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全辽志
全辽志
辽阳 【 在城都司六卫一州巡按察院行太仆寺分守道副总兵驻札于内前代无考自虞舜肇封始以其地为营州夏商皆属中国至周分封隶燕封内秦并燕名其地曰辽东以其远在九州岛之东又兼辽西而言汉灭秦易其名曰襄平汉初有襄平侯统通矫制纳周勃于北军讨平诸吕是也汉末为公孙度所据传及渊三国时魏破之置东夷校尉居襄平郡晋改郡为国后沦于高丽唐太宗伐高丽复其地五代陷于契丹其主阿保机修辽东故城以居名曰东平后升为辽阳府属县九金因之属县四元为辽阳路国朝洪武四年置定辽都卫八年改为辽东都指挥使司十年革所属州县置卫】
定辽中卫 【 本汉襄平辽阳二县及辽东郡治所晋废辽复置辽阳县为东平郡本朝洪武十年罢县十七年置卫领千户所四】
定辽左卫 【 领千户所三】
定辽右卫 【 领千户所二】
定辽前卫 【 领千户所四以上三卫俱洪武四年置为千户所至十年升为卫】
定辽后卫 【 领千户所四洪武四年置初名辽东卫治得利嬴城寻徙于此八年改定辽后卫】
东宁卫 【 洪武十三年置五千户所曰东宁女直南京海洋草河各领所部夷人十九年置卫并五所为左右前后四千户所仍置中及中左二千户所以谪戈者实之】
自在州 【 永乐七年置治开原城内所领新附夷人后徙治于辽阳城内】
海州卫 【 在辽阳城南一百二十里分守海盖参将驻札于内魏隋以前同辽阳本盖牟地高丽为沙卑城唐置澄州渤海为南海府辽为海州南海军治临溟县金天德初改为澄州元属县二曰析木曰临溟本朝洪武初平辽东九年革州县设卫治领五千户所】
盖州卫 【 在辽阳城南二百四十里苑马寺驻札于内汉以前同海州本辽东郡地隋初高丽据之为盖牟城海金复皆其属地唐破高丽拔其城为盖州渤海因之辽以路通辰韩改为辰州辽海军节度使升奉国军附郭置建安县金罢葛苏馆建辰州辽海军又为盖州奉国军元为盖州路至大六年并为东京支郡省熊岳汤池二县入建安县八年并建安入本州岛元末刘益归附本朝洪武九年罢州置卫领五千户所寻调后所于宁远小沙河】
复州卫 【 在辽阳城南四百二十里晋隋以前同海州唐置州五代归契丹为迁民县属黄龙府后又置复州怀德军属县二曰横山化成后改县曰永宁金改永宁曰永康元州县并废及平章刘益归附始仍州治本朝洪武十年革州县十四年设卫领四千户所】
金州卫 【 在辽阳城南六百里金复守备驻札于内唐以前同海州旧有沙卑城高宗平高丽置州五季沦于契丹辽亡归金元置万户府本朝洪武四年刘益归附设卫领六千户所二十年调所领中左所于旅顺口二十一年调后所于义州】
广宁 【 在辽阳城西三百三十里在城四卫镇守总兵巡抚都察院户部分司分巡道游击驻札于内本汉辽东之无虑县西部都尉治所晋属平州唐置巫闾守捉城渤海为显德府地置显州奉先军辽置干州广德军为大宁属郡金改为广宁府领广宁望平闾阳锺秀四县置镇宁军节度使元改为路属三县广宁望平闾阳元末也速纳哈出往来互畧其地本朝废州县洪武二十三年建广宁卫二十五年封建辽王改广宁中护卫次年复改广宁卫】
广宁卫 【 领千户所五洪武二十六年改广宁中护卫为广宁卫】
广宁中卫 【 领千户所四】
广宁左卫 【 领千户所五】
广宁右卫 【 领千户所三以上三卫洪武二十七年置治于大凌河开设广宁中护卫二十八年设左右护二卫永乐元年改左右中护卫为广宁左右中三卫徙于此】
义州卫 【 在辽阳城西四百二十里分守锦义参将驻札于内即古东营燕部舜十二州为营州境禹贡属冀州商及周初为孤竹国之地一云以冀州地广分东北医巫闾地为幽州则义之境实属幽州非东营名也战国为燕辽东界秦并六国置辽西郡为絫县汉仍秦旧后汉明帝时为乌桓所据汉末公孙度击破乌桓遂有其地魏灭公孙氏取之未几而入于晋已为慕容氏所据苻坚并之而拓跋魏继有其土后归于隋隋亡归唐唐始建城唐末五代沦于契丹改宜州崇义军金改为义州置弘政开义同昌三县元省属大宁路隶中京元末也速纳哈出互相畧焉我朝洪武四年平定辽东二十一年调金州卫后所盖州复州二卫前后各二所共五千户所设义州卫于十三山屯种八月移卫治于义州二十八年调中所于广宁右护卫辖左右前后四千户所洪武二十五年初置后屯卫调显州懿州人实之永乐八年徙于此属左右前后中五千户所俱隶辽东都司国初以都司一员备御永乐十二年改为守备成化三年始置参将备御仍旧】
广宁后屯卫 【 在义州城内洪武二十五年置初治旧宜州永乐八年徙于此领千户所五】
广宁中屯卫 【 即锦州城在辽阳城西六百里守备驻札于内本汉之无虑县地晋时为慕容氏所据置西乐郡隋唐以来地皆空虚辽始建锦州置刺史为临海军节度使金属大定府元初张致叛据寻复之属大宁路置永乐县本朝洪武二十四年置卫于东关驿二十五年移治锦州三十二年调广宁屯守永乐元年复回锦州守御领千户所五宣德三年于城南二十里松山堡置中左千户所属焉】
广宁左屯卫 【 在锦州城内洪武二十四年始由鞍山至十三山驿摆站屯种二十六年迁显州建卫治三十二年调广宁屯守永乐五年移锦州守御领千户所五宣德三年于城东四十里大凌河增置中左千户所属焉】
广宁右屯卫 【 在辽阳城西四百五十里辽以前同广宁元属广宁府闾阳县之临海乡洪武二十六年置初治十三山二十七年城公主寨故址移卫治焉属左右中前后五所】
广宁前屯卫 【 在辽阳城西九百六十里舜分冀之东北为幽州夏因之商为孤竹国周属燕秦属辽西郡汉仍秦旧幽州刺史领之汉末为乌桓所据三国属魏晋永嘉以后慕容氏据之置集宁县后入拓拔魏氏寻入隋唐置营州后改瑞州五代没于辽改为辽州置来宾县隶中京大定府金改宗州寻复为瑞州复隶归德军节度使元隶大宁路属县三曰宗安海阳海滨元季纳哈出略属其地国朝平辽东废州县洪武二十五年建卫属五千户所宣德三年又于城西五十里急水河增置中前千户所城东五十里杏林堡增置中后千户所属焉】
宁远卫 【 在辽阳城西七百七十里宁前兵备道分守参将驻札于内旧无城郭与古瑞州锦州接境相距几三百里本广宁前屯中屯二卫地永乐初大宁沦没而虹螺山始入外境于是和州之墟荆条之阳胡马驰驱岁相抄掠总兵巫凯都御史包怀德上状乃割二州之地于曹庄汤池之北建卫治赐名宁远统五千户所又于城东五十里塔山别置中左千户所于城西四十里小沙河别置中右千户所属焉】
沈阳中卫 【 在辽阳城北一百二十里河东游击驻札于内本挹娄国地唐时渤海置渖州辽置兴辽军后改曰昭德军金改为显德军元初为渖州后改沈阳路领县四曰乐郊章义辽滨进城元末纳哈出据其地本朝洪武二十年设卫治属五千户所又以城东北八十里古贵德州地设抚顺千户所正统二年于城北四十里设蒲河中左千户所俱属焉】
铁岭卫 【 在辽阳城北二百四十里古有铁岭城在今卫治东南五百里接高丽界洪武二十一年置卫于彼二十六年徙今治即辽金时嚚州故城在辽河之东古挹娄之北属所五二十九年调所领左左千户所于城南六十里懿路城即挹娄废城永乐八年复调中千户所兼守正统四年又设中左所于城南三十里曰泛河俱属卫】
开原 【 在辽阳城北三百三十里在城二卫一州开原兵备道分守参将驻札于内即古肃慎氏地后曰挹娄元魏时号曰勿吉隋曰黑水靺鞨唐贞观二年始以其地为燕州开元中置黑水府以其部长为都督刺史而置长史以监之元和以后属渤海为上京龙泉府契丹攻渤海黑水乘间复其地号熟女真后灭辽遂建都国号曰金后迁都于燕改为会宁府号上京金末其将蒲鲜万奴据辽东元伐之得其地至开元开元之名始此立开元南京二万户府治黄龙府后更辽东路总官府又改开元路领县七咸平新兴庆云铜山清安崇安归仁元末纳哈出据之本朝洪武二十一年平定东土改元为原置兀者野人乞列迷女直军民万户府二十二年罢府设三万卫】
三万卫 【 领千户所八】
辽海卫 【 洪武十一年置治牛家庄二十六年徙治开原城领千户所九】
安乐州 【 永乐七年置治以抚新附夷人在开原城内】
永宁监 【 在辽阳城南四百六十里古熊岳县故地永乐七年建设监六苑二十四今止存一监二苑嘉靖十四年本寺卿杨最重修】
◆山川志 【 关梁海道附】
天下名山大川风气之所含聚而生齿之繁鲜贤哲之隐见恒于兹焉系之其在边徼据要害之会以制驭荒服形势格禁之道尤多藉焉按辽境内山以医巫闾为灵秀之最而千山次之最东则为东山层峦迭嶂盘亘七八百里材木铁冶羽毛皮革之利不可胜穷然要皆无与于要塞也辽河会百川之流自开原抵海州夏秋汪濊隐若长江而樯夫戍卒皆倚以为天堑故河东窃寇视河西差缓得地利之便故耳其大较如此他若高下彬错东西支流者亦较然可以指见关梁之设缘山川以建置利民而溟渤岛屿固海运坂道风帆雾舳之所栖息者乃因以附录焉
辽阳
海州卫
盖州卫
复州卫
金州卫
广宁
义州
锦州
广宁右屯卫
广宁前屯卫
宁远卫
沈阳中卫
铁岭卫
开原
关梁
海道
○辽阳
首山 【 城西南十五里山顶有泉不竭晋司马懿围公孙渊于襄平有星从首山坠城东南即此唐太宗伐高丽尝驻跸勒石纪功因改驻跸山】 千山 【 城南六十里世传唐征高丽驻跸于此峰峦秀丽独胜辽左骚人墨客题咏尤多中有大安龙泉祖越中会香岩诸寺】 鞍山 【 城南六十里】 龙凤山 【 城东南四百里大虫江出焉】 凤凰山 【 城东南三百六十里上有垒石古城可容十万众唐太宗征高丽尝驻跸于此即古开州】 华表山 【 城东六十里因丁令威化鹤得名俗呼为横山】 平顶山 【 城东一百里山周三十里其顶平厂可耕稼有泉涌出以石八角甃之其中有鱼】 通明山 【 城南九十里下有洞】 老鸦山 【 城东二百里元平章高家奴聚兵于此】 石城山 【 城东五十二里上有古城石垒】 连山 【 城东南一百八十里有关】 斡罗山 【 城东北五百里大梁水出焉】 安平矿山 【 城东南一百里一名天城山有铁场】 黑山 【 城南一百八十里】 沙场山 【 城东一百五十里】 石门山 【 城东南四十里】 孤山 【 城南五十里】 小尖山 【 城东北一百里】 马儿山 【 城北九十里】 浪子山 【 城南九十里】 洪山 【 城东九十里上有古寺基】 火石岭 【 城南十五里】 分水岭 【 城东四百里】 罕儿岭 【 城东北一百里】 青台峪 【 城南一百五十里】 鞍山洞 【 城西南六十里山上其内黑暗莫测】 罗汉洞 【 在千山祖越寺上深四丈阔二丈内有石罗汉】 罗陀洞 【 城东二十五里昔人有高罗陀者修行于此因以为名】 佛僧洞 【 城东二百五十里内有石佛石罗汉洞中有水伏流西北出洞又伏流五十里至暗吉里】 松石屏 【 在龙泉寺大石如屏列于西南有松盘偃于石】
辽河 【 城西北一百里源出靺鞨北建州城东诸山经金山至洪州傍崖头牛家庄出梁房口入于海】 汤河 【 城东三十里出窟宠山东至头馆站经平顶山通太子河】 太子河 【 一名东梁河又名大梁水源出斡罗山西流五百里至辽阳城东北五里许折而西南流入浑河合为小口会辽河入于海】 南沙河 【 城西南三十里源出西石门山通梁水】 古城河 【 城西北八十里】 北沙河 【 城北八十里源出东北诸山通梁水】 深河 【 城东四百里源出连山合梁水】 响水河 【 城东南一百里源出分水岭流入深河】 鸭绿江 【 城东五百三十里又名马訾水源出靺鞨长白山水色如鸭头故名由夹州城西南流与秃鲁江合流至艾州与猪婆江同流入海】 大虫江 【 城东南四百里源出龙凤山南流入鸭绿江】 渤海 【 在都司城南七百三十里齐都赋谓海之旁出者为渤辽东延袤二千里其南皆临渤海】 梁水 【 一名太子河城东北三里源出斡罗山北流至武良站经杨家湾出梁房口南入海】 萨水 【 在鸭绿江东平壤城西隋将辛世雄战死于此】 月下湖 【 城西北六十里】 莲花泊 【 城北一百一十里】 沓渚 【 水名辽东有沓氏邑】 鞍山温泉 【 城西南六十五里】 柳河温泉 【 城东六十里】 龙泉 【 在千山泉自半山崖石窦出下有龙泉寺】
○海州卫
白山 【 城东南三十里】 平顶山 【 城南十里】 麻崖山 【 城北二十里】 驻跸山 【 城东南三十里】 滑石山 【 城东二十里】 狼虎山 【 城东八里】 迷真山 【 城西南七十里】 三角山 【 城东南二十里】 灵晖山 【 城西南二十里】 分水岭 【 城东南七十里】 大片岭 【 城东一百一十里】 小片岭 【 城东九十里】 桃花岛 【 城西北一百二十里】
散水河 【 城西三十五里】 本查河 【 城东三十里】 三汊河 【 城西七十里】 新开河 【 城西七十里与三汊河通西入海】 开通河 【 城西一百九十里】 南通江北通江 【 城西一百八十里辽水通新河之南别派西流曲折旋绕复入辽水其南曰南通江北曰北通江其间有阆洲方数十里皆田园宅地至今桃李犹存】
○盖州卫
石城山 【 城北十里】 灶突山 【 城东南五十里】 平山 【 城北五十里】 望海山 【 城西南三十五里】 牛心山 【 城北四十里】 松观山 【 城东北三十里】 塔儿山 【 城南十五里】 伴仙山 【 城南十五里】 馒头山 【 城南五十里】 迷计山 【 城东四十里】 龟山 【 城西南五十里】 孛罗铺山 【 城南五十里】 观家山 【 城北五里】 青泉山 【 城南九十里】 五十寨山 【 城南一百里】 石门山 【 城东十里】 大王寨山 【 城东六十里】 霹雳山 【 城西一百二十里】 上哈塔山 【 城东一百里】 赤山 【 城东一百里】 连云山 【 城东十里】 凤凰山 【 城东八十里】 下哈塔山 【 城东九十里】 白狼山 【 城西十里】 布雾山 【 城西南一百二十里】 夹河山 【 城南二百里】 龙门汤山 【 城南一百里】 冠帽山 【 城北二里】 大鸡冠山 【 城东南一百里】 小鸡冠山 【 城西南二十里】 稀离山 【 城东南一百五十里】 帽山 【 城东南一百九十里】 王牛儿山叵罗山 【 俱城南二百里】 石棚山 【 城东南一百四十里】 莲花山 【 城东南二百里】 大孤山 【 城东一百六十二里】 小孤山 【 城东南一百九十里】 歪头山 【 城东南三百里】 黑山 【 城南一百八十里】 关山 【 城北六十里】 城子山 【 城东南一百七十里】 龙门山 【 城东南五十里】 分水岭 【 城东四十里】 青石岭 【 城北十里】 名口岭 【 城南二十五里】 陡松岭 【 城南一百里】 猫儿岭 【 城南一百二十里】 七盘岭 【 城东一百一十里】 黄伯岭 【 城北五十里】 锅儿峪 【 城东南五十里】 兔儿岛 【 城西南七十五里】 小松岛 【 城东南三百里】 蛤蛎岛 【 城东南三百里】 得利山城 【 城东南一十里】 魏霸山城 【 城南一百一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