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府志


  名宦、乡贤祠仪注主祭官正祭毕行礼,或司教代迎神、送神,各再拜献帛爵、读祝,皆立。

  名宦祠祝文

  维康熙某年某甲子二(八)月某甲子朔、越某日某甲子,某衙门某官某等敢昭告于本府(县)名宦群公之神曰:惟公克修乃职,乐利斯民;甘棠垂荫,奕■〈示冀〉如新。惟兹仲春(秋)、日在上丁,谨以牲醴、粢盛、庶品,用伸奠献。尚飨!

  乡贤祠祀文

  维康熙某年某甲子二(八)月某甲子朔、越某日某甲子,某衙门某官某等敢昭告于本府(县)乡贤先生之神曰:惟公毓秀兹邦,懋修厥德。或着望簪缨,或幽光泉石;咸一乡之善士,宜禋祀于无斁。惟兹仲春(秋)、日在上丁,谨以牲醴、粢盛、庶品,用伸奠献。尚飨!

  台郡自入版图,循良之续,前后辉映;德造之彦,鹊起蝉继。而名宦、乡贤之祀,阙焉未举。姑存其典,以俟后之君子焉。

  坛

  社稷坛

  社稷坛以每岁春秋二仲上戊日,共坛致祭。设木主二:一书「府(县)社之神」、一书「府(县)稷之神」。牲用羊一、豕一,笾、豆各四,簠、簋各二,铏各一,帛用黑色各一,无乐。

  社稷坛祝文

  维康熙某年某申子二(八)月某甲子朔、越某日某甲子,某衙门某官某等敢昭告于本府(县)社稷之神曰:品物资生,蒸民乃粒;养育之功,司士是赖。惟兹仲春(秋),谨以牲帛、醴齐、粢盛、庶品,式陈明荐。尚飨!

  山川坛

  山川及风云雷雨、城隍,以每岁春秋二仲上戊日,共坛致祭。设木主三:一书「风云雷雨之神」,居中;一书「本府(县)山川之神」,居左;一书「本府(县)城隍之神」,居右。牲用羊三、豕三,爵各三,笾、豆各四,簠、簋各二,铏各一,帛用白色各一。

  山川坛祝文

  维康熙某年其甲子二(八)月某由子朔、越某日某甲子,某衙门某官某等敢昭告于本府(县)山川之神曰:惟神玅用神机,生育万物;奠我民居,足我民食。某等钦崇上命,忝职兹土;今当仲春(秋),谨以牲醴,用伸常祭。尚飨!

  邑厉坛

  郡邑厉坛,以每岁清明日及七月十五日、十月朔日致祭,凡三举。先期,三日前主祭官牒告城隍。至日,用彩仗迎城隍主祀;牲用羊一、豕一。设无祀鬼神之位于坛下,牲用羊二、豕二,炊米三石,具羹饭、香烛。行礼毕,僧道讽经,绕坛数匝。

  邑厉坛祝文

  维康熙某年某月某日,其官尊奉礼部札付,为祭祀本县阖境无祀鬼神等众事:钦奉圣旨:普天之下、后士之上,无不有人、无不有鬼神。人鬼之道,幽明虽殊,其理则一。故天下之广、兆民之众,必立君以主之;君总其大,又设官分职于府、州、县以各长之;各府、州、县又于每处户内,设一里长以细领之。上下之职,纲纪不紊。此治人之法如此。天子祭天地神祇及天下山川,王国、各府、州、县祭境内山川及祀典神祇,庶人祭其祖先及里社、土社之神;上下之礼,各有差等。事神之道如此。尚念冥冥之中无祀鬼神,昔为生民,未知何故而殁?其间有遭兵刃而横伤者,有死于水火、盗贼者,有被人取财而逼死者,有被人强夺妻妾而死者,有遭刑祸而负屈死者,有天灾流行而疫死者,有为猛兽、毒虫所害者,有为饥饿冻死者,有因战斗而殒身者,有因危急而自缢者,有因墙屋倾颓而压死者,有死后无子孙者;此等鬼魂,或终于前代、或殁于近世,或兵戈扰攘流移于他乡,或人烟断绝久阙其祭祀。姓名泯殁于一时,祀典无闻而不载。此等孤魂,死无所依,精魂未散,结为阴灵;或倚草附木、或作为妖怪,悲号于星月之下、呻吟于风雨之中。凡遇人间节令,心思阳世,魂杳杳以无归;身堕沉沦,意悬悬而望祭。兴言及此,怜其凄惨;故敕天下有司,依时享祭。在京都,有泰厉之祭;在王国,有国厉之祭;在各府、州,有郡厉之祭;在各县,有邑厉之祭;在一里,又各有乡厉之祭。期于神依人而血食,人敬神而知礼。仍令本处城隍,以主此祭。钦奉如此,今某等不敢有违,谨设坛于城北,以三月清明日(或七月十五日、或十月初一日)置备牲醴、羹饭,专祭本县阖境无祀鬼神等众。灵其不昧,来享此祭。凡我一县境内人民,倘有忤逆不孝、不敬六亲者,有奸盗诈伪、不畏公法者,有拗曲作直、欺压良善者,有逃避差役、靠损贫户者,似此顽恶、奸邪不良之徒,神必告于城隍,发露其事,使遭官府轻则笞的杖断,不得号为良民;重则徒流绞斩,不得还生乡里。若事未发露,必遭阴谴,使举家并染瘟疫,六畜田蚕不利。如有孝顺父母、和睦亲族、畏惧官府、遵守礼法、不作非为、良善正直之人,神必达之城隍,阴加护佑;使其家道安和、农事顺序,父母妻子保守乡里。我等阖县官吏人等,如有上欺朝廷、下枉良善,贪财作弊、蠹政害民者,灵必无私,一体昭报。如此,则鬼神有鉴察之明、官府非谄谀之祭。尚飨!

  庙

  城隍庙

  城隍既祭于坛,而复崇之庙貌者,祀以人道也。凡新官入境,必致肃斋宿而后履任;祈祷水旱,必先牒告以及民间鸡豚操祝,神尤效灵焉。

  城隍庙祝文

  维康熙某年某甲子二(八)月某甲子朔、越某日某甲子,某衙门某官某等敢昭告于本府(县)城隍之神曰:惟神玅用神机,生育万物;奠我民居,足我民食。某等钦崇上命,忝职兹土;今当仲春(秋),谨以牲醴,用伸常祭。尚飨!

  旗纛庙

  考旧例,镇营西北隅祀军牙六纛之神,守御掌印官署其事。中设六纛神位二,祀后以霜降日祭。今台湾无旗纛庙,镇、协各官于霜降前一日,率军士盛装、铠仗到教场张幕驻札;至霜降日,设少牢、醴帛祭之,礼行一献。毕,仍装束结队回营(祝文随时撰)。

  祠

  土地祠

  土地之祭,每岁以仲春二日、中秋望日。土俗:喧鼓装扮杂剧侑觞,亦祈报之意。本府属及各官署皆立祠,朔望行香。盖莅土者祀以庇民也。

  土地祠祝文

  维康熙某年某甲子二(八)月其甲子朔、越某日某甲子,某衙门某官某等敢昭告于土地之神曰:惟神德参化育,保障全城;护国庇民,官庶俱赖。今当仲春(秋),谨以牲醴,用伸常祭。

  尚飨!

  总论

  汉法:并祀周公。今学宫专祀孔子。有孔子,而周公之道益昌明,则孔子之功在万世矣。子虽齐圣,不先父食;吾尤韪于请祠启圣之举,为能伸人子之情也。夫天下人子,能以其身从食庙庭,又跻其父于启圣先儒之末,使非大贤能若是乎?至于山川、社稷享祀以时,崇德报功,春秋匪懈,俾若敖之祀无馁、伯有之神不厉,是皆有司所有事。孔子曰:『祭则受福』;莅斯土者,其可忽诸?
 
卷七

  风土志

  汉人风俗土番风俗气候岁时风信潮汐土产

  世代之递迁者,人事也;气化之变更者,天时也。天时有消长,而人事之盛衰因之。昔三代盛时,风清俗美,蔑以加矣。洎乎叔季,若齐、若鲁,有礼教、有功利、有信义、有夸诈,非风俗盛衰之一验乎?且呼吸之气,上通帝座,春无愆阳、夏无伏阴;岁时伏腊,置酒烹羔,致足乐也。若夫风有气而无质,南风柔弱、北风刚劲,各有所尚。故飓风不作,则海不扬波;抚安流之襟带,而知中国有圣人焉!于是方物毕献,而山海效灵。凡所以蔚为物华者,莫不随地而生。作风土志。

  汉人风俗

  土番风俗

  气候

  岁时(汉人用此礼,土番无也)

  风信

  潮汐

  土产

  总论

  汉人风俗

  台在昔,为雕题黑齿之种、断发文身之乡。迄今,风俗凡几变矣。

  其自内地来居于此者,始而不知礼义,再而方知礼义,三而习勿礼义。何言之?先为红毛所占,取其地而城之,与我商人交通贸易;凡涉险阻而来者,倍蓰、什伯、千万之利,在所必争。夫但知争利,又安知礼义哉?嗣是而郑氏窃据兹土,治以重典;法令严峻,盗贼屏息。民间秀良子弟,颇知励志诗书,俗尚偷安而已。国朝庙谟弘远,增其式廓;历年负固,一旦削平。凡所以养士、治民者,渐次修举,易政刑而为德礼;抚绥劳来之方,靡不备至。于是乡之中,士知孝弟、民皆力田,诗书弦诵之业、农工商贾之事,各无废职。夫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非定论也;今台士之彬雅者,其父兄非农工、即商贾也。求其以世业相承者,百不一二。由其俗尚勉学,咸知具修脯、延塾师授经:故吚唔之声往往相闻,虽村落茅檐间亦不绝焉。

  田围皆平原沃野,岁仅一熟;非凶年,可以无饥。三邑之民,务本之外,牵车服贾而已,扬帆济渡而已。若澎民之无水田可耕者,或采捕、或治圃以自给而已。

  乡村所居之屋,皆诛茅编竹为之;无土木巩固之安,有水火盗贼之虞。

  隶斯籍者,非有数世高、曾之土著也;有室、有家,父而子、子而孙,即为真土著矣。以故宗族之亲少、洽比之侣多,此亦四海兄弟之意。有一朝之忿,即以槟榔睦之。无负戴之班白、无久停之亲柩。

  商旅多四方所辐辏,而舟楫之往来皆安,车牛之络绎甚便;舟车所至,无非声教所敷,亦俗之善者也。

  间或侈靡成风,如居山不以鹿豕为礼、居海不以鱼鳌为礼,家无余贮而衣服丽都,女鲜择婿而婚姻论财,人情之厌常喜新、交谊之有初鲜终,与夫信鬼神、惑浮屠、好戏剧、竞赌博,为世道人心之玷,所宜亟变者亦有之。

  夫以雕题黑齿之种、断发文身之乡,一旦闽扩为九、县设而三;涤疵荡秽,既喜振豫持丰,又虑昌辰难恃。柄世君子,岂得以妍媸听之象魏,而污隆委之化工哉?如铸大垆,百炼方刚矣,而仍防夫跃冶;如横砥柱,奔涛均折矣,而徐定夫安流。又何俟百年必世,更纪淳风于化日耶?

  土番风俗

  土番之性,与我人异者,无姓字、不知历日;父母而外,无叔伯、甥舅,无祖先祭祀,亦不自知其庚甲。

  男女皆跣足裸体,上次短衫,以幅布围其下体;番妇则用青布裹胫,头上多带花草。男女约十四、五岁时,编藤围腰,束之使小;故射飞逐走,疾于奔马。发稍长,即断去其半,以草缚之。齿用生刍染黑。各穿耳孔,其大可容象子,以木环贯其中。身多刺记,或臂、或背;好事者,竟至遍体皆文。其所刺,则红毛字也。手带镯,或铜、或铁所铸,多者至数十双;且有以鸟翅垂于盾、以贝悬于项而相夸为美观者。

  俗重生女,不重生男。男则出赘于人,女则纳婿于家。婚嫁时,女入公廨中,男在外吹口琴,女出与合;当意者,始告于父母,置酒席邀饮同社之人,即成配偶。凡耕作,皆妇人;夫反在家待哺。夫妇不合,不论有无生育,往往互相交易。炎暑时,男女皆裸体对坐;淫欲之事,长则避幼。

  甫生产,同婴儿以冷水浴之。疾病不知医药,辄浴于河;言大士置药水中,以济诸番。冬日;亦入水澡浴以为快。

  人死结彩于门,所有器皿、衣服,与生人均分;死者所应得之分,同其尸埋于床下。三日后,会集同社将死者取出,各灌以酒,然后深葬,葬不用棺椁;移居,仍取出再埋。

  番屋高地四、五尺,深狭如舟形,梁柱皆画五采;时时洒扫,地无点尘。后多植椰树、修竹,暑气莫能入。

  家无被褥,以衣覆体。

  无厨灶,以三尺架架锅于地。粥则环向锅前,用椰瓢吸食;饭则各以手团之而食。米,随用随舂。粟、麦、衣服,皆贮葫芦瓠中。好饮酒,将米置口中嚼烂,藏诸竹筒,不数日而酒熟。客至,出以相敬;必先尝而后进。

  出入皆乘牛车。遇山路陡绝处,则循藤而过;遇溪路深阔处,则跳石而过。

  凡传递文书,两手系铃,撞之则鸣,其走如飞。

  所用镖鎗,长五尺许;取物于百步之内,发无不中。弓则用竹为之,以麻为弦;矢则长锐,无翎毛。

  其耕田,以草生为准;秋成日,谓之一年。

  再入深山中,人状如猿猱,长不满三尺,见人则升树杪。人欲擒之,则张弩相向,缘树远遁。亦有凿穴而居,类太古之民者。性好杀人,取其头,剔骨饰金悬于家,以示英雄。又有一种,见生父年老,将父悬于树,听其杀去;获之者,系一豕以易之。

  土官有正、有副,大社至五、六人,小社亦三、四人。随其支派,各分公廨。有事咸集于廨以听议;小者皆宿外供役。

  有能书红毛字者,谓之「教册」;凡出入之数,皆经其手。削鹅毛管濡墨横书,自左至右,非直行也。今向化者设塾师,令番子弟从学,渐沐于诗书、礼义之教云。

  气候

  台壤僻在东南隅,地势最下,去中州最远。故气候,与漳、泉已不相同。大约暑多于寒,恒十之七。锺鼎之家,兽炭、貂裘无所用之;细民无衣、无褐,亦可卒岁。花卉则不时常开,木叶则历年未落;瓜蒲、蔬茹之类,虽穷冬华秀。此寒暑之气候不同也。

  春频旱,秋频潦。东南云蒸则滂沱,西北密云鲜润泽;所以云行雨施,必在南风盛发之时。而田榖之登,岁不能再熟。此雨旸之气候不同也。

  四时之风,南飓居多;七、八月间,因风击浪,楫为摧、樯为倾,其涛沙之声远闻数百里外。晓东、暮西,风之所自;与中土又大异矣。此风颷之气候不同也。

  自府治至凤山,气候与台邑等。凤山以南至下淡水等处,蚤夜东风盛发,及晡郁热,入夜寒凉,冷热失宜。又水土多瘴,人民易染疾病。自府治直抵诸罗之半线,气候亦与台邑等。半线以北,山愈深、土愈燥,烟瘴愈厉,人民鲜至。鸡笼地方孤悬海口,地高风烈;冬春之际,时有霜雪。此南北之气候不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