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嘉定镇江志
嘉定镇江志
蔡谟领徐州刺史闻石季龙于青州造船数百掠缘海诸县朝廷以为忧谟遣徐元等守中州募得贼大白船者赏布千疋小船百匹是时谟统七千余人所戍东至土山西至江乘镇守八所城垒凡十一处烽火楼望三十余处随宜防备甚有算略 【土山与蒜山相属江乘实南琅邪郡寄治自东至西防守如此严密则蔡谟镇京口之规模可想】
刘牢之代王恭镇京口时杨佺期桓元将兵逼京师牢之率北府之众驰赴京师次于新亭元等受诏退兵牢之还镇京口
隆安中孙恩浮海奄至丹徒战士十万楼船千艘建康震骇牢之东讨自山阴使刘裕由海盐来援裕兵不满千人涉远疲劳而丹徒守军莫有鬬志恩率众皷噪登蒜山居民皆荷檐而立裕率所领奔击大破之投崖赴水死者甚众恩狼狈仅得还船浮海北走郁洲裕略战大破之
元兴初刘裕破卢循何无忌潜劝裕于山阴起兵讨桓元土豪孔靖曰不如待其已篡于京口图之裕从之刘迈弟毅家于京口亦与无忌谋讨元无忌告裕遂与毅定谋裕托以游猎与无忌收合徒众得百余人诘旦京口城开无忌着传诏服称敕使徒众随之即斩桓修以徇众推刘裕为盟主总督徐州事以孟昶为长史守京口义军斩元骁将吴甫之进至罗落桥又斩皇甫敷元大惧使桓谦屯东陵裕与毅等进突谦阵军大溃元走裕入建康屯石头城
何无忌为卢循败于寻阳刘裕方北伐至下邳闻之虑京邑失守卷甲兼行过江至京口众乃大安裕至建康募人为兵治石头城卢循至淮口中外戒严裕屯石头诸将各有屯守裕子义隆始四岁裕使咨议参军刘粹辅之镇京口
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幸丹徒谒京陵大赦三月乙丑诏曰京口肇祥自古着符近代襟带江山表里华甸经涂四达利尽淮海城邑高明土风淳壹苞总形胜实唯名都故能光宅灵心克昌帝业顷年岳牧迁回军民徙散廛里庐宇不逮往日皇基旧乡地兼蕃重宜令殷阜式崇形望可募诸州乐移者数千家给以田宅并蠲复高祖遗诏京口要地去都邑密迩自非宗室近戚不得居之刘延孙与帝室本非同宗不应有此授时司空竟陵王诞为徐州上深相畏忌不欲使居京口迁之于广陵广陵与京口对岸欲使腹心为徐州据京口以防诞故以南徐授延孙
齐永泰元年王敬则反邱仲孚为曲阿令敬则前锋奄至仲孚谓吏民贼乘胜虽锐而乌合易离今若收船舰凿长岗埭泻渎水以阻其路得留数日台军必至如此则大事济矣敬则军至值渎涸果顿兵不得进五月诏左兴盛刘山阳胡松筑垒于曲阿长冈沈文季为持节都督屯湖头备京口路敬则急攻兴盛山阳二垒台军不能敌欲退而围不开各死战胡松引骑兵突其后白丁无器仗皆惊散敬则军大败
隋军济江陈护军将军樊毅谓仆射袁宪曰京口采石俱是要所各领锐卒数千金翅二百都下江中上下防捍如其不然大事去矣诸将咸从其议会施文庆等寝隋兵消息毅遂不行 【详见杂录】
唐刘展之叛江淮都统李峘与副使润州刺史韦儇浙西节度使侯令仪屯京口展素有威名驭军严整淮东节度使邓景山为展军所击众溃展引兵入广陵峘辟北固为兵场插木以塞江口展军于白沙设疑兵于瓜洲多张火鼓若将趋北固者如是累日峘悉锐兵守京口以待之展乃自上流济袭下蜀犯润升上元二年正月田神功使范知新等将四千人自白沙济西趋下蜀自将三千人军于瓜洲济江展将步骑万余陈于蒜山神功以舟载兵趋金山会大风不得渡还军瓜洲而知新等兵已至下蜀展遂败
李希烈之乱韩滉为镇海军节度使乃闭关梁禁牛马出境毁道佛祠修坞壁起建邺抵京岘楼雉相望以为朝廷有永嘉南狩事造楼船三千柁以舟师由海门大阅至申浦乃还时陈少游在扬州以甲士三千临江大阅滉亦总兵临金山与少游会焉 【申浦在常州江阴界通江以春申所封之地得名】
南唐卢绛画策诣后主上疏陈京口至涧壁数要冲之地宜立栅屯戍广设备御利害数十事陈乔因表为本院承旨使督百卒任所陈利便经营制置颇见干绩俄转沿江诸营兵马监押兼巡检绛于是召募士卒少年便于舟楫狎习水道者得马雄等数十人立为偏裨校使督卒伍日习水战节以金鼓麾以旗帜部分次序进桨退棹旋运如飞皆如节制时有一舟应节稍迟即斩其长复试之可使泝逆流蹈巨浪累于海门遮获越人船舫百余艘盐数万石献于金陵后主赏其功拜上柱国后授凌波军都虞候及王师攻秦淮口水栅绛数引战棹破之江南诸将忌绛功名出已右说后主遣绛出援丹阳绛自金陵率所部舟师八千计百艘为八字列阵而行突围曹彬等识绛所部开围出之既至京口舍舟登岸麾兵三战越人三北其围遂解乃以为润州节度使
开宝八年九月王师初起江南以京口要害当得良将侍卫都虞候刘澄旧事藩邸国主尤亲任之擢为润州留后及吴越兵至国主寻命卢绛自金陵来救吴越兵少却绛方入城围复合平润州李煜欲出降陈乔张洎以为金汤之固未易取润平始谋遣使入贡求缓兵九年正月曹彬遣郭守文以煜来归
建炎三年二月癸丑金兵至瓜州诏以吕颐浩为资政殿学士充江浙制置使又命奉国军节度刘光世守镇江府丁巳颐浩除签书以精兵二千回镇江节制刘光世以下捍瓜州渡九月江淛制置使韩世忠驻军江阴宰执请以镇江隶世忠而常苏图山诸处控扼官军并隶御营使司上曰善
四年四月兀朮入寇回至镇江韩世忠已提兵驻扬子江焦山以邀之时敌众数万世忠战士才八千敌遣使与世忠约日会战世忠募海船百余艘进泊金山下仍植一旗书姓名表其上预命工煅铁相联为长绠贯一大钩徧授诸军之强健者平旦敌拥千舟噪而前比合战世忠分海船为两道出其背每缒一绠则曳一舟而入敌不得渡复遣使愿还所掠及献马五千世忠不听时挞辣所遣之兵在仪真江之南北两岸皆敌众而世忠据中流与之相持敌以轻舸绝江而遁世忠曰穷寇勿追先是世忠视镇江形势无如龙王庙者敌来必登此望我虚实因遣将苏德以二百卒伏庙中又遣三百卒伏江岸遣人于中望之戒曰闻江中鼓声岸下人先入庙中人继出数日敌至果有五骑趋龙王庙庙中之伏闻鼓声而出五骑者振策以驰仅得其二有人红袍白马既坠而跳驰得脱诘二人者云即兀朮也是举也俘获杀伤甚众敌所遗辎重山积又获龙虎大王舟千余艘
绍兴八年五月枢密副使王庶措置江淮遂移张俊下张宗颜将七千人军淮西巨帅古将三千人屯太平州分韩世忠二军屯天长泗州使缓急互为声援以刘锜军镇江为江左根本
三十一年金兵号百万犯瓜洲淮南制置刘锜退屯镇江而锜病已剧李横刘汜等不利上以御营宿卫使杨存中措置守江中书舍人虞允文亦自建康驰至镇江时江岸有车船二十四艘敌巳瞰江恐临期不堪驾用存中允文同淮东总领朱夏卿镇江守臣赵公称相与临江按试命战士踏车船径趋瓜洲将迫岸复回敌兵皆持满以待其船中流上下回转如飞敌众相顾骇愕曰南军有备如此遂杀亮而退师
嘉定镇江志卷四
田赋 【田赋○(钞本此后有明朝以下一叶余) 案明时事不但嘉定志不应载即至顺志亦不应载而钞本二志内均有明时之事(至顺志卷十五有明时本府一段)故严氏元照以为当删今考乾隆镇江府志载丁元吉成化志序云永乐中先伯考兰室先生续修之又卷三十七儒林门云丁礼字思敬丹徒人以耆年辟知南阳府所著有郡志三余集兰室吟稿据此则永乐镇江志乃丁礼之所撰也(嘉庆丹徒县志卷三十二书目类有明丁礼镇江府志卷五户口类云右永乐成化二志皆与元志不合则永乐志为丁礼所撰审矣)钞本此段述明朝事一叶中四言永乐三年分(下文课程门内有明朝事一段亦四言永乐三年分)则丁氏之撰志必在永乐三年矣据十驾斋养新录永乐大典成于永乐五年疑嘉定至顺永乐三志皆在大典之中后人钞嘉定至顺志者误收入永乐志数条耳(张氏鉴云京口耆旧传王万全子遇见科举类而耆旧传内无科举类此必元志原文永乐大典混收入耆旧传也然则永乐志混入嘉定志至顺志其致误之由亦若是耳)惟永乐志亦久失传弃之究属可惜故今于二志内言明事者归于附录之内俾时代不致混淆而明志之仅存者亦不致于湮没焉】
叙(缺)
屯田
三朝史志云江淮两浙承伪制皆有屯田免役后多赋与民输租第存其名则其来久矣
绍兴元年二月己巳诏遣吏部郎官益都仇悆往镇江府究乏粮之实上谓宰执曰刘光世一军月费廪给万数如此宜速为屯田之计
祥符图经载丹徒丹阳金坛延陵四县屯田凡大麦一千一百二十七石 【丹徒县五百五十九石丹阳县三百八十三石金坛县九十八石延陵县八十七石】 小麦六百三十九石 【丹徒县二百五十六石丹阳县二百七十四石金坛县五十五石延陵县五十四石】 丝八千九百二十两 【丹徒县二千九十八两丹阳县二千八百一十二两金坛县三千二百九十一两延陵县七百一十九两】 绵一百一十八两绢五疋绸三疋罗一疋麻皮一十四觔又租麻皮七千五百二十觔大麦五百四十九石小麦二百八十八石 【以上八色皆出丹徒县外三县无】 又粳米一万四千二百一十三石 【丹徒县二千六百二十八石丹阳县二千八百二十一石金坛县二千四百八十九石延陵县六千六百七十三石合四县以较总数尚余三百九十八石】 钱二十六贯 【丹徒县六百丹阳县一十七贯七百金坛县七贯七百】
今丹徒丹阳金坛三县元管屯田一十六万一千六百五十亩 【畸数不书】 计租米二万三千二百一十二石除已佃外尚有未佃之数 【丹徒县元管一万二千六百七十五亩租米二千八百一石今已佃田一万二千二百八十九亩租米二千七百三十石余未佃丹阳县元管三万八千四百八十五亩租米七千四百九十四石今已佃田三万一千五百五十六亩租米六千一百五十石余未佃金坛县元管一十一万四百八十八亩租米一万二千九百一十七石今已佃田一十万三千一百九十一亩租米一万一千三百三十六石余未佃】
官庄营田干道庚寅三县营田稻子共一千八百四石今丹徒县营田夏料 【今丹徒县营田夏料○ 【钞本此段后有今丹徒县营田夏料一段】 案此一段三行有余共一百二十余字钞本下文又有一段与此全同必系传写重复今删】 【钱八百四贯大麦二百五十一石】 秋料 【钱一千二百三十贯稻子五百八十六石】 丹阳县营田夏料 【钱二千一百九十六贯大麦二百九十三石】 秋料 【钱四千四百三十八贯稻子二千九百四十六石】 金坛县营田夏料 【钱六百二十九贯大麦一百三十六石】 秋料 【钱一千五百二十二贯稻子一千一百四十二石】
军田 【军田○(钞本作军营) 案卷十兵防详言军营之制不应复见于此且此处叙及正文但言田不言营又总目为田赋则此当作军田审矣】
建炎间洞庭杨太最为剧盗太年幼为么故曰杨么其后张浚岳飞平之收伏杨么等败残之军无所归着遂以逃荒之田令其力农时号杨么子军因名军庄后军兵拨附大军其田召农民为之耕种今东西两庄共田七千六百一十四亩置监庄一员专委县尉提督庄课每岁夏秋二料检收检放不定
东庄夏料 【大麦田六百五十亩小麦田六百三十三亩】 秋料 【稻田二千七十六亩大豆田五百三亩荞麦田一百六十二亩】
西庄夏料 【大麦田一百八十八亩小麦田四百一十一亩】 秋料 【稻田二千八百四十七亩大豆田七十三亩荞麦田六十五亩】
职田
叙(缺)
丹徒县夏料 【租丝一百七十三两大麦一十石小麦八十一石】 秋料 【租米一千八石】
丹阳县夏料 【租丝一百八十二两租钱五贯大麦一石小麦五十九石】 秋料 【租米八百四十一石】
金坛县夏料 【租丝一十三两小麦八十三石】 秋料 【租米一千一百一十三石】
知军府事丹徒县 【租丝三十四两小麦三石租米一百五十八石】 丹阳县 【租丝五十四两租米一百四十六石】
通判南厅丹徒县 【租米七石】 金坛县 【租米一百一十二石】
通判北厅丹徒县 【租丝二十一两小麦一石租米一百石】 丹阳县 【租米八十八石】
钤辖丹徒县 【租米三十八石】 丹阳县 【租米一十七石】 金坛县 【租米五十一石】
签判丹徒县 【大麦三石租米五十五石】 丹阳县 【小麦一石租米一十九石】 金坛县 【小麦三石租米三十四石】
教授丹阳县 【小麦三石丝七两租米八石】 金坛县 【小麦三石租米一十八石】
节推丹徒县 【丝四两租米八石】 丹阳县 【小麦八石丝四两租钱五贯租米九十九石】
金坛县 【小麦三石租米一十一石】
察推丹徒县 【丝二十九两租米八十一石】 金坛县 【租米六石】
知录兼罗务丹徒县 【丝二十二两小麦二石租米七十三石】
司理丹徒县 【租米六十一石】
司法丹徒县 【小麦三石租米五十九石】 金坛县 【租米一十四石】
监仓丹徒县 【租米一十石】 金坛县 【租米八石】
监税东厅丹徒县 【丝三两大麦一石小麦六石租米一十六石】
监税西厅丹徒县 【丝八两大麦二石小麦一十一石租米五石】
监酒东厅丹徒县 【租米三十二石】
监酒西厅丹徒县 【大麦一石租米二十三石】 金坛县 【租米三十石】
江口监税金坛县 【租米五十六石】
都监丹阳县 【小麦八石租米九十一石】
监押丹徒县 【丝七两小麦七石租米三十石】
丹徒知县 【小麦一十四石大麦一石租米九十一石】
县丞 【小麦三石丝一十二两租米五十二石】
簿尉 【丝三十三两小麦四石租米二十三石】 丹阳县 【大麦一石小麦一石租米三十七石】
监务 【小麦八石租米三十三石】
西津巡检 【租米二十二石】 丹阳县 【租米一十七石】 金坛县 【租米三十石】
圌山巡检 【丝一十两小麦一十六石租米二十二石】
大港监镇 【租米一石】 金坛县 【租米一百四石】
丁角监镇 【租米七石】 金坛县 【租米五十二石】
丹阳知县 【丝二十六两小麦七石租米九十七石】
县丞 【丝二十八两小麦一十五石租米六十八石】
主簿 【丝二十八两租米五十二石】
县尉 【丝二十四两小麦九石租米二十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