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嘉定镇江志
嘉定镇江志
胡谐之
行南徐州事时江革举为南徐州秀才中书郎王融与谐之书令荐革谐之方贡琅邪王汛便以革代之 【梁江革传】
范岫
梁书本传永元末为晋安王长史行南徐州事
萧琛
梁书本传晋熙王宝嵩刺南徐琛为长史行南徐州事
梁萧恭
以监丹阳尹行南徐州事 【见萧伟传】
谢览
本传以仁威长史行南徐州事
刘孝绰
本传高祖览其文篇篇嗟赏寻敕知青北徐南徐三州事
王泰
本传南康王绩刺南徐泰为仁威长史领南兰陵太守行南康王府州国事
王僧孺
本传自尚书吏部郎出为南康王长史领兰陵太守行府国事王典签汤道愍昵于王用事府内僧孺每裁抑之道愍遂谤讼僧孺逮诣南司奉笺辞府僧孺坐免
王份
本传豫章王综以北中郎将刺南徐份为北中郎长史领兰陵太守行南徐州事
张缵
本传华容公欢以北中郎将刺南徐缵为北中郎长史领南兰陵太守加正威将军行府州事
孔休源
本传简文帝为晋安王刺南徐休源以长史为南兰陵太守别敕专行南徐州事休源累佐名藩甚得民誉王深相倚仗军民机务动止谘谋常于中斋别施一榻云此是孔长史坐人莫得预其见敬如此
宋齐南东海太守
宋庾登之
本传自司徒左长史为南东海太守府公彭城王义康专览政事不欲自下厝怀而登之性刚每陈已意义康甚不悦
羊元保
本传衡阳王义季刺南徐元保自尚书吏部郎御史中丞为右军长史南东海太守
江湛
本传迁尚书吏部郎元嘉中广陵王诞刺南徐湛为长史南东海太守政事委之
袁淑
本传元嘉二十六年始兴王浚以征北将军刺南徐淑自尚书吏部郎出为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始到府浚引见谓曰不意舅遂垂屈佐淑荅曰朝廷遣下官本以光公府望还为御史中丞
何偃
本传元嘉二十九年始兴王浚刺南徐偃为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
武昌王浑
本传世祖即位授征虏将军南彭城东海二郡太守出镇京口
刘彧
明帝纪孝建元年为南东海太守冠军将军如故镇京口
沈昙庆
本传世祖践阼江夏王义恭刺南徐昙庆为大司马长史南东海太守
庾徽之
自御史中丞出为新安王子鸾北中郎长史领南东海太守 【孔顗传】
江智渊
王僧虔
顾琛
【并详见南徐州行事】
宗越
本传景和初加冠军将军领南东海太守
萧惠开
本传思话之子桂阳王休范刺南徐惠开为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会稽太守蔡兴宗之郡惠开自京口请假还都相逢于曲阿
萧道成
【详见行事】
袁粲
本传泰始元年转冠军将军南东海太守
沈文季
晋平王休佑以骠骑大将军为南徐州明帝问褚渊须干事人为上佐渊举文季转宁朔将军骠骑长史领南东海太守 【以宋明帝纪休佑传齐书本传参定】
陆澄
建平王景素镇京口澄领南东海太守丁艰景素用司马柳世隆行郡事澄在任日郡丞江淹曾与之集焦山有诗云杳杳长役思思来使情浓常忌光氛度籍蕙望春红青波被海月朱华冒水松轻气瞹长岳雄虹赫远峰日暮崦嵫谷参差彩云重永愿白沙渚游衍遂相从丹山有琴瑟不为忧伤容题言陆东海焦山集 【以齐书本传梁江淹传及润州类集参定】
柳世隆
本传建平王镇京口世隆为司马领南东海大守 【以梁江淹传参定】
王缋
齐书本传元徽末除宁朔将军建平王镇北长史领南东海太守
江槩
【详见行事】
谢朏
梁书本传萧道成以太尉督南徐朏为长史带南东海太守 【以齐高祖纪参定】
刘善明
【详见行事】
齐王元邈
本传长沙王晃以后将军刺南徐元邈为后军司马领南东海太守 【以晃传参定】
萧赤斧
本传豫章王嶷以骠骑大将军刺南徐赤斧为骠骑司马领南东海太守 【以嶷传参定】
王广之
本传长沙王以镇军将军刺南徐广之为镇军司马领南东海太守 【以晃传参定】
江谧
本传竟陵王子良以镇北将军刺南徐谧为镇北长史领南东海太守 【以子良传参定】
虞悰
本传为竟陵王镇北长史领南东海太守
江斆
张瓌
萧颖冑
萧遥光
江祀
谢朓
陆慧晓
刘绘
【并详见行事】
萧秀梁
本传晋熙王宝嵩以冠军将军刺南徐镇京口秀为冠军长史领南东海太守
宋齐梁陈南兰陵太守
宋刘彧
明帝纪世祖践阼迁冠军将军南兰陵太守
齐萧谌
本传永明二年为南兰陵太守
巴陵王子伦
本传永明十年迁南彭城太守郁林即位更为南兰陵太守
梁王泰
王僧孺
王份
孔休源
【并详见行事】
谢证
本传豫章王综刺南徐证以长史领南兰陵太守褚球本传普通四年庐陵王续刺南徐球自御史中丞为北中郎长史领南兰陵太守大同闲河东王誉刺南徐球又为河东王长史领南兰陵太守 【以武帝纪庐陵王续传参定】
张缵
【详见行事】
张绾
本传出为北中郎长史兰陵太守
徐度
陈本传霸先镇朱方度为信武将军兰陵太守
侯安都
陈本传霸先镇京口安都徐兰陵太守霸先谋袭王僧辩诸将莫有知者唯与安都定计使安都率水军自京口趋石头
程灵洗
陈本传绍泰元年授使持节信武将军兰陵太守散骑常侍如故助防京口
周文育
陈本传侯景平授通直散骑常侍累迁南兰陵太守
萧济
陈本传历兰陵太守着声绩
嘉定镇江志卷十四
刺守〔二〕
总目(缺)
唐润州刺守
按隋开皇 【按隋开皇○(钞本此下一段在薛宝积条后) 案此段乃唐润州刺守之叙其中云姑次序其可考者始薛宝积其末云条列如左则薛宝积条必在此段之后矣严氏元照以为二段当互易今从之】 罢镇置州大业复废州为县故隋建润州仅十余载刺史弗详唐初刘元进沈法兴等互据其地至武德七年以后方再为州新旧唐史诸传漫不可考以宰相世系表与本州岛岛岛马迹山魏法师碑考之仅得七八人自卢承庆李思文窦孝谌方见于传而张公休王美畅又皆脱略自毕隆择以后韦铣李浚兼按察使传始明载然陆象先唐若山刘日正徐峤韦昭理董琬又逸而无传武德至开元末计一百二十六年仅得二十三人则刺守姓名泯没必多姑次序其可考者始薛宝积次李元义李厚德卢承庆乔师望卢明来敬业李思文张公休窦孝谌卢徽远王美畅毕隆择韦铣李浚陆象先唐若山王琚刘日正徐峤韦昭理齐澣董琬条列如左
薛宝积
唐宰相世系表终润州刺史
按宝积从祖名道衡终隋益州总管祖名道实终隋礼部侍郎父名德儒终隋济北司马宝积刺润虽不详其年月考其时当在武德七年以后或贞观初葢祖父仕隋则去隋未远
李元义
宰相世系表终润州刺史
按元义父名行师行师兄名大师大师子名延寿仕贞观中撰南北史实元义从兄元义刺润以其时考之当在薛宝积后
李厚德
历润州刺史 【本府马迹山魏法师石碑修入】
卢承庆
历润州刺史 【以新旧唐书本传及魏法师石碑参定】
按新旧唐书本传显庆四年以度支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坐调非法免俄拜润州刺史迁雍州长史总章二年代李干佑为刑部尚书计其刺润当在显庆龙朔间
乔师望
历润州刺史
按魏法师石碑铭有厚德承庆师望三人惟承庆见于唐传李乔无闻以承庆传考之系高宗时则李乔实相为先后葢魏法师碑乃仪凤二年立
卢明
宰相世系表历润青等州刺史
按明在承庆侄行姑次于承庆师望之后
来敬业
宰相世系表历润州刺史 【诸本皆作润州惟监本作虔州恐监本错葢监本错处亦多】
按敬业来济之子济以永徽二年相高宗龙朔二年卒则敬业刺润意在高宗末年
李思文
徐绩之弟敬业之叔历润州刺史文明元年敬业兵起思文以使间道闻敬业攻润固守踰月力屈城陷敬业谓曰庐陵王继天下无罪见废今兵以义动何过拒即若党于武氏宜改姓武囚于狱中及敬业败杨楚平乃独免遂赐武姓历春官尚书或言思文本与敬业谋者乃复徐氏 【以新唐书本传及通鉴参定】
按思文虽无刺润年月然文明元年敬业兵起思文已刺润必是高宗末年
张公休
历润州刺史自润州迁豫章太守 【独孤及集送宇文协律赴江西序】
按序文首云复周正之年天子以润州刺史张公休为豫章太守武后纪天授元年改元载初以十一月为正月则序文云复周正之年是载初分明但此年巳迁豫章则公休刺润在文明之后载初之前矣
窦孝谌
旧唐书本传昭成顺圣皇后之父则天时历润州刺史
按长寿二年后母庞氏被酷吏陷诬与后呪诅不道孝谌左迁罗州司马其刺润当在载初长寿间
卢徽远
宰相世系表历润州刺史
按表徽远是承庆侄孙度刺润在则天时
王美畅
历润州刺史本府汉荆王神祠记建于先天二年 【具荆王庙】
窃详上下文意美畅刺润左骁卫大将军薛讷实为本州岛岛岛司马以新旧唐书讷传参之其为左骁卫在睿宗朝与神祠记合其为蓝田令乃来俊臣用事时则讷为司马传虽不载必在蓝田令之前后美畅既与薛司马同时其刺润在则天时甚明
毕隆择
神龙初为中书舍人五王之削武氏岑羲为表语甚激切隆择次当读表辞色明厉三思既得志出隆择为润州刺史政有惠爱徙卫同陜三州刺史 【以新唐书本传及通鉴参定】
韦铣 【旧唐书文粹作韦铣新唐书作韦诜以汉荆王神庙碑石刻为证当作铣字新唐书误也】
景云中为润州刺史兼按察使有女择所宜归会休日登楼见参军裴宽不以苞苴污家铣嗟异引为按察判官以女妻之至先天开元中铣犹为刺史 【以新旧唐书裴宽传及唐文粹李华鹤林寺径山大师碑铭序汉荆王神庙碑参定】
按荆王神庙碑称先天二年三月功毕今刺史韦铣手荐脯醢唐李华径山大师碑铭称开元中本寺僧法密请至京口润州刺史韦铣洒扫鹤林兹焉供养则知韦铣自景云至开元犹为刺史而旧唐纪载景云二年初置十道按察使所以旧唐传称刺史韦铣为按察新唐传亦载铣引宽为按察判官也 【以新旧唐书李麟传参定】 按通典及新唐书地理志百官志贞观元年因山川形便分为十道其八曰江南景云二年置十道按察使开元二年曰十道按察采访处置使故自韦铣至李浚皆以润州刺史兼按察是时江南道犹未分东西至开元二十一年始因十道分山南江南为东西道增置黔中道置十五采访使而旧书于李浚传则云开元初授浚江东按察使于李麟传亦云父浚开元初为江南东道按察使然开元二年尚为十道安得预分江南为东道也疑旧唐书一字之误也今只以江南道按察使书
李浚旧
唐书本传开元初置诸道按察使盛选能吏授浚润州刺史江南道按察使以诚信待物称为良吏去职有遗爱州人孙处元以学行著名浚特加礼异累表荐之仍令子麟与之结交浚寻拜虢潞二州刺史 【以新旧唐书李麟传参定】
按通典及新唐书地理志百官志贞观元年因山川形便分为十道其八曰江南景云二年置十道按察使开元二年曰十道按察采访处置使故自韦铣至李浚皆以润州刺史兼按察是时江南道犹未分东西至开元二十一年始因十道分山南江南为东西道增置黔中道置十五采访使而旧书于李浚传则云开元初授浚江东按察使于李麟传亦云父浚开元初为江南东道按察使然开元二年尚为十道安得预分江南为东道也疑旧唐书一字之误也今只以江南道按察使书
陆象先
本传所至民吏怀之曾日类集引李德裕晚下北固山喜径松成阴怅然怀古偶题临江亭诗云近世二千石毕公宣化厚 【毕公宣化厚○(钞本化作公) 案公字义不可通今据全唐诗改正】 丞相量纳川平阳气冲斗三贤若时雨所至跻仁寿注云丞相谓陆兖公毕公谓毕公隆择平阳谓齐詹事澣三贤皆历此郡
今考新旧唐书陆象先传并不言守润然李卫公诗意慨慕皆属为守者故未章言志凛凛君子风余将千载友则象先刺润前志云史略之信然
唐若山
先天中历官尚书郎连典剧郡开元中出为润州颇有惠政远近称之 【太平广记神仙门】
按太平广记载若山刺润好方术炉鼎侵用府库官钱巿药遂有所遇与宾僚同游金山自中流隐去有遗表留郡中几案间元宗省表异之命优恤其家又召其弟若水与内臣赍诏江表海滨寻访杳无音尘其后二十年有若山旧吏自浙西奉使淮南于鱼巿中见若山鬻于鱼肆睨其吏而延之入陋巷中华第哀其久贫化铁为金尽以遗之末又厚诬李绅遇若山于华山其诞幻不经直可以欺愚者然窃叹开元盛时刺史中有赃吏如此不惟佚罚遁逃苟免而天子亦受其欺则开元之盛不待至天宝而已衰矣夫使赃吏假神仙之名以遁逃当时僚吏揖别于中流二十年后旧吏遇之于鱼巿其存其殁固不可得而考然朝廷无政赏罚无章识者观之可为浩叹欲欺后世难矣哉
王琚
新旧唐书本传开元中历泽衡郴滑虢沔夔许八州刺史迁润州刺史开元二十年丁母忧琚性豪侈着勋中朝其处方面去故就新受馈运至数百万每移一州车马填路数里不绝
刘日正
润州刺史领江东采访使
徐峤
润州刺史领采访使
韦昭理
润州刺史
按三人并见文粹李华径山大师碑铭序考通典唐志置江东采访使之年月则刘日正徐峤之刺润当在开元二十一二年间韦昭理虽不带采访使然李华列于徐峤之次必是随其年月先后今因之
齐澣
新旧唐书本传开元二十五年自常州刺史迁润州刺史充江东采访处置使奏请穿伊娄河 【具地理类】
董琬
为江东采访使尝居此州 【太平广记】
按新旧唐书地理志载开元置采访使于江东道则云理苏州本朝舆地广记亦祖之云治苏州然考齐澣传及李华径山大师碑铭刘日正徐峤皆以润州刺史领采访使又载刘同升以常州刺史领采访使旧唐纪至德二载又载以黄门侍郎崔涣为余杭太守江东采访防御使则是江东采访使不独理苏州或治常或治润或治杭本无定所太平广记载润州万岁楼事谓开元以前以润州为凶阙董琬为江东采访使尝居此州故以董琬次齐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