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淳临安志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六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跋


咸淳临安志序
恭惟
圣宋受命奄甸万方大明中天爝磷自息乃太平兴国三年吴越以其地归我职方氏是岁杭始置守丞
建炎升府遂为
行在所按古志杭旧属会稽禹于此舍航而陆故名恭闻
光尧大驾初临登郡治中和尝作为歌诗慨怀夏后氏之烈
圣心旷数千百载而神交固有几乎禹迹之外其亦见夫流风遗俗得过化之所存而有感焉耳尝试观之有车船橇(木輂)之迹故其人至于今忠以勤有苗山封爵功德之会故其人至于今劝于为善有织贝橘柚之贡故其人至于今知尊
君而爱亲钱氏生长其闲性习自然国三世四王而终不失其臣节迨
宋之兴也深察夫人心归德之天如川斯赴莫之能止则一旦决然舍去其固有之业以委命于
朝忠懿诚忠矣抑杭之人何莫非忠懿天地之闲燥湿风云万物一气杭独为天下先者以先王声教之所渐者远知
帝王正统所在焉故也自时厥后我
国家视之如在甸服率选公卿大臣宠绥之岂徒以地大故要必有所甚重者
湛恩醲化涵浸滋久益固结而不可解南面渡艰难之际旄倪提携左箪右壶牛酒相属于道顿首
六虬之下如见父母誓有殒无贰虽娄更大震撼而莫之变迄用永我命于兹新邑迹是三百年闲杭之有功于
国家也甚大而

宗之有德于杭亦深矣开庆群小误国召戎一时谋臣或倡异议几摇根本赖
先皇帝蔽自上志独倚今
太傅辩章国公外顿八纮内维九鼎
宗庙社稷之灵恃以妥宁卒之披攘蒙霿再奠宇宙至今八街九陌歌鼓四时往往相与咨欷不图复见
今日乌乎我
理宗有德于杭也不又大欤杭之福诸夏之福也肆
皇上克笃
前烈宅中图大不以愚臣为不肖命殿是邦幸遇
朝廷治平年谷娄登浩穰之府化为简静因得以盖其疵(米比)暇日视故府阅郡乘或病其漏且舛乃葺而正之增而益之凡为图为表为志总百卷而冠以
行在所录尊
王室也既成上之
天府以备考数之万一焉禹贡称冀州既载释者谓以贡赋役事载之书其于
天子所自治之国谨重固如此九州岛攸同
言归旧京
圣子
神孙尚克念我
光尧怀禹之遗志云中奉大夫权户部尚书兼详定 敕令官兼知临安军府事兼管内劝农使两浙西路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兼点检 行在赡军激赏酒库所缙云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潜说友谨序
咸淳临安志卷之一
 行在所录〔一〕
  序录
驻跸岁月上自
宫阙
郊庙以及
国家典章号令文物之懿与凡百官府置废沿革裒(禾卒)成编冠诸临安志之首曰
行在所录异时会诸侯 东都开 明堂受图籍尚俾秩宗奉常有考云【中奉大夫权户部尚书兼详定 敕令官兼知临安军府事兼管内劝农使两浙西路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兼点检 行在赡军激赏酒库所缙云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臣潜说友谨叙】
  凡例
一御制
御书
诏令惟关
行在所门目及刻石公宇者则恭载本处它不敢辄及
一朝事有关典故及
圣德者附载各门
一宫阙
郊庙门所录臣下著述惟奉
敕撰及经
乙览并恭跋
御制
御书方敢登载仍附注于下余门不用此例
一旧志叙次
行都官府有名称一字偶同者即汇为一处如牛羊司列于大宗正司省马院列于检鼓院今略仿职源次第参以
国朝会要各从其类庶免混淆
一旧志帅守书府尹按
国朝旧制
储君及亲王乃除尹今事关
君上则称守臣余止书守字
一宫观祠庙惟上关
朝廷典礼者载于此余并入临安志
一诸题咏以类附于编末然不敢泛取惟
朝仪
朝事及规制有可考见者录焉
  图
   皇城图
(见图)
   京城图
(见图)
   浙江图
(见图)
   西湖图
(见图)
  驻跸次第
建炎三年二月壬戌
高宗皇帝车驾自扬州幸杭州
四月癸丑殿中侍御史王庭秀请 进幸江宁○丁卯发杭州【朝散郎前秀州司录事洪皓上疏论今内患甫平外敌方炽若轻至建康恐金人乘虚侵轶宜遣近臣先往经营庶事告办鸣銮未晚也时 朝议已定不从五月乙酉至江宁府】 ○七月辛卯升杭州为临安府○闰八月丁丑朔
御笔 朕欲定居建康不复移 跸与夫右趋鄂岳左驻吴越山川形势地利人情孰安孰危孰利孰害三省可示 行在职事管兵官条具以闻始张浚建武昌之议是日百官封事皆言岳鄂道远馈饷难继又虑
上驾一动则江北群盗乘虚过江翌日辅臣入对卒定东巡之策○丁亥
上召诸将问以移 跸之地张俊辛企宗劝
上自岳鄂幸长沙戊子吕颐浩等入对
上曰俊企宗不敢战故欲避于湖南 朕以为金人所恃者骑众耳浙西水乡骑虽众不得骋也○壬辰监都进奏院周元曜自京
太庙奉迎
艺祖以下神位九室至临安○壬寅
车驾发建康
十月癸未
车驾自建康府至临安府庚寅 幸浙东
壬辰至越州○四年四月韩世忠蹙金江上吕颐浩请
上幸浙西○甲申下 诏亲征御史中丞赵鼎言当竣浙西宁静及建康之寇尽渡江然后回 跸○绍兴元年十一月戊戌 诏以会稽漕运不继移 跸临安
绍兴二年正月丙午
车驾自绍兴府 幸临安府
四年十月丙子
上谕辅臣曰 朕屈已讲和而金复肆侵陵 朕当亲总六军往临大江决于一战遂 诏亲征○丁丑以参知政事孟庾为 行宫留守○戊戌发临安府奉 天章阁
祖 宗神御以行【壬寅入居平江行宫】
五年二月壬午车驾自平江府 幸临安府
先是正月癸亥参知政事孟庾上表恭请
车驾还临安府 诏荅曰 朕夙严戎驾厎定边虞小次舍于吴门往宅师于建邺载念江山之胜屡经兵火之余虽有司版筑以时并缮官府城池之役顾斯民襁负而至尚无邑屋庐舍之依复览封章力祈还 幸见官仪而思汉谅南北之一心从仁人而居邠亦父老之诚意勉徇来牍暂议回辕想迟 警跸之音益尉羽旄之喜可依所请暂回临安府驻 跸户部侍郎兼权知临安府梁汝嘉率本府父老僧道士庶上表迎回
车驾是日赐临安府官吏军民等 诏书曰 朕万骑时巡方图远略
九庙未复其敢奠居比临江上之师觊殄日中之寇遂颁前 诏暂议还辕汝等并倾向日之心咸起望云之意有嘉爱戴谅慰忠忱遂以二月丁丑发平江
○六年八月甲辰 手诏略曰干戈未息疆场多虞遣戌经时不离甲冑飞刍越险久弃室家尔则效忠 朕宁不愧是用当馈投匕未明求衣弗辞马上之劳以便军中之务谅彼同舟之众知吾发轫之情咨尔有官各扬其职布告中外悉使闻知时张浚自江上归力陈建康之行为不可缓朝论不同
上独从其计眉州布衣师维藩上中兴十策请
车驾视师下其议于 朝浚以为可用会谍报刘豫有南窥之意赵鼎乃议 进幸平江○九月丙寅发临安府【癸酉次平江府】 ○七年三月辛未 幸建康
八年二月戊寅
车驾自建康府 幸临安府
先是七年闰十月赵鼎等议回 跸临安【赵鼎事实曰上议回銮诸公初无异议鼎独曰今日复回临安四方必谓 朝廷但务退缩无兴举之意岂知陛下圣算初不如此今固不可户晓唯是它日淮上有警却须前进鼓作诸军庶几进退合宜 上嘉纳于是降 旨先发百司使民闲预知乃以建康守臣兼 行宫留守示往复两都居无常所盖自十二月降 旨至明年二月始离江左期既不迫上下怙然】 以明年二月七日起发【上因谕赵鼎曰建康诸官司及百官廨舍皆令照管他时复来 幸免更营造以伤民力鼎等奏已令建康府拘收且言虏人遂以大河之南归我当且 驻跸建康以俟经营】 既至遂下 诏曰昔在光武之兴虽定都于洛而车驾往返见于前史者非一川能奋扬英威递行天讨上继隆汉 朕甚慕之 朕荷
祖 宗之休克绍大统夙夜危惧不常厥居比者巡幸建康抚绥淮甸既已申固边圉奖率六军是故复还临安内修政事缮治甲兵以定基业非厌霜露之苦而图宫室之安也自今应诸路宣抚制置使等其深戒不虞益励士卒常若敌至以听号令帅守监司其协心同力共济军旅罔或不勤以副 朕经营之意
  宫阙一
   大内
在凤凰山即杭州州治 建炎三年二月 诏以为 行宫【时执政奏屋宇隘窄 上犹以百官六军未所居不御正寝】  绍兴元年十一月 诏守臣徐康国措置草创【有 旨不得华饰仅蔽风雨足矣未暇丹雘亦无害时修内司乞造三百闲 诏减二百】 二年九月南门成 诏名曰 行宫之门三年 诏梁汝嘉创廊庑于南门内【以百官遇雨泥行非便】 十八年名南门曰丽正北门曰 和宁【门外各有百官待漏院】 东苑门曰 东华二十八年增筑 皇城东南之外城时 禁中闲有营建大率因事立制务在俭朴
列圣相承罕所益 内廷事秘臣下不能详知今敬载大略如左
    文德殿
正衙 六参官起居 百官听宣布
绍兴十二年建
紫宸殿
上寿
大庆殿
朝贺
明堂殿
宗祀【详见后 明堂门】
集英殿
策士
以上四殿皆即
文德殿随事揭名
    垂拱殿
常朝 四参官起居
绍兴十二年建
后殿
淳熙六年重建
    延和殿
垂拱及 后殿之后皆有此殿遇 圣节冬至正旦寒食 大礼斋宿【或避殿】 则 御焉
    崇政殿
即祥曦殿
    福宁殿
御寝
    复古殿
高宗皇帝建
理宗皇帝重修 御制记曰 复古殿者
高宗皇帝燕闲之所御也惟 帝以圣神武文之资履中天艰难之运(风炎)回雾塞民莫厎宁先物沈几 皇威耆定遂能削平群寇攘却外夷炎德重辉系隆帝统皇皇乎 中兴之功视周宣王汉世祖盖有光焉 内殿禁严名曰复古以为省览延访之所厥既跻时乂安王度鼎饬谟烈启佑垂祜无穷如丰水有芑数世之仁而兹实源委之所发也如日月照临显于西土而兹实光躔之所舍也固宜亿万斯年昭揭敬仰岁久弗葺寖成陊圮其可缓欤臣以寡昧绍休圣绪奉 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敢兴创窃尝肃瞻斯殿有慨慕风烈之心庶几万一之愿因宿储余材益以 禁帑命工缮修旧规是仍坚实是务无有逾侈落成协吉忱念保邦制治莫不有本我
高宗皇帝储精蠖濩明见万里 圣心所运与天同大盖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上圣之道也臣之菲冲奚可言此惟当坚持诚心祇率宪度周旋遵守如亲而命听言接下则惟忠直是尚安边厚民则惟惠信是先兼咨访之长戒清明之汨日积月累可测知祖道之渊源以养天下而愧未能也谨登载梗概并庸自警且以来忠告之善又 御制诗曰
烈祖谋诒燕冲人命绍龟禁严瞻复古缔创想当时凤纪因多历翚飞欲寖隳端居常念此凉德恐羞之勉辑 炎兴业新还舜禹规栋骧非玉瑱朴斲仅涂茨咫尺羹墙见延洪典则贻缅怀光宅旧俨若 焕章垂 圣志惟先定鸿名寓有为风烟沈庙算 天日俯畴咨屏翰环方召言谟富夔权纲归总揽制度永维持养士翔鸳鹭搜兵振虎貔宣王修政日光武中兴时文治绥函夏英威鬯远夷万年丕显绩三纪太平基继述惭非称规恢动慨思肯堂心翼翼景行日孜孜载绎车攻雅宜赓考室诗告成书梗概拜手缉芜辞
    损斋
绍兴二十八年十一月内出 御制亲札损斋记石本 赐群臣 论宰执曰 朕宫中尝辟一室名为损斋屏去声色玩好置经史古书其中朝夕燕坐亦尝作记以自警记曰尝谓当天下之正位抚域中之万微苟日徇异物而无以立其独则多见弊精神疲志意而不知止广宴游事不急而牵于爱胶胶扰扰莫收其放心顾能回光抑损之道岂不较然有感于斯且汉唐之君乐道为切而未烛元览者武帝以雄心内慕神仙外攘夷狄穷边黩武天下骚然矣非用损以持盈也明皇以侈心委信逆虏弥缝斯文耽惑内嬖烟尘四溟矣非知损以守位也推原本指俱失满戒兹鉴往事夕惕以思凡追逐时好一切长物率屏去不复经意常恐昧于省己积习易溺日丛脞于悔吝几案闲但有书史以商略古今尽撤无益示不贵之化其于荡心侈目惑志害性者罔不扫除清心寡欲省缘薄费者奉以周旋焉不则染毫弄翰真草自如浓淡斜行茂密惟意第于笔砚闲有未能忘情似贤乎已夫乾坤之道易简也易简则天地之理得矣传曰器用不作车服从给信斯言哉 宵旰余暇乃辟 殿庐之侧明窗户为游息之所欣然摭前说榜曰损斋朝夕清燕视以自警庶几损德之修自奉养有节式稽于训
    选德殿
孝宗皇帝建以为射殿 御坐后有大屏分画诸道列监司郡守为两行各标职位姓名又图华夷疆域于屏阴 诏学士臣周必大为记并书【皇帝践祚以来宫室苑圃一无所增修独辟殿于禁垣之东名之曰 选德规(木无)朴壮为陛一级中设漆屏书郡国守相名氏群臣有图方略来上可采者辄栖之壁以备观览数延文武讲论治道询求民隐至于中外奏报若军国之几务皆于此省决暇则紬绎经传或亲御弧矢虽大寒暑不废臣必大俟(上自下幸)禁林闲尝奉 诏获至焉一日 命臣汝为之记臣愚学不足以推广 圣意词不足以铺陈事美谨采诗礼古文以射观德事及后世得失所繇次第其说礼君世子生三日射人以弧矢六射天地四方其蚤正素定若此至择士以祭必于射也进退天下之才与祭者繇是得为诸侯卿大夫若属有宾客之事燕劳之宠莫不用射诗人又于其献酬歌咢之余中度不中度罚爵与否有所休戚美刺以为是王公大人风化黎庶者之本也由是观之古者君臣周旋礼乐以服习勤苦可不谓先事知惧安而能危者哉是故三代而上卿士皆可独将而兵民为一戎不生心世用厎定比其季也徒以为威仪观美而实不副驰骋弋猎而政不举则国人为之隐忧而变风作其后王道浸阙而文武兵农遂分而不合自秦汉而下其兴衰治乱鲜不以兵一夫关弓注矢则涂之人往往(上鹿下囷)惊兔逸之不暇烽燧纔举而见大夫至无可使未免拔将行伍之中何者其具素无也天锡 陛下励精百世之后追踪太古之初谓射本男子之事非专于用武也射所以观德非专于觌威也故为是殿以延群臣以裁几务以阅图史而命名则主乎射焉起居日用之闲既已默示躬行之旨宜乎大小之臣与夫四方万里之远循其理思其义观感而化从上攸好胜负之争而揖逊之寓勇力之尚而仁义之贵闲邪安于真积习贯同乎自然可以兴贤能可以询众庶合兵民于已判同文武之异辙将于是乎在昔者宣王中兴其诗曰射夫既同助我举柴释之者曰是小雅尽废而复古之诗也盖次有先后功在不舍沈潜刚克时乃天道陛下神圣必于此有得焉而臣何足以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