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嘉定镇江志
嘉定镇江志
徐知谔
通鉴清泰二年八月吴润州团练使知谔狎昵小人游燕废务作列肆于牙城西躬自贸易徐知诰闻之怒召知谔左右诘责知谔惧或谓知诰曰忠武王最爱知谔而以后事传于公借使知谔治有能名训兵养民于公何利知诰感悟待之加厚
按皇朝类苑载知谔在润州喜奇玩得凤头一事则是守润分明但通鉴作润州团练使类苑作润州节度使差有异同然考南唐书载知谔得凤头之后尝游蒜山除地为广场编虎皮为大幄率寮属会于下号曰虎帐忽遇暴风飘虎帐碎如飞蝶知谔惊遽弃凤头归数日病卒而类苑载知谔以凤头并画牛一轴献后主煜煜持贡阙下则类苑恐传之失实葢知谔既病卒初不及事后主
卢文进
南唐书本传后晋天福元年冬晋安远节度使卢文进奔吴吴以文进为天雄统军宣润节度使文进背契丹归唐明宗以为善成军节度徙安远晋高祖立与契丹约为子文进惧天福元年送欵于吴元帅徐知诰知诰以文进为天雄统军宣润节度使文进南奔屈身晦迹礼接文士其所谈论仪制故事而已未尝言兵入为武卫上将军病卒 【以五代史参定】
王舆
通鉴天福三年夏四月南唐先主李昪以左宣威副统军王舆为镇海留后南唐先主书四年秋八月鄂州张宣卒以润州留后王舆代之本传自控鹤都虞候迁左金吾大将军除浙西节度使
按南唐世家升元二年杨溥迁丹阳宫以王舆为浙西节度使则舆为节度正为杨溥设但南唐先主书以为润州留后通鉴以为镇海留后必皆有所据徐温自润徙镇海军于升昪既都升复以镇海归润是则钱镠虽移镇海于杭而国初润州尚存军额者葢吴与南唐存之也
马仁裕
南唐先主书天福四年八月以金吾卫大将军马仁裕出为镇海军节度使留后本传烈祖受禅迁润州节度使明年移镇庐州徐骑省集有仁裕碑其中云左辅之地王业所基藩屏京师惟公攸赖乃移使节往镇京口慈惠着于郡国威德洽于士心由是齐人向风其月年报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庐州节度观察等使虏不敢犯边是以宁而察俗之方如南徐之理
按晋天福四年乃南唐升元三年仁裕正系升元三年事故系于晋
宋齐邱
通鉴天福八年十二月南唐嗣主李景以中书令宋齐邱出为镇海节度使
按通鉴唐侍中周宗年老恭谨中书令宋齐邱立朋党倾之宗诉于唐主唐主由是薄齐邱出为镇海节度使齐邱忿怼表乞归九华旧隐赐号九华先生五代史李景世家系保大元年齐邱罢相为浙西节度使保大元年即晋天福八年与通鉴同今考江南野史嗣主及齐邱传则云齐邱上疏谏嗣主不从未几出为润州节度使既行韩熙载之徒肆排毁言与亲信陈觉等立朋党齐邱知之乃叹曰鸟尽兔死则弓藏犬烹矣因表乞归九华旧隐嗣主与左右皆以为诉要君上乃赐号九华先生与通鉴载因齐邱立朋党然后出之差不同
徐运
南唐嗣主书开运三年李景以吏部尚书徐运为镇海军节度使
按南唐书止有徐运除镇海年月系保大四年即晋开运三年而无罢镇海年月为徐骑省集有授运太子太保制词中云爰自京口临藩克正师律详其词意乃是旧镇江口旋有此授
李金全
南唐世家后汉干佑元年李景以润州节度使李金全为北面行营招抚使本传金全为晋安远节度于天福五年叛晋送欵于李昪昪以金全为天威统军时升元四年也后迁润州节度至李景保大六年即汉干佑元年守贞反河中遣其客将朱元求援景以金全为北面行营招抚使 【以五代史参定】
李宏冀
南唐嗣主书干佑三年李景以东都留守燕王宏冀为宣润二州大都督镇京口宏冀即李景之长子保大八年镇润州即汉干佑三年也至后周显德三年实保大十四年周师至广陵越兵在常州景恐其逼润以宏冀年少不习军事召还金陵宏冀会将吏问之部将赵铎曰大王退归所部必乞以死报国景许之宏冀部分诸将为战守之备景乃命龙武都虞候柴克宏将兵救常州克宏未至枢密副使李证古遣使追代之宏冀谓克宏君但前战吾当论奏乃表克宏才略可以成功克宏大破吴越兵斩首万级吴越人不敢西向者二十年显德五年还为皇太子乃李景交泰元年也显德六年卒有司引浙西靖难之功谥曰武宣句容尉张洎宏冀所荐进士上书更谥文献 【以通鉴及南唐书本传参定】
按徐骑省集有宣州开元观记云主上嗣位之七年皇室再造之一纪今储后首台司而握师律镇京口而领宣城其为政也质以先正谘于耇老义以果断仁以发生民力不偷阙政咸举集中又有使浙西寄燕王侍中诗云京江风静喜乘流极目遥瞻万岁楼
林仁肇
南唐嗣主书后周显德五年李景以营屯应援使林仁肇为浙西润州节度使宋朝建隆三年李景以润州节度林仁肇为神武统军秋七月以神武统军仁肇为宁国军节度使□□二年夏鄂州节度使黄延谦卒以宣州林仁肇代之 【并南唐后主书】 仁肇建阳人周师攻淮甸仁肇出援寿春有功授淮南营屯应援使及割地以前官镇润州徐骑省集有仁肇制词末云依前检校太傅兼御史大夫使持节都督润州诸军事润州刺史充镇海军节度使浙江西道管内营田观察处置等使仁肇刺润颇有功能善抚养士卒后移镇武昌 【以南唐书江南野史仁肇传参定】
按本传不载仁肇建隆中移宣州止载移镇武昌度是时仁肇仍踵燕王宏冀故事镇润而领宣非移镇宁国也参考其岁月仁肇在润整六年
赵宣辅
字仲甫南唐后主李煜时充宣歙常润等道安抚使以刺举无避为权臣所排 【徐骑省集宣辅墓志铭】
严续
干德三年夏五月李煜以司空平章事严续为润州节度 【以九朝通略南唐后主书参定】 干德四年十二月南唐润州节度严续卒 【南唐后主书】 严续可求之子后主即位自左仆射改司空平章事其后唐国几务多归枢密院续议论不与之同乃求罢出为润州节度镇浙西逾年卒于私第 【以九朝通略南唐书本传参定】
尚全恭
字子初李煜即位自龙安军使以润州监军使权领州事善于为政大洽民谣逾岁召还 【徐骑省集全恭墓铭】 墓铭云在润州逾岁召还遥领饶州观察使兼左龙卫神武护军固辞兵柄遂知建州莅政三年会都下受兵羽檄相望全恭忧愤成疾以甲戌岁冬十一月卒
按甲戌岁乃宋朝开宝七年自甲戌逆数即全恭在润为开宝分明
卢绛
江南野史本传开宝八年李煜以凌波军都虞候卢绛为润州节度使守太师 【事迹具攻守形势】
刘澄
长编开宝八年李煜以侍卫都虞候刘澄为润州节度使留后澄宣城人后主擢为润州节度使留后及吴越兵至澄通降欵九月戊寅澄帅将吏开门请降润州平 【余见攻守形势】
按南唐后主书以刘澄卢绛事具载之开宝七年通略长编皆载之八年九月乃据润州平之岁月书然考尚全恭自润移建之后至卢绛刘澄以前五六年间润守姓名尚有遗失更俟来者多闻有考
嘉定镇江志 (宋)史弥坚修 (宋)卢宪纂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北京:中华书局 1990.6第一版
序
余家久藏宋嘉定元至顺写本镇江志二部乃乾隆六十年宣城张木青学士 【焘】 所赠之书嘉庆间曾经进呈内府又录两副本一藏家中文选楼一藏焦山书藏以待有志者刊之良以二书有关于京口之掌故甚巨也京口自东晋以来屹为重镇流民侨郡分并改隶都督开府参佐从事寄治版授建置纷烦以及宋之差遣元之掾属读史者惮于钩稽往往沿讹袭谬今详观宋志于六朝侨寄郡县缕析条分于节度观察等官罢复纪之甚详其刺守历任年月于纪传所不载者皆稽考得其次序是故一人之传必参酌羣书而后定如刺史韦损传以唐地理志练塘碑及李华复练塘颂序招隐大律师碑参定都知兵马使张子良等传以新旧唐书李锜传旧唐书宪宗纪通鉴太平广记参定此例为前此作郡志者所未有至于元至顺志本承宋志而作然绝不剿袭其书宋志于刺守宰贰等官载至嘉定九年止而元志即从嘉定十年起其例尤为可法土产门引说文广雅字林方言等书亦地志中所仅见又二书于晋宋以来士大夫居宅坟墓皆详其坊巷乡都所在其作铭作记之人亦莫不罗列虽遗迹久湮而按籍考之犹可得其仿佛后人性好简略鲜有及此之详明者其余精当处亦不胜偻指二书洵海内之秘籍也乃问之镇江人无肯栞之者余于送杨忠愍公墨迹归焦山记中已慨乎言之去冬丹徒包景维 【良丞】 介吴陶伯孝廉 【文铸】 来谒余谈次及之景维因言及其考中宪知有是书欲刻未果今愿刊布以成先志余因出家中选楼本并发焦山书藏本 【校竣仍还焦山】 再加翻阅选楼本为归安严久能 【元照】 所校焦山本为乌程张秋水 【鉴】 所校又丹徒戴桐孙 【守梧】 亦有签记其中精确者致多然觕引其端未竟其绪复属门下士刘孟瞻 【文淇】 暨其子伯山 【毓崧】 详考全书体例及所征引各书正其讹误作为校勘记四卷附刻于后二书俱不着撰人姓名书录解题有卢宪镇江志宋志中称宪者四条因共定嘉定志为卢宪所作而至顺志则不知出于谁手适丹徒柳宾叔孝廉 【兴恩】 以书来告谓检镇江府志成化旧序知至顺志为俞希鲁所作余按俞氏乃元末遗老为金华宋濂所推若非刊刻此书乌知俞氏之学精密若是则刻书洵有功于古人也是书初刻时不知书中载包氏名人甚多乃校勘后知包氏为丹徒旧族宋元二志人物门俱以汉大鸿胪包咸为首厥后包融包何包佶俱有名于唐代而元志俞庸修高资桥记亦言丹徒包氏不坠先业中宪名祥麟字厚村捐赈施药颇多善举实为鸿胪之后虽此书朽蠹而班班可考然则是书之刻于包氏固天理当而人心安也刻既成余故乐为序之以为刻古书者劝
大清道光二十二年夏至日扬州
予告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七十九叟阮元序
嘉定镇江志二十二卷提要
宋卢宪撰宋史艺文志有熊克镇江志十卷而无宪此书书录解题云镇江志三十卷教授天台卢宪子章撰文献通考亦着录之此书中称宪者四条称卢宪者一条故知是宪之书书中所载事迹惟史弥坚最详赵善湘次之考弥坚以嘉定六年九月守镇江八年九月请祠善湘以嘉定十四年十二月守镇江十七年召还宝庆二年再任案元至顺镇江志学校门载教官卢宪嘉定癸酉谒庙事癸酉为嘉定六年正弥坚守郡之日书当成于此时也此书不见于近代藏书家着录所存卷数与书录解题不同中闲脱文错简往往而是案其目录似于体例闲有未协葢由原本已多讹脱经后人重为编次小有抵牾固所不免然宋人地志之存于今者十不得一而镇江自六朝以后递为重地南渡以前之遗文坠典如唐孙处元图经祥符图经润州类集京口集之类世无传本藉此以存厓略零圭碎璧尤可宝惜今从旧钞本校正缮写之
嘉定镇江志卷首
郡县表
郡隶浙西仍唐旧也自唐而上余千百载境土惟旧所隶则殊或属会稽或属吴郡或属晋陵或属江都或属江东其分其并不可无考今推其世代质以传记分画为郡县表
州郡
虞夏周
地在扬州之域
春秋
地属吴后属越 【齐庆封奔吴吴与之朱方鲁哀公二十二年吴为越所并属越】
属楚 【楚使屈伸围朱方[楚使屈伸围朱方 案左氏昭四年传伸作申今不据以改之者盖二字皆见于说文声同而义亦相近(说文伸字下云屈伸从人申声申字下云神也神字下云天神引出万物者也盖申声之字并有引申之义)本可通用或作嘉定志者所见之本与今有异亦未可知不妨姑存之以备参考其余所引载籍与原书字体微异而义实可通者悉仿此例若夫作志者援据宏博语多古奥有似无此书名者(卷六焦山条下引皇甫谧逸士传或疑逸当作高今考隋书经籍志高士传六卷逸士传一卷并皇甫谧所撰则逸字不误明矣全书中似此者颇多今举此以例其余后皆仿此)有似无此地名者(卷十八萧思话传云袭爵封阳县侯其子惠开传云袭封阳县侯今考宋书本传与此正同)有似无此官名者 (卷十八徐陵传云赠镇右将军今考陈书本传与此正同)有似无此役名者(卷五均役门云以本县合千人为之今考元志卷十三俸钱门载平准库合千人二十一贯元史刑律志诸烧钞库合千检钞则合千人乃库役也)有似无此谥法者(卷十八萧德言传云谥博今考唐书本传与此正同)有似无此名字者(卷十八徐伯阳传云字隐忍今考南史本传与此正同)有似无此题目者(卷五土贡门引罗隐镇海军所贡诗今考全唐诗与此正同)有似无此文法者(卷五土贡门引李德裕奏疏云乃诸头收市今考全唐文与此正同)而寻检其所引之书莫不一一符合今皆悉仍其旧而着其例于此盖古书难晓者当参互考订以求其通未可以其所知改其所不知也]执庆封】
秦
属会稽郡
汉
荆国 【高帝六年】 更名吴 【十二年】 入江都国
后汉
属吴郡
晋
属晋陵郡隶扬州
东晋
侨置徐州兖州统侨郡 【南东海南琅邪南东平南兰陵临淮淮陵南彭城南沛南清河南下邳南东莞南平昌南济阴南濮阳南太平南泰山南济阳南鲁】
宋
南徐州 【加州曰南徐永初二年江北为南兖州江南为南徐州元嘉八年】
统侨郡十七 【南东海南琅邪晋陵义兴南兰陵南东莞临淮淮陵南彭城南清河南高平南平昌南济阴南濮阳南太山南济阳南鲁】
齐
徐州统侨郡十六【省南兰陵郡余与宋同】
梁
南徐州 【隋志旧置南徐州南东海郡梁改曰兰陵郡】
陈
南徐州
隋
废南徐州为延陵镇属蒋州 【隋志陈有东海开皇九年州郡并废】
润州 【开皇十五年】
属江都郡 【大业三年废润州为江都郡之延陵县】
唐
润州 【武德三年七年】
属江南道 【贞观元年】 统县五
中都督府 【景云二年寻废】
属江南东道 【开元二十一年】
丹阳郡 【天宝元年】
属浙江西道 【干元元年】
丹阳军 【干元二年】
合浙江东西二道置镇海军 【建中二年】
分浙江东西道浙西治润 【贞元三年】
并丹阳军为镇海军 【元和五年】
停镇海军额 【元和六年尔后节度废置不常】
移镇海军额于杭州 【光化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