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厦门志
厦门志
二号同安梭(梁头一丈六尺五寸):新造正价、津贴银共七百九十九两四钱二分八厘;除扣平余十五两九钱八分八厘四毫外,应领银七百八十三两四钱三分九厘八毫。折造正价、津贴银共五百八十七两五钱八分;除扣旧料变价二成一百十七两六钱六分、又扣平余九两三钱九分八厘四毫外,应领银四百六十两五钱二分二厘。大修正价、津贴银共三百九十九两八钱六分七厘;除扣旧料变价一成三十九两九钱八分六厘七毫、又扣平余七两一钱九分七厘七毫外,应领银三百五十二两六钱八分九厘三毫。小修正价、津贴银共二百八十六两一钱五分;除扣旧料变价一成二十八两六钱一分五厘、又扣平余五两一钱五分七厘外,应领银二百五十二两三钱七分八厘。每次加巾顶、插花银四十三两。
三号同安梭(梁头一丈五尺):新造正价、津贴银共七百四十四两二钱五分二厘;除扣平余十四两八钱八分五厘四毫外,应领银七百二十九两三钱六分六厘六毫。折造正价、津贴银共五百四十七两二分四厘;除扣旧料变价二成一百九两四钱四厘八毫、又扣平余八两七钱五分二厘三毫外,应领银四百二十八两八钱六分六厘九毫。大修正价、津贴银共三百七十二两二钱六分九厘;除扣旧料变价一成三十七两二钱二分七厘、又扣平余六两七钱八厘四毫外,应领银三百二十八两三钱三分三厘四毫。小修正价、津贴银共二百六十六两四钱;除扣旧料变价一成二十六两六钱四分、又扣平余四两七钱九分五厘二毫外,应领银二百三十四两九钱二分四厘八毫。每次加巾顶、插花银三十九两。
「集」字号(梁头二丈六尺):新造正价、津贴银共五千九百二十三两七分六厘;除扣平余一百十八两四钱六分一厘五毫二丝外,应领银五千八百四两六钱四毫八丝。折造正价、津贴银共三千八百四十八两九钱七分九厘;除扣旧料变价二成七百六十九两七钱九分五厘、又扣平余六十一两五钱八分五厘六毫六丝四忽外,应领银三千十七两五钱九分九厘五毫三丝六忽。大修正价、津贴银共二千六百十九两三钱五分七厘;除扣旧料变价一成二百六十一两九钱三分五厘七毫、又扣平余四十七两一钱四分二厘六毫外,应领银二千三百十两二钱七分二厘八毫六丝四忽。小修正价、津贴银共一千八百七十四两四钱四分七厘;除扣旧料变价一成一百八十七两四钱四分四厘七毫、又扣平余三十三两七钱四分四丝六忽外,应领银一千六百五十三两二钱六分二厘二毫五丝四忽。
「成」字号(梁头二丈四尺):新造正价、津贴银共五千七十六两九钱二分四厘;除扣平余一百一两五钱二分八厘四毫八丝外,应领银四千九百七十五两三钱八分五厘五毫二丝。折造正价、津贴银共三千二百九十九两一钱二分五厘;除扣旧料变价二成六百五十九两八钱二分五厘、又扣平余五十二两七钱八分六厘外,应领银二千五百八十六两五钱一分四厘。大修正价、津贴银共二千二百四十五两一钱六分四厘;除扣旧料变价一成二百二十四两五钱一分六厘四毫、又扣平余四十两四钱一分一厘九毫五丝二忽外,应领银一千九百八十两二钱三分四厘六毫四丝八忽。小修正价、津贴银共一千六百六两六钱七分;除扣旧料变价一成一百六十两六钱六分七厘、又扣平余二十八两九钱一分八厘九毫八丝外,应领银一千四百十七两零三分零二丝(凡「集」、「成」二字巾顶、插花银在应领价内)。
以上俱照例扣算。尚有应扣如榻模各项等费不载。
船工需用木料名色
大吉木(长六、七丈,围四、五尺。锯开,做水底、航仔、■〈舟本〉抽等用)、中吉木(长五、六丈,围三、四尺。做水底板、■〈舟本〉板甲、篙、招、占柜杠等用)、浮溪木(长四、五丈,围至三尺六寸。做牛栏、头巾顶、插花、篙,长短配用)、高洋木(杉木之略小者。锯开,做■〈舟皮〉 枋配用)。
——以上皆杉木,福州产。
松杠(长五比至九比,围四尺至八尺。做拢骨、乌白航、扛豆、■〈舟本〉 抽、崁巾、篷车大小配用)、松板(做水底、各舱横堵、兽面、尾塞、扛豆、接头、尾航、前后炮架)。
——以上亦福州产。
柯梨木(做斗头车、尾楼车、帆剪桥扛、招床、橹床、目里格、车档、瓮格、崁巾、尾扶手、靠漏筒)、杂木(做椗挑车子、猴头、桅饼、无底升、■〈车加〉辘担、各述仔车宽)、苓木(做■〈舟本〉 面、曲手、翻身、扫帚各极)、松桐木(做铳干、板槽、赛板)、小杉木。
——以上皆漳州产。
樟木(做含檀、龙梁、大小鹿耳;船中最要之件)、赤皮木(做舵椗、舵牙、金楦、舵栗)。
——以上皆淡水产。
连栓木(做占柜、水柜、■〈木盛〉盖、杉板水底各舱堵■〈舟皮〉柱,长短配用)。
——福、漳皆产。
龙骨(用松木。在船底,自头至尾三节。一船之力,皆寄于此)、大桅(用松木。大小配用,夹以含檀、鹿耳)、头桅(用大吉木。在船头,亦夹以含檀)、大小风篷(织篾箬以为帆)、大小桅饼(用杂木。在桅尾内。以车帆)、大小无底升(用离木。在勒肚行船中)、桅座(用樟木。在舱底;竖头桅、大桅用)、斗盖(用樟木。在崁巾内;贮头桅用)、鹿耳(用樟木。夹头桅、大桅)、含檀(用樟木。桅力所寄。「满」、「汉」字号俱于此印烙)、舵牙(用赤皮木。在舵上;用以转动)、上金(用樟木。船后拜舵用)、下金(在船后水内;挂舵用)、椗(用赤皮木。用以泊船)、龙梁(在大桅前;夹大小椗索用)、车档(用赤皮木。以车篷)、夹车档(用杂木)、占柜(官舱顶盖)、水柜(用连栓木。以贮水)、头禁水(在兽面。防禁漏水入舱,故曰禁水)、尾禁水(在尾横外)、车挡(用柯梨木。扯篷、起舵用以绞棍)、夹车档(用杂木)、车耳(扯篷、起占用以缚索)、上下秤(用杉木。在篷上下)、扛豆(用松木。自官舱至龙梁以架舱板)、扛罩(名隔舱板;乃横木也。在大桅处,名曰含檀、又曰梁头;在各舱,名堵经)、屈手极(妈祖堂前两湾木。大船用)、头尾八字极、翻身极、扫帚极(俱用以镶船)、软箸(船尾中间镶木;用以夹舵)、笨枋(船顶板)、通梁(用连栓木。在笨盖下。夹缝处水能走出)、尾穿梁(用樟木。船尾柱)、下株梁(用樟木。在堵内)、大小橹(用柯梨木。挂在船两边)、橹椽(用松木。以架橹,又曰橹床)、招(用杉木。在船头)、托浪板(头尾皆有)、大转水(附大含檀)、水蛇(用松木。两边皆有,用以浮水)、桅猪(用以见下)、猴楦(用杂木。在堵内)、缭牛(系大篷脚■〈纟索〉)、番人耳(船头木)、含檀鞋(削成方本,镶含檀内)、木里鞋(镶桅坐内方木)、转水鞋(船梢上两边方木)、金楦(在下金内)。
正椗■〈纟索〉、副椗■〈纟索〉、三椗■〈纟索〉(缚在椗上,用以泊船)、四椗■〈纟索〉(在港内浅处用)、勒肚■〈纟索〉(缚在舵尾,自船底至船头。行船收紧,以保舵力)大篷藤■〈纟索〉、尾吊■〈纟索〉(缚在舵上、遇浅便于收放)、舵吊■〈纟索〉(缚在舵空)、拔椗■〈纟索〉(缚在车上,用以起椗)、各椗股■〈纟索〉(以缚椗齿)、大桅总■〈纟索〉、头桅总■〈纟索〉、大桅怕■〈纟索〉、头桅怕■〈纟索〉(以保桅)、大篷捍门■〈纟索〉(缚在帆头)、大篷缭■〈纟索〉、缭耳■〈纟索〉(在尾抽上)、梯■〈纟索〉(捆篷头,以便斗手上下)、捍门尾抽缭耳各缭■〈纟索〉、大桅律透■〈纟索〉(未竖桅之时,先透在桅尾;上帆时,律可车帆)、头桅律透■〈纟索〉、天平律透■〈纟索〉(巾顶、插花用)、拔斗■〈纟索〉(拔斗用)、扛■〈舟本〉■〈纟索〉(打水用)、大篷头篷抽缝■〈纟索〉(制帆时,夹在缝内,以保帆力)、秦■〈纟索〉(缚杉板用)、免耳■〈纟索〉(缚在椗后)、尾送尖股■〈纟索〉(旗竿用)。
头巾顶(以布数十幅为帆,张大篷顶上,若头巾。能使船身轻)、插花(亦以布帆在大篷两边。遇旁风,使船不欹侧)。
铁钉(每船或用一百担、五十担)、铁篐(以保桅)、藤、棕、麻(皆打绳■〈纟索〉)、张帆水藤(制帆用)、篾碇■〈纟索〉、草■〈纟索〉、桐油、石灰、草饼(以和油灰)、网纱(以嵌船缝)。
——以上各物,随船大小配用。
杉板船(一只。以便登岸。开洋,则安置大船上)、尾楼灯、金鼓、旗帜、铁锅(二口)、木桶(数十个。取水用)。
每船载杉板船一只,以便登岸。出入悉于舟侧,名水仙门。椗凡三:正椗、副椗、三椗(正椗一名将军碇。不轻下),入水数十丈;棕藤草三絙,约值数百金。寄碇先用铅锺试水深浅;绳六、七十丈,绳尽犹不至底,则不敢寄。铅锺之末,涂以牛油;黏起沙泥,柁工辄能辨至某处。有占风望向者,缘篷绳而上,登眺盘旋,了无怖畏;名曰亚班(亦曰斗手)。
海船按十二支命名:船头边板,曰鼠桥;后两边栏,曰牛栏;柁绳,曰虎尾;繁碇绳木,曰免耳;船底大木,曰龙骨;两边另钉湾杉木,曰水蛇;篷系绳板,曰马脸;船头横覆板,插两角,曰羊角;镶龙骨木,曰猴楦;抱桅篷绳,曰鸡冠;抱椗绳木,曰狗牙;拄桅脚杉木段,曰桅猪(「赤嵌笔谈」)。
贩洋商船桅用番木,购自外番。其木有八:一曰铁■〈木造〉、二曰蜂仔什番、三曰宜树、四曰甘柭、五曰郁木、六曰白犬、七曰卖色、八曰打马。番木最佳者,中有细孔;自本直通至颠,如竹然。厂中战舰以例价所限,桅用松木、舵椗用赤皮、含檀用樟木,余用杂木、杉木,定例也。近日闽山出木稀少,战舰亦间用番木,价倍于他木;皆营员与厂员捐价津贴制造。逢大、小修及折造时,可用者仍用,报部仍以松木。但番木时须以油搓擦,失油则木枯;久可数十年。
商船
商船,自厦门贩货往来内洋及南北通商者,有横洋船、贩艚船。横洋船者,由厦门对渡台湾鹿耳门,涉黑水洋。黑水南北流甚险,船则东西横渡,故谓之「横洋」;船身梁头二丈以上。往来贸易,配运台谷以充内地兵糈;台防同知稽查运配厦门,厦防同知稽查收仓转运。横洋船亦有自台湾载糖至天津贸易者,其船较大,谓之糖船;统谓之透北船。以其违例,加倍配谷。贩艚船,又分南艚、北艚:南艚者,贩货至漳州、南澳、广东各处贸易之船;北艚者,至温州、宁波、上海、天津、登莱、锦州贸易之船。船身略小,梁头一丈八、九尺至二丈余不等;不配台谷,统谓之贩艚船(道光十年,令贩艚船公雇船只,配运台谷。后裁)。
康熙四十二年,商贾船许用双桅。其梁头不得过一丈八尺,舵水人等不得过二十八名;其一丈六、七尺梁头者,不得过二十四名;一丈四、五尺梁头者,不得过十六名;一丈二、三尺梁头者,不得过十四名。出洋渔船,止许单桅。梁头不得过一丈、舵水人等不得过二十名并揽载客货。小船均于未造船时,具呈该州、县,取供严查确系殷实良民亲身出洋船户,取具澳甲、里族各长并邻右当堂画押保结,然后准其成造。造完,该州、县亲验烙号刊名,仍将船甲字号、名姓于船大小桅及船旁大书深刻,并将船户年貌、姓名、籍贯及作何生业开填照内,然后给照,以备汛口查验。其有梁头过限并多带人数诡名顶替,汛口文武官员盘查不实,商船降三级调用,渔船、小船降二级调用(「会典」则例)。
按「中枢政考」:『出洋贸易商船,许用双桅,梁头不得过一丈八尺。如所报梁头一丈八尺而连两■〈舟皮〉水沟统算果有三丈宽者,许用舵水八十人;梁头一丈六、七尺而连两■〈舟皮〉水沟统算果有二丈七、八尺者,许用舵水七十人;梁头一丈四、五尺而连两■〈舟皮〉水沟统算果有二丈五、六尺者,许用六十人。初造时,报明海关及地方官严查』(此条未详年月,载「中枢政考」。巡内洋,似指商船出贩外夷地者而言)?)。备考)。
又如有富民自造商船租与他人及寒薄无赖之人者,失察之州、县罚俸一年;明知不禁者,降二级调用。又隔县、别府、外省之人欲造船者,必于该本县呈明查实,该县取具印结申详督、抚转饬沿海造船之地方州、县成造;仍照例查验舵水、杠椇,刊烙号数、姓名。其违犯之罪名处分,皆照商、渔船一例遵行。如有不遵例报官、私自偷造者,失察之州、县汛口各官,降一级调用(以上吏部则例)。
康熙五十三年,准各省海洋商、渔船只分别书写字样。
雍正九年,以出洋船只往往乘机劫夺,令福建出洋等船大桅上截、自船头至梁头用绿色油漆,易于认识。凡领龙溪、海澄、漳浦、同安、马巷牌照,系厦门行保保结,出入均归厦口盘验稽查。舵工、水手或有事故不及赴县换照者,即由厦防厅添结帮梢(「会典」)。
按「中枢政考」:『自船头起至鹿耳梁头止并大桅上截一半,各省分油漆饰;船头两■〈舟皮〉刊刻某省某州县、某字某号字样。福建船用绿油漆饰红色钩字,浙江船用白油漆饰绿色钩字、广东船用红油漆饰青色钩字、江南船用青油漆饰白色钩字、其篷上大书州县船户姓名,每字俱径尺』。又省例:篷上书字,四边止许空一尺。故福建船,俗谓之「绿头船」;广东船,俗谓之「红头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