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淳临安志

     巾子峰
在钱塘门外旧志云在梵天院后形如巾帻西湖胜迹事实云在寿星寺后
题咏【林和靖诗巾子山头乌臼木微霜未落叶先红○杨蟠诗首出群山内晴窗几处看不须风雨折开槛满溪寒】
     霍山
在钱塘门外有张真君祠岁仲春八日倾城士女集焉
     南屏山
在兴教寺后怪石耸秀中穿一洞上有石壁若屏障然刻司马温公所书家人卦乐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中庸道不远人各一章
     小南屏山
在广教院后怪石玲珑亦类屏障
     慧日峰
在净慈寺后今有慧日阁
     雷峰
在净慈寺前郡人雷氏筑庵居之故名世又谓之中峰
题咏【林和靖中峰望北山诗拂石翫林壑旷然空色秋归云带层巘疏苇际苍洲固自堪长往何为难久留庶将濠上想聊作剡中游 又中峰诗中峰一径分盘折上幽云夕照全村见秋涛隔岸闻长松标古翠衰药动微熏自爱苏门啸怀贤事不群】
     鸡笼山
在龙井风篁岭侧高而圆若鸡笼然
     赤山
在钱湖门外厥土赤埴上有惠因院【俗呼高丽寺】
     玉岑山
在钱湖门外惠因寺前一峰耸出众山缭绕石中有古木倒垂森翠可爱
     鸦鸡峰
在西山崇因报德院有怪石状似鸦鸡
     卓笔峰
灵隐无垢院有石笋形如笔卓
     花家山
三贤堂后相对在大麦岭山后一名蛇山
     月轮山
在龙山左右形圆如月故名
     马鞍山
在儿门武状元坊步司左军后形如马鞍故名
     灵石山【一名积庆山一名灵石坞】
在西山放马场侧石尝见光怪故名古迹事实云灵石山在南山栖真院之上
题咏【郭祥正诗灵石山前路山深寺更深不知明月去空惜白云沈】
     仙姑山
在钱塘门外东山衕
     西观音山
在钱塘门外王家桥试院后山是也
     龙门山
在钱塘县西溪之钦贤乡地高峻上有龙池寺
     观山黄杜山丫头山茅山筱山杨梅山
祥符志云在钱塘县崇化乡第七都众山接连高一百五十丈周回三十五里
咸淳临安志卷之二十四
 志〔九〕
  山川三
   山〔三〕
    城东北诸山
     临平山
祥符志云去仁和县旧治五十四里山高五十三丈周回十八里上有塔有龙洞砺洞【事具诸洞】 有天井【在山之顶旧志云方阔约二丈积水深八尺虽旱未尝涸】 下有东岳庙景星观峙立两旁又有藕花洲即鼎湖也
题咏【东坡舟过临平次杭人裴维甫韵余杭门外叶飞秋尚记居人挽去舟一别临平山下路五年云梦泽南州凄凉楚些缘吾发邂逅秦淮为子留寄谢西湖旧风月故应时许梦中游 又雪霁过临平邈师房会陈烈少府题诗落帆古戍下积雪高如邱强邀诗老出疏髯散飕飕僧房有宿火手足渐和柔静士素寡言相对自忘忧铜炉擢烟穗石鼎浮霜瓯征夫念前路急鼓催行舟我行虽有程坐稳且复留大哉天地闲此生得浮游○僧道潜诗风蒲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沈金部汝谐诗云山势分明饮水鼍孤峰西转郁嵯峨不须探问山童药且揖朝来爽气多】
     桐扣山
在仁和临平山之西晋武帝时岸坏出石鼓击之无声张华取蜀桐木刻作鱼形而扣之声闻数里故名
     皋亭山
唐书地里志钱塘县有皋亭山祥符志云今属仁和县在县之东北二十里高百余丈云出则雨
宁宗皇帝御书三字为扁有崇善灵惠王祠名半山庙旁有水瓮及桃花坞
题咏【敖陶孙诗樵路萦连入翠微清泉白石可忘机云中犬吠刘安过树杪春深望帝归白鹤肯留华表语苍官合受锦衣围珠襦玉柙今何许一笑人闲万事非】
     青龙山
在皋亭山之东高七十余丈山脊苍翠偃曲如龙
     母山
在皋亭山东北约高一百余丈比众山独高张翼左右如母顾子因以名之
     佛日山
在母山之东北高六十余丈中有佛日净慧寺【详具净慧寺】
     石膏山
太平寰宇记在钱塘县旧治西五十七里钱塘记云出石膏色若雪又县治亥地有狱雨霁时狱中出石膏一名稽留山无毒兽恶虫【太平寰宇记】
     黄鹤山
祥符志云在仁和县旧治东北三十八里寰宇记旧有黄鹤楼今佛日山之北高约百余丈巅有龙池一名渥洼北坞有龙洞石裂为路深险不可视山之腰有黄鹤仙洞外甚狭中可容数人深窈而黑时有樵牧爇松明而入愈行愈远疑有龙在焉池出云必雨又有潭在山之东【故老相传有诗云但看黄鹤山顶云化作白龙潭上雨或谓僧道潜作】
     超山
在仁和县之东北六十里永和乡高三十七丈周二十里
     亭巿山
郡国志云杭州亭巿山余石乡亭巿村多陶户善作大瓮今谓之浙瓮
     龙珠山
在仁和县肇元乡五都高约六七丈形圆如珠与皋亭山黄鹤众山相望一名巧山
     泰山
在仁和县南鲍山之北高约十五六丈居民可三百户名泰村
     大旗山
在仁和县黄顾之北高约五十余丈有青草坞居民可二百户名大旗村
     南鲍山
在仁和县南山之北高约十余丈山下有村名南鲍
     南山
在仁和县大旗山之北高约四十余丈东南与佛日山夹境有杜牧坞累累数冢世传杜牧墓无可考
     太婆山白岩山
在钱塘县
     方山
在钱塘县崇化乡高三十丈
     全山
在钱塘县孝女乡高一十五丈周四里
     苎山
在钱塘县孝女南乡高一十丈周回五里
     杨山
在钱塘县孝女南乡高二十丈周回六里
     唐墓山
在钱塘县孝女南乡高一十五丈周回八里有唐孝女墓【详见冢墓门】
     近山
在钱塘县灵芝乡高十丈周回一里
     大遮山乌尖山
在钱塘县孝女北乡接连余杭县及武康县界高三百丈
     饮马山
在钱塘县高二十丈周回二里
     安乐山
在钱塘县高三十丈周回三里山上有石八郎祠
     石壁山龙驹山法华山
在钱塘县东抵西堰桥西止钦贤乡山连接不能尽名约高四十余丈占十余里【石壁山上有尊司土地】
     三峰山
在仁和县北四十里东山高一十五丈周五里西山高一十八丈周四里南山高一十二丈周一里
     洛山
在仁和县北四十四里高五十八丈周一十八里
     峨眉山【城内亦有山曰峨眉】
在仁和县北七十里大雪乡高一十八丈周六里
     乌头山
在仁和县肇元乡青龙山之东高八十余丈峰锐而秀
     石姥山
在乌头山之东高五十余丈有岭南接运河塘赤岸岭之西有真珠坞少宰刘正夫葬焉
     独山
在仁和县治之北大云乡约高数十丈每出云晴则雨雨则晴里人占之屡验下瞰横溪回环皆水荡
     赭山
旧图志云在仁和旧治东北六十五里滨海产盐有盐场
     马嗥山
郡国志昔吴伐越至此山遇大风车破骑死有马嗥呼求其主遂名【太平寰宇记】
    余杭县
     大涤山洞天【互见洞霄宫】
在县西南一十八里按茅君传云第三十四洞名大涤云盖之天周回一百里内有日月分精金堂玉室仙官考校灾祥之所姜真人主之与华阳林屋邃道往来或言此山清幽大可以洗涤尘心故名穹崇千尺迥压群峦中峰之上有许远游升天坛丹灶瓦甓尚存 政和闲犹有卿云箫吹往来清越崖闲多灵芝异草人所不识
      九锁山
其势九折萦纡相续曰天关曰藏云曰飞鸾曰凌虚曰通真曰龙吟曰洞微曰云璈曰朝元四时山花烂漫清芬袭人下有石门夹道今不存
      天柱山
在洞西南隅乃五十七福地地仙王伯元主之按记云天有八柱在中国者三此其一也【一在寿阳一在龙舒】 四隅斗绝耸翠参天神仙隐化时有见者山出佳茗为浙右最
      伏虎岩
在大涤洞西南峻壁闲若环堵之室南有路下涉崖磴方至其所东晋隐士郭文伏兽于此因以名岩
      来贤岩
在大涤东南秀峰之前嵌空数丈丛竹闲有盘石可坐东坡作倅日同蔡准吴天常乐富国闻人安道俞康直张日华凡七人来为林泉之游遂名其岩曰来贤今作亭于上名曰宜霜
      仙迹岩
去大涤里许在路侧崖上有仙人遗迹苔藓不生湿润光泽
      大涤洞
旧传云元同先生闾邱方远入游自华阳而归所见龙鳞异境花木鲜繁门有石鼓扣之则鸣其闲顶平如砥又垂一石如柱号□隔凡过柱一重如窦内阔丈余有圆井无底唯闲琅琅之声乃 朝廷投龙处常有白鼠长可二尺仙书名为玉芝饵之可以长生
      栖真洞
在大涤山前峻岭之上按记云大涤先生杜琛语弟子何法仁曰西洞尢广汝宜居彼可遯世成真遂名栖真洞有罳顶状若宝盖龛室幽深乳泉点滴有东西二台东台有石阁津涯不可测常有龙爪蟠拏蹴缩之迹游者以手漫灭之次日验视如初或以为洞龙出入之径 大观三年四月山人胡真隐居其中午夜忽闻鼍鼓数百声火球相继走又黑云叆叇皆奔出洞外次则迅雷烈风骇震山谷真隐股栗莫知所措移时方止
      石室洞【一名藏书洞】
在大涤山中峰之前有岩窦石梁洞外泉脉垂溜注于石梁之下洞初未显吴筠解化于宣城指门人藏书剑于此寻访果得之又按景行录云西麓有岩扉石座自然成备盖不止乎书剑亦天师藏真在焉按石精金光经言曲晨飞精藏景录神剑解之道凡蹔过太阴紫胞炼度皆四百年其藏必发盖数足运会真灵自有以发之耳今天师石室之藏岩扉呀启益验此经之说山腰有石洼樽洞上有石茶灶皆仙家遗迹隐士陆凝之永仲尝筑室于是号石室先生云
      呜凤洞
去大涤一里许山之上石门阻隘童稚可入者阅其内石屋旁一小路不知其极上有穴泉溜环佩之声入于方池未尝减溢耆旧传云钱氏时因凤凰来故以名其地亦改为灵凤乡
      鸣铃洞
祥符旧志云在洞霄宫东山之上洞多窍穴风作则鸣旧本作鸣虚洞
      龙蜕洞
在大涤洞东一里许乔木幽隐岩穴嵌巉深可数丈春夏多蛇虺潜伏 皇佑初羽人于洞闲获龙骨数肩齿角皆具因以名之记云五洞潜通此其一也
      白茅洞
在大涤之西南一十里岭石之上灵象岿然按记云有晋人遇一道士衣巾爽丽自洞而出询其名氏则曰吾白茅先生职此久矣因以名之其洞门如井垂绠而下一二丈至地回环容坐二十人【乃第一重也】 屈身下入又可二丈有仙人酒瓮及二石若柱上有一窍通明
      归云洞
去大涤五里在西岭外层冈之上即栖真之后门深可百余丈石壁光莹洞有罳顶亚于前洞按记云是神仙回车之便道故曰归云常有云气往还其洞外又有(巢)地皆灌木疏篁隐映前谷
      抚掌泉
在洞霄宫殿阶之西深可三尺许清泠可鉴古诗云却疑三尺底别是一壶天旧传钱武肃王至宫有双鹤飞舞其上因抚掌招之鹤堕而泉涌故号抚掌或言旧名涌泉漕使陈公尧佐因按察至焉问羽士此何水荅曰涌泉昔仙人抚掌而泉涌公于是抚掌果如其言按旧志云久旱不竭莹洁常澄或时五色变异不可测夏寒而辨砂砾冬温而育萍藻 熙宁初有物状如鲮鳗遶栏楯闲两目如丹时人以杖扑之即坠入泉去须臾阴雾周布一山大水自天柱源来汹涌可畏将垫殿堂乃止惟损去廓屋数闲或曰龙之怒也
      明星渎
在县东一里二百步周回一百五十步溪之南塘 敕使投龙于天柱大涤洞必先祭明星渎九域志载余杭古迹亦然耆老相传云昔有人昼视水中有星灿然故号明星渎溪下多潭皆遇水决冲注而成自新堰以西第三潭最深莹而阔者明星渎也父老云渎之南濒路旧有女冠之居遗址尚在
      瀑泉
在洞霄宫憩宾亭外三十余步三泉吐溜合而成瀑
      冷泉
在洞霄宫外半里路石罅闲水脉甚细冬夏不绝莹然若玉壶之贮沆瀣也山行者掬饮毛骨竦然炎月投以熟物至晚即冰结
      新池
即今洞霄宫厨院方沼源自前池溜于坳堂唐大历中县令范愔所凿李元卿记云执爨无欲清之仆挈瓶无汲深之劳
      云根石
去大涤一里许在路傍之西与仙迹相近石状如云从地涌出故以云根名之
      药阃
在大涤洞东山之前夏侯天师种药于此芝畦朮坞百药之植靡所不有尝言古圣人以上药养神中药养性下药遣病可使人神灵可使人性明可使人病愈故常施药于(廛□)随缘深浅而遇有药圃诗云绿叶红英遍仙经自讨论偶移岩畔菊锄断白云根一日樵者开圃中有犬嗥自篱而窥见师策鞭乘一兽似虎非虎行疾如风入东山而去今四山生草药六十余种圃迹犹存
      清音亭
在大涤洞路之中后数丈乃天柱泉发源之窦水流沿洄亭闲循除以入于沼清泠可爱亭名取左太冲山水有清音之句
      祥光亭
在大涤洞口钱武肃微时尝卧巨石之上指洞而言曰异时或富贵当建亭覆此石及衣锦回营饰颇盛其石今瘗亭下 祥符五年中使及漕臣州佐邑令偕集于此忽五色云出洞中数刻方散因名亭曰祥光樵者闲有见仙人弈棋于亭至前则不复见 咸平中民有来盗其槛斧之焱焰随起飞逐盗为之惊奔
      翠微亭
自来贤岩前东五十余步登小坡而上名青檀山路之右皆依岩左临深坎路旁有巨石与岩对峙号小石门过此则岩石转有泉自石溜而下注于岩穴状如石盂横探小窍深不可测其水不盈不涸号曰泂酌泂酌之上有巨石圆窍玲珑号曰月窟月窟之西有穴盛溜最冷号曰冰壶泂酌之下又有泉穴其水最清号曰镜潭今泉源湮没皆非旧迤逦至试剑岩其石如剑劈断旁有岩隙可憩数人行二十余步有峭壁面北从地涌出高可二三丈广二三十丈其上苍翠玲珑奇怪万状出于天巧莫可形容其秀气发自来贤至此半里余始毕露无遗上有石乳焚之最香但有岩自北而生正蔽其前外旁相去犹有数尺深入仅可容人临坎作亭名曰翠微
      题咏大涤山
【 杨杰诗大涤洞天玉为室真官典校长生籍金阙九锁明明开老尽碧桃人不识祖龙求仙徒用力驾海欲驱山下石神人倚住不与行留得岩前隐仙迹○吴侍郎昌裔九吟诗并序云青莲山人吴昌裔携客山行咏陶嘉月自双径来洞霄丹岩翠壑林立环拥神剜鬼刻不可名状餐云(汀去丁改敕)月偶得九吟留之山中以纪幽践 九锁云上界神仙住九华故留灵锁护烟霞云根欲断溪回处流出常山几片花 栖真云凿破千年浑沌心石楠当户洞愔愔诗臞犹怯春寒在扪石梯云不敢深天柱云柱天屹(山业)断鳌根卧草蒙茸伏虎痕想见山中明月夜有人长啸抱昆仑 石室云竹几蒲团石室中细书抱朴校参同寄声碧眼朱高上何必携琴下阆风 清音云山出涓寒一道泉暗声落涧下铮然辘轳引上泥丸顶便是人闲赤脚仙 来贤云杖挂松花酒一瓢手挼柏子杂香烧山空露冷吟招隐掉首诸贤不受招 翠蛟云苍松翠石束寒流飞下长身白玉虬吐出英云千尺雨须臾雷霁水痕收 飞玉云谁擘岩扉石窦开中流玉水(汀去丁改敕)苍苔有时卷雪从天下端是源头蓄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