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元和郡县志
元和郡县志
管县六
晋城 髙平 陵川 沁水 阳城 端氏
晋城县【上郭下】
本汉髙都县属上党郡隋开皇三年改属泽州十八年改为丹川县因县东丹水为名贞观三年改置晋城县太行山在县南四十里禹贡曰太行恒山至于碣石注曰二山连延东北接碣石
丹水在县北十二里司马山俗传秦坑赵众流血丹川故名丹水斯为不经也
天井故闗一名太行闗在县南四十五里太行山上髙平县【上南至州八十里】
本汉氏县属上党郡在水之上故以为名后汉改为氏属建兴郡髙齐文宣帝省氏县自长平髙城移髙平县理之仍改髙平县属髙都郡隋开皇三年改属泽州
头颅山一名白起台在县西五里秦坑赵众收头颅筑此台
米山在县东十里赵将亷颇积粮此山因名
泾水在县西北三十六里
长平故城在县西二十一里白起破赵四十万众于此尽杀之
长平闗在县北五十一里
陵川县【中西至州一百四十里】
本汉氏县地隋开皇十六年于此置陵川县因川为名属泽州
太行山在县西南百里
沁水县【中东南至州二百里】
本汉端氏县地后魏孝庄帝于此置太寜郡及东永安县髙齐省郡而县存隋开皇十八年改为沁水县沁水在县东北五十二里
古王离城在县东北五十里秦时王离击赵所筑四面絶险
阳城县【中东至州一百一十里】
本汉濩泽县属河东郡因濩泽为名也隋改属泽州天宝元年改为阳城县
析城在县西南七十五里
濩泽在县西北十二里墨子曰舜渔于濩泽
端氏县【中南至州一百里】
本汉旧县也史记曰赵成侯十六年与韩魏分晋封晋君于端氏肃侯元年夺晋君端氏徙处屯留汉以为县属河东郡晋属平阳郡后魏属安平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属泽州
石门山在县西南四十一里
沁水在县南一里
邢州【钜鹿上】
【开元户五万八千八百二十 乡一百二十元和户三千六百九十二 乡三十三】
禹贡冀州之域亦古邢侯之国邢侯为纣三公以忠谏被诛周成王封周公旦子为邢侯后为狄所灭齐桓公迁邢于夷仪按故邢国今州城内西南隅小城是也夷仪今龙岗县界夷仪城是也春秋时属晋后三家分晋属赵秦兼天下于此置信都县属钜鹿郡项羽改曰襄国盖以赵襄子諡名也赵歇为赵王张耳为常山王并理信都襄国今州理龙冈城是也前赵嘉平元年石勒屯兵许昌张宾説勒曰观王弥有王青州之心迟回未发者惧明公踵其后也明公独无并州之思乎勒从之遂长驱至邺攻晋北中郎将于三台张宾又进曰三台险固攻守未易卒下王彭祖刘越石大敌也宜及其未至密规进据牢城扫定并蓟桓文之业可济也邯郸襄国赵之旧都依山凭险形胜之国可择此二邑而都之王业可图也勒于是进据襄国王浚遣兵五万人来讨勒勒欲挑战张宾谏曰夫用兵当以已所便击彼所不便今段末柸强悍且宜示之以弱凿北垒为突门二十余道伏精卒候贼列守未定出其不意擂鼓奋勇直冲柸帐柸卒既奔则彭祖可指辰而定也勒从其计遂生擒末柸永嘉六年勒僭号遂定都焉至季龙徙都邺为襄国郡石氏既灭罢之后魏复为襄国县隋开皇三年以襄国县属洺州九年改为龙冈县十六年割龙冈等三县置邢州以邢国为名也大业三年改为襄国郡武徳元年改为邢州置总管二年陷窦建徳四年讨平之又为刘黑闼所陷五年擒之依旧为邢州
州境【东西二百八十二里南北一百三十六里】
八到【西至上都一千九百里西南至东都八百四十里】
【东至贝州二百三十里东南至洺州一百二十里】
【西逾山至仪州二百三十五里东北至赵州一百九十里】
贡赋【开元贡 文石狮子 丝布赋 绵 绢】
管县九
龙冈 尧山 钜鹿 沙河 平乡 南河任 内丘 青山
龙冈县【上郭下】
古邢国也秦以为信都项羽更名曰襄国汉因不改石勒僭号据之勒未立前襄国有谶曰古在左月在右让亡言或入口识者以为胡有襄国也周武帝改为襄国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洺州九年改为龙冈县以西北有龙冈因名之十六年于此置邢州龙冈县属焉皇朝因之
土山在县东百五十步昔冉闵攻石只于襄国为土山地道于此
石井冈一名龙冈在县西北七里冈上有井大如车轮石勒时天旱沙门佛图澄于此握得一死龙长尺余渍之以水良久乃苏雨遂大降因名龙冈
夷仪岭在县西百五十七里
夷仪故城在县西四十里今俗谓之随宜城盖语讹也石勒墓在县南十五里
尧山县【上西南至州八十里】
本曰柏人春秋时晋邑战国时属赵秦灭赵属钜鹿郡汉髙祖八年从平城过赵赵相贯髙壁人厠上要之上心动问县名何曰柏人上曰柏人者迫于人也不宿去后魏改人为仁隋开皇三年罢钜鹿郡属赵州大业三年改属邢州天宝元年改为尧山县
水在县西一里俗亦名曰脂沟
柏人故城在县西北十二里
张耳台在县西北十二里
钜鹿县【上西至州一百一十九里】
本汉南栾县地隋开皇六年于此置钜鹿县属赵州取汉钜鹿县之名也武徳元年于此置起州又立白起县二年陷窦建徳四年讨平罢起州以县属赵州贞观元年改属邢州
大陆泽一名钜鹿在县西北五里禹贡曰恒卫既从大陆既作按泽东西二十里南北三十里葭芦茭莲鱼蟹之充牣其中泽畔又有咸泉煮而成盐百姓资之沙河县【上北至州三十五里】
本汉襄国县地隋开皇九年改襄国为龙冈县十六年分龙冈于此置沙河县以沙河在县南五里因以为名黑山在县西四十里出铁
磬口山在县西南九十八里汉魏时旧铁官也
平乡县【上西至州九十里】
本春秋时邢国后为赵地始皇灭赵以为钜鹿郡亦大称也张耳与赵王歇走入钜鹿城王离围之即此地也后魏自平乡故城移平乡县于此理之属广平郡隋开皇三年属洺州十六年改属邢州
浊漳水今俗名栁河在县西南十里
落汉水在县西南十八里
沙丘台在县东北二十里殷纣所筑赵李兑围武灵王于沙丘宫王探雀鷇食之而死秦始皇东巡回死于沙丘
南和县【紧西南至州三十八里】
本汉旧县属广平国后汉属钜鹿郡石赵属襄国郡周属南和郡隋开皇三年属洺州十六年改属邢州鸳鸯水经县北五里
张宾墓在县西十二里石勒军师号曰右侯
任县【上西南至州三十八里】
本汉张县地在今县西南渚阳城是也后汉省赵于此置苑县石氏灭废隋开皇十六年于此置任县属邢州大业三年省武徳四年重置
张城一名渚阳城在县西南二十七里汉张县也石勒传晋将玉浚遣石季龙盟就六眷于渚阳谓此也内丘县【上南至州五十八里】
古邢国地在汉为中丘县属常山郡晋于此立中丘郡石赵改为赵安县后魏孝文帝复立中丘县隋室讳忠改为内丘开皇三年属赵州大业二年改属邢州鹊山在县西三十六里昔扁鹊将虢太子游此山采药因名
青山县【中东南至州五十里】
本汉中丘县地隋开皇十六年于此置青山县属邢州县界有青山因名大业二年省县属龙腾府武徳元年析龙冈内丘两县重置属邢州
黑山一名青山在县西二十里幽深险絶为逋逃之薮以周太祖讳黑因改黑山为青山县取名焉
雷公山在县西南八里汉末黑山羣盗张飞燕等不立君长直以名号为称多髯者谓之羝公大声者谓之雷公时有雷公贼保此因以为名
洺州【广平望】
【开元户七万七千一百五十 乡一百四十六案元和户乡数写缺】
禹贡冀州之域春秋时赤狄之地后属晋荀林父败赤狄于曲梁按曲梁即今州理地也七国时属赵赵敬侯始都邯郸至幽王迁为秦所灭秦兼天下是为邯郸郡汉武帝置平干国宣帝改曰广平自汉至晋或为国或为郡永嘉末石勒据有其地石氏灭又属慕容隽至子暐灭又属苻坚后慕容垂得山东其地复属焉周武帝建徳六年于郡置洺州以水为名隋大业三年罢州为永安郡武徳元年又改为洺州兼置总管二年陷于窦建徳四年讨平又为建徳旧将刘黑闼所陷寻讨平之六年罢总管复为洺州
州境【东西一百九十七里南北一百一十二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六百二十里西南至东都七百六十里】
【东南至魏州一百六十四里正西微北至仪州三百六十四里】
【东北至贝州二百二十里西北至邢州一百二十里】
贡赋【开元贡 平防 缣 纩赋 绵 绢】
管县八
永年 鸡泽 洺水 肥乡 清漳 曲周临洺 平恩
永年县【望郭下】
本汉曲梁县属广平国后汉属钜鹿郡髙齐文宣帝省曲梁置广平县隋开皇三年罢郡属洺州仁夀元年改广平为永年避炀帝讳也
洺水在县南三里
鸡泽在县西南十里左传诸侯同盟于鸡泽今其泽鱼鼈菱芡州境所资
廉颇台在州城南十里十六国春秋冉闵遇慕容恪于廉台十战皆败
皇家平刘黑闼垒在县西南十里洺水南贞观四年于垒东置昭福寺碑岑文本撰
鸡泽县【上西南至州五十里】
本汉广平县地隋开皇十六年于广平城置鸡泽县大业三年省武徳四年重置
洺漳二水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合流东入平乡县界洺水县【上西至州五十里】
本汉斥漳县属广平国漳水经其城其地斥卤故曰斥漳隋开皇六年以县西近洺河改为洺水属洺州卫漳故渎俗名阿难渠在县西二百步盖魏将李阿难所导故名
黄塘坡在县西北十五里晋龙骧将军刘牢之救苻丕追慕容垂大军于黄塘泉即此坡也
肥乡县【上西北至州四十五里】
本春秋时晋地七国时属赵今县即汉邯郸县地魏黄初二年分邯郸列人等县立肥乡属广平郡后魏省入临漳隋开皇十年又置属礠州十六年割属洺州肥乡故城在县西二十二里
平原君墓在县东南七里
清漳县【上西北至州七十里】
本汉列人县地按列人县故城在今肥乡界隋开皇十六年于此置清漳县南滨漳水因以为名属洺州曲周县【上西南至州八十里】
本汉旧县属广平国郦商为曲周侯后汉属钜鹿郡魏属魏郡后魏宣武帝改置曲安县属广平郡髙齐省隋开皇六年复置属洺州大业二年省武徳四年于曲周故城重置
漳水在县西二十九里
阿难枯渠在县南十四里
临洺县【紧东南至州五十里】
本汉易阳县地属赵国后魏省入邯郸县隋开皇十年移邯郸县理陟乡城城在今邯郸县界仍于北中府城别置临洺县北滨洺水因以为名属礠州大业三年割属洺州
狗山在县西十里山顶石上有狗迹因名武徳五年太宗亲总戎讨刘黑闼于此立营
平恩县【上西至州八十三里】
本汉旧县也属魏郡宣帝以许广汉为平恩侯魏省寻复置隋开皇三年罢属洺州
康台泽在县东五里
礠州【滏阳上】
【元和户一千四十 乡一十三案此州置自永泰故不载开元户乡与贡赋】
本汉魏郡武安县之地周武帝于此置滏阳县及成安郡隋开皇十年废郡于县置礠州以县西九十里有礠山出礠石因取为名大业二年废以县属相州皇朝永泰元年重置以河东有慈州故此加石也
州境【东西一百七里南北一百一十五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五百四十里西南至东都六百四十五里】
【南至相州六十五里西至潞州三百四十里】
【正北微东至洛州三百十里】
贡赋【元和贡 纱 凤翮席赋 绵 绢】
管县四
阳 邯郸 昭义 武安
阳县【望郭下】
本汉武安县之地魏黄初三年分武安立临水县属广平郡以城临滏水故曰临水以城在滏水之阳亦曰阳周武帝于此别置滏阳县属成安郡隋开皇三年废郡县属相州十年于此置礠州滏阳属焉大业二年废磁州县属相州永泰元年重立礠州县又割属
鼓山一名山在县西北四十五里滏水出焉泉源奋涌若水之汤故以滏口名之入陉第四曰滏口陉山岭髙深实为险阨
石季龙墓在县西南十四里
佛图澄墓在县西南十七里
髙齐神武陵在县南三里
邯郸县【上南至州七十里】
本卫地也后属晋七国时为赵都赵敬侯自立晋阳始都邯郸至幽王迁降秦遂灭赵以为邯郸郡邯山名也单尽也城郭从邑故单字加邑魏以为县属广平郡隋开皇十年置礠州邯郸县属焉大业二年废礠州县属洺州永泰元年重立礠州县还割属
邯山在县东南五里
丛台在县城内东北隅
洪波台在县西北五里
赵简子墓在县西南十二里
公孙杵臼程婴墓在县西十五里
赵奢墓在县西北七里
乐毅墓在县西南十八里
蔺相如墓在县西南二十三里
昭义县【上东南至州四十里】
魏黄初三年于今阳县置临水县北齐天保元年移理松釡周武帝建徳六年废永泰元年再置仍改名昭义
武安县【上东南至州九十里】
本七国时赵地赵将李牧封武安君即今县也汉属魏郡魏属广平郡隋开皇三年属相州十年割属礠州大业二年礠州废割属洺州后置礠州又分隶焉
阏与山在县西南五十里赵奢拒秦军阏与即此山也洛水西北去县八十三里
武安故城在县西南五里六国时赵邑也赵奢之救阏与秦军鼓噪武安屋瓦皆动即此城也
元和郡县志卷十九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元和郡县志>
钦定四库全书
元和郡县志卷二十
唐 李吉甫 撰
河北道【一】
懐州【河内雄】
【开元户四万五千八百四十六 乡八十九元和户八千七百四十一 乡三十五】今为河阳三城懐州节度使理所【管懐州 管县十 内河阳汜水温县济源河清等五处事具河南府案此与后魏博节度使都管户数并写缺】
禹贡冀州之域覃怀之地周为畿内及衞邢雍三国春秋时属晋七国时属韩魏二国秦兼天下灭韩为三川郡灭魏为河东郡今州为三川郡之北境河东郡之东境楚汉之际项羽立司马卬为殷王王河内髙帝二年卬降以其地为河内郡领县十八理懐后汉世祖南定河内难其守邓禹举寇恂世祖谓恂曰河内殷富吾将因是而起昔髙祖留萧何镇闗中吾今委卿以河内恂遂伐淇园之竹理矢百余万养马三千匹收租四百万斛以给军事由是东汉之业济焉晋河内郡移理野王隋开皇三年罢郡置懐州武徳二年陷贼其年于河清县界柏崖城置懐州四年讨平王世充自柏崖城移于今理【今属河阳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