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郡县志

  征羌故城在县东南七十五里本秦安陵县建武十二年来歙征西羌有功故改名以封之
  申州【义阳申】
  【开元户二万一千二十 乡四十二元和户六百一十四  乡二十一】
  本属淮南道贞元以后隶蔡州节度使
  禹贡荆州之域又古申国也郑武公娶扵申曰武姜在周为侯伯后为楚所灭秦并天下属南阳郡魏文帝分置义阳县自后省置不常宋元嘉末扵此立司州自后入后魏为郢州入梁为司州周武帝平齐改为申州大业二年改为义州武徳四年复置申州
  州境【东西二百里南北一百七十八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一千七百一十里西北至东都九百四十二里】
  【南至安州二百六十里西南至随州二百三十里】
  【西北至唐州二百六十里北至蔡州二百八十里】
  【东北至光州二百六十里】
  贡赋【开元贡 葛十疋赋 布 纻 绵 绢】
  管县三
  义阳 钟山 罗山
  义阳县【上郭下】
  本汉平氏县义阳乡之地也魏文帝分平氏立义阳县江左省义阳县地入平春县晋孝武帝改平春曰平阳隋开皇三年改平阳为义阳县属申州大业二年改属义州皇朝复属申州
  淮水西自唐州桐柏县界流入东北经县去县三十七里
  故曹城在县东三十八里梁将曹景宗将兵侵魏所筑故平靖闗城在县南七十六里旧有此闗不知何代创立按义阳有三闗之塞此其一也武阳黄岘二闗在安州应山县界长老云此闗因山为障不营濠隍故名平靖
  钟山县【上西至州四十里】
  本汉鄳县也属江夏郡宋永初中属义阳郡髙齐扵此置齐安郡后改为万歳郡隋开皇三年罢郡为齐安县仍属申州四年以近钟山改齐安为钟山县
  淮水经县北四十里
  涩水出县南覇山去县七十五里山石之间波流寒涩因以为名
  石城在县西南二十一里石城山上本晋义阳县所理罗山县【上西南至州一百一十里】
  本汉鄳县地梁武帝置西汝南郡扵此隋开皇三年并入钟山十六年扵钟山析置罗山县属申州武徳四年置南罗州领罗山一县八年州废以县属申州
  罗山在县西南九里
  淮水经县北去县二十里
  光州【弋阳中】
  【开元户二万九千六百九十五 乡六十一元和户一千九百九十    乡六十二】本属淮南道贞元以后隶蔡州节度使
  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国之地鲁僖公五年楚人灭子奔黄在秦属九江郡在汉为西阳属江夏晋安帝立光城县理扵此梁末扵县置光州隋大业二年罢州为弋阳郡武徳三年改为光州总管府贞观元年为光州都督府太极元年自光山县移今理
  州境【东西四百四十三里南北二百三十五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一千七百三十里西北至东都九百二十里】
  【西南至申州二百六十里西南至太别山三百里】
  【西北至蔡州三百里东北至寿州四百三十里】
  贡赋【开元贡 葛十疋 生石斛六十斤赋 絁 绢】
  管县五
  定城 殷城 固始 光山 仙居
  定城县【上郭下】
  本汉弋阳县属汝南郡自汉至萧齐常为弋阳城武徳三年置州领定城一县贞观元年省定城属光州淮水去县六十七里
  黄国故城在县西十二里春秋时黄国后为楚所灭殷城县【中北至州一百二十里】
  本汉期思县地属汝南郡宋侨立苞信县扵此梁以苞信县属义州隋开皇四年改苞信县为殷城县属弋阳郡武徳三年重置义州以县属光州
  浍水在县西五里
  定城闗在县南四十里髙齐以南廹陈境因置此闗隋废
  温汤在县南山中其汤緑色
  固始县【上西南至州一百五十五里】
  本汉封蓼侯之地春秋蓼国楚并之今县城是也自东晋以后蓼县省宋明帝失淮北地乃扵此侨立新蔡郡领固始一县隋开皇七年改属义州大业三年废义州属弋阳郡
  淮水经县北八十里
  茹陂在县东南四十八里建安中刘馥为扬州刺史兴筑以水溉田
  孙叔敖祠在县西北隅七十五里
  光山县【上北至州三十里】
  本汉西阳县地属江夏郡魏属弋阳郡宋孝武帝大明初于此立光城县隋开皇三年废入乐安县十八年又置光山县
  光山一名弋山在县西北八十里
  淮水经县北七十里
  水陵故关在县南一百三十二里齐陈二境齐置此闗以为禁防周因不改隋开皇九年平陈后废
  仙居县【中束至州一百里】
  本汉轪县春秋时国楚灭之汉以为县属江夏郡至宋分立乐安县天寳元年改为仙居县县西有仙居山因名
  谷水在县北九里
  轪县故城在县北四十里春秋时国之都也
  仙堂六陂在县西南十一里梁武大同元年百姓堰谷水为六陂以溉稻田














  元和郡县卷十
  钦定四库全书
  元和郡县志卷十一
  唐 李吉甫 撰
  河南道【六】
  郓州【东平大都督府】
  【开元户三万三千三百八十九 乡六十二案元和户乡数写缺】今为淄青节度使理所【管郓州兖州青州齐州曹州濮州密州海州沂州莱州淄州登州 管县七十三案都管户数传写缺】
  禹贡兖州之域春秋时属宋即鲁附庸须句【音劬】国太昊之后风姓左传曰公伐邾取须句战国时其地属魏秦为薛郡地在汉为东平国属兖州后汉封皇子苍是为宪王宋及后魏并为东平郡周宣帝于此置鲁州寻废隋分兖州万安县置郓州大业三年罢州为东平郡隋乱陷贼武徳五年讨平徐圆朗于今郓城县置郓州为总管府本理郓城贞观八年以下湿移理须昌贞元三年为都督府
  州境【东西一百八十七里南北二百六十四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八百二十里西南至东都九百六十五里】
  【东南至兖州一百九十里西至曹州三百三十里】
  【北渡河至博州一百八十里东北至齐州二百八十里】
  贡赋【开元贡 绢十五疋赋 绵 绢】
  管县九
  东平 须昌 阳谷 寿张 卢 东阿
  郓城 钜野 平隂
  东平县【望郭下】
  古宿国左传曰公及宋人盟于宿是也两汉为无盐地后齐于此置须昌县属东平郡县理无盐城隋别置须昌县属郓州改须昌县为宿城县贞元三年移于州理改为东平县
  须昌县【望郭下】
  本汉旧县属东郡故须句国按此前须昌县在今县东南三十二里须昌故城是也隋改须昌为宿城县更立须昌县于今理属郓州县在州南四十五里
  济水南自郓城县界流入去县西二里
  州理故须句城左传任宿须句颛臾皆风姓也注曰须句虽列国而削弱不能自通鲁私属若颛臾之比也无盐故城在县东三十六里古宿国也列女传曰无盐有丑女名宿瘤齐宣王善之立为夫人即此县女也清水石桥在县西三里隋仁寿元年造石作华巧与赵州石桥相埓长四百五十丈
  东平思王宇墓在县东四十九里汉东平思王宇宣帝子后薨葬于此其冡松柏皆西靡王奢侈生葬所爱幸者守冡者常闻号呼数年后乃不复闻声
  阳谷县【上东南至州七十五里】
  本汉须昌县地隋于此置阳谷县取东阿县界阳谷亭为名也属济州天宝十三年济州为河所陷没以县属郓州
  黄河在县北十二里
  故伏城在县东南二里盖伏生所居因名之
  寿张县【紧东北至州四十五里】
  本汉寿良县也属东郡后汉光武以叔父名良改曰寿张属东平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属济州十六年割属郓州武徳四年属寿州五年废寿州属郓州
  梁山在县南三十五里汉书曰孝王北猎梁山是也寿州故城在县东南十五里隋末百姓筑以为堡武徳四年于此置寿州
  吕母垞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后汉东海吕母合众于此兖州人谓城实中曰垞
  卢县【紧东南至州一百里】
  本汉旧县也属泰山郡都尉理之济北王所都后汉卢县属济北国宋属济北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济州大业三年复为济北郡武徳四年讨平王世充复为济州按济州理碻磝城【碻苦髙反磝音敖】本秦东郡之茌平县也其城西临黄河晋末为河水所毁移理河北博州界事具博州宋元嘉二十年宁朔将军王谟前锋入河平碻磝立戍守之都督刘义恭以沙城不堪守召谟毁城而还后更城之后魏略得河南置镇守泰常八年于此置济州至天宝十三载州为河所陷废
  碻磝津在县北一里后魏于此置闗名济州闗隋末废刘公桥架济水在县东二十七里宋武帝伐燕过此造桥故俗呼为刘公桥隋末废贞观元年重造长十二丈阔一丈二尺
  东阿县【紧南至州五十里】
  本汉旧县也春秋时齐之柯地左传曰公会齐侯于柯注曰此柯今济北东阿齐之柯邑犹祝阿也汉志东阿县属东郡都尉理晋属济北国隋开皇三年属济州天宝十三载济州废县属郓州
  鱼山一名吾山在县东南二十里瓠子歌曰吾山平兮巨野溢鱼怫郁兮迫冬日即此山也曹子建每登此山有终焉之志及亡葬于山下
  谷城山在县东三十二里黄石公出一编书与张良曰后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是其处也
  东阿故城在县西二十里汉东阿县城也晋太康后省魏志程昱谓范令靳允曰曹使君智殆天所授君必固范戍守东阿则田单之功可立谓此城也水经注曰东阿大井巨若轮深七八丈每嵗取此水煮胶入贡本草所谓阿胶也
  阳谷亭在县东南四十二里左传齐桓公会诸侯于阳谷是也
  项羽墓在县东二十七里初羽为鲁公羽死后鲁犹为楚守汉王示以羽首鲁乃降羽死乃以公礼葬于此郓城县【紧东北至州一百里】
  本汉寿良县地左传曰晋人执季文子于苕丘还待于郓按古郓城即今县是也汉魏皆为寿张县地隋开皇四年改为万安县十六年于此置郓城县贞观八年移郓州于须昌县郓城依旧
  黎丘在县西四十五里春秋时黎侯寓于衞因以为名黎之臣子讽黎侯归国作诗曰胡为乎泥中葢恶其卑湿也
  钜野县【望西北至州一百二十里】
  本汉旧县也属山阳郡钜野泽在县东五里即鲁西狩获麟处武徳四年于此置麟州以是获麟之地故以为名五年废麟州以县属郓州
  获麟堆在县东十二里春秋哀公十四年经曰西狩获麟
  大野泽一名钜野在县东五里南北三百里东西百余里尔雅十薮鲁有大野西狩获麟于此泽
  蚩尤墓在县东北九里今山阳钜野县有蚩尤肩髀冢按黄帝杀蚩尤于涿鹿之野身体异处故别葬焉平隂县【上西南至州一百二十里】
  本汉肥城县地属泰山郡古肥子国隋开皇十四年于今县西北二十八里置榆山县大业二年移于今理仍改名平隂属济州天宝十三载州废县割隶郓州陶山在县东三十五里范蠡葬处
  黄河去县十里
  平隂故城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左传曰晋侯伐齐齐侯御诸平隂
  故长城首起县北二十九里齐湣王所筑苏代谓燕王曰齐有长城巨防足以为塞是也
  左丘明墓在县东南五十五里
  兖州【鲁郡中都督府】
  【开元户六万七千三百九十七 乡一百三十三案元和户乡数传写缺】
  禹贡兖州之域兼得徐州之地春秋时为鲁国按武王即位封周公于少昊之墟曲阜之地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武王崩又相成王其子伯禽乃就封之鲁自伯禽至顷公三十四君为楚考烈王所灭六国时地属楚秦灭楚以鲁为薛郡汉髙后时更为鲁国后汉仍为鲁国兖州所理不恒献帝初平三年移兖州理济隂之鄄城以魏太祖曹操为兖州牧魏仍移兖州理东郡之廪丘晋不改永嘉之后陷于石勒北州流人南渡成帝立南兖州寄理京口宋武帝平河南又得其地置兖州后又属魏宋文帝元嘉八年理广陵二十八年理盱眙三十年复理广陵隋大业元年于兖州置都督府二年改为鲁州三年改为鲁郡十三年为贼徐圆朗所据武徳五年讨平圆朗改鲁郡置兖州贞观十四年改置都督府谨按禹贡导沇水东流为济截河南渡东与菏泽汶水会又东北入于海兖州在济河之间因济水发源为名今郡理乃非其境至周置兖州始兼得今郡之地而济水自王莽末入河同流于海则河南之地无济水矣自后所说皆习旧名
  州境【东西二百三十一里南北三百五十三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八百九十五里西南至东都九百八十里】
  【东至沂州三百八十里东南至徐州四百里】
  【西南至宋州四百里西至曹州三百七十里】
  【西北至郓州一百九十里正北防东至齐州三百三十里】
  贡赋【开元贡 镜花绫 防风 紫石英赋 绫 绢 绵】
  管县十一
  瑕丘 金乡 鱼台 邹  龚丘 干封莱芜 曲阜 泗水 任城 中都
  瑕丘县【上郭下】
  本汉县属山阳郡即鲁之负瑕邑也左传曰季康子伐邾以邾子益来囚诸负瑕宋元嘉十三年立兖州理瑕丘城而瑕丘无县至隋文帝割邹县汶阳平原三县界立瑕丘县属兖州
  洙水东去县二十三里
  泗水东自曲阜县界流入与洙水合
  淮安王神通营在瑕丘故城中武徳五年平贼徐圆朗屯兵之处也
  又有管国公任瓌薛国公长孙顺徳原国公史万宝垒列营相次各周回五里
  尧祠在县南七里洙水之西
  金乡县【望东北至州一百八十里】
  本汉东缗县也属山阳郡即古之缗国城左传曰夏桀为仍之会有缗叛之陈留风俗传曰东缗县者故阳武户牖乡也汉丞相陈平即此乡人也后汉于今兖州任城县西南七十五里置金乡县盖因穿山得金故曰金乡属山阳武徳四年于此置金州五年废为戴州贞观中废戴州县属兖州
  昌邑故城在县西北四十二里其中城周十余里外城周三十余里中有铁柱出地数尺汉景帝三年呉楚赵胶西济南菑川胶东七国俱反天子命条侯周亚夫将三十六军击呉楚亚夫至淮阳问父客邓都尉策安出客曰莫若引兵东北壁昌邑以梁委呉将军深沟髙垒使轻兵絶淮泗口塞呉饟道呉梁相弊乃以全制其极破呉必矣条侯从之呉楚以正月起三月皆破灭即此城也
  鱼台县【上东北至州一百九十里】
  本汉方与县属山阳郡髙齐文宣帝废隋开皇十六年复置方与县属戴州贞观十七年废戴州县属兖州宝应元年改为鱼台县因县北有鲁君观鱼台故名县理城即汉方与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