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县志


  西哲(五位)

  冉子耕(鲁人。郓国公)、宰子予(鲁人。齐国公)、冉子求(鲁人。徐国公)、言子偃(吴人。吴国公)、颛孙子师(陈人。陈国公)。

  东庑先贤(三十一位)

  澹台子灭明(武城人。金乡侯)、原子宪(鲁人。任城侯)、南宫子适(鲁人。汝阳侯)、商子瞿(鲁人。须昌侯)、漆雕子开(鲁人。平舆侯)、樊子须(鲁人。益都侯)、公西子赤(鲁人。巨野侯)、梁子鳣(齐人。千乘侯)、冉子孺(鲁人。临沂侯)、伯子虔(鲁人。沭阳侯)、冉子季(鲁人。诸城侯)、漆雕子哆(鲁人。汉阳侯)、漆雕子徒父(鲁人。高宛侯)、商子泽(鲁人。邹平侯)、任子不齐(楚人。当阳侯)、公良子孺(陈人。牟平侯)、奚容子蒧(鲁人。济阳侯)、颜子祖(鲁人。富阳侯)、句井子疆(卫人。滏阳侯)、秦子商(鲁人。冯翊侯)、公祖子句兹(鲁人。即墨侯)、县子成(鲁人。武城侯)、燕子伋(秦人。汧原侯)、颜子之仆(鲁人。宛句侯)、乐子欬(鲁人。建城侯)、邽子巽(鲁人。高堂侯)、公西子舆如(鲁人。临朐侯)、公西子蒧(鲁人。徐城侯)、陈子亢(陈人。南顿侯)、琴子牢(卫人。阳平侯)、步叔子乘(齐人。傅昌侯)。

  西庑先贤(三十一位)

  宓子不齐(鲁人。单父侯)、公冶子长(齐人。高密侯)、公晢子哀(齐人。北海侯)、高子柴(卫人。共城侯)、司马子耕(宋人。睢阳侯)、有子若(鲁人。平阴侯)、巫马子施(鲁人。东阿侯)、颜子辛(鲁人。阳榖侯)、曹子恤(鲁人。上蔡侯)、公孙子龙(楚人。枝江侯)、秦子祖(秦人。鄄城侯)、颜子高(鲁人。雷泽侯)、壤驷子赤(秦人。上邽侯)、石作子蜀(成纪人。成纪侯)、公夏子首(鲁人。巨平侯)、后子处(齐人。胶东侯)、公肩子定(鲁人。梁父侯)、鄡子单(聊城人。聊城侯)、罕父子黑(鲁人。祈乡侯)、荣子旗(鲁人。厌次侯)、左人子郢(鲁人。南华侯)、郑子国(鲁人。朐山侯)、原子亢(鲁人。乐平侯)、廉子洁(卫人。胙城侯)、叔仲子会(鲁人。博平侯)、狄子黑(卫人。林虑侯)、子蔑子忠(圣兄孟皮子。郓城侯)、施子之常(鲁人。临濮侯)、秦子非(鲁人。华亭侯)、申子枨(鲁人。文登侯)、颜子噌(鲁人。济阴侯)。

  东庑先儒(旧有朱熹今升十哲,见祀一十七位)

  左子丘明(汶上人。中都伯)、榖梁子赤(鲁人。睢阳侯)、高堂子生(鲁人。莱芜侯)、毛子苌(河间人。乐寿伯)、杜子子春(偃师人。侯氏伯)、王子通(河津人)、欧阳子修(庐陵人)、周子敦颐(道州人。道国公)、程子颐(洛阳人。洛国公)、张子载(郿州人。郿伯)、杨子时(将乐人。将乐伯)、罗子从彦(南剑人)、陆子九渊(金溪人)、蔡子沈(建阳人。崇安伯)、许子衡(河内人。魏国公)、陈子献章(新会人)、王子守仁(余姚人。新建伯)。

  西庑(先儒一十七位)

  公羊子高(临淄人。临淄伯)、伏子胜(济人。乘氏伯)、子国子安国(先圣十一世孙。曲阜伯)、董子仲舒(广川人。广川伯)、后子苍(郯城人)、韩子愈(南阳人。昌黎伯)、胡子瑗(秦州人)、程子颢(洛阳人。豫国公)、邵子雍(涿州人。新安伯)、司马子光(涑水人。温国公)、胡子安国(崇安人。建宁伯)、李子侗(剑浦人。越国公)、吕子祖谦(寿州人。开封伯)、张子栻(汉川人。华阳伯)、真子德秀(建宁人。浦城伯)、薛子瑄(河津人)、胡子居仁(余干人)。

  启圣祠

  在大成殿之后。祭于春、秋二仲,与释奠同日。□教官先行致祭。其牲帛、笾豆视四配,四配视十哲,四从祀视两庑。祭仪如先师庙,惟用鼓吹,无乐舞。

  其祝文云:惟公诞生至圣,为万世王者□功德显著。今兹仲春(秋),谨以牲帛醴齐粢盛庶品,用伸常祭;以先贤颜氏、曾氏、孔氏、孟孙氏配。尚飨!

  东配先贤

  颜氏无繇、孔氏鲤。

  西配先贤

  曾氏点、孟孙氏成。

  东从祀先儒

  周氏辅成、朱氏松。

  西从祀先儒

  程氏晌、蔡氏元定。

  按启圣旧无祭。宋真宗封齐国公,元文宗封启圣王、明嘉靖封启圣公,立祠以祀。启圣之祀,自〔此始〕。以颜子父无繇、曾子父点及孔鲤、孟孙氏配,〔并以〕程晌、朱松、蔡元定从祀。万历间,复以周辅成从祀,位居程晌之上焉。

  坛

  社稷坛

  坛而不屋,宣天地之气也。其制:高三尺四寸,方、广各二丈五尺,东西南北出陛各三级。坛下,前一十五丈,东西南各五丈,缭以垣,由北门入。神以柱石为主,长二尺五寸、方一尺一寸;剡其顶形如钟,瘗于坛之正中近南。上露圆尖神牌二,左稷、右社,以木为之;朱漆青书,题「本县县社之神」、「本县县稷之神」。牌藏于城隍庙,祭之日始设于坛以致祭。社祭五土、稷祭五谷。宋合社稷、风雨师共一坛以祭,明则另立一坛以祭焉。

  邑治坛未建,每岁以春、秋二仲上戊之日,就兴隆庄龟山之阴,设神牌张篷以祭。正印官莅祭,行三献礼。祭品,用羊一、豕一、笾豆各四、簠簋各二、铏各一、爵各三、帛各一(用黑色)。

  其祝文云:品物资生,蒸民乃粒;养育之功,司土是赖。惟兹仲春(秋),礼宜告(报)祀。谨以牲帛醴齐粢盛庶品,式陈明荐。尚飨!

  山川坛

  坛之制:坐北、向南,东西南北出陛各五级。不设石主,他制与社稷同。历代之祭,其典不一。唐则合山川、雨师、雷师以祀,宋则合山川、社稷以祀,元则合祀风云雷雨、社稷,而别祀山川。明初,分山川、风云雷雨为二坛:城西北为山川坛,城西南为风云雷雨坛。六年,合山川、风云雷雨为一坛。十四年,更以城隍合祭焉。神牌三:中为风云雷雨之神,左本县境内山川之神,右本县城隍之神。

  邑治坛未建,每岁以春、秋二仲上已之日,就兴隆庄龟山之阴,设神牌张篷以祭。正印官莅祭,行三献礼。祭品,用羊三、豕三、笾豆各四、簠簋各二、铏各一、爵各三、帛各一(用白色)。读祝在风云雷雨神位前。

  其祝文云:惟神妙用神机,生育万物;奠我民居,足我民食。某等钦奉上命,职忝兹土;今兹仲春(秋),谨具牲醴庶品,用伸常祭。尚飨!

  邑厉坛

  厉祭之典,由来旧矣。至各府、州、县设坛以祭无祀鬼神,则自明洪武三年始。坛之制:方、广各一丈五尺,高二尺;前陛三级,余无阶。每岁祭凡三举:春清明日、秋七月十五日、冬十月一日。先期三日,主祭官牒告城隍。至日,迎城隍神位于坛上,主其事;牲用羊一、豕一,爵三。设无祀鬼神牌于坛下左右,书「本县境内无祀鬼神」。用羊二、豕二解置于器,酒醴、羹饭、冥衣毕备。其行礼止于城隍神位前。

  其祝文云:某官尊奉礼部札付,为祭祀本县阖境无祀鬼神等众事。钦奉圣旨:普天之下、后土之上,无不有人、无不有鬼。神人□□□□□虽殊,其理则一。故天下之广、兆民之众,必立君以主之。君总其人,又设官分职于□州县以各长之,各州、府、县又于每处户内设一里长以细领之。上下之职,纲纪不紊:此治人之法如此。天子祭天地神祗及天下山川,王国各府州县祭境内山川及祀典神只,庶人祭其祖先及里社、土社之神;上下之礼,各有差等。事神之道如此。尚念冥冥之中无祀鬼神,昔为生民,未知何故而殁?其间有遭兵刃而横伤者、有死于水火盗贼者、有被人取财而逼死者、有被人强夺妻妾而死者、有遭刑祸而负屈死者、有天灾流行而疫死者、有为猛兽毒虫所害者、有为饥饿冻死者、有因战斗而殒身者,有因危急而自缢者、有因墙屋倾颓而压死者、有死后无子孙者。此等鬼魂,或终于前代、或殁于近世,或兵戈扰攘流移于他乡,或人烟断绝久阙其祭祀;姓名泯殁于一时,祀典无闻而不载。此等孤魂死无所依,精魂未散,结为阴灵;或倚草附木、或作为妖怪,悲号于星月之下、呻吟于风雨之中。凡遇人间节令,心思阳世,魂杳杳以无归;身□沉沦,意悬悬而望祭。兴言及此,怜其凄惨。故敕天下有司,依时享祭。在京都有泰厉之祭、在王国有国厉之祭、在各府州有郡厉之祭、在各县有邑厉之祭、在一里又各有乡厉之祭,期于神依人而血食,人敬神而知礼;仍令本处城隍,以主此祭。钦奉如此,今某等不敢有违,谨设坛于城北,以三月清明日(或七月十五日、或十月初一日)置备牲醴、羹饭,专祭本县阖境无祀鬼神等众;灵其不昧,来享此祭。凡我一县境内人民,倚有忤逆不孝、不敬六亲者,有奸盗诈伪、不畏公法者,有拗曲作直、欺压良善者,有逃避差役、靠损贫户者,以此顽恶奸邪不良之徒,神必告于城隍发露其事。使遭官府轻则笞的杖断,不得号为良民;重则徒流绞斩,不得还生乡里。若事未发露,必遭阴谴;使举家并染瘟疫,六畜、田蚕不利。如有孝顺父母、和睦亲族、畏惧官府,遵守礼法、不作非为、良善正直之人,神必达之城隍,阴加护佑;使其家道安和、农事顺序,父母妻子保守乡里。我等阖县官吏人等,如有上欺朝廷、下枉良善,贪财作弊、蠹政害民者,灵为无私,一体昭报。如此则鬼神有盐察之明,官府非谄谀之祭。尚飨!

  庙

  城隍庙

  城隍无专祭,而水旱、疾疫必祷之,致敬、宿斋必告之;故立之庙,使神有所凭依也。邑未有设。康熙五十七年,知县李丕煜捐俸鼎建;在兴隆庄文庙之后,而隶于右焉。

  其祝文云:敢昭告于本县城隍之神曰:惟神妙用神机,生育万物;奠我民居,足我民食。某等饮崇上命,忝职兹土;今当仲春(秋),谨以牲醴,用伸常祭。尚飨!

  旗纛

  军牙六纛之神,无立庙。镇防官设位于衙署之右,霜降前一日率军士具仪仗、肃军容,迎旗纛于演武亭,用羊一、豕一、帛一以祭,行三献礼。祭毕,仍束装戎服,依次而回。

  其祝文云:惟神正直无私,指挥军士;助扬威武,皆佚神功。某等领承上命,守御兹土;时维季秋,谨以牲醴庶品,用伸常祭。尚飨!

  祠

  八蜡祠

  邑原无八蜡祠。康熙四十五年,蝗虫为灾、知县朱永清祷之有应,乃建祠以祀。盖仿古者蜡百神于南郊之义也。庙在兴隆庄龟山之阴。

  名宦祠(未建)

  乡贤祠(未建)

卷之四

  秩官志

  知县典史巡检儒学教谕

  台属县设有三,凤山序居其二。令以主治河阳,花满春郊;属以分猷苜蓿,香盈几席。或捕盗、或抚番,虽秩之大小不同与职之烦简互异,要皆竭臣工之心力,上以分黼座之忧勤者也。溯自开辟至今,任不一氏;为历志其名,亦使后之人拟而议之曰:某也贤、某也否、某也廉、某也贪,以为劝惩之一助焉尔。志秩官。

  知县

  典史

  巡检

  儒学教谕

  知县

  杨芳声:直隶万全卫人,岁贡。由同安县知县调补,康熙二十二年任。秩满,升户部江南司主事。

  闵逵:江西南昌县人,己酉顺天举人。康熙二十九年任。秩满,升行人司行人。

  朱绣:陕西凤翔人,乙丑进士。由仙游县知县调补,康熙三十四年任。以忧去。

  刘国辅:奉天人,岁贡。由福安知县调补,康熙三十八年任。秩满,升湖广□□知州。

  宋永清:旗下籍,山东莱阳人,监生。由武平知县调补,康熙四十三年任。秩满,升直隶延庆知州。

  时维豫:旗下籍。由武平知县调补,康熙五十一年任。秩满,升泉州府厦门同知。

  李丕煜:直隶滦州人,岁贡。由南平知县调补,康熙五十六年任。

  典史

  王辂:直隶北山卫人,吏员。康熙二十二年,由同安县典史调补。秩满,升汉中府照磨。

  刘麟趾:山东济宁州人,吏员。康熙二十九年任。秩满,升湖广潜江县主簿。

  戚嘉灿:顺天通州人,吏员。康熙三十三年任。

  鲁论:直隶房山县人,吏员。由建安县典史调补,康熙三十七年任。秩满,升赣州照磨。

  章寿昌:顺天涿州人,吏员。由清流县典史调补,康熙四十二年任。秩满,升刑部司狱司。

  阎瓒:山西乡宁县人,吏员。由仙游县典史调补,康熙四十五年任。卒于官。

  叶廷献:霸州大城县人,吏员。由崇安县典史调补,康熙四十五年任。卒于官。

  侯天福:开封府密县人,吏员。由闽县典吏调补,康熙五十二年任。秩满,升广东永福司。

  周起渭:直隶通州人,吏员。由南安县典史调补,康熙五十六年任。

  巡检(下淡水巡检司巡检)

  袁玟:顺天右卫人,吏员。晋江祥芝司调补,康熙二十三年任。卒于官。

  谢宁:浙江会稽县人,吏员。康熙二十五年任。卒于官。

  楼鸿基:浙江义乌县人,吏员。康熙二十七年任。卒于官。

  高宗游:江南山阳县人,吏员。康熙三十三年任。卒于官。

  沈翔升:直隶燕山右卫人,吏员。康熙三十三年任。告老解任。

  孙朝聘:直隶香河县人,吏员。由侯官县五县司调补,康熙三十八年任。卒于官。

  郭培桂:山东金乡县人,吏员。康熙三十九任。卒于官。

  徐志弼:山东登州人,吏员。由同安县灌口司调补,康熙四十一年任。卒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