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赤城志

百丈潭在琼台双阙间翠蔓蒙络水声潀然盘涧绕麓入为云溪云
灵泽潭在县东四十里旧名苍山三潭列其下深广莹澈其龙最灵嘉泰元年祷雨现异蛇
石蝉潭在县东五十里小溪乱石中水深无底其灵视灵泽
金桥潭在县西北一十五里水清澈可鉴旱涝不损益
深坑潭在县南二十五里觔竹岭侧
瀑布潭在县西南三十五里无相院侧一名戏龙河【太祖庙讳下一字】潭在县西七十里下上云雨土人敬事之
雷马潭在县西九十里雷马山上
鼻山潭在县西一十五里
莫婆潭在县北一十五里
丹霞潭在县西北二十里
翠屏潭在县南三十里
泉湖在县西五十里【茅君传云霍林司命治赤城玉洞之府齐永明中忽有群鹄从西北来下集霍门溪谷填塞弥漫数里多所踏藉状如为物所惊一夕退飞向西北去殆是赤城上都泉湖中物也】
始丰湖在县南四十步今为大溪水冲坏并为一矣
降真塘在县北二十里徐灵府记云桐柏观前一里石坛前有塘名降真中植荷荇今自塘一里出洞门西峰即王真君坛也
三井在县北二十里昭庆院东唐时尝遣使投金龙白璧旧传为尼所触一井自塞其二深不可测每春夏时雨则众流灌注激涌雷吼或云通海又云海眼李郢诗所谓三井应潮通海眼是也咸平中醮祭投龙【夏英公竦铭云石罅出半三井如凿员不可规深不可度乱涧四入飞流外落坠石不盈骄阳不涸冷激松桧碧泥崖崿山灵所卫神物攸托箫鼓一鸣雷雨偕作】
涌泉在县西一十五里
岩泉在县北六十里
龙须泉在县西七十里龙须洞口以其喷薄如龙须之布故名
赤城志卷第二十五
 山水门〔七〕
  水〔三〕
   仙居
永安溪在县西二百一十里大小二源小源出冯师山东流一百六里至曹村浅不可舟自曹村而下广二十步胜小艇又东至妃姑与大源会广三十步又东流六十七里而南胜二十石舟
曹溪在县西九十里源出栝苍岭南流四十里入大溪岭上有潭曰曹潭淳熙十四年令苏光庭祷雨忽有物蜿蜒而出一黑一黄以磬承之跃而入遂迎止于潭下翌日大雨先是光庭梦有曹其姓者手二小龙而至及是符其梦问潭何名则曰曹遂筑室以祠
榉溪在县西二十里源出处婺温三州流至同蓼溪入大溪【孟大武诗云樵斧斫云春谷暗渔榔敲月夜溪寒人甚称之】
杜蜀溪在县南二十里蜀王庙前颇窈险俗号杜浊按庙记当为蜀也
彭溪在县东二十里源出天台南流一百一十里入大溪
蓼溪在县西二十里源出永嘉杉冈北流一百十里入大溪
南溪在县西南二十九里源出永嘉杉冈北流五十里入大溪
白水溪在县东北四十里源出天台竹山溪南流一百十五里入大溪
班溪在县东五十八里源出天台县竹山溪东流五十里入大溪
马岭溪在县西六十里源出东阳南流三十里入大溪
柘溪在县西六十里源出马岭东流三十里入大溪
瞿溪在县西七十里源出东阳南流三十里入大溪
土渎溪在县西八十里源出紫岩山北流五十里入大溪
石井溪在县西一百四里源出东阳南流一百二十里入大溪
朱溪在县西一百六里一名木溪源出栝苍岭南流四十里入瞿溪十里入大溪
(山含)里溪在县西一百六里源出栝苍岭南流三十里入大溪
左溪在县西一百七十里源出永嘉杉冈北流四十里入大溪
真溪在县西一百七十四里源出冯师山东流四十三里入大溪
方溪在县东一百七十八里源出永嘉北流一百二十里入大溪
慈溪在县西一百八十里源出栝苍岭南流四十里入大溪
盂溪山潭五曰老公潭在县北二十里曰山王潭在县北二十五里曰盂碗潭在县北三十五里曰马筱潭在县北三十里曰桂坑潭在县北三十里按旧经马筱即石藤石棱二夫人溺死处皇佑中令陈襄祷雨立应【陈有报雨诗二十韵有灵泉汲坎窞仙仗下嶙峋雷斧潜嗔树天波忽洒尘之句】
柘溪潭在县西北三十里近张阜山中有古湫名广潭泓深特甚前横石槛广三丈许修四丈有奇有石室可容百人岩贮圣僧像且有石虎石马之类又有大古藤一根故老云常有青蛇绕护或斧之则流血焉下又有三湫湫外有泓水亦随潮盈缩每翕干则有雨居人常以为候云
张阜潭在县西北三十里山上其深峻处有石潭垂崖飞瀑林木森然至者神竦后以崖石摧堕龙不潜伏欻于山巅洞侧涌一沙潭每水清则见长鲔焉会乞水必自石潭以次而升夜憩潭侧旦则迎水而去每潮长则沙潭之波浸没沙石潮退复平皆云龙之潜升以时变化盖如此
彭溪潭在县北四十里支流疏为四堰所溉田甚众其旁修竹十顷民采撷以供衣食焉其后豪民奄据翦耨几尽淳熙十四年因作新庙遂严樵采之禁云
三井潭在县东北三十里
罨源潭三在县西南四十里
天井潭在县东六十里
马鞍山潭在县东六十里
左溪右溪潭在县西南九十里韦羌深处
苍山潭在县东南一百里
深澄湖在县东一十五里相传开禧初有渔于此者见巨鱼长可二三丈因以物摐之获一鳞如杯自后出没不常或以为龙宅云
相湖在县东一十五里水四时不涸常于网中得石刻有相湖二字今尚存
虬湖在县东一十五里以其水湾曲如虬故名今废
黄赤湖在县东南二十里修广皆数丈水四时如沸夏饮毛骨凛凛冬饮则如汤故老云皇佑中尝有龙出没云
小西湖在县西二十里吴给事芾所刱延袤数里傍有亭馆凡十数
磬湖在县东南二十五里父老云常有磬浮水上光采夺目故名
赤湖在县西七十里其初烟水极目有赤眼巨鱼长丈余游泳其中今不复存湖亦半为田矣
莼湖在县东二十七里
蔡经井有九在县东一十七里旧传每汲其一八皆波动兵火后存其五尔
瑶崱瀑在县西五十里玉几山北源出项羽山流为二潭潭之下岩三面壁立端截深峭可环以坐瀑缘壁而下或雨初霁则飞流溅沬广至十丈余盖奇观也
民天泉在县南三里
   宁海
淮河源在县东一百步桃源桥北经桐山罗坑凑黄墈三十里入海周显德三年令祖孝杰用水工黄允德言谓县北地坦夷宜凿渠通海引舟入渠以通百货遂弃田七顷发民丁六万浚之既而渠成视其势反卑于县虽距海一舍而为堰者九重以两山水暴涨啮荡堰闸遂止不浚时岁饥且寒役人多死或云今县北千人坑盖其时丛冢也元佑六年罗提刑适重浚之亦无成今故道存焉
广度河在县治外绕城如带俗名玉带水云
大溪在县西四十里源出桃花坑牛头潭等处旧自草湖并山东行距邑颇远元佑中罗提刑适檄县窒之颇疏凿使近邑今去溪无半里民以为便
夷吴溪在县西一十里源出灵公马岙风廉等处东入海
白渚溪在县北一十五里源出白峤山流三十五里入鄞县
马紫溪在县北二十里源出白峤山东北流入港
湖渎溪在县西南三十五里源出天台石桥等处流至双港渡入海
上白溪在县南四十五里俗呼狐啸溪源出天台华顶东北流八十里入余鱼溪又东流三十里入海
小鳖溪在县南四十五里源出桐柏山东流二十里入海
东溪在县南七十五里源出屈母山西北三十里入宁和溪
宁和溪在县南九十里源出天台及屈母山北流四十里又东流一十里入海
车溪在县南九十里弥望皆细沙沙出铁屑冶者陶炼成之
西溪在县西北三十里
海游溪在县南四十里东流五十里入海
峡溪在县北六十里
柴溪在县东北八十里
湫水潭三在县东南一百里一名玉溪旧传吴尚书屈晃生子坦坦偕其母隐于此寻化为龙母亦尸解葬其处世所谓龙母山也隋开皇九年僧智顗自建业至薄暮睹一大厦莫知何所扣户有老妪出迎顗已悟为龙遂托宿焉姥云师远来何以幸教遂为铺说且戒曰旱宜施雨姥受命惟谨翌日顗去回视其处已成湫矣按州城隍庙记既指为屈坦今又以坦为湫水龙则是一人而主二祠岂神之变化固无方耶【干道四年加封城隍诰词云至今台岭之人想见玉溪之迹与母俱隐既着一时之令名于民有功宜膺千秋之命祀云】
白龙潭在县西二十五里其上崇岩插空云气澒洞世传龙与茶山会见鳞甲澡莹如玉雪然有一妪庐其前能以草木向背瞰龙出入其灵迹甚异
梁源潭在县西三十里梁王山西磴栈险绝人迹罕到嘉定四年旱令赵善镠因谒梁祠读古碑遂访求得之方致祷雷发两崖雨如注【石上有题名不书姓年但云述同縡谒盖绍圣丙子令高述祷雨而书也縡不知为谁父老传述祷此时亦曾有龙见】
驴潭在县西北四十里龙须山上有蛟时出其首如驴故以为名山中崖石奇怪且多窍穴相传鬼神出没其间
松岩潭三在县西北七十里上潭险绝无径中潭名煎茶每祷则瀹茗焉有瀑布泻其下水清浅鱼可数下潭圆径三丈许上隘内宽水绀色莫知浅深干道中祷雨僧坠钹其中善水者没而取之见其下若大堂第晃洁可爱有龙枕石卧忽骧其首没者惊亟出俄而两崖间水涌丈余甘澍大洽焉
茶山黑龙潭三在县北一百二十里其水三色中潭圆如井上有飞瀑泻其下崖谷诘屈如三叶屏风上潭几不可登
苏思潭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上有大木如屈盖然每祷祈文书不如式即浮出或许雨则现烛光隐隐若莲花山多虎豹蛇虺之属
笕城坑潭在县东南一百三十里凡旱祷必饭粟羹鳣以祭得鱼即雨又有双峰潭同在其处皆号险怪云
主簿潭在县西二里崇教寺岭下旧传有一主簿出游以马跃溺死不知其所在后能显异出云雨今半堙塞矣
石合潭在县西一十里形如大石合故名凡祷雨送水必会于此
石泄潭在县东南三十里圆崖上有一穴径尺许水清且深
青雷潭在县西北五十里其上一峰圆耸古木森翠樵者至必有蛇逐之每乞雨则得金鳗云
徐家潭在县东北九十里接盖苍山每亢旱祷之则有云气蜿蜒如带已而大雨
大泽潭在县西南一百里大龙山上绍圣二年令高述祷雨尝刻赞焉
石婆奥潭在县东北六里
石门潭在县北二十里源出剡中深不可测
帽尖山潭在县东北三十里
笕潭在县西三十里梁王山东
白龙山潭在县东四十里
大雪潭在县西北八十里
方石潭在县西北八十里
石龙窦在县西北七十里龙公(山奥)窦在石壁下世传龙于此出入其展转挨擦处犹有痕焉下为大湫不知源所从来但见窦水泻下喷激如飞练崖上有石龙窦三字
孝女湖在县西三十里平野中有山特立名塔山山之麓有湖旧传唐时有汪氏女苦节不嫁纺织以奉其亲亲好湖水其家距湖五里女日汲以供之亲没建塔报焉人遂以此名湖与山凡大旱取之不竭
青镜湖在县东南二里
草湖在县西南一十里
九顷塘在县西四十里包山吞麓其浸九顷岁产菡萏则旱生菱芡则丰土人候之甚验有金银鲫鱼味绝美然有渔艇则覆焉其神异多此类
薛公井在县东北九十步广度坊侧隆兴二年令薛抗重建且亭其上按此至东驿凡八井位按北辰之次特广且深自薛闿端余次第甃治邑人蒙赖故以其姓名之其后井堙亭废嘉定十六年齐守硕浚井复亭且为之记云
市西井在县西六十步名透瓶泉暑月以银铁等器汲之皆沁出寒冽特甚
后郭井在县西九十七步淳熙十一年邑人萧氏女重修
妙相寺前井在县东一百一十六步
晟家街井在县北一百七十步
桃源桥井在县东一百八十步
方家井在县东一百步
东驿井在县东一百一十五步初凿时于地中得石刻云下有石骨接天姥水旱如一隆兴二年主簿黄(木云)甃治之
新泉井在县学讲堂前绍熙五年因有泉溢出令李知微浚之
石井在县西北五十里阆风台上
石井在县西北八十里崖上近石龙窦圆广丈余深不可测下有石镬围一丈深四尺许其凹洼处正如镬然盖溪水所经也或有石坠井岁月摩荡尽为圆石以出今邑人多有之
麻源水帘在县西七十里有洞深广可坐十数人瀑水缘崖而下日照如水晶帘盛夏有寒气
冷水泓在县西五里旱不枯涸夏冽而冬温
尾闾在县东海中与海门马筋相直惟高山可望其水湍急陷为大涡者十余舟楫不敢近旧传为东海泄水处【详见夷坚志】
雁苍瀑在县西北四十里大壑中双崖壁立瀑从空飞注石上声如雷霆余沫喷洒暑时若秋旁多乱石可坐上有龙井土人以绠测之深百六十寻沿磴数丈有小石洞洞中石纹如龙鳞烨烨有光上有石窗唐末有道士居之自言江州人常取松叶茯苓以自给年百余岁不知所终
赤城志卷之第二十六
 山水门〔八〕
迁书河渠固志沟洫得不以水利吾民之命不容不备录之欤每念古郑白之俦出意疏凿有以一渠而溉田千顷者接于近世非惟不能图新而并与其旧失之矣台虽号山郡所在陂塘良众顾以豪吞富噬日堙月磨每岁邑丞汇申按败纸占名惟谨何识兴坏以故甫晴虞旱方雨忧潦盖人力不至而动责之天宜其少乐岁也余故搜按旧畎特揭一门庶使后之有志者可按图而得之焉乃若溪派河流浸灌浩博盖水利之大者前已详故不重载
  水利
   临海
大固乡
周家堰     古泾湖梁埭
义诚乡
高湖堰
保乐乡
东山头浦    谢奥浦
松浦泾     (汀去丁改匽)泄浦     
广济埭浦泾   林子浦泾
吴志屋后浦泾  涂下浦泾
章安浦泾
遂仁乡
长石庙前浦   洋奥堰
明化乡
蛟龙泾     新刱家子浦泾
安乐乡
道场砩     石牛砩
涌泉砩     胡超堰
下堰      吴丞有堰
重晖乡
长潭堰     黄肚堰
中沙堰     马银泉
杨木堰     潘婆泉
长乐乡
古泾埭     涌泉泾
   黄岩
仁风乡
步头埭     石秋埭
西仙浦埭
三童乡
兴家埭     方家埭
孝顺埭     郑戍埭
林家埭
永宁乡
杨公埭
善化乡
净土埭     新埭
飞凫乡
仙浦埭     水磡埭
斗门仙埭    章师埭
蛟龙埭
备礼乡
塘浦
靖化乡
坛头等砩【自黄岩溪五十二水合为一溪东北为二十砩又东北始为坛头砩白岩砩又东北为鸟岩砩】
板砩
灵山乡
洋屿埭     于浦【濒于海为河泾宣泄之处】 
长浦埭     鲍家埭
凌家埭     陈伏埭
繁昌乡
颜家埭     黄望埭
金青埭     葡萄棚二埭
监侧小埭    细屿埭
来远乡
陈家砩     下屿砩
吴佛洋砩    李家埭
太平乡
高浦大埭    铺堆埭
高浦小埭    车骆大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