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县志

  吴敏太湖人,永乐间任。
  汉世袭。
  应高6汉子。
  邦兴嘉靖间任。
  汪宏西安人,成化间调本所。
  用卿世袭。
  继武嘉靖间任。
  陈遇龙临淮人。
  7世袭。
  璧子。
  焘璧子。
  彭观至江无继。
  陈忠至灏无继。
  陶旺至春无继。
  章礼至清无继。
  朱珤无继。
  董虎无继。



镇抚



  邓子胜无继。
  朱政调卫。



中所正千户



  冯成顺义人,永乐间任。
  畀经9世袭。



副千户



  韩璧光山人,洪武间升本职。
  卿世袭。
  荣卿子。
  刘添天长人,洪武间任。
  芳世袭。
  国栋芳子。
  森嘉靖间袭。
  袁福至芳无继。
  王篪无继。



百户



  金亮定远人,洪武间任。
  广世袭。
  定广子。
  10定子。
  王篪舒城人,成化间调本所。
  焜世袭。
  斌焜子。
  灿嘉靖间袭,优给。
  赵永江西德化人,洪武间任。
  龙世袭。
  恩龙子。
  贵嘉靖间袭。
  张保定远人,洪武间任。
  镗世袭。
  应旸镗子。
  荣嘉靖间袭。
  王兴合淝人,洪武间任。
  一兰世袭。
  统一兰子。
  桂嘉靖间袭,优给。
  舒能德兴人永乐间任。
  国珍世袭。
  洪猷国珍子。
  良桂嘉靖间袭。
  谢安沙县人,洪武间任。
  云世袭。
  言云子
  忠嘉靖间袭。
  安用宜春人,洪武间任。
  民世袭。
  贞吉民子。
  胜嘉靖间袭。
  吴凯广昌人。
  起世袭。



镇抚



  李佐龙溪人,隆庆间以武举会试中式授本职。
  游忠调卫。
  殷逊革除。



前所正千户



  杨显江阴人,宣德间任。
  洪谟世袭。
  公烈洪谟子。
  添赐嘉靖间袭。



副千户



  王祐萧县人,永乐间任。
  得用世袭,优给。
  应寿得用弟。
  刘铎
  璞世袭。
  胡铭至玟无继。
  萧源革除。



百户



  谈道广德州人,永乐间任,道游志作通。
  大器世袭。
  杰大器子。
  绶嘉靖间袭。
  符庸诸暨人,宣德间任。
  焲世袭。
  节焲子。
  御节弟。
  旻嘉靖间袭。
  连朝用建宁人,隆庆间升本职。
  国昌优给。
  杜寿(11)单县人。
  本通优给。
  嘉靖间袭。
  万安南城人。
  世忠世袭。
  相乏嗣。
  棋相弟。
  邦裕棋子。
  李通沙县人,降袭始任李宝。
  胡祥至琏无继。



后所正千户



  胡善滑县人,永乐间调本所。
  韵世袭。
  镗韵子。
  武嘉靖间任。



副千户



  张庸单县人,洪武间任。
  启爵世袭。
  诚启爵子。
  承钦嘉靖间袭。
  宋忠章邱人,宣德间调本所。
  恩世袭优给。
  应龙恩子。
  黄震寿州人,景泰间任本职。
  绣嘉靖间,会试中式升指挥佥事掌印。
  即戎绣子。
  杨景至功佑无继。



百户



  超童南城人,永乐间调本所。
  环世袭。
  万民环子。
  张来子怀远人,洪武间任。
  韬世袭。
  象申(13)韬子。
  恺嘉靖间袭。
  杨臣通城人,万历间调本职。
  国光臣子。
  田方合山人(12)洪武间任。
  九区世袭。
  春嘉靖间袭。
  朱道
  荣世袭。
  杨兴至预无继。
  王能至荣无继。
  石亮至成无继。
  薛宾至贵无继。
  黄朱保无继。
  方全无继。
  瞿通调卫。



镇抚



  郑清调卫。









延平卫守备



  吴汝瑜桐庐人,武进士,顺治十年任。



中所千总



  马犹龙福宁人,武举,顺治九年任。



延平协镇副将



  张国柱字虎臣陕西人
  王爱臣降游击。
  马梦龙
  侯 全锦州卫人。
  袁如桂忠义右卫人。
  陈维新顺天人,甲科。
  章 臣山西人。
  管良璧辽东人。
  陈士恺漳州人。
  王朝钦镶白旗人。
  吕得胜山西人。
  熊 经湖广人。
  杨世懋漳浦人。
  丁 沂扬州人。
  韩忠徵凤阳人。
  欧阳凯14漳浦人。
  陈 植15献县人。
  柯 鼎镶红旗人。
  顾洪亮辽东人。
  张殿臣贵州人。
  初有德莲莱人。
  李维扬阳春人。
  马骥宁夏人。
  李之栋三原16人。
  呼 麟陕西人。
  梁峙楹陕西人,乾隆二年任。
  陈 益宁夏人,世袭,乾隆九年任。
  徐梦熊沂州人,武进士,乾隆十二年任。
  郭洪基大同人,武进士,乾隆十四的任。
  杨 普正白旗人,武进士,乾隆十七年任。
  刘汉杰遵化州人,乾隆二十年任。
  窦 宁平定人,武进士,乾隆二十一年任。
  张文成兰州人,乾隆二十二年任。
  李如筠咸宁人,武进士,侍卫,乾隆二十三年任。
  翁 达云南南宁人,行伍,乾隆三十一年任。
  七拉克镶黄旗,蒙古,荫生,乾隆三十九年任。
  沈 琯甘萧宁朔人,进士,乾隆四十四年任。
  马 熊山西朔州人,行伍,乾隆四十七年任。
  林天洛浙江江山县人,进士,乾隆五十年任。
  特克什布正黄旗,满州人,乾隆五十三年任。
  曹 贵江南安徽青阳人,乾隆五十七年任,行伍。
  爱新泰正黄旗,前锋参领,乾隆六十年任。
  李庆云正蓝旗汉军,嘉庆四年任。
  金殿安山东聊城人,进士,嘉庆七年任。
  张良槐贵州天定府人,武举人,嘉庆十年任。
  花山保镶蓝旗二喇唹塞克精额佐领下人,由前锋校山身,十三年八月任。
  范树恭镶黄旗汉军,监生,嘉庆十四年任。
  吴开泰湖北东湖人,嘉庆十五年任。
  周永德镶白旗汉军人,嘉庆十六年任。
  恒 贵镶白旗满州人,嘉庆十八年任。
  张联奎甘肃安化人,武进士,嘉庆二十三年任。
  赵裕福镶红旗汉军,三等轻车都尉,嘉庆二十四年任。
  特通阿正黄旗满州,道光三年任。
  花尚阿正蓝旗满州人,道光六年任。
  王忠贵贵州贵阳府人,道光九年任。
  文 通正白旗满洲人,世袭云骑尉,道光十四年任。
  马崇凯道光。
  灵 德咸丰元年任。
  重 治咸丰二年任。
  李寿春武探花,咸丰十年任。
  王捷元咸丰三年任。
  裴什贺同治。
  闵子谦同治。
  吴忠贵同治。
  谢复云同治。
  杨晓春同治。
  萧仪斌光绪。
  赖安邦光绪。
  林传榜光绪。
  志 桐光绪。
  恭 普光绪。
  长 春光绪。
  群 魁光绪。
  曹德奎江苏人,进士,宣统元年任。
  【校】
  1.盱眙人:原本及同治本作“旴昭人”今据府志本改。
  2.问仁:原本作“翀问仁”,今据府志本改。
  3.翀豹:原本作“豹”,今据府本改。
  4.椿:原本作“樁”,今据同治本改。
  5.柱:延平府志作“贵”。
  6.应高:延平府志作“应尚”。
  7.:延平府志作“钺”。
  8.朱珤:同治本作“”。
  9.畀经:延平府志作“冯升”。
  10.:延平府志作“镌”。
  11.单县:原本及同治本作“单县”延平府志作“巢县”。
  12.合山:原本作“含山”今据改。
  13.象申:原本作“象甲”,今据府志、同治本改。
  14.漳浦人:原书缺今据补。
  15.陈植:原本及同治本作“陈植”,延平府志作“栋”。
  16.三原:原本作“三元”,今据府志本改。



延平协左营都司



  秦名愈四川成都县人,行伍,乾隆二十七年任。
  马世熙直隶河间府人,行伍,乾隆三十四年任。
  董君玉广西苍梧县人,行伍,乾隆三十八年任。
  冯照州山西阳曲县人,进士,乾隆四十一年任。
  王万春直隶大兴人,武举,乾隆四十七年任。
  杨国瑛广东钦州人,行伍,乾隆五十三年任。
  史光仪浙江鄞县人,行伍,乾隆五十七年任。
  胡云上江南娄县人,行伍,乾隆六十年任。
  陈 琦贵州贞丰州人,行伍,嘉庆四年任。
  黄 福湖南临武县人,行伍,嘉庆八年任。
  范树如镶黄旗汉军人,嘉庆十年任。
  雷静元广西全州人,进士,嘉庆十三年任。
  奎 龄咸丰。
  张光绪。
  景 昌光绪。
  林 升光绪。
  吴庚龙光绪。
  续 祥光绪。



延平右营都司
  原驻防永安,后改移泉州南安县洪濑地方,故缺其名。
  左营守备移驻永安。



  庞国栋江南人。
  朱国彦保安州人。
  陈 辉泉州人。
  罗维城河间人。
  张任1
  陈光祚
  马 骥
  叶
  陈君赞
  黄振绪
  陆 坦仁和人,雍正十二年任。
  余国龙普定人2,乾隆六年任。
  冯廷揆平南人,武进士,乾隆十二年任。
  吴 顺正白旗人,乾隆十七年任。
  何咸逵3当涂人,武进士,乾隆二十三年任。
  杜世杰长安人,乾隆二十六年任。
  张 招正红旗汉军,世袭,乾隆三十一年任。
  杨大振山东滋阳人,武举,乾隆三十二年任。
  师圣贵福建闽县人,行伍,乾隆三十八年任。
  高守忠山西阳曲县人,行伍,乾隆四十七年任。
  黄恩荣湖北江夏人,世袭,乾隆五十五年任。
  袁君选浙江丽水人,行伍,嘉庆十一年任。
  【校】
  1.张任:同治本作“张仕”。
  2.普定人:乾隆府志作“普安人”。
  3.何咸逵:乾隆府志作“何成逵”。


右营守备后移驻台湾艋舺营。



  柴自新有传。
  宁忠弼顺天人。
  田 嵩武进士,河南人。
  李保定人,已后改任千总,至雍正六年仍用守备。
  黄成绪历城人,武进士,雍正六年任。
  李玉堂汝宁人,武进士,乾隆四年任。
  黄金章南海人,乾隆十五年任。
  杨嘉禄浮梁人,乾隆十九年任。
  张 玙贵定人,乾隆二十三年任。
  周 绣直隶宣化人,乾隆二十四年任。
  翟 钺祥符人,乾隆二十七年任。
  董振德山西藿州人,武举,乾隆三十一年任。
  蒋观涛直隶宝坻人,行伍,乾隆三十七年任。
  王本城河南祥符人,行伍,乾隆四十九年任。
  卢 植山西朔州人,武进士,乾隆五十五年任。
  高攀龙山东濮州人,武进士,乾隆五十七年任。
  冯长清陕西韩城人,武进士,嘉庆十二年任。
学校志第十二
  古者国学与乡学并重,虞庠、夏校、殷序尚矣。周文王立三雍,棫朴菁莪,称作人焉。周礼大司徒,教典州长党正,皆教民之官。东迁学废,郑在王畿内,子衿兴刺。子产为政,郑人欲毁乡校。原氏为王卿士,至以不悦学语於朝。然鲁僖以泮宫作颂,齐桓立士乡见称,又未尝不崇儒而重士也。汉兴,高祖过鲁,以大牢祀孔子,为后世尊孔之始。武帝表章六经,置博士弟子员。光武始立学,太学之盛,至三万余人。隋唐以降,虽文艺取士,非复先王敦实之义。然古之大儒以文名,皆以道名者也。南平自罗文质诞生,李文靖继之,上接龟山之传,下启朱子之绪。自是人材辈出,大魁於春官,跻列於卿贰者,郁郁彬彬蔚矣哉。今之学犹古之学也,幸生道学之邦,四先生之风未远,其有闻而兴起者乎?故学以讲明礼义,非以弋功名为重。昔朱子在南康军,建白鹿洞书院,立条规以训士,明代书院之盛,实宗焉。我邑设道南书院,为官师讲学之地,自庚子一役,清廷变法,遂开学堂,停大小试,而学校与书院,俱非旧观。今者民国肇造,尤重教育,立中学,高等小学,国民学校,分三阶级。而在省会,又有师范,法政诸科。教之术不同,而其所以为智育、体育、德育者则一也。夫兴废靡常,教化为本。圣人之道,如日月经天。虽有时而食,及其更也,人皆仰之。今之谈教育者,废读经而重格致,其兆已先见於有清之末。光绪二十八年,南平县学圣庙灾。未几而国步卒改,取士之权,不在上而在下也。姑录其先代规制,而以各学堂次焉,则世变之所由来可知己。



儒学



  府儒学在梅山寺旧址,始自宋天圣三年,郡守曹修古,创建於郡治后山之巅,即西山,俗所谓御史台之前也。绍兴二年,郡守刘子翼,徙建於郡西龙津馆,未几,仍复旧所,元因之。明成化九年、郡守盛颙,多所改拓。其后刘侃、王范、苏章、孙衍各守,相继修建。而同知丁隆,通判罗环,教授徐彰,又迁普通寺,以广其基。万历戊午,始移今所,规模略具。天启乙丑,复加更正,其制始备。崇祯甲戌、丁丑、辛巳俱有增修。清朝顺治乙酉,曾司李、钱守、章守、许守、叠相修葺。康熙己酉、丁丑,崔守、范守又两次修之。己丑、辛丑复有浚池、筑桥、辟墙垣、建明伦堂诸役。先师庙,坐北向南。东西为两庑,前为大成门,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门外甃石作泮池,又外为棘门。庙右为崇圣祠,前为魁星1阁,庙左为明伦堂。其官廨即在堂左,前后各六间。教授居前,训导居后。乾隆十六年,知府胡宝琳,倡捐重修学宫,并训导廨舍。
  县儒学,旧在西郊,旧县治西,宋熙宁间建,元因之。明洪武三年,知县刘居信,改建於三皇庙故址,即今学也,在西郊虎头山之麓。前临九峰,襟带双流,中为先师大成殿。殿左为明伦堂,后为崇圣祠。堂左为土地祠,堂右为海公公名瑞,号刚峰,琼州人,任教谕。祠,旧右,海公手植双桧。堂东西廊,为居仁、由义斋舍。前为泮池,更前为仪门。门左为魁星阁,又左2为教谕署,署左小巷通罗胜巷,前达大街。仪门南有墙石,题曰泮宫。东为大门。圣殿东西两庑,前为戟门,左右名宦、乡贤祠。门南为棂星门,又南为万仞宫墙,墙内东为义路,西为礼门。墙外建“万里鹏程”坊。庙右为训导署,署后为文昌阁。自刘居信改建后,洪武十六年,县丞罗南山,教谕彭秉德,廓大之,宣德七年毁,知府雷城重建。正统以后,知县胡滨、刘铭迭建。洪治十一年复毁,知县陆嵩,请於知府孙衍,巡按胡华,参政俞俊,佥事富玹,偕教谕黄淑督建,规模整密。嘉靖七年,以圣庙在明伦堂南,阂於远眺,且庙前学后,亦於尊礼未专。请於巡按聂豹,属知府屠侨,移庙於明伦堂右,旧豫章书院址。并改建棂星门学门,规模视昔,益加宏敞。嘉靖三十三年,知府沈鎜,同知曾子钦,因诸生请辟学前大路夷。其工由右建“万里鹏程”坊,架长亭,直达旧府学街路,民居前绕,纡迥萦带,万历四年冬毁。知府管大勋,改从庙门之南,中道而出。训导黄元采,拓启圣祠地为祠三,中祀启圣,左右祀文昌、魁星。二十一年教谕吴梦斗,谓祠扼来龙非宜,与署县赵楷,议改庙右。三十六年春,知府薛藩,以前途壅蔽,与朝山不相迎。值民居火,同署县徐久德,捐俸易地,向棂星门前,辟青云路,直达溪浒。三十九年,知县刘兆元修葺,设文昌像。又以民居小巷,逼射学门渠水,外反而去,乃改浚之,使环流焉。四十七年,知县商之彝重建。天启七年,教谕林芸孙修。崇祯二年,知县吴襄复修。通判谢朝纪,以庙后启圣祠址,山拱水抱,宜专祀文昌。教谕范方,重建大阁於其上。清鼎革初,西郊灾,延及学宫,堂庑斋舍,文昌、魁星祠阁皆烬。副将张国柱,帅兵力救,仅留大殿,而门窗瓦壁,俱已无存。顺治庚寅,知县汪蘅,请於巡按王应元,守道曾延孔,各捐百金以倡,至耗学田济之,未克告竣,旋复颓圮。戊戌秋,训导李应禧,见学宫鞠草,又门役杂居其间,向之青云路环流沟,为前人所辟浚者,复遭淤塞,与知县姜修仁,白诸巡按成性,提学陈瑾,知府张夙抱,各捐俸有差。守道孔自洙临视,复捐百金成之。於是先师庙、启圣祠、两庑棂星门、明伦堂、仪门皆复旧观。康熙庚申,教谕许文章,倡率重修。己丑夏,教谕周宗濂,训导张泰期,复谋修葺,巡道陈廷统,知府章培基,通判孙念绪,知县顾之安,协镇丁沂,各分俸助之。庚寅岁,摄县同知江芑芭,重修文昌阁及像。乙未岁,教谕周宗濂,谋於知县李丕煜。雍正二年,教谕张月攀,训导吴达儒。乾隆二年,知县许廷璠,先后倡修,然皆因其敝漏,为之小补。向时规复者,仍日就侵塞。乾隆二十五年,训导范时进,倡率修建,绅士踊跃题捐,费银三千七百余两,庙学焕然更新。清出戟门左右,建名宦、乡贤二祠,以补昔时之阙,并买左旁陈俊辉、李治岐、魏熙选、陈御章、陈××五屋,用价银一百零二两一钱购买,折出基址横四丈一尺,直五丈九尺。右旁买邓天一、徐华屋共二植,用价银三十三两,折出基址横一丈一尺,直四丈七尺。又於训导署,清出邓姓库屋,用价银一百九十两。三十五年,职员章隽,出囊中金八百余两,辟青云路,建“万里鹏程”坊,买屋而拓之,自万仞宫墙,南至溪浒,左至大沟墙内外,俱属学基;右至陈姓墙,及陈店为界,计长一十四丈六尺,横七丈八尺,是为青云路,建坊於其中衢,仍其旧题曰“万里鹏程”。同治八年,郡守赵均,知县彭鏊,督士绅捐修。光绪二十六年复重修始竣。至光绪二十八年六月初一日未刻,圣殿及两庑大成门同时俱灾,仅存崇圣祠、海公祠、明伦堂、及居仁、由义斋署门而已。民国裁学,春秋二丁,移登府学,遂难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