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泰会稽志

郗愔墓在山阴县西南二十五里
谢安墓在上虞县西北四十里史云安墓在建康梅岗此云安墓未详案南史谢灵运父祖并葬始宁或是谢元父子墓尔
王羲之墓在诸暨县苎罗山孔晔记云墓碑孙兴公文王子敬之书也而碑亡矣
支道林墓案世说在剡之石城山戴逵过之叹曰德音未远而拱木巳积石城今属新昌是为南明山
谢輶墓在山阴县西三十三里晋太元中会稽内史
夏静墓亦见旧经夏侯曾先地志云在萧山县东螺山螺山者其形似也
戴颙墓在剡县北一里王僧达吴郡记颙死葬剡山今石表犹存故王龄诗云千年戴颙墓三字道傍碑也
褚伯玉墓在剡县白石山南史本传云齐高帝于是山立馆居之伯玉常居一楼上及卒葬楼所
谢康乐灵运墓在山阴县西南三十三里灵运死建康盖归葬于此
羊玄保墓在萧山县西三十九里尝为本郡太守
杨素墓在上虞县西北五里亦见旧经或谓素死长安又非越人疑有同姓字者尔
徐浩墓在山阴县南二十一里
贺知章墓在山阴县东南九里其地因名九里墓在山巅乡人呼为贺墓
康希铣墓在山阴兰亭希铣会稽人历饶海台睦四州刺史其碑颜鲁公撰并书郡守吴奎得之王荆公及弟平甫赋诗而墓始着
石昉墓在新昌黄坛案公弼家谱墓前有柘树生而内向覆墓如盖每有登科者则柘生特枝一枝一人或二三枝则二三人云
吴越逊王倧墓在会稽望秦山案□史倧疾殂东府以王礼葬焉望秦一名天柱耸特秀峙倧之子孙多以文词知名建炎初裔孙伯言自北邙迁奉累世之丧归祔天柱名士多有挽词
蔡墓在上虞县西十里世传是蔡伯喈墓案邕固尝避难至越然史载邕六世祖与其父及母死庐墓事不闻有墓在此也死狱中又不在越非汉蔡邕明矣太平御览载人有夜坐论史忽有叩户自称蔡邕字伯喈者人曰死王允狱中非子耶鬼曰彼自是东汉之蔡伯喈也吾姓字适同耳以此推之殆亦此类姑存之近代冢墓【冢墓旧经所载外余随访求所得书之故无前后之次亦有未尽书者尚多当候续书】
  会稽县
太傅信王坟在会稽昌原村王讳璩以少保恩平郡王判大宗正始 赐府于绍兴府后罢大宗正府如故进少傅王薨遂赠太保信王以葬其加赠太傅则又庆元之六年云
陆谏议轸墓在五云乡焦坞赠太傅
陆都官珪墓在袁孝乡赠至太尉今改葬本县鹫峰寺前
钱内翰希白墓在天柱峰下子集贤彦远裔孙伯言祔
沈少卿绅墓在云门【巳上并见旧经】
陆发运寘墓在富盛乡
郎中沅祔发运墓
陆左丞佃墓在陶宴岭
陆少师宰墓在云门卢家岙
知郡淞通判(汀去丁改受)并祔少师墓
陆右司长民墓在上皋尚书坞
参议静之提举升之教授光之并祔右司墓
苏计议师德墓在陶宴岭
吏部玭祔计议墓
杨枢密愿墓在何山
知郡佑祔枢密墓
詹司谏亢宗墓在秦望山
詹太博林宗墓在鹿里
大监骙祔太博墓
梁司谏仲敏墓在秦望山
胡尚书直孺墓在秦望山
齐贤良唐墓在昌原石伞峰
顾内翰临墓在昌原石伞峰
傅屯田莹墓在浪港山
傅编修尧咨墓在石棋山
给事中崧卿左藏(耒会)并祔编修墓
王提举然墓在五云乡中灶
判院漻侍郎瀹并祔提举墓
王知郡饎墓在蔡村
韩枢密肖冑墓在太平乡
韩左司膺冑墓在太平乡
韩运使髦墓在太平乡
富枢密直柔墓在古城
富知府(木巳)墓在古城
张秘书渊墓在昌原
尹侍郎焞墓在龙瑞前峰下未仕时尝封和靖处士
莫侍郎叔光墓在平水
孝子蔡定墓在观岭下
  山阴县
魏惠宪王坟在山阴法华山王讳恺
孝宗第二子也初自魏邸出判宁国府又判明州兼领雍州牧王薨有
旨宜于绍兴善地权厝遂厝于天衣寺之法堂遣使軷祭且视窆焉
陆知郡眷墓在黄祊岭
齐尚书执象墓在昌原
傅银青傅正墓在承务乡
尚书墨卿祔银青墓
宋修撰辉墓在九里
朱提学兴宗墓在苦竹村
王中书孝迪墓在九里
陈中书过庭墓在黄枋岭
王特进俊乂墓在西山
尚书佐祔特进墓
司马提举(木儿)墓在亭山
侍郎伋监丞僖祔提举墓
吕显谟正巳墓在九里
曾文清公墓在道树
大卿逢侍郎逮并祔文清墓
杜太师墓在永昌乡苦竹村
孙威敏公墓在承务乡
陆太保昭墓在承务乡左丞之祖四世葬此有陆氏大墓碑
赵太师墓在承务乡清献公之祖与陆氏坟正相对亦有碑
唐右史闳墓在兰亭
唐运使阅墓在古城
石银青元之墓在盛塘孙朝议瑞中寺正邦晢祔银青墓
石提举继曾墓在谢墅
李太尉显忠墓在天衣山
  嵊县
石祠部麟之墓在升平乡
石尚书公弼墓在僊山
  诸暨县
安定郡王令(言艮)墓在花山
马郎中纯墓在陶朱乡
寺丞延之祔郎中墓
廖都承虞弼墓在陶朱乡
新安郡王士术墓在陶朱乡
姚太师舜明墓在长宁乡
参政宪祔太师墓
安定郡王子涛墓在安俗乡
  萧山县
王兵部丝墓在县西南八里
王侍郎弗墓在广福寺傍
  余姚县
胡尚书沂墓在澄溪
李庄简公墓在姜山
陈侍郎橐墓在化安寺
赵知府彦嗣墓在凤亭乡
赵知府师龙墓在石堰
  上虞县
赵提刑彦绢墓在五夫山凤凰村
丰郎中谊墓
潘经略时墓
赵龙学子潚墓
  新昌县
石尚书待旦墓在仙桂乡朝议温之朝议牧之金紫衍之太博象之太博亚之大夫景衡并祔尚书墓
石祠部景术墓在高蟠
石知郡彦和墓在苍岙
石朝议景衍墓在兰岘
石侍御公揆墓在仁山
石知军嗣庆墓在石佛寺山
石少尹彦中墓在苍岙
许知郡从龙墓在杜黄山
赵知郡盅墓在伍山乡
石刑部昼问墓在小江
石检详宗昭墓在王公坞
(内文阙)
太师贺孝敏王士(上大下云)墓在山阴县天衣寺法华山
节使滕国恭靖公不微墓在山阴县东黄
直阁不羁祔恭靖墓
会稽志卷第七
 宫观寺院〔一〕
道士所居为宫观僧则曰寺院宫古者上下通称【如父子皆异宫儒有一亩之宫】观本楼阙之名仙人好楼居故道士亦称之南北朝又有称馆称玄坛者今都下醴泉万寿集禧之类皆有道院以处其徒外方如丈人观等亦或有之然不多置也寺本官置之名后汉浮屠初至洛阳馆于鸿胪寺及建精舍因冒寺名曰白马寺隋更其名曰道场【若欧阳询所撰西林道场碑是也】唐初复曰寺院五代以来寺院特盛江南吴越闽楚建寺度僧不可胜计今以会稽一郡考之凡梁开平以后称造某寺赐某额皆钱氏割据时为之非真中国之命也故其多如此及地入舆图乃有敕赐额宣和初既以僧尼为德士女德乃并改寺院为宫观僧揣知必不久皆仍旧扁止易一字以应命而藏其旧字及还寺院名则复其初今会稽如戒珠寺等犹可辨也
  宫观
   府城
    天庆观
在府东南五里一百二十步隶会稽唐之紫极宫也梁开平二年改真圣观大中祥符元年正月改曰承天观时天书事犹未兴也初景德五年正月【即祥符元年】乙丑左承天门
天书降戊辰改元大中祥符以其日为天庆节二年十月十四日 诏曰朕以钦崇至道诞锡元符率土溥天期福祥之咸被灵坛仙馆俾兴作以攸宜庶昭清静之风永洽淳熙之化式营仙馆以介民禧宜令州府军监关县择地建道观一所并以天庆为额盖用节名也惟西京称天庆宫余悉为观于是州以承天应诏五年闰十月九日 诏曰近者告期中夕降圣皇闱昭示诲言□闻帝冑尊祖聿隆于显号奉先式焕于丕图鸿绪发源既彰于累积绵区设教用表于钦崇天下州府军监并于天庆观置
圣祖殿其殿内尊象及侍从并令玉清昭应宫降样其后遂着令诸州给闲田供斋厨藩镇十顷余七顷五顷官吏之官罢任并朝拜禁乘马出入遇天庆节士庶焚香庭中殿在观之昊天殿北建炎初罢玉清神霄万寿宫诏迎长生青华像赴观建炎三年十一月
高宗皇帝驻跸癸亥
列圣御容至自东京亦迎赴天庆奉安云
    报恩光孝观
在府东三里九十四步隶会稽陈武帝永定二年舍宅建名思真观太平兴国九年州乞改额干明以从圣节祝
至尊寿 诏俞其请崇宁二年改崇宁万寿政和三年改天宁万寿置
徽宗本命殿号景命万年殿绍兴七年改报恩广孝十二年又改今额专奉
徽宗皇帝香火初天圣闲
章献明肃皇后敕遣中使修建用玉清昭应宫别殿小样将成羡材尚多中使谓主观道士曰当为奏陈别建道院于东偏道士唯唯而巳它日复言之又不对中使不怿遂巳道士者惜不知其姓名必贤者也
    天长观
在府东南六里一百六十六步隶会稽唐天宝三载秘书监贺知章辞官入道舍宅置号千秋观七载改今额初开元十七年从群臣请以八月五日上降诞日为千秋节观盖用节名后改千秋节为天长地久节观名从之观尝有客道士携草屦数十緉坐观门有过者辄与之已而得屦者或有脚疾或骭疡着之皆顿愈竞相传布而道士已失所在故至今俚俗谓天长为草鞋宫殿上像设奇古传以为唐代所塑如麻姑浮丘伯等皆他宫观所无郡人谓之土宝又殿东有小铜钟范制甚奇声尢清圜远闻非凡钟比尝扑损匠者锯为大鏬声乃如故汝阴王廉潜作八分书于钟上惜其不为人所知今徙于他所矣
    开元宫
在府南四里一百二步隶山阴唐开元二十八年建宫旧极闳广后多为民居所侵今所谓甲子巷者乃开元之六十甲子殿也
   会稽县
    告成观
在县东南七里政和四年二月敕改禹祠为告成观靖康初元翰林学士翟公汝文守会稽作三清于正殿因设醮祭其青词曰臣闻吴天有目之所共睹尚绝形容上圣众妙之所圆成孰能体象敢以凡情之见解妄慕浩劫之高明深虑愚冥自贻诛谴伏念臣叨蒙覆焘粗识熏修每叹玄像之不传莫慰群伦之生敬力求绘素仰肖光仪用志历年仅成兹事今者甫尘丹陛获遂夙心窃惟高上至极之尊必示渊默无为之相写三清之垂拱用仿威神具万德之庄严出临霄极倘获上通帝所克简圣衷即乞颁降诸天普同供养咸瞻晬表永有依归臣尚恐粉墨既焚閟藏云阙复命工师再刻崇建琳宫流传飙欻之姿安奉告成之宇庶存下土以广真游臣誓愿历劫始终归诚道荫生身嗣续祗命玄科非敢萌纤毫侥福之心直以尽顶踵报天之实自称小兆臣翟汝文又作真武像尢极精致说者谓得天人粹温之气而阴威肃然初建殿于西北隅后以奉安 御书碑移殿西庑下南向殿之西南有井能愈疾一郡所崇事也余具禹庙事中
    龙瑞宫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有禹穴及阳明洞天道家以为黄帝时尝建候神馆于此至唐神龙元年置怀仙馆开元二年因龙见改今额宫正居会稽山南峰嶂遒崒其东南一峰崛起上平如砥号苗龙上升台苗龙者不知其名唐初人善画龙得道仙去大抵龙瑞尢宜烟雨中望之重峰迭巘图画莫及故邦人旧语曰晴禹祠雨龙瑞旧有道士魏景晖能琴有行业绍兴中郡幕洛人李朴赠之诗云惟有弹琴魏道士抱琴横膝对斜晖朱希真敦儒颇称之
    千秋观
在县东南五里干道四年八月安抚使史丞相浩奏移天长观旧额建其中为三清殿两庑分享前代高士东庑曰高尚之士西庑曰列仙之儒凡四十一人故俗谓之先贤堂前有阁牓曰镜湖一曲亭曰怀贺
   嵊县
    金庭观
在县东南七十二里孝嘉乡道经云王子晋登仙是天台山北门第二十七洞天桐柏山洞中三十五里见日月下见金庭壁四十里唐高宗时赐名金庭观宣和七年改崇妙观旧传王右军舍读书楼为观初名金真馆后改金真宫至宋齐闲褚伯玉居此山三十余年后游南岳霍山复归谓弟子曰吾从此去十句当逝及期而终年八十有六【史言齐高帝迎之辞疾敕于剡白石山立太平馆居之与图经少异】真诰云上虞吴昙者得许承一瓢赠伯玉伯玉亡授弟子朱僧标历代宝之可受一斛唐先天闲遣女道士诣金庭观投龙因见此瓢遂持以进今观之东庑有右军肖像又有墨池鹅池
    桃源观
在县城内东北四十步唐武德八年置号太清观后废汉干佑三年重置仍改今额
   诸暨县
    干明观
在县西二里绍兴二十六年道士陈师惠建请于朝移旧干明观额
   余姚县
    广福观
在县东七十步旧号 圣祖下院其址在县城内天圣中建熙宁二年用治平德音赐寿圣观额废于建炎兵火县以弓手旧营易其址广县治绍兴二十五年道士张袭明即所易新址重建三十二年以避
太上皇帝尊号例改今额
    祠宇观
在县南七十里四明山汉人刘纲及妻樊夫人上升之地古有祠宇观唐明皇天宝三年以其地险远移观于瀑布下故俗谓之白水宫本朝政和六年 诏建 玉皇殿蠲其杂赋初唐末有高士谢遗尘隐于是山之南雷【今有大雷峰亦不知南雷何在】尝至吴中谓陆鲁望曰吾山有峰最高四穴在峰上每天宇澄霁望之如牖户相传谓之石窗故兹山名曰四明山中有云二十里不绝民皆家云之南北每往来谓之过云有鹿亭有樊榭有潺湲洞木实有青棂子味极甘而坚不可卒破有猿谓之鞠侯于是鲁望与友人皮袭美各赋诗九篇传于世然今虽山中居人皆不知此异境果在何处与华山之华阳武陵之桃源无异盖神仙所居可闻名而不可到也或谓山围八百里四面皆七十峰其说出于近世莫可得而考案今明州盖以此山得名而山实属会稽之余姚县正如霢州本以峨霢山得名而山乃属嘉州之峨霢县也又华州以华山得名华山高五千仞华州乃不见而同州反见之故语曰世闲多少不平事却被同州看华山亦此类也
   上虞县
    天庆观
在县南一里太康中获金罍于上虞观井国朝祥符二年诏天下立天庆观县亦许之故赐今名
   新昌县
    鼓山真圣观
在县西四里
  寺院〔一〕
   府城
    开元寺
在府东南二里一百七十步节度使董昌故第后唐长兴元年吴越武肃王建奏以开元复为大善寺而以此为开元寺盖处一州之中四□远近适均重闳广殿修廊杰阁大钟重数千斤声闻浙江之湄佛大士应真之像皆雄特工致冠绝它剎岁正月几望为灯市傍十数郡及海外商估皆集玉帛珠犀名香珍药组绣髹藤之器山积云委眩耀人目法书名画钟鼎彝器玩好奇物亦闲出焉士大夫以为可配成都药市建炎庚戌虏骑侵犯既退群盗投隙而至遂焚不遗一椽今七十年虽继兴葺尚未能复初武肃王有浙东以董昌第为开元而以昌生祠为天王院及是同时废于火亦有数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