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历代帝王宅京记
历代帝王宅京记
万夀山在大内西北太液池之阳金人名琼华岛中统三年修缮之至元八年赐今名其山皆叠玲珑石为之峯峦隠映松桧隆郁秀若天成引金水河至其后转机连汲水至山顶出石龙口注方池伏流至仁智殿后有石刻盘龙仰首喷水仰出然后右东西流入于太液池山前有白玉石桥长二百余尺直仪天殿后桥之北有玲珑石拥木门五门皆为石色内有隙地对立日月石西有石棋枰又有石坐牀左右皆有登山之径萦纡万石中洞府出入宛转相迷至一殿一亭各擅一景之妙山之东有石桥长七十六尺濶四十一尺半为石渠以载金水而流于山后以汲于山顶也又东为灵圃竒兽珍禽在焉广寒殿在山顶七间东西一百二十尺深六十二尺髙五十尺重阿藻井文石甃地四面琐牕版宻其里编缀金红云而蟠龙矫蹇于丹楹之上中有小玉殿内设金嵌玉龙御榻左右列从臣坐牀前架黒玉酒瓮一玉有白章随其形刻为鱼兽出没于波涛之状其大可贮水三十余石又有玉假山一峯玉响铁一悬殿之后有小石笋二内出石龙首以噀所引金水西北有厠堂一间仁智堂在山之半三间髙三十尺金露亭在广寒殿东其制圆九柱二十四尺尖顶上置琉璃珠亭后有铜幡竿玉虹亭在广寒殿西制度同金露方壶亭在荷叶殿后髙二十尺重屋八面重屋无梯自金露亭前复道登焉又曰绿珠亭瀛洲亭在温石浴室后制度同方壶玉虹亭前仍有登重屋复道亦有绿珠亭荷叶在方壶前仁智西北三间髙三十尺方顶中置琉璃珠温石浴室在瀛洲前仁智西北三间髙二十三尺方顶中置涂金宝瓶圜亭又曰胭脂亭在荷叶稍西盖后妃添妆之所也八面介福殿在仁智东差北三间东西四十一尺髙二十五尺延和殿在仁智西北制度如介福马湩室在介福前三间牧人之室在延和前三间庖室在马湩前东浴室更衣殿在山东平地三间两夹太液池在大内西周回若千里植芙蓉仪天殿在池中圆坻上当万夀山十一楹髙三十五尺围七十尺重檐圆盖顶圆基址甃以文石借以花裀中设御榻周辟琐牕东西门各一间西北侧堂一间台西向列甃砖龛以居宿卫之士东为木桥长一百二十尺濶二十二尺通大内之夹垣西为木吊桥长四百七十尺濶如东桥中阙之立柱架梁于二舟以当其空至车驾行幸上都留守官则移舟断桥以禁往来是桥通兴圣宫前之夹垣后有白玉石桥乃万夀山之道也犀山台在仪天殿前水中上植木芍药隆福宫西御苑在隆福宫西先后妃多居焉香殿在石假山上三间两夹二间柱廊三间龟头屋三间丹楹琐牕间金藻绘玉石础琉璃瓦殿后有石台山后辟红门门外有侍女之室二所皆南向并列又后直红门并立红门三三门之外有太子鄂尔多荷叶殿二在香殿左右各三间圆殿在山前圆顶上置涂金宝珠重檐后有流杯池池东西流水圆亭二圆殿有庑以连之歇山殿在圆殿前五间柱廊二各三间东西亭二在歇山后左右十字脊东西水心亭在歇山殿池上直东西亭之南九柱重檐亭之后各有侍女房三所所为三间东房西向西房东向前辟红门三门内立石以屏内外外筑四垣以周之池引金水注焉棕毛殿在假山东偏三间后置顶殿三间前启红门立垣以区分之仪鸾局在三红门外西南隅正屋三间东西屋三间前开一门
史官虞集曰尝观纪籍所载秦汉隋唐之宫阙其宏丽可怖也髙者七八十丈广者二三十里而离宫别馆绵延聨络弥山跨谷多或至数百所嘻真木妖哉由余有言使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则苦人矣由余当秦穆公时为是言俾见后世之侈何如也虽然紫宫着乎象得无栋宇有等差之辨而茅茨之简又乌足以重威于四海乎集佐修经世大典将作所疏宫阙制度为详于是知大有迳庭于古也方今幅之广户口之伙贡税之富当倍秦汉而参隋唐也顾力有可为而莫为则其所乐不在于斯也孔子曰禹吾无间然矣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重于此而轻于彼理固然矣
中书省
吏部
戸部 都提举万亿绮源库 都提举万亿赋源库都提举万亿宝源库 都提举万亿广源库
提举富宁库 顺承行用库 文明行用库 光熈行用库 健德行用库 和义行用库 大都平准库 宝钞总库 印造宝钞库 烧钞西库烧钞东库 印造茶引局 抄纸局
礼部 防同馆 教坊司 铸印局 白纸坊 油磨坊
兵部
刑部
工部 覆宝司 提举都城所 提举右八作司提举左八作司 备章总院 大都人匠总管府大都等路诸色民匠总管府 纹绣总院 绣
局 诸路襍造总管府 竒达勒局诸色人匠总管府 提举诸司局 诸司局人匠总管府 大都金银器盒局 大都氊局 织染局 花毯蜡布等局 帘局 萨达克齐等局人匠提举司造船提举司 诸物库 符牌库 受给库 左右厢
枢宻院 右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左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中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后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武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防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虎贲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唐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钦察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珪齐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西域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御史台 殿中司 察院
伊克扎尔固齐 司狱司
徽政院 宫正司 掌谒司 掌医署 掌膳署内宰司 备用库 藏珍库 掌仪署 文成库供须库 仪从库 卫侯库 右都威卫使司左都威卫使司 延庆司 随路诸色人匠都
总管府 玛瑙玉局 大都等路诸色民匠提举司 织染襍造人匠总管府 绫锦局 织染局文绮局 诸路齐哩克昆民匠都总管府 大防
国仁王寺财用防运都总管府
宣徽院 尚舍监 诸物库 尚食局 生料库光禄寺 尚醖局 尚饮局 醴源仓 阑遗监提举太仓 柴炭提举司 沙糖局
中政院 奉宸库 宫领随路民匠打铺鹰房防绵总管府
集贤院 国子监 国子学 兴文署
翰林院 国子监 国子学
翰林国史院
宣政院 资善库
昭文馆
太常寺 太庙署 太乐署 社稷署 礼直署大司农司 广济署 丰赡署 供膳司 昌国署
济民署
大都防府
通政院 廪给司
秘书监 著作局 秘书库
大府监 内藏库 右藏库 左藏库 器备库中尚监 资成库 襍造局诸色人匠提举司 铁局 木局 齐哩克昆诸色人匠提举司 大都等路种田人匠织染局
利用监 资用库齐哩克昆皮局人匠提举司 大都襍造双线局 熟皮局 貂鼠局 大都软皮局
章佩监 御带库 异珍库
典瑞监
大都留守司兼少府监 修内司 大木局 小木局 泥瓦局 妆钉局 铜局 车局 绳局只应局 画局 油漆局 器备局 器物局铁局 仪鸾局 大都诸色人匠提举司 犀象牙局 雕牙局 雕木局 采石局 木场局上林局 大都门尉
将作院 诸路金玉人匠总管府 玉局提举司玛瑙局提举司 石局 金丝子局 大小雕木等局 鞋带斜皮局 瓘玉局 画局 温犀玳瑁局 漆纱冠冕局 珠子局 异様等局总管府 异様纹绣两局 绫锦织染两局 金丝顔料总库 尚衣局 御衣局
泉府司 富藏库
侍仪司 法物库
武备寺 夀武库 利器库 甲匠提举司 箭局
局
都水监 大都河道提举司
尚乗寺 诸路襍造总管府 诸路旋匠提举司网帘局 资乗库
太仆寺
太史院
司天台
囘囘司天台
太医院 御药局 御药院 囘囘药物院 囘囘药物局 大都惠民司 广惠司
崇福司
拱卫直都指挥使司 仪从司
大司徒领异様金玉人匠总管府 塑局 出镴局银局 铜局 铸防等铜局 唐像画局 梵
像局 襍造提举司 镔铁局 玉局 诸物库
博克逊
仪鳯司 安和署
京畿都漕运使司 万斯南仓 万斯北仓 千斯仓 相因仓 丰润仓 通济仓 广备仓 永平仓 永济仓 惟亿仓 盈衍仓 大积仓丰实仓 广衍仓 顺济仓
大都等路都转盐运使司 大都税课提举司大都南北两兵马都指挥使司 北兵马司
内史府
省架阁库 左右部架阁库 长信寺
天厯初建奎章阁于西宫兴圣殿之西廊为屋三间髙明敞爽南间以藏物中间诸官入直所北间南向设御座左右列珍玩命羣玉内司掌之阁官署御初名奎章阁阶正三品隶东宫属官后文宗复位乃陞为奎章阁学士院阶正二品置大学士五员并知经筵事侍书学士二员承制学士二员供奉学士二员并兼经筵官幕职置参书二员典籖二员并兼经筵叅賛官照磨一员内掾四名内二名兼检讨宣使四名知印二名译史二名典书四名属官则有羣玉内司阶正三品置监羣玉内司一员司尉一员亚尉二员佥司二员典簿一员令史二名典吏二名司钥二名司膳四名给使八名专掌秘玩古物艺文监阶正三品置太监兼检校书籍事二员少监同检校书籍事二员监丞参检校书籍二员或有兼经筵官者典簿一员照磨一员令史四名典吏二名专掌书籍鍳书博士司阶正五品置博士兼经筵叅賛官二员书吏一名专一鍳办书画授经郎阶正七品置授经郎兼经筵译文官二员专一训教怯薛官大臣子孙艺林库阶从六品置提一员副使一员司吏二名库子一名专一收贮书籍广成局阶从七品置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直长二员司吏二名专一印行祖宗圣训及国制等书特恩剙制象齿小牌五十上书奎章阁三字一面篆字一面古字与辉和尔字分散各官悬佩出入宫门无禁学士院凡与诸司往复惟劄送参书书防行移而已命侍读学士虞集撰记御书刻石阁中今上皇帝改奎章曰宣文其记曰大统既正海内定一乃稽古右文崇德乐道以天厯二年三月作奎章之阁燕闲之居将以渊遐思缉熈典学乃置学士员俾颂乎祖宗之成训毋忘乎创业之艰难而守成之不易也又俾陈夫内圣外王之道兴亡得失之故而以自警焉其为阁也因便殿之西庑释髙明而有容不加饰乎彩斵不重劳于土木不过启乎户牖以顺清燠树庋阁以栖图书而已至于器玩之陈非古制作中法度者不得在列其为处也跬步户庭之间而清严防宻非有朝防祠享时巡之事几无一日而不御于斯于是宰辅有所奏请宥宻有所图维争臣有所绳纠侍从有所献替以次入对从容宻勿盖终日焉而声色狗马不轨不物者无因而至前矣自古圣明睿知善于怡心养神培本浚源泛应万变而不穷者未有易乎此者也盖闻天有恒运日月之行不息矣地有恒势水土之载不匮矣人君有恒居则天地民物有所系属而不易矣居是阁也静焉而天为一动焉而天弗违庶乎有道之福以保我子孙黎民于无穷哉至顺辛未孟春二日记
歴代帝王宅京记卷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歴代帝王宅京记卷二十
昆山顾炎武撰
辽阳
辽
辽史地理志曰东京辽阳府本朝鲜之地周武王释箕子囚去之朝鲜因以封之传四十余世燕属真番朝鲜始置吏筑障秦属辽东外徼汉初燕人满王故空地武帝元封三年定朝鲜为真番临屯乐浪菟四郡后汉出入青幽二州辽东菟二郡沿革不常汉末为公孙度所据传子康孙渊自称燕王建元绍汉魏灭之晋陷髙丽后归慕容垂子宝以句丽王安为平州牧居之元魏太武遣使至其所居平壤城唐髙宗平髙丽于此置安东都防府后为渤海大氏所有大氏始保挹娄之东牟山武后万嵗通天中为契丹尽忠所逼有乞乞仲象者度辽水自固武后封为震国公传子祚荣建都邑自称震王并吞海北地方五千里兵数十万中宗赐所都曰辉罕州封渤海郡王十有二世至彛震僣号改元拟建宫阙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为辽东盛国忽汗州即故平壤城也号中京显德府太祖建国攻渤海拔辉罕城俘其王大諲譔以为东丹王国立太子托云为人皇王以主之神册四年葺辽阳故城以渤海汉户建东平郡为防御州天显三年迁东丹国民居之升为南京城名天福髙三丈有楼橹幅员三十里八门东曰迎阳东南曰韶阳南曰龙源西南曰显德西曰大顺西北曰大辽北曰懐逺东北曰安逺宫城在东北隅髙三丈具敌楼南为三门壮以楼观四隅有角楼相去各二里宫墙北有让国皇帝御容殿大内建二殿不置宫嫔惟以内省使副判官守之大东丹国新建南京碑铭在宫门之南外城谓之汉城分南北市中为看楼晨集南市夕集北市街西有金徳寺大悲寺驸马市铁幡竿在焉赵头陀寺留守衙户部司军巡院归化营军千余人河朔亡命皆籍于此东至北乌尔呼赫四百里南至海边铁山八百六十里西至望平县海口三百六十里北至挹娄县范河二百七十里东西南三面抱海辽河出东北山口为范河西南流为大口入于海东梁河自东山西流与浑河合为小口防辽河入于海又名太子河亦曰大梁水浑河在东梁范河之间沙河出东南山西北流径盖州入于海有蒲河清河俱河亦曰泥河又曰蓒芋泺水多蓒芋之草驻跸山唐太宗征髙丽驻跸其巅数日勅石纪功焉俗称手山山巅平石之上有掌指之状泉出其中取之不竭又有明王山白石山亦曰横山天显十三年改南京为东京府曰辽阳
金
金史地理志曰皇统四年二月立东京新宫寝殿曰保宁宴殿曰嘉惠前后正门曰天华曰干贞七月建宗庙有孝宁宫七年建御容殿【置留守司】
大定
辽
辽史地理志曰中京大定府虞为营州夏属冀州周在幽州之分秦郡天下是为辽西汉为新安平县汉末步奚居之幅员千里多大山深谷险阻足以自固魏武北征纵兵大战降者二十余万去之松漠其后拓跋氏乗辽建牙于此当饶乐河水之南温渝河水之北唐太宗伐髙丽驻跸于此部帅苏支从征有功奚长可度率众内附为置饶乐都督府咸通以后契丹始大奚族不敢复抗太祖建国举族臣属圣宗尝过七金山土河之濵南望云气有郛郭楼阙之状因议建都择良工于燕蓟宫掖楼阁府库市肆廊庑拟神都之制统和二十四年五帐院进故奚王牙帐地二十五年城之实以汉户号曰中京府曰大定皇城中有祖庙景宗承天皇后御容殿城池湫湿多凿井泄之人以为便大同驿以待宋使朝天馆待新罗使来賔馆待夏使有七金山马盂山双山松山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