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事迹编类


  晋元帝庙

  旧在卞将军庙侧今移在嘉瑞坊城隍庙之左

  武烈帝庙

  旧经云隋司徒陈杲仁有战功唐封忠烈公伪册武烈帝本庙在江夏

  楚平王庙

  吴越春秋云楚平王都于固城庙今在溧水县南九十里昔周成王封熊绎子男之田于蛮荆之地至庄王时赐姓为芈【音敉楚姓】氏至灵王立与敌日寻干戈边鄙不寜时吴军失利乃陷濑渚至平王用佞臣之言杀太傅伍奢并其子尚子胥奔吴吴用之破楚而入郢此庙即平王之旧址也唐广明元年重修

  晋谢将军庙

  即晋谢玄也咸通九年置开寳四年重修在府城西南三里

  晋卞忠正庙

  晋尚书令赠侍中骠骑将军卞壸谥忠正苏峻之乱与其二子力战死之塟吴冶城今天庆观乃其地也后七十余年盗发其墓尸僵如生鬓发苍然爪甲穿手背安帝赐钱十万封之入梁复毁武帝又加修治李氏有江南建中正亭于其墓穿地得断碑公名存焉徐锴实为之识本朝庆歴中知府事龙圗阁直学士叶公清臣又封墓刻石表之改亭名曰忠孝取其母之言曰父为忠臣子为孝子也又五十年左丞叶公梦得来守是邦即亭为堂圗公像列之常祀春秋祠焉乃为之记

  晋阴山庙

  在县南向西十二里旧经云建武中丞相王导于冈阜间隠约见数十步骑驻立于垄上导怪之使人致问俄失其所夜见梦于导曰我乃阴山神也昨随帝渡江寓泊于晨见之所卿为我置祠当福晋祚导乃以其事闻上置庙于此仍名其冈为阴山杨修诗曰炉香烟断暮云凝阴徳山髙众所称开府琅邪旧蒙福龙飞一马至中兴

  梁祈泽夫人庙

  梁置今隶祈泽寺之侧旧经云有初法师者尝讲法华经于山中有女郎来听初问之荅曰儿东海龙王女也师告以山中乏水后数日忽闻风雨曓作向晓有泉出于座下后遂为水旱祈祷之所因号祈泽夫人绍兴元年旱祷有应本府状其事于朝且言已有祈泽夫人之号因赐庙额曰嘉惠今去城二十三里

  青溪夫人庙

  按舆地志青溪岸侧有神祠世谓青溪姑南朝甚有灵验尝见形于人祠今与上水闸相近说者云隋平陈斩张丽华孔贵妃于青溪栅下今祠像有三妇人乃青溪姑与二妃也

  潘真君庙

  旧经云昔潘氏兄弟三人于此山中得道化白鹤冲天后人思而立庙在溧阳县东南六十里三鹤山下

  茅君白鹤庙

  茅山白鹤庙记云此庙即祠三茅君之所也霓旌屡降鹤驾时逢茅君分理于赤城玉洞每年以十二月二日驾白鹤于此会诸真君故名焉在句容县东南三里

  荆将军庙

  旧经云荆轲庙也烈士传曰昔左伯桃羊角哀往楚并粮于梁山左伯桃死而角哀达乃厚塟伯桃于梁山下一夕角哀梦伯桃告曰幸感所塟柰何与荆将军墓相邻每地下与吾战为之困迫今年九月十五日将大战至时望子借兵马于冢上呌噪相助角哀觉而悲之如期而往曰今在冢上安知我友地下之胜负乃命开棺自刎而死报并粮之义也庙在溧水县南四十五里

  茅司徒庙

  按稽神录云浙西僧徳林少时逰舒州路见一夫荷锄治方丈之地左右数十里不见居人问之对曰顷时自舒之桐城至此曓得痁疾不能去因卧草中及稍醒已昏矣四望无人惟虎豹吼呌自分必死俄有一人部从如大将至此下马良久召二卒曰善守此人明日送到桐城县下遂上马去倐忽不见惟二卒在焉某即强起问之荅曰此茅将军也常夜出猎虎忧汝被伤故使护汝更欲问即日已出矣不复见二人即起而行意甚轻徤至桐城顷之疾愈以所见处立祠祀之徳林止舒州十年及回则村落皆立茅将军庙今俗呼茅司徒在溧阳县东门外一里

  菩提王庙

  神即楚大夫靳尚也今在摄山按神录楚靳神居临沂县旧经云齐永明初有法度禅师讲经于摄山尝患山路硗确僧徒疲于往来神为平治之法度因为受菩提戒立祠于彼故世号菩提王江揔栖霞寺碑云梁大同元年二月神又见形着菩提巾披袈裟容止甚都来入禅堂请寺众说法庙旧在山前今移置栖霞寺门之右

  二判官庙

  旧经云本延祚院土地神唐会昌中寺废景福二年神托梦于里人曰我二判官也久为延祚寺伽蓝今巳迁次于寺外可为我置祠当福于尔既而夜见火光连天人即潜于光所窥见炬篲荧荧焉因就其地建庙祀之在府西门里

  楚靳尚庙

  摄山记云楚靳尚以谗杀屈原为天所谴作一大蟒穴在山后人为之立庙杨修有诗云汨罗鱼腹塟灵均竞渡如飞不救人天意明知谗口毒果遭天谴作蛇身

  五龙堂

  府城西门外古太一观基也南唐保大八年改为舞雩祠十三年有玄光尊像乗一朩自江中流泛及岸而止道众迎接入堂供事之徐锴尝作记述其事

  兴徳王庙

  伪吴天祚二年李先主升梦中见其神因立庙祀今废其地在钟山蒋帝庙之北去城十三里

  炳灵公庙

  伪唐升元中置按五代史后唐长兴四年封东岳三郎为威雄将军大中祥符元年奉敕封炳灵公庙在府城新桥之西

  张仆射庙

  旧经云唐天佑中有清河张司徒者营建金陵百姓懐而祀之今呼张仆射庙庙之北相去四里有南唐张懿公墓道或云仆射即懿公也名君咏字徳之尝为特进太子太傅初不曾任司徒其说未详今在府城西门外十里

  ○坟陵门第十三

  吴大帝陵

  吴志神凤元年大帝崩塟蒋陵按乐史寰宇记在县东北蒋山八里丹阳记云蒋陵因山为名舆地志曰九日台当孙陵曲折之傍故名蒋陵亭苏峻之乱王师败绩于西陵即此地也今蒋庙相对向西有曰孙陵冈是为蒋陵

  吴步夫人陵

  吴志赤乌元年追拜夫人步氏为皇后后合塟蒋陵今蒋庙西南有孙陵冈上有步夫人墩墩之侧有夫人冢乃其地也

  吴宣明太子坟

  吴志孙权皇太子登谥宣明太子初塟句容后三年移塟钟山西蒋陵

  吴甘寜墓

  伏滔记吴将甘寜墓在直渎之下俗云墓有王气孙皓恶之凿其后为直渎温庭筠过吴主陵诗其畧云虚闻直渎三十里青葢何曾到洛阳葢讥之也

  吴葛仙公墓

  吴太极左仙翁葛玄墓在句容县西南一里郡国志云句曲有葛玄冢

  晋元帝陵

  建康实录晋元帝永昌元年春塟建平陵在鸡笼山之阳不起坟

  晋明帝陵

  建康实録晋明帝大宁三年塟武平陵在鸡笼山之阳不起坟

  晋成帝陵

  建康实录晋成帝咸康八年塟兴平陵在鸡笼山之阳与元帝同处不起坟

  晋康帝陵

  建康实录晋康帝建元三年塟崇平陵隶钟山之阳不起坟

  晋穆帝陵

  建康实录晋穆帝升平五年塟永平陵隶幕府山之阳起坟今幕府山前近西里俗相传有穆天子坟即其地也

  晋哀帝陵

  建康实录晋哀帝兴寜三年塟安平陵隶鸡笼山之阳不起坟

  晋简文帝坟

  建康实录晋简文帝咸安二年塟髙平陵在钟山之阳不起坟

  晋孝武帝坟

  建康实录晋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塟隆平陵在钟山之阳不起坟

  晋安帝陵

  建康实录晋安帝义熈十四年崩明年塟休平陵在钟山之阳不起坟

  晋恭帝陵

  建康实录晋恭帝元熈二年塟冲平陵在钟山之阳安帝同处不起坟○按东晋十一帝元明成哀四陵在鸡笼山之阳简文武安恭五陵在钟山之阳并不起坟今不复可辨惟穆帝一陵在幕府山起坟

  晋山简墓

  建康实录晋永嘉六年征南将军荆州刺史山简卒归塟建康真武湖南覆舟山之阳舆地志云山简墓在乐游苑内

  晋温峤墓

  建康实录晋温峤初塟豫章朝廷追思之乃为造大墓迁塟元明陵北幕府山之阳按晋书峤拜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散骑常侍封始安郡公初塟豫章后朝廷追峤勲徳将为造大墓于元明二帝陵之北陶侃上表愿停移塟诏从之其后峤妻何氏卒子放之便载丧还诏塟建平陵北即是峤妻何氏墓非峤墓也

  晋郭璞墓

  真武湖中有大墩里俗相传曰郭璞墓按晋王敦加荆州牧敦将举兵使璞筮璞曰无成敦怒收璞斩之当时或归塟于此

  晋竺使君墓

  隶金陵乡张阵湖墓前有二碑以晋书叅考之乃寜朔将军竺瑶尝为桓温部将太和五年破袁瑾于武丘

  宋武帝陵

  建康实录宋髙祖永初三年塟初寜陵隶丹阳建康县蒋山圗经云在县东北二十里政和间有人于蒋庙侧得一石柱题云初寜陵西北隅以此考之其坟当去蒋庙不逺

  宋文帝陵

  建康实录宋文帝元嘉三十年塟长寜陵圗经云隶县东北二十五里与武帝陵相近今未详所在

  宋文帝袁后陵

  南史宋元嘉十七年塟先皇后袁氏于长寜陵长寜即文帝陵也

  宋明宣沈太后陵

  南史宋明宣沈太后为文帝美人生明帝元嘉三十年塟建康之幕府山今寳林寺西南有坟垄相传为国婆坟疑即沈后所塟之地

  宋明帝陵

  建康实录宋明帝泰豫元年塟髙寜陵塟临沂县幕府山西与王导坟相近今山前有坟垄晋穆帝陵在山南或以西为明帝之墓

  大司徒甄邯墓

  圗经云在县北七里后湖之侧按南史宋张永尝开真武湖遇古冢冢上得一铜斗有柄文帝以访朝士何承天曰此斗王莽三公亡皆赐之一在冢外一在冢内时三台居江左者惟甄邯此必邯之墓及启冡又得一斗复有一石铭云大司徒甄邯之墓今未详所在

  宋谢涛墓

  按土山浄名寺新得古碑云宋散骑常侍谢涛元嘉十七年塟于扬州丹阳郡建康县东乡土山里宋谢涛夫人王氏墓夫人琅琊王氏大明七年合祔于土山里谢涛之墓有古碑可考夫人之祖曰献之父曰静之

  冥漠君墓

  宋书云元嘉七年彭城王义康修东府城城堑中得古冢为之改塟使法曹参军谢惠连为祭文其畧云东府掘城北堑入丈余得古冢上无封域不用砖甓铭志不存世代不可得而知也公命城者改埋东冈祭之以豚酒既不知其名字逺近故假为之号曰冥漠君云尔齐明钦

  刘皇后墓

  南史齐明钦刘皇后髙帝为明帝纳之永明七年塟江乗县张山今隶淳化镇之北

  齐献武公墓

  在栖霞寺侧有碑额云齐故侍中尚书令丞相巴东献武公之墓

  齐明僧绍墓

  隶摄山栖霞寺前明隠君僧绍旧居摄山后塟此今去城四十五里

  梁吴平忠侯墓

  南史梁吴平忠侯萧景字子照谥曰忠墓在花林之北有石麒麟二石柱一题云梁故侍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吴平忠侯萧公之神道今去城三十五里

  梁始兴王墓

  南史梁始兴王萧憺谥曰忠武墓在清风乡黄城村有石麒麟四及神道碑云梁故侍中司徒骠骑将军始兴忠武王之碑今去城三十七里

  梁安成王墓

  南史梁安成王萧秀字彦达谥曰康墓在甘家巷有石麒麟二石柱一及神道碑二题云梁故散骑常侍司空安成康王之神道南史称佐史夏侯亶等表立碑志王僧孺陆倕刘孝绰裴子野各制其文欲择而用之咸称实录遂四碑并建今所存者二其一巳磨灭其一字画犹可读乃彭城刘孝绰文也去城三十八里

  梁临川王墓

  南史梁临川王萧宏字宣达谥曰靖惠墓在北城乡有石柱碑二题云梁故史黄钺侍中大将军扬州牧临川靖惠王之神道去城三十里

  梁建安侯墓

  南史梁建安侯萧正立谥曰敏墓在淳化镇西宋野石柱塘有石柱二题云梁故侍中左卫将军建安敏侯之神道去城三十五里

  陈髙祖陵

  建康实录陈髙祖永定三年塟髙安陵隶县东南古彭城驿侧今县东崇礼乡地名陵里有曰天子林其地有石麒麟二里俗相传即陈髙祖墓也去城二十五里

  陈文帝陵

  建康实录陈文帝天康元年塟永寜陵隶县东北陵山之南今鴈门山之北

  左伯桃墓

  烈士传曰左伯桃羊角哀燕人也二人为友同时游学闻楚王待士乃同入楚至梁山值雨雪粮少伯桃乃并粮与角哀令往事楚自入于空树中饿死角哀至楚为上大夫乃告楚王备礼塟左伯桃于此唐大厯六年鲁公颜真卿经此以诗吊之书于莆塘在溧水县南四十三里

  双女墓

  双女坟记曰有鸡林人崔致逺者唐干符中补溧水尉尝憩于招贤馆前冈有冢号曰双女坟询其事迹莫有知者因为诗以吊之是夜感二女至称谢曰儿本宣城郡开化县马阳乡张氏二女少亲笔砚长负才情不意为父母匹于盐商小竖以此愤恚而终天寳六年同塟于此宴语至晓而别在溧水县南一百一十里

  南唐张懿公墓

  公名君咏字徳之有神道碑题云大唐顺天翊运功臣特进守太子太傅上柱国清河郡开国张懿公神道去府城十里在石头城后

  南唐李顺公墓

  公名金全字徳镠有神道碑题云唐故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兼侍中赠中书令李顺公神道在城西金陵乡七里铺

  南唐髙越墓

  摄山栖霞寺旧门外北山之麓有石题云侍郎髙府君墓去县四十五里

  ○碑刻门第十四

  吴孙皓封禅碑在常州宜兴县封禅山磨崖而刻今尚存
  吴天玺元年纪功三断石碑皇象书
  晋侍中右光禄大夫西平靖侯颜公大宗碑公名含字弘都今在府学颜真卿书
  晋右光禄大夫西平靖侯颜府君碑真卿书今在府学
  晋建威将军思平县侯竺使君铭在金陵乡张阵湖
  晋建威将军思平县侯竺使君颂在张阵湖碑石损断
  宋谢涛夫人王氏墓记在土山浄名寺后菜圃中今移在上元县
  齐侍中尚书令巴东献武公碑在黄城村梁普通三年造
  梁侍中司徒骠骑将军始兴忠武王碑徐勉造贝义渊书在清风乡黄城村
  梁散骑常侍司空安成康王碑刘孝绰撰贝义渊书在清风乡甘家巷
  梁永阳昭王墓志铭徐勉造在清风乡居民井侧今在上元县
  梁永阳敬太妃墓志铭徐勉造在清风郷路傍
  梁临川靖惠王神道在北城郷
  梁侍中吴平忠侯萧公神道在清风郷花林村
  梁建安敏侯神道在凤城乡淳化镇西
  梁上清真人许长史旧馆坛碑丹阳陶弘景撰并书梁普通三年五月五日记唐紫阳观主刘行矩等重勒在句容玉晨观
  陈江揔栖霞寺碑在摄山
  陈宫井栏题刻在法寳寺之西邦人云字漫灭惟戒哉二字可辨今不知其所
  平陈碑隋薛道衡撰文虞世南书在石头城西
  大唐髙宗明征君碑在摄山栖霞寺髙宗撰髙正臣书
  大唐栖霞寺斋会记太和五年立
  大唐栖霞寺律大师碑大厯四年立
  大唐重建开善寺记在蒋山寺
  大唐玉清观四等碑开元十五年立陶臣庄书碑石损断今置崇礼乡玉清观基上
  大唐沈传师斋疏徐铉题名在栖霞寺千佛岭
  大唐王法主碑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弘文馆学士刘祎之文唐文明元年立在茅山崇玄观
  大唐紫阳观碑太子右谕徳徐铉文尚书虞部郎中杨元鼎书并篆额在茅山玉晨观
  大唐玄靖先生李含光碑湖州刺史鲁郡公颜真卿文并书在玉晨观
  大唐道场茅山孙尊师诗碑唐司空兼门下侍郎平章事李徳裕述前知盐铁转运使上柱国裴质方书在玉晨观
  大唐三洞景昭大法师韦君碑检校国子司业吴县开国男陆长源文检校尚书兵部郎中兼侍御史窦泉书并篆额唐贞元三年立在玉晨观
  大唐卞泊宫记观察判官监察御史里行王师简文弘文馆校书郎段令纬篆额在玉晨观
  大唐许真人井铭徐铉文并书在玉晨观
  大唐祠宇宫白鹤庙记大厯十三年三月立尚书水部员外郎河东栁识文华阳崖舍退士中山刘鸣素书在鸿禧院
  大唐义女碑李白文在溧阳县濑阳江北
  伪吴兴化院铜钟铸文徐温铸在丹阳乡香林寺
  伪吴矴石铸文顺义元年铸在靖安镇
  南唐方山寳华宫碑在方山崇真观
  南唐洞元观请钟记在崇真观
  南唐寳华宫功徳什物在崇真观
  南唐李顺公神道碑髙越书在石头城北
  南唐张懿公神道碑朱铣书在石头城后
  南唐蒋庄武帝庙碑徐铉撰朱铣书图经云巳亡今碑石在蒋庙门外此图经之误也
  南唐夫人易氏墓志额在土山浄名寺
  南唐李后主祭悟空禅师文并亲书徳庆堂三字在清凉寺
  南唐开善寺井记在蒋山寺
  南唐义井栏刻字在石头城后七里铺
  南唐僧用虚题栖霞寺诗在本寺千佛岭
  景徳栖霞寺殿记在本寺髙陟撰
  景佑重造蒋庙碑凌阳景撰今置蒋庙庭下
  惠烈庙记在蒋庙曹熈立
  蒋庙篆祭文蒋堂文邵必篆今在庙中
  道光泉记王安国撰在蒋山寺
  八功徳水记梅挚撰在蒋山悟真庵后
  蒋山太平兴国寺庄田记僧赞元立
  萧帝寺记元绛撰在法光寺今名鹿苑寺
  子隠堂记梅挚撰在法光寺
  白云庵记王安国撰在栖霞寺
  寳禅师语录序米芾书在惟政乡半山寺
  宋齐邱凤台诗刻在保寜寺
  溧水长潘元卓校官碑今在溧水县【汉碑附此】

  六朝事迹编类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