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嘉泰会稽志
嘉泰会稽志
东京里 下浦里 陈墅里
杨新里 佳浦里 杨东里
杨南里
凤仪乡在县东四十里管里十六
白鹤里 义里 新田里
瓜历里 章浦里 中义里
园里 龛山里 童市里
路西里 佳浦里 周里
塘头里 丁里 翔凤里
长巷里
夏孝乡在县西十二里管里八
山宅里 范巷里 许村里
斜桥里 杜湖里 寺庄里
城东里 城西里
长兴乡旧名永兴在县西三十五里管里三
鸡鸣里 安正里 亚父里
赡养乡在县西南三十五里管里五
清德里 静居里 横塘里
罗村里 鱼潭里
来苏乡在县南二十里管里二
招苏里 朱汀里
苎罗乡在县南二十二里管里五
安国里 孔湖里 临浦里
西施里 朱里
许贤乡在县西南二十七里管里五
开善里 三基里 谢山里
马阁里 簉里
新义乡在县西南三十里管里五
前豪里 莫浦里 峡下里
冗里 河由里
桃源乡在县南四十里管里五
通远里 崇山里 方山里
曹坞里 永福里
孝悌乡在县西南七十里管里五
白墅里 香桥里 郑村里
兔沙里 盛里
长山乡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管里五
兔沙里 许贤里 高屯里
安神里 高坞里
城池
县城周一里二百步高一丈八尺厚一丈一尺【见旧经今不存】
廨舍
知县廨在县城内
丞廨在县西北一百一十五步
簿廨在县西三十五步
尉廨在县北一百步
监务廨在县西二百一十步
监西兴岸使臣廨在县西一十二里【见旧经】
监渔浦口使臣廨在县南三十五里二百步【见旧经】
镇
西兴镇在县西一十二里
渔浦镇在县南三十五里
仓场务
省仓在县南真济桥北之东
西兴受纳米仓在县西一十二里【见旧经今为捍江卒营】
税务在县西北一里
西兴商税场在县西一十二里【隆兴二年以浙江沙涨商旅不复行移置东新林在县东二十里】
渔浦税场在县南三十五里
溪口税场在县南五十里
林浦税场在县南三十里
酒务在县北一百二十步【见旧经】
西兴酒务在县西一十二里【见旧经】
渔浦酒务在县南三十四里二百三十步【见旧经】
望余姚县
周处风土记云舜后支庶所封舜姓姚故曰余姚在府东北一百四十七里东西六十里南北二百六十里
东至庆元府慈溪县界一十里以桐下桥为界自界至慈溪县八十里
西至上虞县界四十五里以新桥为界自界至上虞县二十里
南至嵊县界一百六十一里以黎州山为界自界至嵊县三百里
北至海三十五里过海北岸接平江府界
东南到庆元府慈溪县界三十五里
西南到上虞县界四十五里
东北到庆元府慈溪县界八十里
西北到上虞县界六十里
道路〔水路附〕
东路来自庆元府慈溪县界经县界六十里西入上虞县界
南路来自嵊县界经县界二百六十里北至海岸过海入平江府界
余姚江路西来自上虞县界经县界五十五里东入庆元府慈溪县界胜舟五百石
乡里
一十五乡
东山乡在县西北四十五里管里六
李春里 姚娘里 安僧里
余福里 余支里 蒋德里
兰风乡在县西北五十五里管里六
孙儿里 惠药里 施金里
冯明里 大悲里 班儿里
四明乡在县南六十一里管里四
白云里 赵余里 梁政里
蒋吴里
云柯乡在县西北三十五里管里五
信天里 承福里 神绿里
天养里 僧保里
孝义乡在县西北四十五里管里四
俞成里 王寿里 寿荅里
黄金里
开元乡在县西北五十里管里五
汝仇里 宣训里 阁剩里
成余里 赵猛里
烛溪乡在县西一里管里六
峰山里 吉太里 王胜里
王佑里 周班里 周义里
冶山乡在县东一里管里四
万岁里 贾福里 景安里
贺恩里
龙泉乡在县北三十里管里六
罗浼里 傅太里 大庆里
王保里 施惠里 骆德里
梅川乡在县东北三十五里管里四
刘荣里 长庆里 戴福里
谢芳里
上林乡在县东北七十里管里五
石仁里 严顺里 邵恩里
田熟里 王惠里
通德乡在县东南三十五里管里四
仁归里 再生里 仁德里
多儿里
双鴈乡在县东南一里管里四
中埭里 南雷里 国霸里
王安里
凤亭乡在县南一里管里三
许君里 顾伴里 宋恩里
云楼乡在县西南二十里管里四
九功里 永明里 神护里
王政里
城池
县城周一里二百五十五步高一丈厚二丈案会稽记云吴将朱然为令时所筑【见旧经今不存】
廨宇
知县廨在县城内负秘图山有清心堂不欺堂鉴止轩翠窦亭秀野亭高风阁李祺寿重建未□而去后十一年吴兴施宿来知县事始一新之阁据秘图山之麓前对南山为一邑佳处阁之下即有严公堂阁后有亭名钓隐严光墓在其北翰墨堂旧有芙蓉亭施君刊东坡先生帖甚众临邛常褚继之尽裒诸帖堂上因以名焉
丞廨在县东八十步有小室名巢
簿廨在县东五十步
尉廨在县东一里有二槐堂史丞相浩魏丞相(木巳)相继为尉后人遂因以为名
监酒税廨在县西五十一步【见旧经今不存】
仓场务
米仓在县西北二十步
税务在县东一百五十步
卖茶盐场在县东一百五十步【见旧经今不存】
酒务在县东一百五十步
户部犒赏酒库二一在兰风乡去县六十里一在云楼乡去县二十里今徙上虞县五夫镇
石堰盐场去县二十里
望上虞县
十三州志云夏禹与诸侯会计因相虞乐于此地故曰上虞在府东一百二十里东西五十三里南北一百一十里
东至余姚县界二十八里以新桥为界自界至余姚县四十五里
西至会稽县界二十八里以曹娥江中流为界自界至会稽县九十二里
南至嵊县界七十里以郁岭石床铺为界自界至嵊县六十里
北至海四十五里过海北岸即嘉兴府界
东南到余姚县界四十五里
西南到嵊县界九十里
东北到余姚县界二十里
西北到会稽县界八十七里
道路〔水路附〕
东路东来自余姚县界经县界五十三里西入会稽县界
南路南来自嵊县界经县界一百一十里北至海岸过海入嘉兴府界
上虞江路在县西二十八里南来自嵊县界经县界一百九十里西入会稽县界大信潮胜五百石舟小信潮胜二百石舟
运河路在县南二百二十二步东来自余姚县界经县界五十三里六十步西入会稽县界胜二百石舟
乡里
一十四乡
上虞乡在县西六里管里一
兰芎里
上管乡在县南一十里管里一【旧瑞像上乡】
孝义里
下管乡在县东南四十五里管里一【旧瑞像下乡】
新安里
宁远乡在县西北六十五里管里一
夏盖里
孝义乡在县西北六十里管里一
嵩城里
宝泉乡在县南二十五里管里一
夏湖里
上山乡在县南五十里管里一
南宝里
新兴乡在县西北七十里管里一
纂风里
永丰乡在县北三十五里管里一
玉祥里
载初乡在县西南三十五里管里一
集铺里
始宁乡在县东南二十里管里一
通明里
葛仙乡在县西南四十里管里一
蔡碑里
娥乡在县东二十里管里一
罗岩里
景隆乡在县西南五十里管里一
常管里
城池
县城周一里九十步高一丈七尺厚一丈【见旧经】
廨舍
知县廨在县城内
丞廨在县楼之西
簿廨在米仓之西
尉廨在县西五十步
监务廨在县东南六十步
镇
五夫镇在县北三十里【今废】
纂风镇在县西北七十里【今废】
仓场务
米仓在县南二十步
酒税务在县东南七十步运河之南【旧经商税场在县东一里二百步酒务在县东南一里二百一十步】
五夫税场在县北三十五里【见旧经】
竹索场在县东一里一百五十步【见旧经】
紧新昌县
本剡县地唐末钱氏析十三乡置新昌县后并其乡为八在府东南二百二十里东西八十里南北一百五里
东至嵊县界五十里以孝嘉乡为界自界至嵊县二十里
西至嵊县界三十里以乌岩溪为界自界至嵊县二十里
南至台州天台县界七十五里以祥鸾乡为界自界至天台县六十四里
北至嵊县界三十里以王宅后溪为界自界至嵊县二十五里
东南到台州天台县界八十五里
西南到嵊县界一十五里
东北到嵊县界二十五里
西北到嵊县界一十五里
道路
东路来自嵊县界经县界六十里西复入嵊县界
南路来自台州天台县界经县界一百里北入嵊县界【见旧经】
东南通台州天台县一百五里
西北通嵊县三十里
东小路通庆元府奉化县一百二十里
西南通婺州东阳县一百八十里
乡里
八乡【旧经十三乡后省永寿石顺昌化像明遵德石城六乡而立僊桂一乡凡八乡】
五山乡在县郭内外七里管里四
孝行里 孝义里 任岩里
步渚里
丰乐乡在县西南管里八
纡胡里 永泰里 美人里
杨谷里 僊岩里 金节里
通义里 怀化里
彩烟乡在县东南管里三
松门里 穿岩里 太清里
僊桂乡在县东南管里二
思行里 昼锦里
善政乡在县东管里二
永宁里 开化里
新昌乡在县东管里二
金茎里 新丰里
安仁乡在县东北管里二
义顺里
守义乡在县北管里三
崇贤里 靖安里 惟新里
城池
县城周一十里高一丈厚一丈三尺【见旧经今不存】
廨宇
知县廨在县城内
丞廨在县西九十步
簿尉廨在县西一十六步
仓库场务
米仓在县东七步
盐仓在县东南五步【以下并见旧经】
钱库在知县廨西五步
驿料库在知县廨东五步
税场在县东南一十九步
出卖茶盐法物场在县东南
酒务在县东五十步
会稽志卷第十三
镜湖
案旧经云湖水高平畴丈许筑塘以防之开以泄之平畴又高海丈许田若少水则闭海而泄湖水足而止若苦水多则闭湖而泄田水适而止故山阴界内比畔接疆无荒废之田无水旱之岁其文虽简湖之利害尽矣曾子固序鉴湖云刁约谓宜斥湖三之一与民为田而益堤使高一丈则湖可不开而其利自复以湖水较之高于城中之水或三尺有六寸或二尺有六寸而益堤壅水使高水之败城郭庐舍可必也又云壅水使高必败城郭此议者之巳言也以地势较之浚湖使下然后不失其旧不失其旧然后不失其宜此议者之所未言也又云山阴之石则为四尺五寸会稽之石则几倍之壅水使高则会稽得尺山阴得半地之洼隆不并则益堤未为有补以今考之刁约之说斥湖三之一与民为田诚不可也益堤高一丈湖可不开而其利自复此则复湖之至论也湖不高于田则不可引以灌溉湖高于田不筑堤则水不可畜泄非独镜湖而巳凡天下畜泄以灌溉者莫不皆然也独镜湖乃忧堤决而败城郭庐舍乎且天下之水独黄河有决溢之患以其湍悍善决也舍黄河之外不闻有自决而败城郭庐舍者诚使以人力决之湖下有九千顷之田有江有海水不乘高下注散漫而去乃败城郭乎且以堤畜水汉永和以来有之千岁之久未尝决也岂今筑堤则独决耶至言浚湖使下然后不失其旧此正议湖之大害也自永和以来考于史策图志湖之成也未尝言浚湖之废也未尝言塞若今复湖必欲浚则昔之废湖当运土以塞之非特无取土之地亦用工役若干乃得而塞虽国力不能而谓民之盗耕者能之乎谢灵运从宋文帝求回踵休崲湖为田彼亦决之而巳故有大利若须运土塞之乃可为田非惟灵运断不能为之亦不肯为也且湖之未废正以堤壅而水高故若耶溪等诸沟涧皆满其验有四唐时太守皆乘舟舫直至云门诸寺一也今若耶溪傍草市谓之平水以地理考之未为湖以前水不能留有湖则水不亟去津涯深广故曰平水二也禹祠有山路度岭至龙瑞宫谓之观岭来往者皆由此路今不复行湖存则水浸山麓不可并山而南必由岭路湖废而并湖有路三也平水之南有五云桥盖唐时舟舫所经今在陆地矣四也西北如引泾水漳水之类地远不可尽质如安丰之芍陂明州之广德湖则近而可质者芍陂则引(汀去丁改卑)河注满陂内高筑陂岸广德湖则筑环湖之堤九千一百三十四丈广一丈八尺高八尺皆见于地志及奏牍碑刻非高为之堤何由积水堤之下孰无城郭庐舍未闻以决为急也汉汝南有鸿隙大陂郡以为饶成帝时关东数水陂溢为害翟方进为相以为决去陂水其地肥美省堤防费而无水忧遂奏罢之王莽时常枯旱郡中追怨方进童谣曰坏陂谁翟子威饭我豆食羹芋魁反乎覆陂当复谁云者两黄鹄汝南之陂遇成帝大水灾异举山东皆然陂水满溢而出非可归罪于陂然亦不闻坏城郭庐舍也方进决去其水使岁常枯旱民怨苦而思陂之复如6驯蟡i见筑堤有利无害矣或问曰马臻之始为湖也会稽民数千人诣阙讼之臻得罪死及按见讼者皆巳死说者以为鬼予独曰不然臻之为湖不利于豪右故相与讼之而假死者以为名臻虽坐死湖乃得不废亦幸而巳九千顷之田千余年无水旱岂偶然哉起居郎熊克着 中兴小历云绍兴二十九年
上因与同知枢密院王纶论沟洫利害云往年宰臣曾欲尽干鉴湖云岁可得米十万石朕答云若过岁旱无湖水引灌即所损未必不过之凡虑事须及远也纶曰贪目前之小利忘经久之远图最谋国之深戒克所著当出于日历则
高宗圣训因巳着于简册矣有徐次铎者着复湖议颇可取今附于后
次铎窃见会稽山阴两县之形势大抵东南高西北低其东南皆至山而北抵于海故凡水源所出多自西东南今众流所聚者曰平水溪即古若耶溪也曰上灶溪曰 攒宫溪曰龙瑞宫溪皆在会稽曰兰亭溪曰南池溪曰离渚溪皆在山阴其它一派一坑所出总之三十六源当其未有湖之时三十六源之水盖西北流入于江以达于海自东汉永和五年太守马公臻始筑大堤潴三十六源之水名曰镜湖堤之在会稽者自五云门东至于曹娥江凡七十二里在山阴者自常喜门西至于西小江【一名钱清】凡四十五里故湖之形势亦分为二而隶两县隶会稽曰东湖隶山阴曰西湖东西二湖由稽山门驿路为界出稽山门一百步有桥曰三桥桥下有水门以限两湖湖虽分为二其实相通凡三百五十有八里灌溉民田九千余顷湖之势高于民田民田高于江海故水多则泄民田之水入于江海水少则泄湖之水以溉民田而两县湖及湖下之水启闭又有石牌以则之一在五云门外小凌桥之东今春夏水则深一尺有七寸秋冬水则深一尺有二寸会稽主之一在常喜门外跨湖桥之南今春夏水则高三尺有五寸秋冬水则高二尺有九寸山阴主之会稽地形高于山阴故曾南丰述杜(木巳)之说以为会稽之石水深八尺有六寸山阴之石水深四尺有五寸是会稽水则几倍山阴今石牌浅深乃相反盖今立石之地与昔不同今会稽石立于濒堤水浅之处山阴石乃立湖中水深之处是以水则浅深异于曩时其实会稽之水常高于山阴二三尺于三桥闸见之城外之水亦高于城中二三尺于都泗闸见之乃若湖下石牌立于都泗门东会稽山阴接壤之际春季水则高三尺有二寸夏则三尺有六寸秋冬季皆二尺凡水如则乃固斗门以蓄之其或过则然后开斗门以泄之自永和迄我 宋几十年民蒙其利祥符以来并湖之民始或侵耕以为田熙宁中 朝廷兴水利有庐州观察推官江衍者被遣至越访利害衍无远识不能建议复湖乃立石牌以分内外牌内者为田牌外者为湖凡牌内之田始皆履亩许民租之号曰湖田政和末郡守方侈进奉复废牌外之湖以为田输所入于少府自是环湖之民不复顾忌湖之不为田者无几矣隆兴改元十一月知府事吴公芾因岁饥请于 朝取江衍所立石牌之外盗为田者尽复之凡二百七十七顷四十四亩二角二十二步计工度庐先从禹庙后唐贺知章放生池开浚百余日讫工每岁期以农隙用工至农务兴而罢然次铎出入阡陌询父老面形势度高卑始知吴公未得复湖之要领夫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岂有作陂湖不因高下之势而徒欲资畚锸以为功哉马公惟知地势之所趋横筑堤塘障捍三十六源之水故湖不劳而自成历岁滋久淤泥填塞之处诚或有之然湖所以废为田者非直以此也盖以岁月弥远湖塘既寖坏斗门堰闸诸私小沟固护不时纵闭无节湖水尽入江海而濒湖之民始得增高益卑盗以为田使其堤6磼T堰闸坚斗门启闭及时暗沟禁窒不通则湖可坐复民虽欲盗耕为尺寸田不可得也绍熙五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