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元和郡县志
元和郡县志
贡赋【开元贡 麝香 山鸡皮毛赋 绢 布 緜 麻】
管县三
武当 郧乡 丰利
武当县【上郭下】
本汉旧县属南阳郡后汉初延岑起兵于此后遂空废宋元嘉末移县理延岑城贞观十五年于此置均州武当山一名防山一名太和山在县南八十里髙二千五百丈周回五百里乃隂长生于此得仙
汉水去县西北四十里水中有洲名沧浪洲即禹贡云又东为沧浪之水
盐池在县东南百里池水四周上生紫气池左右草木十余里气所染着上如雪霜尝之盐味土人谓之盐花郧乡县【上东至州一百一十三里】
本汉钖县【钖音羊】古麇国之地也左氏传曰楚潘崇伐麇至于钖穴是也汉钖县属汉中郡晋武帝改钖县为郧乡县隋初属均州后隶房州贞观又改属均州
西山今名宝葢山在县西南三里其山南临汉水汉水西自丰利县界流入南去县三里东有涝滩冬即水浅而下多大石又东为净滩夏水急迅行旅苦之歌曰冬涝夏净断官使命
丰利县 【东至州二百四十里】
本汉长利县之地也理在长利川故以为名宋于此侨置南上洛郡属梁州后魏文帝改南上洛郡为丰利郡又立丰利县隋以丰利县属金州贞观八年改属均州锡义山一名天心山在县东北六十五里山方圆百里形如城四面有门相传以为仙灵所居
汉水南去县二十里
房州【房陵下】
【开元户一万四千四百三十一 乡三十四元和户四千四百 乡三十四】
禹贡梁州之域古麇国之地左传曰楚子伐麇成大心败麇师于防渚阚骃以为防陵即春秋时防渚州之得名盖自此也战国时属楚秦为汉中郡地汉立房陵县属汉中郡后汉末立为房陵郡建安三十四年蜀先主遣宜都太守孟逹征房陵杀太守申耽魏文帝时孟达降魏魏改房陵郡为新城郡后达叛魏降蜀司马宣王击杀之侯景之乱地入后魏至周武帝改为迁州贞观十年废迁州自竹山县移房州于废迁州廨即今州理是也
州境【东西五百二十三里南北三百六十九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一千六百六十八里东北至东都一千一百五十五里】
【东至襄州四百二十里水路五百八十四里南至归州山路五百里正西微北至金州五百四十里北至均州二百六十八里】
贡赋【开元贡 麝香 蜡 钟乳 苍矾石赋 布 麻】
【元和贡 麝香二十颗 石膏 雷丸 芮草】
管县四
房陵 永清 竹山 上庸
房陵县【上郭下】
本汉旧县属汉中郡后汉改防为房后魏以为光迁县贞观十年改为房陵
房山在县西南四十三里其山西南有石室似房因以为名
建鼓山在县南百一十三里与马騣山连接二山并髙峻冬夏积雪
筑水出县西北叶山经县北二里魏遣夏侯泉与张郃下巴西集军宕渠刘备屯军筑口即此水也
赵王迁墓在县北九里秦使王翦灭赵徙赵王迁于房陵
永清县【中下西至州一百一十里】
本房陵县地后魏废帝分房陵东境置大洪县周武帝改为永清县属迁州隋改属房陵郡
沮水出县西南景山东南入于汉江左传曰江汉沮漳楚之望也【案沮今左传本作睢孔頴达疏云睢经襄阳至南郡枝江县入江与山海经睢水出景山相合汉书地理志临沮注引左传作沮与水经沮水出房陵县相合沮睢二字旧盖通用】
筑水经县北三里
大洪故县城在县东六里
竹山县【中下东至州一百四十八里】
本汉上庸县古庸国也昔武王伐纣庸人往焉故牧誓云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注云庸濮在江汉之南左传曰庸率羣蛮以叛楚使庐戢棃侵庸后遂灭之至汉初立上庸县属汉中郡后汉于县立上庸郡后魏改置竹山县因黄竹岭以为名也
方城山在县东南三十里顶上平坦四面险固山南有城周十余里
白马塞山在县西南三十五里初孟达为新城太守登此山而叹曰刘封申耽据金城千里而不能守岂大丈夫也
黄竹山在县北百里山上竹色皆黄因以为名也上庸县【中下东至州二百五十里】
本汉上庸县地也按汉上庸县今竹山县理是也萧齐武帝分上庸县地于此立新丰县属上庸郡后魏改为孔阳县因界内孔阳水为名隋开皇三年罢孔阳县仍移上庸县理于废孔阳县理属罗州贞观十年改属房州
长罗山在县北四里
孔阳水在县西五十步
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四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元和郡县志>
钦定四库全书
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五
唐 李吉甫 撰
山南道【三 案唐书地理志山南西道有集州即符阳郡其县曰难江大牟嘉川有壁州即始寜郡其县曰通江广纳符阳白石东巴有巴州即清化郡其县曰清化曾口归仁始寜其章恩阳七盘有蓬州即蓬山郡其县曰蓬池良山仪陇伏虞宕渠蓬山朗池有通州即通川郡其县曰通川永穆三冈石鼓东乡宣汉新寜巴渠阆英有开州即盛山郡其县曰开江新浦万岁有阆州即阆中郡其县曰阆中晋安南部苍溪西水奉国新井新政岐坪有果州即南充郡其县曰南充相如流溪西充岳池有渠州即潾山郡其县曰流江渠江潾山此皆缺志文与节度使所管州县原目不符】
兴元府【汉中案户乡数写缺】
今为山南西道节度使理所【管兴元府洋州利州凤州兴州成州文州扶州集州壁州巴州蓬州通州开州阆州果州渠州 管县八十八 案都管户数传写缺】
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舜十二牧梁其一也春秋时及战国并属楚楚懐王时秦惠文王取汉中地六百里以为汉中郡秦亡项羽封髙祖为汉王髙祖欲攻羽萧何曰语曰天汉其称甚美遂从之后汉末张鲁据汉中改汉中为汉寜郡曹公讨平之复为汉中郡蜀先主破魏将夏侯妙才遂有其地为重镇魏延蒋琬姜维相继屯守其后钟会既克蜀又置梁州晋末李特据蜀汉中又为所有桓温讨平之谯纵时又失汉中纵灭又归旧理自汉宋以还多理南郑隋开皇三年罢郡所领县并属梁州大业三年罢州为汉川郡武徳元年又改为襃州二十年又为梁州兴元元年因徳宗迁幸改为兴元府按汉中当巴蜀捍蔽故先主初得汉中谓人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及萧齐明帝时后魏大将元英率兵十万通斜谷围南郑刺史萧懿拒守百余日不拔而退府境【东西三百九十九里南北四百四十七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七百六十里东北至东都一千六十二里】
【东至洋州一百二十里西南至利州四百九十里】
【西取巴岭路至集州二百八十里西取斜谷路至凤州三百八十里】
【正西微北至兴州二百五十里北取太白山路至凤翔府六百里】
贡赋【开元贡 红花赋 布 麻 緜 绢】
管县六
南郑 襃城 金牛 三泉 城固 西
南郑县【次赤郭下】
本汉旧县属汉中郡幽王为犬戎所灭郑桓公死之郑人南奔居此故曰南郑髙祖都之蜀后主以魏延为南郑侯后魏改为光义县隋开皇元年又为南郑
巴岭在县南一百九里东傍临汉江与三峡相接山南即古巴国
汉水经县去县一百步禹贡曰嶓冢导漾东流为汉裴秀云汉氏释淮水改秩汉水为四渎以其国所氏襃城县【次畿东至府三十三里】
本汉襃中县属汉中郡都尉理之古襃国也当斜大路晋义熙末朱龄石平蜀梁州刺史理此仍改襃中县魏又于此置襃中郡隋开皇元年以避庙讳改为襃内县仁寿元年改为襃城
襃水源出县西衙岭川斜水与襃水同源而派分【襃水东流入于汉中郡襃城县斜水北流入渭经武功县及凤翔扶风三县者也】汉孝武时人欲通襃斜道及漕事下御史大夫张汤汤问其事因言抵蜀从故道多坂回逺今开襃水至斜间百余里以车转从斜下渭如此汉中之谷可致山东从沔无限便于砥柱之漕且襃斜林木竹箭之饶拟于巴蜀天子然之拜汤子卬为汉中守发数万人作襃斜道五百里道果便近而水多湍石不可漕遂止
襃谷山在县北五里南口为襃北口为斜长四百七十里
襃国在县东二百步襃姒之所出也
甘亭闗在县北九里今为戍
襃斜道一名石牛道张良令汉王烧絶栈道示无还心即此道也诸葛亮与兄瑾书曰前赵子龙退军烧坏赤崖以北阁道缘谷百余里其阁梁一头入山腹立柱于水今水大而急不可安柱不可强也
金牛县【次畿东至府一百八十里】
本汉葭萌县地东晋孝武分置緜谷县武徳二年分緜谷县通谷镇置金牛县取秦五丁力士石牛出金为名嶓冢山县东二十八里汉水所出
嘉陵江经县西去县三十里
故闗城俗名张鲁城在县西三十八里
三泉县【次畿东北至府二百五十里】
本汉葭萌县地蜀先主改为汉寿县武徳四年置南安州又置三泉县八年州废以县属梁州
城固县【次畿西至府七十二里】
本汉旧县【案前后汉书及晋书俱作成固】有铁官属汉中郡隋开皇三年改属梁州武徳二年改为唐固县贞观二年复旧通闗山在县东北九里汉髙祖北定三秦萧何守汉中欲修此道通闗中故名通闗山
汉水南去县二里
黑水出县西北太行山南流入汉诸葛亮牋曰朝发南郑暮宿黑水
成固故城在县东六里韩信所筑晋平谯纵后梁州刺史尝理于此也
西县【次畿西至府一百里】
本汉沔阳县地后魏分置嶓冢隋大业二年改为西县百牢闗在县西南三十步隋置白马闗后以黎阳有白马闗改名百牢闗自京师趣劔南达淮左皆由此也八阵图在县东南十里诸葛亮叠细石为图
诸葛亮墓在县东南八里亮卒遗命葬汉中定军山贞观十一年敕禁采樵
定军山在县东六十里
洋州【洋川雄】
【开元户一万八千八百八十九 乡四十八元和户二千八百九十六 乡五十二】
本汉汉中郡成固县地先主分成固立南乡县为蜀重镇晋改为西乡县后魏宣武帝正始中于丰寜戍置丰寜郡废帝于此置洋州因洋水为名隋大业二年废洋州置洋川镇武徳元年复于西乡立洋州
州境【东西二百九十二里南北六百六十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六百四十里东北至东都一千四百九十里】
【东至金州五百里南至壁州西路五百六十里】
【西至兴元府一百二十里北至京兆府盩厔县五百里】
贡赋【开元贡 白交椶 火麻布 野纻布赋 緜 绢】
管县五
兴道 黄金 洋源 西乡 贞符
兴道县【紧郭下】
本汉成固县地后魏宣帝分置兴势县理在兴势山上故以为名武徳元年置洋州以县属焉贞观二十三年改为兴道县
兴势山在县北二十里蜀先主遣诸葛亮出骆谷戍兴势山置烽火楼处处通照即此山按三国时蜀以汉中【建安末破魏将夏侯妙才遂有汉中以魏延镇守其后蒋琬姜维相继镇于此即今郡也】兴势【后主延熙七年将军王平守之魏将曹爽等攻不克即今兴道县也】白帝【先主章武元年屯之遂为重镇后主建兴十五年呉将全琮来攻不克即今云安郡也】并为重镇【案云安郡即防州地理通释引元和志白帝山即州城所据也与赤甲山接初公孙述殿前井有白龙出因号白帝城城周回七里西南二里因江为池东临瀼溪惟北一面小差逶迤羊肠数转然后得上云云今是书于防州及所管各县并缺附识于此】汉水经县南去县一百步
傥谷一名骆谷在县北三十里后主延熙二十年诸葛诞反于淮南分闗中兵东下姜维欲乗虚向秦川率数万人出骆谷闻诞已破遂还
骆谷路在今洋州西北二十里州至谷四百二十里晋司马勲出骆谷破赵戍壁于悬钩去长安二百里按骆谷在长安西南南口曰傥谷北口曰骆谷谷中多反鼻蛇青攒【音爨】蛇一名燋尾蛇常登竹木上能十数步□人人中此蛇者即须断肥去毒不然立死
骆水在县城西一里
黄金县【中西南至州一百三十里】
本汉安阳县地属汉中郡后魏文帝于此分置黄金县因黄金水为名
黄金水出县西北百亩山黄金谷南流入经县西去县九里其谷水陆艰险语曰山水艰阻黄金子午魏遣曹爽由骆谷伐蜀蜀将王平拒之于兴势山张旗帜至黄金谷谓此山也
故铁城在县西北八十里城在山上言其险峻故以铁为名昔氐帅杨难当寇汉川令魏兴太守薛健据黄金戍姜宝据铁城宋遣梁州刺史萧思话攻拔之驿即子午道也旧道在今金州安康县界梁将军王神念以旧子午道缘山避水桥梁百数多有毁壊乃别开干路更名子午道即此路是也
洋源县【中西北至州一百二十里】
本汉晋西乡县武徳七年析置洋源县因洋水以为名洋水在县南三百步
西乡县【上西北至州一百里】
本汉成固县地蜀先主置南乡晋武帝改为西乡县武徳元年置洋州州理在西乡后移理兴道县
洋水东去县八里
贞符县【中南至州六十里】
开元十八年置初名华阳县天宝三年废八年王鉷奏开清水谷路复奏置其年凿山得玉册因改名贞符县隶京兆府十一年以路逺改属洋州
利州【益昌下府】
【开元户一万一千八百八十一 乡三十二元和户二千四百四十四 乡二十七】
本秦蜀郡地汉分巴蜀置广汉郡按今州即广汉郡之葭萌县地也蜀先主改葭萌为汉夀县属梓潼郡晋改汉寿为晋寿梁天监以竺为太守随夏侯道迁入后魏改立西益州梁大通六年又克之始通劔路改西益州为黎州武陵王萧纪僭号于蜀以席嶷为黎州刺史嶷反州属魏复改黎州为西益州正始三年改西益州为利州隋大业三年改为义成郡武徳元年又改为利州州城西临嘉陵江周宣帝大象二年以豆卢勣为利州总管至任未几而王谦据益州叛遣益州刺史达奚堪马步十万来攻利州于子城南北起土山城内之人负户汲援军既至堪等败走令大城内东西南北有大池是达奚堪取土处也
州境【东西三百三十里南北二百五里】
八到【东至上都一千二百五十里东北至东都一千一百一十里】
【东至集州三百里西至龙州四百里】
【西北至文州四百九十里东北至兴元府四百九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