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县采访册


  吕节孝妇事实

  节孝妇吕淑娘,大竹里西门外柑宅庄吕汉女也。母简氏,生妇于嘉庆乙丑,越道光壬午,妇年十八,适赤山里米香店庄儒士王奕捷为妻。妇素知书,深娴内则,孝翁姑,勤中馈,皆得力于学。甲申,夫卒,妇年方二十,遗孤仅生四阅月,竟矢志养亲抚子。年七十而终(即同治甲戌年),计守节五十一年,未奉旌表。(生员赵维魁报)

  郑节孝妇事实

  节孝妇郑粉娘,凤山里大桥头庄贡生郑元宗长女也。生于道光癸未,越壬寅,妇年二十,适大竹里篱仔内庄陈瑜为妻。丁未,夫故,妇方二十有五,怀有遗腹娠,仅生一女。有富儒闻其美,欲娶之。妇素孝,不忍弃翁姑,婉言谢绝。翁姑贤之,为螟一子,俾妇抚养。成立,以武童应试入郡庠(学名德泉)。光绪癸未,妇卒,年六十一,计守节三十七年,未奉旌表。(童生王镜金报)

  曹节孝妇事实

  节孝妇曹柔娘,凤山里陂腹内庄曹浚哲长女也。生于嘉庆戊辰,越道光丁亥,妇年二十,适大竹里邑城内中和街儒士陈有两为妻。善事姑嫜,而不得于其夫,以故无所出。庚寅,夫卒,妇哭之甚哀,愿以身殉,赖姑劝之得免。家贫窘,女红度日。其姒怜之,乃以一男为之嗣。同治辛未,妇卒,年六十有四,计守节四十二年,未奉旌表。(童生王镜金报)

  黄节孝妇事实

  节孝妇黄谨娘,大竹里新甲庄黄和尚女也。生于道光丙甲,越咸丰辛亥,妇年十六,适同里林竹竿庄杨汉为妻。同治癸亥,汉卒,妇方二十有八,翁姑在堂,两孤儿又皆幼小,苦况难堪,不得已习孟光之业,磨砻杵臼,藉以度日。其伯又不时资助,始免饥寒。两儿渐长,一耕、一读。次子年至二十五,学业将成,不幸夭折。未几,而长子亦相继沦亡,仅存两幼孙,闻者莫不哀之。光绪癸巳,妇卒,年五十有八,计守节三十一年,未奉旌表。(童生余国祥报)

  黄节妇事实

  节妇黄梅娘,大竹里五块厝庄黄功劳女也。母唐氏,生妇于道光乙未,越咸丰壬子,妇年十八,适同里能雅寮庄孙戆为妻。同治甲子,戆卒,妇年三十岁,遗孤二。长者仅十龄,次者仅五龄耳。家无升斗储,妇日耕、夜织,不惮劬劳。有狂且掷银戏之,妇痛哭詈骂,狂且惊逸。自是,莫敢有萌非礼之想者。二子皆成,以耕农为业,颇善居积,妇勤俭如故。现年(甲午)六十岁,未奉旌表。(童生余国祥报)

  叶节孝妇事实

  节孝妇叶纱娘,仁寿里程乡庄叶尾吉女也。母朱氏,生妇于嘉庆丁丑,越道光壬辰,妇年十六,适嘉祥里五甲尾庄侯印绶为妻。事姑黄氏,能得欢心。姑没,哀毁如礼。与夫同甘苦,丝毫无怨言。丙午,夫故,妇年三十岁。矢志孀守,抚其子以成立。子名纯青,于光绪乙亥入邑庠,妇犹及见之。庚寅,妇卒,年七十有四,计守节四十五年,未奉旌表。(贡生苏玉辉报)

  许节孝妇事实

  节孝妇许竿娘,半屏里顶五块厝庄许天赐女也。母陈氏,生妇于嘉庆辛酉,越庚辰,妇年二十,适兴隆里左营庄曾陷为妻。事姑氏以孝闻。道光丙戌,夫没,妇方二十有六,遗孪生二子。长曰双,次曰元。时,均各两岁。姑在堂,家仅中资,妇勤织纴以佐之。事姑二十余载。两儿一耕、一读,其次者已于丙午年入邑庠。是年,妇卒,寿四十六岁,计守节二十七年,未奉旌表。(生员吴如润报)

  寿妇张氏

  丁车万妻张氏,邑城内仁和街人。寿一百十七岁。送终之日,二子年俱九十余,长孙亦逾七旬。随行护丧者七、八十人,皆其曾元云礽,一时称极盛焉。此道光初年事。先君子幼时,曾亲见之。所述如此。询诸近人,无有知者。姑识其略以备釆。(廪生卢尔德嘉报)

  寿妇蔡氏

  朱泉妇蔡变娘,观音里无水寮庄人。生于乾隆四十六年正月二十三日午时,卒于光绪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子时,享寿百有二岁(其夫寿七十二岁,长子寿七十六岁,俱先妇卒)。送终之日,子三人(长子讲先卒,次子乌嘴、次芸、次初俱存),孙五人(长孙调、次景、次致、次平、次和尚),曾孙七人(长蛋、次炎、次象、次狮、次僯、次挝、次壹),元孙二十二人(长闯、次霏、次订、次粮、次客、次高、次青莲、次联升、次盛、次布、次吉、次川、次力、次掌、次来传、次仲、次求、次福、次来生、次什、次清、次英)。(生员曾耀道报)

  右新辑列女凡一百二十八口,每篇末必云某人报者,皆本人自愿作保,以防冒滥也。至釆访不确及无人为保认者,概不敢登,以昭慎重。光绪二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廪生卢尔德嘉谨识。
 

壬部

  艺文(一)

  扁额

  碑碣

  兵事(上)

   扁额

  敕建昭忠祠扁

  在北郊武洛塘山南。本祠内享堂正门上高二尺,宽五尺,正书三十七行,十四字,其辞云:

  两江总督臣沈葆桢谨奏:为铭军剿番阵亡员弁勇丁在凤山县建祠告成,恳请列入祠典,以慰忠魂,恭折仰祈圣鉴事。

  窃照同治十三年生番肇衅,饬调福建陆路提督唐定奎,统带铭武步队十三营,驰赴台湾会合戡定。其阵亡、伤亡、病故各员弁勇丁,仰蒙赐恤入祀昭忠祠。旋经该提督于光绪二年七月分筹款在于凤山县北门外武洛塘购买基地,檄饬参将程曾郁、凤山县知县孙继祖设局办理,建立昭忠祠享堂三间、两庑各三间,旁葬勇棺一千一百四十九具。又于枋寮购地,作为义冢,迁葬前敌、内山等处勇棺七百六十九具,于上年八月分一律工竣。据该提督申请具奏前来。臣等查铭武诸军前次奉调剿番,重洋涉险,斩棘披荆,较之剿逆、剿捻,尤为艰苦。所有该军阵亡、伤亡、病故各员弁勇丁,既据该提督筹款购买基地,建祠告成,相应请旨,准其列入祠典,由地方官春秋致祭,以慰忠魂。除将送到图说咨移部科查照外,谨会同闽浙督臣何璟、福建抚臣丁日昌恭折具陈,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训示。谨奏。光绪三年七月十五日军机大臣奉旨:着照所请,该部知道。钦此。光绪四年二月日,福建陆路提督臣唐定奎恭录敬立。

  慈济扁

  在双慈亭左室。高二尺三寸,宽六尺,中横书「慈济」两大字,方各尺许,两旁正书十三行,行十六字。其辞云:

  时乾隆五十三年季春榖旦,凤山陂头街双慈亭奉观音、天后圣像,住持僧戒香存慈悲心、行济人事,拯难扶危,素所持履者。然也,丙午冬,逆匪构乱,劫县伤官,学博叶公梦苓、陈公龙池,招集义民,驻陂头堵剿不克被害。而叶公一家死者十三人。叶公孺人林氏自刎以殉,仅遗幼男一、幼女三。僧戒香罄素积忏资,买棺以殓,并衣食所遗幼男,其收埋官兵义民之死难者,不可胜计。洵不愧双慈亭之住持矣。余遭贼难,赖戒香引避,得免。事定,爰旌以扁,兼题数言,以志不忘云。

  奏赐军功五品顶戴俸满台湾府教授罗前荫题。

  正德厚生扁

  在曹公祠享堂上。咸丰庚申小阳春榖旦,阖邑士庶敬立。

  德速邮传扁

  在凤仪书院头门中楹上,恭颂邑侯丁大老爷德政。道光己酉年端月榖旦,阖邑绅耆立。

  仁恩广被扁

  在凤仪书院讲堂中楹上,恭颂分府宪摄理邑侯仝大老爷德政。道光壬寅年桐月榖旦,阖邑衿耆铺民敬立。

  廉能着绩扁

  在凤仪书院讲堂东楹上,恭颂父师绍堂孙大老爷德政。同治十年蒲月,仁寿里绅耆铺户立。

  菁莪造士扁

  在凤仪书院讲堂西楹上,恭颂卓翁李大老爷宾兴德政。凤仪书院绅士敬立。

  郇伯遗风扁

  在曹公祠拜亭上,恭颂绍堂孙老公祖大人德政。治下东港绅郊同叩。

  谊敦推解扁

  在考棚厅事上,太子少保、头品顶戴、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兼管提督盐政印务、节制太原城守尉、一等威毅伯、曾为全台协助晋赈。官绅士民立。

  好义急公扁

  在观音里仁武庄刘厝公学。道光十八年九月,特授福建台湾府凤山县正堂曹,为监生刘呈和立。系造西门功绩。按此扁有四,同时,造大东门为卫千总职衔蓝见元,造小东门为生员曹鸣珂,造外北门为职员卢朝宗,三家均有此扁,款式同。

  一乡善士扁

  在参将署前简宅内。乾隆十五年六月,钦命巡按福建台湾等处地方兼提督学政,河南道监察御史加三级纪录四次杨开鼎,为凤山县乡饮宾简跃千立。

  松筠节操扁

  在大竹里三块厝街龚宅内。咸丰九年十月,钦命兵部左侍郎、提督福建全省学院、加十级随带加五级纪录十次徐,为凤山县旌奖节孝故武生龚维春妻周氏立。

  七叶衍祥扁

  在大庙口街张宅内。道光六年四月,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福建浙江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盐课、兼署福建巡抚印务孙,给凤山县五代同堂寿妇张谢氏。按旧城张宅内,亦有此扁,款式同。

  遐龄永享扁

  在兴隆里旧城内连氏宗祠。乾隆三十二年十月,特授协镇福建福州副总兵官、军功头等、荐列一等纪录四次戴,给凤山县寿民连梦麟立(麟八十五,妻吴氏八十三)。

  化雨均沾扁

  在旧治学宫明伦堂内,恭颂咏全林老夫子德教。咸丰壬子春,本学门生同立。

  右扁额凡十有五,坊无。

   碑碣

  爱民惜士碑

  在县署头门东壁。高三尺六寸,宽二尺二寸。额横书「陈邑侯」三字。中行大书「爱民惜士」四字。旁两行云:嘉庆癸亥年葭月壳旦,合邑绅衿耆老铺户同立。

  黎民孔怀碑

  在县署头门东壁。高三尺二寸,宽一尺六寸。额横书「黎民孔怀」四大字。下正书十一行,行十八字。其辞云:

  我凤山自入版籍以来,宰斯邑者,惟史君之政绩为尤着。一时风气称极盛焉。迄今二十余载,犹于人往风微之下,赞想不置。兹得吴君继治,既保民如保赤,复任德不任刑,洵与史君足称合璧。所谓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我等士民爱戴不忘,爰为歌其德而作之记曰:黎民孔怀云尔。

  大清嘉庆岁次甲戌之秋榖旦吉置。观音里绅士糖郊铺民等同谨泐,台湾县学生员杨有夔盥手敬题。

  曹公圳碑

  在凤仪书院曹公祠东壁。高六尺,宽六尺。正书三十六行。行四十字。碑文已见「圳道」部。

  凤仪书院木碑(三片)

  在本院厅事东西壁(东壁二、西壁一)。每片高三尺,宽九尺,统计正书一百六十六行,行十六宇。其辞云:

  邑旧治有屏山书院,延山长以课生童。置产,岁得息金二百余,供修脯,官司之。兵燹之后,变为邱墟。嗣县署移建于兹,未遑修举。甲戌岁,朴葊吴公摄篆斯邑,以为欲振民风,宜培士气。询诸绅士,议建书院。廷钦曰:公诚知先务之至矣。虽然,吾邑所宜修者多矣。大成殿,则岁久剥落也;文昌祠,则尚未举行也;岁科童试,其坐次犹逼仄也;城内民居稠密,字纸散掷于途,庚申岁奋社诸友鸠金生息,雇工检拾,肇祀奎星、仓圣牌位,亦未有祠宇也。百堵之兴,望公修举之,以为多士倡。公曰:善。于是,慨然捐二百金,命廷钦董其事。邑中诸绅士踊跃捐输,相助为理。而继官斯土者,亦咸分鹤俸,以期于成。由是,旧治大成殿焕然一新,而建书院于新邑署之东偏。额之曰:凤仪。前有讲堂,后有厅事。崇祀文昌、奎星、仓圣神位于其中。复广三舍,设试棹,俾生童肄业有所。岁、科童试,亦汇征于是,并造敬字亭于讲堂之左。爰以奋社旧捐之赀与建院所■〈剩,贝代月〉者,合置息产,岁收其入,开用书院经费,并拾字工赀。其余即以奖每期课艺之佳者,俾知所劝。而山长修金则仍以官司之租息取供焉。斯举也,未知视昔之屏山若何?而百堵皆兴,则皆赖吴公倡始之功与诸官长绅士赞襄之力也。回思:向也乏育才之地,今则轮奂美观矣;向也少经费之资,今则用度有出矣。生童免提挈之艰,字迹无秽亵之患。巨典以修,明禋以崇。虽善后之筹划尚多,而劝学之规模已具。士生其间,当思书院之所以建,而克自奋兴,于以发扬善气,丕振文风,俾海滨克复邹鲁之遗,而凤冈获臻菁莪之盛。庶几无负创造之美意,而亦区区冀望之心也。候选训导张廷钦撰。赐进士出身知凤山县事杜绍祁鉴定。

  知凤山县事吴性诚捐俸银二百元,又给发充公银八百元。知凤山县事陈蒸捐俸银一百六十元,又给发充公银六十元。署凤山县事庞周捐俸银四百七十元。南路营参将徐廷荣捐俸银二十元。署下淡水县丞刘荫棠捐俸银二十元。凤山学训导陈金汉捐俸银二十元。署兴隆巡检王腾芳捐俸银十元。恩贡生郑朝清捐银三百五十元。广西镇安府通判杜天奎捐银三百元。贡生叶必成捐银二百三十元。以下捐银襄事者,凡四百二十四人,不具录。

  道光三年岁次癸未孟夏榖旦。

  惠我士庶碑

  在县署头门东壁,高三尺三寸,宽二尺。额横书「杜邑侯」三字。中一行大书「惠我士庶」四字。旁两行云:道光四年腊月榖旦,合邑衿耆铺户同立。

  忠信明决碑

  在县署头门东壁。高三尺六寸,宽一尺九寸。上大书「忠信明决」四字。旁正书一行云:道光辛卯年二月吉旦。下正书五行,八字。其辞云:

  忠则无妄,信则不欺,明以察几,决以折狱。邑侯托公兼斯四者。爰泐诸石,以示不忘。阁邑士庶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