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县志

  岁贡:唐、宋、元无正科。明正统六年定例,府学一年贡一人、州学三年贡二人、县学二年贡一人,着为令。本朝顺治四年通行在案。康熙元年,停岁贡;八年再复,永为定例。其恩贡选拔贡,则间一举行。副榜充贡者,曰副榜贡。又有循例捐纳为例贡。
  至于武科,唐开元中,两京诸路各置太公庙,以张良配;武学自此始。宋开宝元年,罢武举。仁宗初,富弼、苏洵言武举宜如旧。庆历二年,复诏罢。旋罢,旋复。有明诏武科宜如文进士恩例。国朝文武并用,福建乡试中式以五十三名为定额。头、二场、马、步、箭外,再试开弓、舞刀、掇石,验其技勇;三场,考试策论。四十八年,诏各省绿旗营兵,有通晓文义、愿应武乡试者,在充伍地方,令该管将弁申送巡抚,同武生一体乡试,于原额内取中;如不中者,仍令归伍。千把有愿应会试者,同武举一体会试。四十九年,行各直省:考试武生、武童,用论二篇;第一篇出论语、孟子题,第二篇出孙、吴、司马法题。乡会试亦照此例,作论二篇外,策一道。五十二年十一月内奉旨:文武考试,虽曰两途,俱系遴拔人才。而习文之内,亦有学习韬略、善于骑射者。习武之内,亦有精于制义、学问优长者。如或拘于成例,以文武两途,不令通融应试,则不能各展所长,必致遗漏真才。着九卿詹事科道会议:嗣后文生员有愿改入武场,武生有愿改入文场者,照文武生员乡试例,起送各文武场会试。文举人,有愿改入武场,武举有愿改入文场者,照文武举人会试例,起送各文武场会试。其中式者,照例造入新册;不中者,仍各归入文武原册内,不准再行改考。奉旨通行,一体钦遵在案。
  乡科
  明经
  武甲科
  武乡科
  ·乡科
  康熙三十二年癸酉(郑基生榜):王璋(府学。台湾拨入)。
  康熙四十四年乙酉(施鸿纶榜):王茂立。
  康熙五十二年癸巳恩科(江日升榜):杨朝宗。
  康熙五十三年甲午(林廷选榜):陈飞。
  ·明经
  康熙二十七年戊辰:王喜(府学。台湾拨入。岁)。
  康熙二十八年己巳:陈天机(府学。台湾拨入。岁),王弼(松溪训导。岁)。
  康熙三十年辛未:蔡复旦(府学,台湾拨入。岁。闽清训导),冯崑玉(寿宁训导。岁)。
  康熙三十一年壬申:陈澜(府学,台湾拨入。岁)。
  康熙三十二年癸酉:陈逸(岁)。
  康熙三十四年乙亥:郑萼达(岁)。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陈绍美(岁),苏一鸣(府学。台湾拨入。岁),郑国对(恩),王联魁(拔),黄位思(府学。台湾拨入。拔),郭光萃(府学,台湾拨入。拔)。
  康熙三十七年戊寅:黄元倬(府学。台湾拨入。岁)。
  康熙三十八年己卯:辜南金(岁),张铨(府学。台湾拨入。岁)。
  康熙四十年辛巳:林虞良(岁),许士骐(府学。台湾拨入。岁)。
  康熙四十一年壬午:陈道南(府学。台湾拨入。岁)。
  康熙四十二年癸未:陈尚勖(岁)。
  康熙四十四年乙酉:施玮(岁),叶昕(府学。台湾拨入。岁)。
  康熙四十六年丁亥:颜我扬(岁),陈文达(府学。台湾拨入。岁)。
  康熙四十七年戊子:林萃冈(府学。台湾拨入。岁),胡琛(府学。台湾拨入。恩)。
  康熙四十八年己丑:郭必捷(岁),叶道坦(府学。台湾拨入。岁)。
  康熙五十年辛卯:张缵绪(岁),许宗岱(副榜)。
  康熙五十二年癸巳:蔡梦弼(岁),林璲(岁)。
  康熙五十三年甲午:蔡应新(府学。台湾拨入。岁)。
  康熙五十四年乙未:金继美(岁)。
  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张天佐(岁)。
  康熙五十八年己亥:陈鹏南(岁),刘荣衮(府学。台湾拨入。岁)。
  又有由生员循例捐纳岁贡:林长盛、卢芳型、陈君锡、黄师韩、李国桢、郭邦英、陈国栋、郑勳业、林怀西、李廷撰、吴振经、丁宸。
  ·武甲科
  康熙三十三年甲戌:阮洪义。
  康熙五十一年壬辰:林大瑜。
  康熙五十七年戊戌:范学海。
  ·武乡科
  康熙三十二年癸酉:阮洪义。
  康熙三十八年己卯:王之彪。
  康熙四十一年壬午:王臣、洪国珠。
  康熙四十四年乙酉:李清运、蔡志雅、萧凤来、黄应魁、黄彩、洪奇英(府学。台湾拨入),黄继捷(府学。台湾拨入)。
  康熙四十七年戊子:薛宝琳、周良佐、许兆昌。
  康熙五十年辛卯:陈士成、林大瑜(府学。台湾拨入)。
  康熙五十三年甲午:曾天玺(文生改入)、许庄威、苏时亨、黄廷魁。
  康熙五十六年丁酉:李明德、黄彦彰。
  论曰:儒者鼓箧胶庠,先德行而后文艺;乡、会两试,上以是取士,下以是应制。拜献先资,此其嚆矢。本朝云汉章天,作人雅化,远轶前代。既使熊罴之旅,皆得观光策勳;又念经纬之才,并合两途互试。文章与功业齐懋,方略同骑射兼优;弹冠相庆,策名清时。德业闻望,拭目俟之矣。
  ●典礼志
  朝贺祭祀公式乡饮酒礼讲约(附养老)
  朝廷以辨尊卑,享祀以昭诚敬。至于饮射类禡、秋报春祈,台虽海邦,厥有常典。故勿谓帝京万里也,瞻龙亭而天威不远;毋曰圣道弥浚也,溯婺水而渊源可寻。若乃社稷、山川,坛壝有常所;苹藻、爵斝,春秋无旷仪。迎春必东郊,则民依之是亟;祭纛在西圃,实弭患于未萌。岂曰礼创自今,盖以事修乎古云尔。
  朝贺
  祭祀
  公式
  乡饮酒礼
  讲约(附养老)
  ·朝贺
  万寿节,先一日,知县率所属随知府同文武官,赴府学明伦堂习仪。至期,分东西班,行九叩礼,朝服,不理刑名凡七日。五十年,文武官以明伦堂狭窄,万寿圣节无以肃观瞻,爰鸠工择地,建万寿亭于永康里之北。厥土燥刚,厥位面阳,亭高有二层,前列午门;所谓「君子攸芋、君子攸跻」者,其谓是欤?至丁酉年,前副使道梁文科捐俸重修,以经历司王士勷董其役。于午门外翼以两庑,为百官停骖之所。且外环以墙,而敷文、振武,东西有其门矣。亭之后,旧为祝圣殿,浅陋不堪。因疏为闲轩,而再建一座于轩后,高丽宏敞,与亭相称;旁附以僧舍,而撞钟伐鼓,焚修有其地矣。当夫万寿届节,阊阖肇开,群工会朝,骖驷戾止;斯时也,瞻龙亭而载喜,肃虎拜以扬休。笙歌溢海邦,庞叟共效华祝;鼓角喧细柳,韦弁群致嵩呼。此真千古之大观,展为一代之盛事。儒生躬逢圣世,笔墨敢后扬言哉!
  元旦、冬至,知县率所属随知府、道、镇文武各官,至期,朝服齐到府学明伦堂,随班朝贺,仪式悉依万寿节。
  诏令颁布,知县率所属随知府同文武各官,到大井下海滨迎接。既至,陞马前导,以位为序,尊者居后。至府学明伦堂,依班跪听宣读。
  ·祭祀
  文庙
  释奠,祭先师也。庙在县治之南。岁二祭,以春秋二仲上丁之日。
  汉祀孔子于阙里。隋始命州县学,皆以春秋仲月释奠。唐、宋、元以来,遂崇王号(汉平帝时,封褒成宣尼公。唐玄宗封为文宣王,始设座像。宋真宗加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又加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其群弟子及从祀诸儒,历代或封公侯、或封师保(元至顺间,加封颜回兖国复圣公、曾参郕国宗圣公、孔汲沂国述圣公、孟轲邹国亚圣公)。其庙制,始于宋太祖诏庙门立戟十二。徽宗加冕二十四。元以殿为大成殿。冕服始徽宗,加冕十二旒,服九章。元因之。明太祖循前代之旧,孔子封大成至圣文宣王,南向。四配,东西向,稍前;十哲,稍后;皆于庙中,封公爵。从祀诸贤列东西庑,凡百有五人,皆封侯伯。颜子兖国复圣公、曾子郕国宗圣公、子思子沂国述圣公、孟子邹国亚圣公,是为四配;费公闵损、薛公冉雍、黎公端木赐、卫公仲由、魏公卜商、郓公冉耕、齐公宰予、徐公冉求、吴公言偃、陈公颛孙师,是为十哲。两庑东则金乡侯澹台灭明、任城侯原宪、汝阳侯南宫适、莱芜侯曾点、须昌侯商瞿、平兴侯漆雕开、睢阳侯司马耕、平阴侯有若、东阿侯巫马施、阳榖侯颜辛、上蔡侯曹恤、枝江侯公孙龙、冯翊侯秦商、雷泽侯颜高、上邽侯壤赐赤、成纪侯石作蜀、钜平侯公夏首、胶东侯后处、济阳侯奚容蒧、富阳侯颜祖、淦阳侯句井疆、鄄城侯秦祖、武城候县成、即墨侯公祖句兹、汧源侯燕汲、宛句侯颜之仆、建城侯乐欬、堂邑侯颜何、林虑侯狄黑、郓成侯孔忠、徐成侯公西蒧、临濮侯施之常、华亭侯秦非、文登侯申枨、济阴侯颜哙、泗水侯孔鲤、兰陵伯荀况,睢阳侯谷梁赤、莱芜侯高堂生、乐寿伯毛苌、彭城伯刘向、中牟伯郑众、侯氏伯杜子春、良乡伯卢植、司空王肃、司徒杜预、昌黎伯韩愈、豫国公程颢、新安伯邵雍、温国公司马光、建宁伯胡安国、华阴伯张栻、魏国公许衡,凡五十三人;西则单父侯宓不齐、高密侯公冶长、北海侯公晢哀、曲阜侯颜无繇、共城侯高柴、寿张侯公伯寮、益都侯樊须、钜野侯公西赤、千乘侯梁鱣、临沂侯冉孺、沐阳侯伯虔、诸城侯冉有、高宛侯漆雕徒父、濮阳侯漆雕哆、邹平侯商泽、当阳侯任不齐、牟平侯公良孺、新息侯秦冉、梁父侯公肩定、聊城侯邬单、祈乡侯罕父黑、缁川侯申党、厌次侯荣旗、南华侯左人郢、朐山侯郑国、乐平侯原亢、胙城侯廉洁、博平侯叔仲会、高堂侯邽巽、临朐侯公西舆如、内黄侯蘧伯玉、长山侯林放、南顿侯陈亢、阳平侯琴牢、博昌侯步叔乘、中都伯左丘明、临淄伯公羊高、乘氏伯伏胜、□□伯杨雄、考城伯戴圣、曲阜伯孔安国、岐阳伯贾逵、扶风伯马融、高密伯郑玄、任城伯何休、偃师伯王弼、新野伯范甯、道国公周敦颐、洛国公程颐、郿伯张载、徽国公朱熹、开封伯吕祖谦,凡五十二人。其始,京师国学及曲阜庙而已;洪武十年,命天下通祀之学宫。二十九年,从行人司杨砥之言,罢杨雄,进董仲舒。永乐八年,进祀吴澄,追封临川郡公。正文庙,圣贤塑像衣冠令合古式。其祭器,无考。祭乐,南宋用六佾,唐用宫县。宋景佑间,始诏上丁释奠,设登歌之乐;然施于堂上,而不施于堂下,又不设舞于庭。成化间,加八佾,堂上、堂下之制始备。又加封董仲舒广川伯、胡安国建宁伯、蔡沈崇安伯、真德秀浦城伯。其年有请以杨时从祀者,大学士李贤、侍讲刘定之等议:有宋周、程、朱三大儒阐道之后,斯文有传,兴起者众;自非识足明至理于毫厘、行足希徃圣之踵武、功足为遗经之羽翼,弗得与于圣门俎豆之典。如时早入程子之户庭、后启朱子之统绪,信为学者所仰。但其论西铭也,程子谓犹未释;然其解中庸也,朱子多辨其非。直至应蔡京之召,无大建明学术,出处尚有可议。若夫释经之言,虽间见语、孟,然未若胡安国之传春秋、蔡沈之传尚书,其功为多。况同游程门,有优于时者曰吕大临、曰游酢;启教朱子,有亲于时者曰罗从彦、曰李侗。诸儒既皆不与,杨时似难独入。请命有司,祀时于其乡。乃立祠延平,以罗从彦、李侗配。弘治八年,祭酒谢铎言:杨时伊、洛正传,远承孟氏;虽晚年一出,不究所施,而力辟新经,足卫吾道。乃进时从祀,追封将乐伯。嘉靖九年,辅臣张璁以正孔子祀典为请;上大悦,着孔子祀典录,以示群臣。璁所请凡五事:一、孔子不宜封王;二、不宜像设;三、不宜十二笾豆、乐八佾;四、不宜庭祀颜路、曾点、孔鲤;五、两庑诸贤宜更正复谬。而以蔡元定,蔡沈父也,所着有律吕新书、皇极指要、洪范解、大衍详说诸篇,朱熹疏经修史,皆与参证往复,启蒙一书,雅所属草;欧阳修着本论有卫道功,其学实继韩愈,推孟子以达孔子。元定、修,宜从祀。行人司薛侃亦言:宋儒陆九渊,学继伊、洛,惟早岁与朱熹异论,朱子弟子遂摈为禅。夫士何常入门,归求圣贤之道耳。臣谓九渊宜从祀。皆下礼部议:古者帝王继天立极,君师一道;世至春秋,君教凌夷,孔子推明王道,以身淑人,乃专名师。传曰:「能自得师者王」。师尊矣。请命天下学宫,皆易孔子像以主,称至圣先师,庙曰「先师之庙」。四配皆称子;十哲以下,称先贤某子;左丘明以下,称先儒某子。春秋祭祀,国学十笾十豆,府州县学八笾八豆,乐舞六佾。别为叔梁纥立祠,称启圣公孔氏,以颜无繇、曾点、孔鲤、孟孙氏配,而程珦、朱松、蔡元定从祀焉。启圣公牲、帛、笾豆视四配,四配祖十哲,三氏视两庑。改申党、申枨为一、公伯寮、秦冉、颜何、荀况、戴圣、刘向、贾逵、马融、何休、王肃、杜预、吴澄皆罢祀,林放、蘧瑗、郑众、卢植、郑玄、服虔、范甯各祀其乡,增祀后苍、王通、欧阳修、胡瑗、陆九渊五儒。诏曰:「可」。其中所增、所罢、所归祀其乡者,皆先朝名臣,宋濂、程敏政、何孟春所尝言者。隆庆五年,进薛文清瑄从祀。万历十二年,进布衣胡居仁、翰林检讨陈献章、新建伯王文成守仁从祀。二十年,从湖广巡抚郭惟贤议,进周敦颐之父辅成于启圣祠。四十一年,从福建提学副使熊尚文请,进祀宋儒罗从彦、李侗云。每祭先师用帛一、羊一、豕一、爵三、豋一、鉶二、簠二、簋二、笾八、豆八;四配共用羊一、豕一,各帛一、爵三、豋一、鉶二、簠一、簋一、笾豆各六;十哲共用帛二、豕二,各爵一、鉶一、簠一、簋一,笾豆各四;每庑共用帛一、豕一,每四坛共用爵四、簠一、簋一、笾豆各四。外用勺一,以浥酒;云雷俎樽一,以盛初献酒;象樽一,以盛亚献酒;牺樽一,以盛终献酒。大合乐麾一、柷一、敔一、琴六、瑟二、钟磬各十有六、埙二、箎二、箫四、凤箫四、笙六、笛四、搏拊鼓二、应鼓如之。乐生三十六人、工歌六人,旌二、龠三十六,翟如之;舞生三十六人。洎皇朝定鼎,乐章仪注悉因旧制。康熙四十九年,诏天下武员自把总以上,俱入庙陪祭行礼。执事生员无定数。其祝文云:『维康熙某年、某甲子二(八)月,某甲子朔,越某日某甲子,某衙门、某官、某等敢昭告于至圣先师孔子:惟师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惟兹仲春(秋),谨以牲帛醴齐、粢盛庶品,祗奉旧章,式陈明荐,以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配。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