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元和郡县志
元和郡县志
景福殿基址今在许昌故城内西南隅
鄢陵县【上西南至州七十五里】
本汉旧县属颍川郡春秋郑伯克段于鄢晋楚战于鄢陵并此地后魏颍川置许昌郡仍立鄢陵县以属焉髙齐文宣帝废鄢陵以其地入许昌县隋开皇三年复置属许州十六年又于县理置洧州县仍属焉大业二年废洧州以鄢陵属许州
洧水西北流入经县西十里
鄢陵故城县西北十五里
太丘城县西南二十里陈寔尝为此县长
故陶城县南五十里相传晋陶侃征杜□所筑
临颍县【上西北至州六十里】
本汉旧县属颍川郡厯代因之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许州大业四年自故城移于今理建中二年属溵州贞元二年州废依前属许州
临颍臯东西长五十里即龙脾冈也嵩髙山东南三百里有龙脾其地沃壤可居即此冈也今临颍县理在冈上
颍水西北自长社县界流入
繁昌故城县西北三十里魏文帝行至繁阳亭筑坛受禅因置繁昌县即此城也
舞阳县【上东北至州一百六十里】
本汉旧县属颍川郡在舞水之阳因名汉封樊哙魏封司马宣王并为舞阳侯皆此邑自汉至晋不改宋省开元四年重于故城内置
扶沟县【望西至州一百一十里】
本汉旧县属淮阳国后汉属陈留郡魏属许昌郡髙齐文宣帝自今县北移于今理武徳四年置北陈州县隶焉其年废州以县属洧州九年洧州废又属许州洧水县西二十二里
陈州【淮阳上】
【开元户五万二千六百九十二 乡一百四元和户四千三十八 乡三十一】
禹贡豫州之域本太昊之墟周武王封妫满于陈春秋时楚灭之秦灭楚属颍川郡汉髙帝分颍川置淮阳国后汉章帝改为陈国献帝末陈王宠为袁绍所杀国除为陈郡曹魏复为陈国以东阿王植为陈王植子志徙封济北又为陈郡晋宋因之东魏孝静帝以淮南内附置北扬州理项城乃于项城侨立北丹阳郡及棱陵县髙齐文宣帝以百姓守信不附侯景改北扬州为信州周武帝改信州为陈州隋开皇二年改为沈州大业二年废沈州入陈州三年改为淮阳郡武徳元年复为陈州
州境【东西一百六十九里南北二百八十里】
八到【西至上都一千五百二十里北至东都六百六十里】
【东至亳州二百里东南至颍州三百里】
【北至许州二百六十里西北至汴州三百一十里】
【西南至蔡州二百二十里东北至宋州二百二十五里】
贡赋【开元贡 绵 绢赋 粟 麦】
管县六
宛丘 太康 项城 南顿 溵水 西华
宛丘县【紧郭下】
本汉陈县春秋时楚灭陈县之秦汉仍为陈县汉属淮阳国后汉属陈郡晋属梁国宋属陈郡髙齐文宣帝省陈郡仍移项县理于此隋文帝罢陈郡改项县为宛丘县
陈州州城枕蔡水周回三十里
宛丘县南三里尔雅陈有宛丘又丘上有丘为宛丘注四方髙中央下曰宛
固陵县西北四十三里项羽败南走固陵此也
洧水西自许州鄢陵县界流入
蔡州自西北流入经县理东一里
州理城楚襄王所筑即古陈国城也包羲氏神农氏并都于此及楚顷襄王为秦所伐失鄢郢徙都于陈卒为秦所灭
弩台在县理古陈城南八十步后汉陈敬王曾孙宠善弩射十发皆同处常于此台教弩黄巾贼起宠有强弩千张故惟陈国保全开元九年移孔子庙于台上东门池在州城东门内道南诗陈风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即此池
八封台及坛县北一里古伏羲氏始画八卦于此太康县【紧南至州七十里】
本汉阳夏县地属淮阳国后汉属陈国后魏孝昌四年置阳夏郡以县属焉隋文帝改阳夏为大业县
蔡水西北自汴州尉氏界流入
涡水首受蔡水东流经县北
县理城即汉阳夏县城夏后太康所筑汉五年髙祖追击项羽至阳夏南羽败走固陵是也
项城县【上西北至州一百里】
汉项县古项子国春秋齐师灭项至楚襄王徙都陈以项为别都按此城即楚筑在汉属汝南郡晋属陈国隋文帝改项县加城字属陈州东晋孝武时秦将苻融攻陷夀春苻坚舍大军于项城轻骑八千兼道赴之时有谣曰坚不过项坚出令曰敢言吾在夀春者拔其舌众谏不从坚遂败
武邱县东南四十里本名邱头魏王凌密谋废立司马宣王将中军讨陵大军掩至百尺堰凌自知势穷军到邱头面缚水次因改邱头为武邱以旌其功即此也小汝水西南流入去县五十里
公路故城县东四里汉末袁术所筑
故诱城县北三十里魏毌丘险作乱西至项邓艾督军至乐嘉以诱之后人因谓之诱城
百尺堰县东北三十五里司马宣王讨王陵军至百尺堰即此地
南顿县【上北至州七十五里】
本汉旧县属汝南郡古顿子国后逼于陈南徙故号南顿其城楚令尹子玉所筑后汉世祖父钦尝为此县令故号南顿君【光武生于此县中】宋为南顿郡东魏于此置和城县北齐废郡省县入和城隋复为南顿县属陈州武徳六年省入项城证圣元年以县有光武乡名符武氏遂于此置光武县中宗复为南顿
颍水县西北三十里
小汝水县西南四十里
髙阳邱县南四十里应玚南顿人兄弟俱有名自比髙阳氏才子故号髙阳邱
溵水县【上北至州八十四里】
本汉汝阳县属汝南郡晋属汝南国宋又属汝阳郡隋开皇三年属陈州十六年改汝阳为溵水县建中二年属溵州兴元二年溵州废改属陈州
溵水经县北去县三里
溉灌城县东北二十五里本魏将邓艾所筑艾为典农使行陈颍之间东至夀春艾以为田良水少不足尽地利遂开筑陂塘大兴溉灌军储丰足因名此城
干谿台在县北三里左传楚灵王有干谿之台即此也西华县【上东至州八十里】
本汉旧县属汝南郡后汉因之晋无西华县宋复置属陈郡髙齐省后魏太和中复置武城县神龙元年又为基城景云复为西华
颍水县南二十里
洧水县西二十里
集粮城在县西十里魏使邓艾营田筑之贮粮故名
元和郡县志卷九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元和郡县志>
钦定四库全书
元和郡县志卷十
唐 李吉甫 撰
河南道【五】
徐州【彭城上】
【开元户四万九千七百二 乡九十二元和户三千八百五十八 乡八十九】
今为徐泗节度使理所【管徐州宿州泗州濠州管县一十六 都管户三万七千二百五十二】
本禹贡徐州之域春秋时为宋滕薛小邾偪阳之地六国时属楚秦并天下为泗水郡楚汉之际楚怀王自盱眙徙都之后项羽迁怀王于郴自立为西楚霸王又都于此汉改泗水郡为沛郡又分沛郡立楚国按楚国即今州理是也宣帝地节元年更为彭城郡寻复为楚国自汉以来或理彭城理下邳晋氏南迁又于淮南侨立徐州安帝始分淮北为北徐州宋永初二年加淮南徐州曰南徐州而改北徐州曰徐州明帝时淮北入魏梁初蹔收太清之后寻复入魏徐州复理彭城仍立彭城郡高齐及后周不改隋开皇二年于此置总管罢郡其所领县并属徐州十四年废总管府为彭城郡隋乱陷贼武徳四年讨平王世充改置徐州总管府七年改为都督贞观十七年罢都督初宋高祖经略中原以彭城险要置府于此至文帝时王谟又上表曰彭城南界大淮左右清汴城隍峻整襟衞周固自淮以西襄阳以北经涂三千达于齐岱六州之人三十万户常得安全实由此镇后魏大将军尉元上表曰彭城宋之要藩南师来侵莫不用之以陵诸夏舆地志云郡城由来非攻所能拔按自隋氏凿汴以来彭城南控埇桥以扼汴路故其镇尤重
州境【东西二百六十九里南北六百八十九里】
八到【西至上都二千八十里西至东都一千二百二里】
【南取埇桥路至宣州五百里东南至泗州五百九十里】
【西南取萧县路至宋州三百十里西南至濠州三百九十里】
【西北至兖州三百四十里东北至沂州三百五十里】
贡赋【开元贡 五色土各一斗 上细绢赋 绵 绢】
管县五
彭城 萧 丰 沛 滕
彭城县【望郭下】
古大彭氏国也汉为彭城县属楚国后汉属彭城国宋属彭城郡隋文帝罢郡为县属徐州
定国山在县东四里后魏武定五年慕容绍宗欲击梁贞阳侯萧明营于此山
泗水在县东去县十步
州理城贞观五年筑其外城即古大彭氏国汉髙祖定天下以为楚国封弟交为楚王东晋封刘裕为宋公至宋武帝以皇子义康为彭城王并都于此后宋平北将军徐州刺史薛安都乃举城归魏
吕梁故城在县东五十七里春秋时宋之吕邑至汉以为吕县城临泗水髙百四十尺周回十七里此城东二里有三城一在水南一在水中潭上一在水北并髙齐所筑立镇以防陈寇
曹公故城在县东南六十五里在吕梁东岸或言曹公筑此以守吕布西岸有城临水是布之所固也号曰吕布固
故垞城在县北二十六里或曰古崇侯国兖州人谓实中城曰垞
戱马台在县东南二里项羽所造戯马于此宋公九日登戯马台即此
寒山堰在县东南一十八里梁萧明伐魏堰清水以灌彭城
吕梁在县东南五十七里盖泗水至吕县积石为梁故号吕梁陈将吴明彻以舟师破下邳进屯吕梁堰泗水以灌徐州周将军乌丸轨达奚长儒率兵救援轨取车轮数百连锁贯之横断水路然后募壮士夜决堰至明陈人始觉溃乱争归至连锁之处生擒明彻
萧县【上东北至州六十里】
本古之萧国春秋时宋邑汉萧县属沛郡北齐改为承髙县属彭城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属徐州改为龙城县寻复为萧县
丁公山在县东南二十里丁公追汉髙帝处
绥舆山在县东二十五里宋髙祖绥舆里人盖因里以名山也
眢井在县北二百步左传楚子伐萧还无社与司马言目于眢井而拯之即此也
丰县【上东南至州一百七十五里】
本汉旧县属沛郡战国属梁后汉属沛国晋同宋改属北济隂郡北齐改为永昌以县属焉隋改属徐州丰西泽在县西十五里汉髙祖斩白蛇于此
沛县【上东南至州一百四十三里】
本秦旧县泗水郡理于此盖取沛泽为县名汉兴四年改名沛郡领三十七县理相城以此为小沛魏分立谯郡又以沛为王国晋不改宋为沛县改属徐州隋文帝罢郡县属仍旧
微山上有微子冢去县六十五里
泗水西北流入东去县五十步
泡水即丰水也西去县百五十步
县理城即秦沛县城也初陈涉起沛令欲以沛应之乃令樊哙召髙祖沛令后悔闭城拒守髙祖书帛射城上曰诸侯并起屠沛今其诛令则家室完父老乃杀沛令迎髙祖立为沛公十二年髙祖破黥布还过沛谓沛父老曰逰子悲故乡吾虽都闗中万歳后吾魂魄犹思乐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其以沛为朕汤沭邑
故留城在县东南五十五里髙祖令张良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扵下邳与陛下防留乃封良为留侯故沛宫在县东南一里髙祖过沛置酒歌大风即此宫也
泗水亭在县东一百步髙祖微时为亭长扵此
滕县【上南至州二百里】
本古滕国汉蕃县也属鲁国宋属彭城郡汉末太傅陈蕃子逸为鲁相改音皮后魏置蕃郡以县属焉北齐郡县并废隋于此置滕县属徐州按古滕国在县西南十四里滕城是也
奚公山在县东南六十六里奚仲初造车于此
公邱故城在县西南十五里夏侯婴初为滕令故号滕公按此时髙祖未立属县故滕为秦县至武帝改为公邱县属沛国
故薛城在县东南四十三里薛侯国也孟尝君时薛中六万家其中富厚天下无比此田文以抗御楚魏也合乡故城在县东二十三里即论语所谓互乡是也【案此以合乡为互乡则前卷亳州之鹿邑故城俗名防郷城者非即论语所谓互乡矣王应麟困学纪闻谓鹿邑之外有互乡城邑人相传谓互乡童子见孔子者此处也前代因立互乡县云云所据不一附识备攷】宿州【苻离上】
【元和户八千六百七十六 乡三十六案开元户乡数写缺】
本徐州苻离县也元和四年以其地南临汴河有埇桥为舳舻之防运漕所歴防虞是资又以鄿县北属徐州疆界阔逺有诏割苻离鄿县及泗州之虹县置宿州取古宿国为名也
州境【案州境里数传写缺】
八到【西北至上都一千九百里西北至东都一千四百里】
【东南至泗州四百二十里东南至淮百里与濠州分中流为界从界至濠州一百里西至宋州三百三十里】
【北至徐州一百五十里】
贡赋【案开元贡赋传写缺】
管县三
苻离 鄿 虹
苻离县【上北至州一百五十里】
本秦旧县汉属沛郡髙齐时属睢南郡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徐州尔雅曰莞苻离也以地多此草故名睢水自县西北流入
故相城在县西北九十里盖相土旧都也
灵璧故城在县东北九十里汉二年汉王入彭城项羽以精兵三万人晨撃汉军于灵璧东睢水上大破之睢水为之不流
鄿县【上北至州二百三十二里】
本秦旧县汉属沛郡后汉属沛国有大泽乡陈涉起兵于此为狐鸣宋于此置谯郡齐以为北谯郡后魏改鄿县为鄿城县隋开皇三年去城字属仁州大业二年属徐州八年属谯州后复徐州
淮水西南流入经县南七十里
涣水西自临涣县界流入
涡水东去县一百里
鄿水北去县三十里
虹县【上西至州二百里】
本汉旧县属沛郡虹汉书作字梁武帝于此置贡城戍后魏复置虹县周大象中省以地属晋陵县隋开皇十八年改晋陵为夏丘县武徳四年于今县南百里故虹城重叠置虹县属仁州贞观八年属泗州十三年移今县理临汴河
赤坎故城在县西南五十九里梁天监八年置赤坎戍潼陂一名万安湖周回二十里在县北五里
垓下聚在县西南五十四里汉髙祖围项羽于垓下大破之即此地也按汉洨县属沛郡【洨音绞】垓下即洨县之聚落名也图经云项羽墓在县南六里按羽死后髙祖以鲁公礼葬羽扵谷城在今郓州东阿县界言在此俗说之谬也
广济渠按开元二十七年河南采访使齐澣以江淮运漕经淮水波涛有沈溺之忧遂开广济渠下流自虹县至楚州淮隂县北十八里合扵淮逾时毕功后以水流峻急行旅艰阻旋又停废却由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