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镇江志

祥符图经载丹徒丹阳金坛延陵四县屯田凡大麦一千一百二十七石 【丹徒县五百五十九石丹阳县三百八十三石金坛县九十八石延陵县八十七石】 小麦六百三十九石 【丹徒县二百五十六石丹阳县二百七十四石金坛县五十五石延陵县五十四石】 丝八千九百二十两 【丹徒县二千九十八两丹阳县二千八百一十二两金坛县三千二百九十一两延陵县七百一十九两】 绵一百一十八两绢五疋绸三疋罗一疋麻皮一十四觔又租麻皮七千五百二十觔大麦五百四十九石小麦二百八十八石 【以上八色皆出丹徒县外三县无】 又粳米一万四千二百一十三石 【丹徒县二千六百二十八石丹阳县二千八百二十一石金坛县二千四百八十九石延陵县六千六百七十三石合四县以较总数尚余三百九十八石】 钱二十六贯 【丹徒县六百丹阳县一十七贯七百金坛县七贯七百】
今丹徒丹阳金坛三县元管屯田一十六万一千六百五十亩 【畸数不书】 计租米二万三千二百一十二石除已佃外尚有未佃之数 【丹徒县元管一万二千六百七十五亩租米二千八百一石今已佃田一万二千二百八十九亩租米二千七百三十石余未佃丹阳县元管三万八千四百八十五亩租米七千四百九十四石今已佃田三万一千五百五十六亩租米六千一百五十石余未佃金坛县元管一十一万四百八十八亩租米一万二千九百一十七石今已佃田一十万三千一百九十一亩租米一万一千三百三十六石余未佃】
官庄营田干道庚寅三县营田稻子共一千八百四石今丹徒县营田夏料 【今丹徒县营田夏料○ 【钞本此段后有今丹徒县营田夏料一段】  案此一段三行有余共一百二十余字钞本下文又有一段与此全同必系传写重复今删】 【钱八百四贯大麦二百五十一石】 秋料 【钱一千二百三十贯稻子五百八十六石】 丹阳县营田夏料 【钱二千一百九十六贯大麦二百九十三石】 秋料 【钱四千四百三十八贯稻子二千九百四十六石】 金坛县营田夏料 【钱六百二十九贯大麦一百三十六石】 秋料 【钱一千五百二十二贯稻子一千一百四十二石】
  军田 【军田○(钞本作军营) 案卷十兵防详言军营之制不应复见于此且此处叙及正文但言田不言营又总目为田赋则此当作军田审矣】
建炎间洞庭杨太最为剧盗太年幼为么故曰杨么其后张浚岳飞平之收伏杨么等败残之军无所归着遂以逃荒之田令其力农时号杨么子军因名军庄后军兵拨附大军其田召农民为之耕种今东西两庄共田七千六百一十四亩置监庄一员专委县尉提督庄课每岁夏秋二料检收检放不定
东庄夏料 【大麦田六百五十亩小麦田六百三十三亩】 秋料 【稻田二千七十六亩大豆田五百三亩荞麦田一百六十二亩】
西庄夏料 【大麦田一百八十八亩小麦田四百一十一亩】 秋料 【稻田二千八百四十七亩大豆田七十三亩荞麦田六十五亩】
  职田
叙(缺)
丹徒县夏料 【租丝一百七十三两大麦一十石小麦八十一石】 秋料 【租米一千八石】
丹阳县夏料 【租丝一百八十二两租钱五贯大麦一石小麦五十九石】 秋料 【租米八百四十一石】
金坛县夏料 【租丝一十三两小麦八十三石】 秋料 【租米一千一百一十三石】
知军府事丹徒县 【租丝三十四两小麦三石租米一百五十八石】 丹阳县 【租丝五十四两租米一百四十六石】
通判南厅丹徒县 【租米七石】 金坛县 【租米一百一十二石】
通判北厅丹徒县 【租丝二十一两小麦一石租米一百石】 丹阳县 【租米八十八石】
钤辖丹徒县 【租米三十八石】 丹阳县 【租米一十七石】 金坛县 【租米五十一石】
签判丹徒县 【大麦三石租米五十五石】 丹阳县 【小麦一石租米一十九石】 金坛县 【小麦三石租米三十四石】
教授丹阳县 【小麦三石丝七两租米八石】 金坛县 【小麦三石租米一十八石】
节推丹徒县 【丝四两租米八石】 丹阳县 【小麦八石丝四两租钱五贯租米九十九石】
金坛县 【小麦三石租米一十一石】
察推丹徒县 【丝二十九两租米八十一石】 金坛县 【租米六石】
知录兼罗务丹徒县 【丝二十二两小麦二石租米七十三石】
司理丹徒县 【租米六十一石】
司法丹徒县 【小麦三石租米五十九石】 金坛县 【租米一十四石】
监仓丹徒县 【租米一十石】 金坛县 【租米八石】
监税东厅丹徒县 【丝三两大麦一石小麦六石租米一十六石】
监税西厅丹徒县 【丝八两大麦二石小麦一十一石租米五石】
监酒东厅丹徒县 【租米三十二石】
监酒西厅丹徒县 【大麦一石租米二十三石】 金坛县 【租米三十石】
江口监税金坛县 【租米五十六石】
都监丹阳县 【小麦八石租米九十一石】
监押丹徒县 【丝七两小麦七石租米三十石】
丹徒知县 【小麦一十四石大麦一石租米九十一石】
县丞 【小麦三石丝一十二两租米五十二石】
簿尉 【丝三十三两小麦四石租米二十三石】 丹阳县 【大麦一石小麦一石租米三十七石】
监务 【小麦八石租米三十三石】
西津巡检 【租米二十二石】 丹阳县 【租米一十七石】 金坛县 【租米三十石】
圌山巡检 【丝一十两小麦一十六石租米二十二石】
大港监镇 【租米一石】 金坛县 【租米一百四石】
丁角监镇 【租米七石】 金坛县 【租米五十二石】
丹阳知县 【丝二十六两小麦七石租米九十七石】
县丞 【丝二十八两小麦一十五石租米六十八石】
主簿 【丝二十八两租米五十二石】
县尉 【丝二十四两小麦九石租米二十九石】
监务 【租米二十石】
经山巡检 【租米七石】
延陵监镇 【租米四十四石】
延陵巡检 【丝八两小麦三石】 金坛县 【丝一十三两租米九石】
金坛知县 【小麦二十一石租米一百五十四石】
县丞 【小麦二十二石租米一百二十七石】
主簿 【小麦九石租米八十石】
县尉 【小麦八石租米四十七石】
监务 【小麦一十石租米四十五石】
嘉定镇江志卷五
赋税
 总目缺【田赋○(钞本无此二字) 案卷四卷五俱以田赋为总目卷四之子目凡三(屯田军田职田)皆言田者也卷五之子目凡十(土贡钱监宽赋常赋和买经总制钱免役钱均役课程坊场河渡)皆言赋者也则卷五之首必当有田赋二字】
  土贡
叙(缺)
唐地理志润州土贡衫罗水绞鱼口绣叶花纹等绫火麻布竹根黄栗伏牛山铜器鲟鲊
元和郡县图志开元贡杂药纹绫赋丝纻布
通鉴兴元元年镇海节度使韩滉遣使献绫罗四十担诣行在
元和郡县图志贞元以后观察使王纬李锜相继兼领盐铁使务其进奉与杨益相比元和以后稍革之
润州类集有罗隐镇海军所贡诗
敬宗时诏浙西上造银盝妆具二十事时李德裕刺润州兼观察浙西奏绫纱等物犹是本州岛岛岛所出金银不出当州皆须外处回巿昨奉宣令进盝子计用银九千四百余两其时贮备无二三百两乃诸头收巿方获制造上供昨又奉宣旨令进妆具二十件计用银二万三千两金一百三十两寻令并合四节进奉金银造成两具进纳讫今差人于淮南收买旋到旋造深忧不迨时准赦不许进献踰月求贡使者相继德裕诉而讽之时又诏浙西令织定罗纱袍段及可幅盘绦缭绫千疋德裕复奏言太宗时使至凉州见名鹰讽李大亮献之大亮谏止赐诏嘉叹元宗时使者于江南捕鵁鶄翠鸟倪若水言之即见褒纳二祖有臣如此今独无之且元鹅天马盘绦掬豹文彩怪丽惟乘舆当御今广用千疋臣所未谕昔汉文身衣弋绨元帝罢轻纤服故仁德慈俭至今称之愿陛下近师二祖容纳远思汉家恭约裁赐节减则海隅苍生毕受赐矣
寰宇记润州贡方纹绫水波绫罗绵绢
神宗朝王岩叟奏臣伏以陛下即政之初宜示俭薄为天下先臣窃知四方贡献甚有非国朝旧例出于继增而创起者所在不能无扰如定州之花绫祁州之花絁臣所见而知之者婺州之细花罗润州之大花罗臣所闻而知之者臣见闻之所不及若此类必多伏望诏皆停贡庶成俭朴之风以隆盛德
绍兴四年十一月辛卯上谓宰执曰韩世忠近得鲟鱼鲊朕戒之曰艰难之际朕不厌菲食当立功报朕而贡口味非爱君之实也已却之沈与求曰陛下示以好恶如此诸将敢不用命三十一年十二月壬戌上谓宰执曰前日过平江府守臣进洞庭柑却之今过常润两郡俱无所献必是闻风而罢也朕意无他正恐受之则后来所历之郡必竞为奢侈有过于柑子者矣陈康伯等因赞此非独仰识陛下盛德又以见圣虑之深远也 【时上亲征回自镇江】
宪谨释曰蠙珠暨于橘柚锡贡载于夏书君上之奉未为过也帝以慈俭为宝物虽至微犹且却之边将守臣畴敢不承休命视前代诏索脂盝缭绫于润至守者奏疏千百言而后诏停奚啻穹壤之异帝业中兴卓冠前古信夫
今岁贡绫十疋罗十疋大礼银五百两圣节银三百两罗三百疋绢三百疋
  钱监 【银冶附】
叙(缺)
唐食货志银铜铁锡之冶一百六十八陕宣润饶衢信五州银冶五十八铜冶九十六铁山五锡山二铅山四开元二十六年宣润等州初置钱监天宝十一载扬润宣鄂蔚铸炉皆十
宋(缺)
  宽赋
叙(缺)
晋武帝纪宁康二年诏晋陵遭水之县尤甚者全除一年租布其次听除半年受振贷者即以赐之 【时晋陵郡正治丹徒】 宋文帝纪元嘉四年诏蠲丹徒今年租布元嘉十七年诏前所给扬南徐二州百姓田粮种子应督入者悉除半今半有不收处都原之凡诸逋债优量申减元嘉二十一年诏比年谷稼伤损淫亢成灾亦由播殖之宜尚有未尽南徐兖豫及扬州浙江西属郡自今悉督种麦以助阙乏元嘉二十六年诏复丹徒县侨旧今岁租布之半诏曰京口肇祥自古可募诸州乐移者数千家给以田宅并蠲复
孝武帝纪孝建元年始课南徐州侨民租大明五年夏四月戊戌诏南徐兖二州去岁水潦伤年民多困窭逋租未入者可申至秋登
前废帝纪大明八年冬十月庚辰原除扬南徐州大明七年逋租
齐高帝纪建元元年诏长蠲南兰陵租布
武帝纪永明四年五月癸巳诏扬南徐二州今年户租三分二取见布一分取钱来岁以后远近诸州翰钱处并减布直疋准四百依旧折半以为永制
明帝纪建武二年三月戊申诏南徐州侨旧民丁多充戎旅蠲今年三课
梁武帝纪大同十年三月甲午舆驾幸兰陵谒建陵辛丑至修陵壬寅诏曰朕自违桑梓五十余载今国务小间始获展敬园陵故乡老少接踵远至可加颁赉所经县邑无出今年租赋监所责民蠲复二年因作还旧乡诗庚戌幸回宾亭宴帝乡故老及所经近县奉迎候者少长数千人各赉钱二千
按天监元年改南东海为兰陵郡则驾幸兰陵正是京口
陈宣帝纪大建十二年诏亢旱伤农畿内为甚其东海等十郡积年田税禄秩并各原半其丁租半申至来岁秋登
按陈永定二年废南兰陵郡复为东海郡
唐会要贞元八年八月诏令京兆少尹韦武往杨楚庐寿滁润苏常湖等州宣抚应百姓因水不能自存者委宣抚使赈给死者各加赐物在官为收敛埋瘗其田苗所损委宣抚使与所在长吏速具闻奏灾伤之后切在抚绥
食货志朱泚既平府藏尽虚诸道常赋之外进奉不息镇海节度使王纬李锜皆徼射恩泽以常赋入贡名为羡余至代易又有进奉
宪宗纪元和二年十月己卯免润州今岁税通鉴元和二年十一月李锜诛有司籍锜家财输京师裴垍李绛上言以为李锜僭侈刻剥六州之人以富其家陛下闵百姓无告讨而诛之今辇其金帛以输上京恐远近失望愿以逆人资财赐浙西百姓代今年租赋上嘉叹久之即从其言本纪元和四年十一月癸卯朔浙西苏润常州旱俭赈米二万石
会要元和六年十月诏诸道都团练使足修武备以静一方而别置军额因加吏禄亦既虚设颇为浮费润州镇海军使额宜停所收使以下俸料一事以上各委本道充代百姓缺额两税
崔郾本传为浙西都团练观察使料民等第籍地沃瘠均其征赋一其徭役民有宿逋不可减于上供者必代输之
宋淳化五年两浙转运使曾致尧言去年湖州督税及程苏常润皆有逋负请行赏罚以劝惩之太宗以刻薄之政皆俗吏所为又江浙频年水灾苏常润尤甚七月丁卯诏致尧倍加安抚不可搔扰民或失所罪有归焉
宪谨释曰财赋出于民者也监司督郡郡督之县县督之民民力其困矣致尧以督赋稽期请罚及官吏太宗不特不允其请且戒之曰民或失所罪有归焉戒敕之辞不费宽恤之意无穷于乎仁哉
会要咸平元年十一月两浙转运司请出常润州廪米十万石振粜从之
长编咸平五年十一月左藏库监官郭守素言淮南升润州绸绢价高望不给冬服留充郊祀赏给可获数倍之利上曰朝廷方覃大庆岂复规小利也罢之
实录政和三年三月甲戌诏润州丹徒丹阳两县灾伤放税及七分以上常平赈贷在法至三月终罢缘今岁有闰田事必晚饥民可闵与展至四月
绍兴戊寅守臣秘阁郑作肃以丹阳县浚练湖占民田数十顷未尝豁除二税奏蠲之三县合纳布豆旧每岁折估增多民以为病绍兴间汤鹏举为两浙运使奏请一依户部经界所定豆每斗折钱二百三十布每疋折钱二贯三县合催畸零税总为钱三千余贯被扰者数万家淳熙中守臣秘撰耿秉下令蠲之而代以公帑之赢民至今思之三县合纳大小麦每开场时折估岁增一岁嘉定改元守臣赵师睪廾约以中制每小麦一斗折钱四百大麦一斗折钱二百具申朝省刊石府治永为定制邦人德之三县各有碑记其事
  常赋 【常赋○(钞本此行后有夏税以下数叶) 案钞本自夏税以下二叶余乃元志之文(大字内所言镇南王及大司徒阿你哥皆元时之人而子注内所言至顺三年尤其确证)自至元十三年以下一叶余亦元志之文(所言至元大德至大延佑至治泰定天历皆元之年号)今皆移入元志(严氏元照云恐是元志张氏鉴云至顺志转不载其详疑亦有佚脱非完书矣)又自嘉熙二年以下一叶其中所载年号如嘉熙宝佑景定皆在嘉定以后张氏据此谓是咸淳志今从其说移入附录内至德佑元年以下数行张氏谓德佑又在咸淳以后详其义例又不似元志未能详也今考元志卷六公田租米条后载皇庆二年金坛县申文内引德佑元年谢太后诏与此段约同惟少先帝幼冲居简军国惟所专制及使吾与嗣君坐受其祸数语盖元时以宋为胜国故先帝嗣君等字不便列入公牍而此段全录其诏而不删故张氏以为不似元志惟是既非宋志又非元志此数行几于无处安放以意揣之疑永乐志之文也今移入附录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