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凤山县采访册
凤山县采访册
五年己卯:苏玉昌(县学,原籍同安)。
七年辛巳:王抡元(县学,原籍同安)。
八年壬午:吴文灏(府学,粤籍)。
九年癸未:林际时(县学,原籍晋江)。
十一年乙酉:吴凤鸣(县学,原籍晋江)。
十二年丙戌:刘秉均(府学,粤籍,恩贡生刘鳌子)。
十三年丁亥:王廷佐(县学,原籍安溪)。
十五年己丑:杨化年(县学,闽籍,岁贡杨时辉子)。
十六年庚寅:曾应祥(府学,粤籍)。
十七年辛卯:苏玉辉(县学,原籍同安)。
十九年癸巳:曾翰元(府学,粤籍)。
优贡
嘉庆十五年庚午:陈震曜(县学,闽籍,惠安训导)。
武进士
康熙四十八年己丑:柯参天(县学,闽籍,乙酉武举)。
乾隆四年己未:蔡庄鹰(府学,闽籍,丙辰武举本科,侍卫,五年请假省亲,卒于姑苏旅邸)。
武举人
康熙二十九年庚午(台湾武举开科始此):林逢秋(县学,闽籍)。
三十五年丙子:许仪凤(县学,闽籍)。
四十一年壬午:陈进元(府学,闽籍)、吴有声(县学,闽籍)、曾国翰(县学,闽籍)。
四十四年乙酉:施世黻(府学,闽籍)、柯参天(县学,闽籍,己丑进士)、张化龙(县学,闽籍)。
四十七年戊子:蔡一聪(县学,闽籍)、蔡朝凤(县学,闽籍)、翁士俊(县学,闽籍)、谢希元(县学,闽籍)。
五十年辛卯:林培(府学,闽籍)、颜士骏(县学,闽籍)。
五十六年丁酉:赵奇遇(县学,闽籍)、李行可(县学,闽籍)。
雍正元年癸卯:恩科李朝龙(县学,闽籍,由文生中式)。
十年壬子:郑和泰(县学,闽籍)。
十三年乙卯:苏惟豫(县学,闽籍,由文生中式)。
乾隆元年丙辰:恩科蔡庄鹰(府学,闽籍,己未进士,侍卫)。
三年戊午:许日文(县学,闽籍)。
十五年庚午:陈廷魁(府学,闽籍)。
十八年癸酉:陈廷光(县学,闽籍)。
二十一年丙子:唐锟(县学,闽籍)。
二十四年己卯:林继成(县学,闽籍)。
二十七年壬午:黄达三(县学,闽籍)。
三十年乙酉:张从龙(县学,闽籍)。
三十三年戊子:李瑶(县学,闽籍)。
三十五年庚寅:恩科苏廷瑞(县学,原籍同安)。
三十六年辛卯:高升(县学,闽籍)、曾国材(县学,闽籍)、吴履光(县学,原籍南靖)、张简魁(县学,原籍南靖)。
三十九年甲午:柯文珍(县学,闽籍)。
四十二年丁酉:李化育(县学,闽籍)。
四十四年己亥:恩科张元璋(县学,闽籍)。
四十五年庚子:陈庚光(县学,原籍南安)。
四十八年癸卯:吴世英(县学,闽籍)、许廷耀(县学,原籍南安,乾隆五十二年六庄义首,有传)。
五十四年己酉:蔡耀仁(亚元,县学,闽籍,因随军剿平蔡逆,奏赏即用都司留京,十三年福鼎训导蔡兆禧子)。
嘉庆三年戊午:张元英(县学,闽籍)。
九年甲子:詹振拔(县学,原籍安溪)。
十二年丁卯:黄启东(县学,原籍南安)。
十五年庚午:黄圣淮(县学,原籍南靖)。
二十一年丙子:刘瑞麟(县学,原籍平和,己卯赴兵部试,特选六品千总职留京,甲申奉宪获贼,咨升正六品)。
二十三年戊寅:恩科麦朝清(县学,原籍漳浦)。
二十四年己卯:林得时(县学,原籍龙溪)、黄朝凤(县学,原籍平和)。
道光二年壬午:张简腾(县学,原籍南靖)。
十一年辛卯:恩科阮朝魁(县学,闽籍)。
十二年壬辰:正科杨邦瑞(县学,闽籍)。
咸丰元年辛亥:恩科尤拔元(县学,闽籍)。
九年己未:林玉经(县学,原籍安溪)。
同治元年壬戌(补行辛酉正科):林瑞璋(亚元,县学,原籍龙溪)、黄焕猷(县学,原籍南安)、张成材(县学,原籍漳浦)。
四年乙丑(补行甲子正科):苏玉英(县学,原籍同安)、戴维清(县学,原籍南靖)。
光绪元年乙亥:朱春田(县学,原籍同安)。
庚部
列传
宦迹
武功
乡先正
寓贤
孝子
义民
寿考
宦迹
杨芳声,奉天万全左卫人,由岁贡,康熙二十二年知县事。时,初置县,诸规制皆其所擘画,而清田赋、革重徭,以宣朝廷德意,民尤赖之。秩满,内擢户部江南司主事(旧志)。
黄赐英,晋江人,康熙癸卯举人,二十六年任本县教谕。时,县初置,文风未盛,英任其职,以培育人才为己责,日进诸生,勤训课,捐赀置嘉祥里学田二十甲、赤山庄学田二十甲,以供文庙香灯及诸生月课诸费。士蒙其德,设牌位于学宫祀之(旧志)。
宋永清,原籍山东莱阳人,由汉军正红旗监生。康熙四十三年知县事,为政期年,新学宫、建衙署、创义塾,百废具举,听断平允,尤雅意文教。初,硫磺水官田地瘠租重,民率逋逃,永清详请薄其赋,另募耕种,充为文庙香灯。东关上则田数百甲,岁苦旱,永清发仓榖一千石贷民,就莲池潭筑堤一千三百余丈,以资灌溉。又,龙目井廍移充义塾膏火,延师教授;至月课奖赏,复捐己赀助之。暇则进师生讲论文艺。邑文教振兴,自清始。素工诗,庭署余闲,辄吟咏不辍。着有「溪翁诗草」。秩满,擢直隶延庆府知府(旧志)。
钱洙,浙江嘉善人,由荫生。雍正十一年知县事,赋性雅谈,苞苴悉绝。凡有听断,平心和气,务得其情。治盗贼,始慰谕薄惩,冀其自新,怙恶则严治之。有积匪洪宝,素雄悍,里役畏之,莫敢捕。洙设法缉获,廉得淫凶状,立杖毙之,民服其断,镌碑以志。任三年,待士以礼,驭众以宽,盗闻风屏息,夜门不闭。累升至本府知府,以勤劳卒于官(旧志)。
方邦基,字乐只,浙江仁和人,雍正庚戌进士。十三年知县事,为人温厚祥和,谨身节己,雅淡无欲,凡听断两造,理曲者开诚谕之,薄示惩艾,民欣服受之。时,岁歉,米价贵,邦基发粟平粜,酌户口,定榖数,亲自散给。至孤贫老稚,尤怜恤之。秩满,以忧去。人思之,设牌位于学宫,以志不忘。寻任本府同知,擢本府知府,尤多善政,载「府志」(旧志)。
陈志泰,江南甘泉人,康熙丁酉举人。乾隆十四年由泰宁调知县事,为人廉静耿介,言笑不苟,案牍只字必出己手,绳家人以法,治奸吏蠹役如鹰鹯之逐鸟雀,积弊悉除。讼狱两造,具即听断,民无积滞拘挛之苦。任三年,民无一词、一事枉于情势者。以积劳成疾去,士民思之(旧志)。
杨毓健,字力人,湖广长阳人。康熙六十一年秋,由郡司马调知县事。时,朱逆甫平,哀鸿遍野,健下车首询疾苦,贷仓榖,省徭役,修莲潭水利,躬亲劝稼,持酒饼以劳农。力不足者,给种予之。其在署也,设纸皁、立铜锣,以来椽胥;修楼橹、崇祀典,皆出宦橐。间复勤于听断,几无留牍。公余之暇,诏士子以文行,修义塾,倡示来学,请广本籍取额,以厚风俗,皆淬厉为之,绝不以庖代有所宽假。在任一年,孜孜以惜士爱民为念。秩满还郡,士民为之镌石以志,事载「碑碣」部(新辑)。
谭垣,字牧亭,号桂峤,江西龙南人,戊辰进士。乾隆二十九年夏五月,由政和调知县事。县境东倚傀儡山,故盗薮也。宵小出入,闾阎恒有戒心。垣甫下车,搜缉靡遗,悉置之法。自是,阴阳和、风雨节、年榖顺成,俗敦礼让,迄全郡迤南至琅峤二百余里之内,桑麻蔽野,弦歌相闻,熙熙然也。而垣之求治,犹日昃不遑食,或夜则达曙忘寝,必使案无停牍,刑协于中而后止。在任三年,以次辟讲学书院,修厅事前后堂,改建天后宫,悉捐廉俸倡之。他若农田水利、险隘关塞之尤急于国计民生者,莫不厘然毕举。丁亥四月,秩满当迁,士民爱戴,不忍舍,相率走郡城,吁大宪,乞闻于朝。宪以格于例,不得已,慰劳而遣之。士民既不获请,退而伐石纪绩,以示不忘。事载「碑碣」部(新辑)。
曹谨,字怀朴,河南河内人,丁卯解元。道光十七年春知县事。邑故多旱田,谨下车即巡田野,寻察水源至九曲塘淡水溪边,喟然叹曰:是造物者留以待人力之经营也。于是,集绅耆,召圬匠,兴工凿筑。公余之暇,徒步往观,指授方略,杂以笑言,欢若家人妇子。以故趋事者益众。戊戌,功竣,凡掘圳四万三百六十丈有奇,计可灌田三万一千五百亩有奇。盖由淡水溪决堤引水,于九曲塘之坳垒石为门,以时蓄泄。当其启放之时,水由小竹里而观音里、凤山里,又由凤山里而旁溢于赤山里、大竹里,环县城,达署内,中建水心亭,水之消长,一望而知。在任五年,缮城郭,修衙署,勤听断;士涉讼庭,面斥不恕。去之日,祖饯者至数千人。咸丰十年,民思旧德,构祠三楹于书院东偏,每遇诞期,辄召梨园设酒醴以遥祝之(新辑)。
武功
马定国,陕西人,康熙六十年任南路营守备。时,贼朱一贵煽乱,率众攻南路,县故无城,难守御,定国列兵龟山麓,亲冒矢石,与贼对垒大战,贼势益张,定国知力不支,急回马索火焚火药库。曰:毋资敌。贼追及,定国曰:我朝廷命官,岂可遭擒取辱?遂拔佩刀自刎死。乡人悯其忠,守其尸三日。贼闻之曰:马守备,忠臣也。以礼殓之。置家属于静室中,民馈粮米不绝。事闻,予恤,赐祭葬,荫一子以卫千总用(旧志)。
陈元,侯官人,台湾镇标左营千总。台贼朱一贵倡乱时,元同本标右营游击周应龙,率兵御贼于南路冈山。元奋勇掩击,贼稍却,官军进屯赤山。越日,贼悉众来,四面围攻,官军深入,不谙地利,元力战数次,中创被获,逼降不屈死。事闻,予恤,赐祭一次,荫一子以千总用(旧志)。
林富,长汀人,南路营把总。台匪朱一贵等窃发时,奉委为游击。周应龙前队引路,官军至赤山,与贼战,贼势稍却,富乘胜深入,贼绕阵后,合围攻之,力不敌,劗刺而死。事闻,予恤赐祭,荫一子以千总用(旧志)。
王奇生,镇标右营领旗,素骁勇,台变时,奉委领兵与贼战于赤山。官军败,奇生负其勇,突围冲击,贼左右夹攻,杀之。事闻,予恤典,从祀忠义祠。时有削职把总江先达同战死(旧志)。
王郡,字建侯,干州人,初冒李姓入伍,康熙六十年以千总从蓝廷珍攻复台湾有功。雍正二年,任南路营参将。时,寇乱之后,郡悉心拊循,训练有法,累迁台镇总兵官。七年,讨平本县山猪毛番。九年,彰化大甲西番林武力聚众作乱,本县流棍吴福生亦乘间为变,郡时已授水师提督,乃先遣游击李荣引兵应援,继侦知福生与商大概等攻陂头甚急,遂决策率兵夜发,与参将侯元勋、守备张玉等三路夹攻,败其前锋。贼复集,自辰至未,战数合,贼大溃,各奔窜潜匿。生擒萧日等八人,枭于营门。越日,大搜贼巢,吴福生、商大概、乌目使等三十余魁悉就擒,南路遂平。而新镇吕瑞麟剿大甲西番,为所围,征兵府中,总督郝玉麟复檄郡讨之。郡师至鹿仔港,遣参将李荫越等各扼隘口,绝其去路,遂渡大甲溪追杀,直抵生番悠吾界。屡有杀获,贼遁南日内山,峭壁峻绝,谍知樵径仅一线,督师攀援而登,炮声震山谷,贼负创走,捣其巢穴,焚其积聚。于是,各社望风皆降,缚献渠凶林武力等,北路亦平。十余年来镇台者,郡之功为优云(旧志)。
陈伦炯,号资齐,同安人,侍卫。雍正元年,任南路营参将。时,寇乱初平,新筑县城,伦炯亲板干,督工役,毫无苟且。时加慰藉,民忘其劳。其驭兵勤练镇定,宽严并用,复工书翰歌诗,暇则进绅士谈论诗书,翩翩然有儒将风流焉。寻升副将。去之日,百姓送者遮道,不忍舍之(旧志)。
张玉,山西人,由行伍,任南路营守备。雍正十年,台匪吴福生为乱,剽掠塘汛,玉守凤弹,兵单汛弱,贼悉众来攻,玉令军士夜悬火绳,密布树间(凤弹营盘多栽刺竹),贼疑惧不敢进。连攻数次,不得下。寻总兵官王郡率师抵凤弹,檄玉出战。玉奋勇迎敌,不介马而驰,深入其阻,贼绕阵后掩击之,玉无退路,被围不得脱,连伤数刀而死。事闻,予恤,荫一子以千总用。时有外委徐学圣、郑光宏,皆阵亡(旧志)。
温达勇,广东人,武进士,镇标右营游击,署南路营参将。尝以盗贼恣行,皆卒伍懈弛故,且兵食朝廷口粮,宜效用。日设令牌数面,令汛兵轮流接递,巡哨各乡村道路行旅寇盗。城市之内,夜拨兵分街巷巡守,有盗贼行窃,惟守兵是问。又常微行查访,守者无敢稍懈。署篆一年,盗风屏绝,夜门不闭。未几,以疾卒。士民拜奠,络绎不绝。榇归,百姓父老焚香拜送遍于街衢,欷歔感泣,深于爱戴云(旧志)。
乡先正
王璋,字昂伯,本县籍,补郡学弟子员,登康熙癸酉乡荐,授滇宜良令,清慎爱民,民深戴之。以丁内艰去,百姓遮道数千吁留于开府,璋间道微行归。服阕,补湖广房县令,贤声益着,内转主事,擢监察御史。卒于官。璋博学多闻,康熙三十四年分修郡志(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