因避地徙居会稽之乌程县余不乡遂家焉戎四子酆懿齐恭酆四子许仲高景景生彦彦裔孙君亮相武后统记载后汉述善侯戎墓在金鹅山尚书令酆荆州刺史彦河闲相景墓并在焉晋吏部尚书嘉太子詹事回墓在凤皇山宋齐梁陈诸友墓并在武康县又载沈氏先贤传后汉太山太守霸丹阳太守裕又云沈戎子孙见史传者一百五十人三十八人有正传一百二十人附传宋陈至唐四皇后宋朝宣太后陈文帝皇后后主皇后及唐睿真太后陈朝尚主者五人君理尚会稽长公主遵礼尚安康公主缮尚义兴公主修智尚湘安公主规尚智平公主按沈约自叙其家世与班固扬雄自叙之体同宜其视姓氏诸书泛述者必精确而谓楚使蔡灭沈在鲁昭公四年今左传载昭四年楚子沈子会于申又同伐吴明年又同伐吴则沈之灭安得在四年也以其显著者差龋如此则其它亦未必皆可信姓氏录谓沈之灭在成八年其失又远矣又世系载在诸书者多不同今悉存之】
丘姓
系出齐太公封于营丘二十八代孙公子高遂氏其后弱为邾国大夫明为鲁国左史汉平帝时有名俊者持节安辑江淮属王莽篡位遂留江左居吴兴乌程后汉大司马腾交州太守聪阳羡令昭吴晋陵太守杰宋尚书右丞泉之新安太守道护建安太守道成梁黄门侍郎迟杂见于王俭姓系元和姓纂诸书者不一而腾杰迟泉之道护墓又俱在郡境信其为俊后也南史载冠先奉使不屈死于胡虏杰居丧尽孝感梦授药灵鞠以文章显仲孚以政事闻系绪虽不详可以为着姓矣唐元和中有葬麻谷者左散骑常侍为与撰墓碑碑今存焉 【乌程县麻谷有吴兴丘氏碑元和四年制左散骑常侍丘为撰云太公封营丘二十八代孙公子高遂氏其后弱为邾国大夫明为鲁国左史为之作必有所据则左丘明盖姓丘而官为左史也元和姓纂曰齐太公封于营丘子孙以地为姓世居扶风左氏传有邾大夫丘弱汉平帝时有丘俊持节安抚江淮属王莽篡位遂留江左居吴兴乌程唐贞观初有将军丘师利又丘为苏州嘉兴人事在艺文志旧图经乌程县有后汉大司马丘腾墓在县西十八里吴晋陵太守杰墓宋尚书右丞泉之墓在西北十里南郡太守道护墓在南十八里梁黄门侍郎迟墓在县南十六里统记载后汉交趾太守聪阳羡令昭晋新安太守条阳侯道护建安太守道成又载王俭姓系有汉丘腾晋散骑常侍询驸马都尉敬祠部郎中裕给事中夷宋书有吴郡太守泉之及齐季彬并乌程人南史冠先杰见孝义传灵鞠迟见文学传冠先有子曰惟灵鞠之父秘书监系父护军长史道真子迟从仲孚皆乌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