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元丰九域志
元丰九域志
◇郁林州
寒山,南越王尉佗遣人入山采橘,经七日方回,问其故,云山中大寒,不得
归,因名。独莲山,上有池,中有莲。渐大山。郡国志云:党州山北渐大,状如
塔,一名宝塔山。鬼门关。郡国志云:在牢州界。谚云,若度鬼门关,十去九不
还。言多瘴也。罗望江。故牢州城。故党州城,郡国志云:在党州界,即古城。
黄都山,昔有樵夫迷路,见五黄衣黄冠语曰,吾都此山。
◇廉州
开元宫。狼头山,方舆记云:昔南越王尉佗屯军于此,舂谷而如山。北龙山,
其形似龙,山从北来。五黄山,有樵者迷路,见五人黄冠朱颜相与谈笑,指示迷
者得归。苏磨桥,见南越志。明月溪。绿云溪。珠池,郡国志云,合浦海曲出珠,
号曰珠池。合浦水,方舆记云:去合浦八十里有围州,其地产珠。古城,在古廉
州西南,即汉孟尝为太守还珠之处。古城,在古廉城东,宋太始中,陈伯绍获青
牛之处。
◇琼州
汉朱崖儋耳郡地。黎母水,源出黎母山。龙眼水,在琼山界。龙母庙,事见
昭州。焚ズ。小江水,旧经:水即汉将平儋耳焚ズ船之处。连延水,在琼山县界。
◇昌化军
景星观,唐乾封中置。伏波王庙,即汉马援也。天庆观,大中祥符四年置。
师子石,形如师子。昭山。黎母山水。昌化石,云极灵异,祈祷多应。
◇万安军
唐贞观中,崖州都督、云南公冯世接分所部文昌县地,立为此州。
◇朱崖军
开宝中,准敕改今名。
●宋史王存传
王存字正仲,润州丹阳人。幼善读书,年十二,辞亲从师于江西,五年始归。
时学者方尚雕篆,独为古人数十篇,乡老先生见之,自以为不及。
庆历六年,登进士第,调嘉兴主簿,擢上虞令。豪姓杀人,久莫敢问,存至,
按以州吏受赇,豪赂他官变其狱,存反为罢去。久之,除密州推官。修洁自重,
为欧阳、吕公著、赵所知。治平中,入为国子监直讲,迁秘书省著作佐郎,
历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史馆检讨、知太常礼院。存故与王安石厚,安石执政,
数引与论事,不合,即谢不往。存在三馆历年,不少贬以干进。尝召见便殿,累
上书陈时政,因及大臣,无所附丽,皆时人难言者。
元丰元年,神宗察其忠实无党,以为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时起居注虽日
侍,而奏事必禀中书俟旨。存乞复唐贞观左右史执笔随宰相入殿故事,神宗韪其
言,听直前奏事,自存始也。
明年,以右正言、知制诰、同修国史兼判太常寺。论园丘合祭天地为非古,
当亲祠北郊如同礼。官制行,神宗切于用人,存请自熙宁以来群臣缘论事得罪,
或诖误被斥而情实纳忠非大过者,随材召擢,以备官使。语合神宗意,收拔者甚
众。又言:“赦令出上恩,而比岁议法治狱者,多乞不以赦降原减。官司谒禁,
本防请托,而吊死问疾,一切杜绝,皆非便也。”执政不悦。
五年,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京师并河居人,盗凿汴是以自广,或
请令培筑复故,又按民庐侵官道者使撤之。二谋出自中人,既有诏矣。存曰“此
吾职也。”入言之。即日弛其役,都人驭呼相庆。进枢密直学士,改兵部尚书,
转户部。神宗崩,哲宗立,永裕陵财费,不逾时告备,宰相乘间复徒之兵部。太
仆寺请内外马事得专达,毋隶驾部。存言:“如此,官制坏矣。先帝正省、台、
寺、监之职,使相监制,不可徇有司自便,而隳已成之法。”元初,还户部,
固辞不受。二年,拜中大夫、尚书右丞。三年,迁左丞。
有建议罢教畿内保甲者,存言:“今京师兵籍益削,又废保甲不教,非国家
根本久长之计。且先帝不惮艰难而为之,既已就绪,无故而废之,不可。”门下
侍郎韩维罢,存言:“去一正人,天下失望,忠党沮气,谗邪之人争进矣。”又
论杜纯不当罢侍御史,王观不当罢谏官。
四方奏谳大辟,刑部援比请贷,都省屡以无可矜恕却之。存曰“此祖宗制也。
有司欲生之,而朝廷破例杀之,可乎?”又言:“比废进士专经一科,参以诗赋,
失先帝黜词律、崇经术之意。”河决而北几十年,水官议还故道,存争之曰:
“故道已高,水性趋下,徒费财力,恐无成功。”卒辍其役。蔡确以诗怨讪,存
与范纯仁欲薄其罪,确再贬新州,存亦罢,以端明殿学士知蔡州。始,存之徙兵
部,确力也。至是,为确罢,士大夫善其能损怨。岁余,加资政殿学士、知扬州。
扬、润相去一水,用故相例,得岁时过家上冢,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
亲与酬酢,乡党传为美谈。
召为吏部尚书。时,在廷朋党之论浸炽,存为哲宗言:“人臣朋党,诚不可
长,然或不察,则滥及善人。庆历中,或指韩琦、富弼、范仲淹、欧阳为党,
赖仁宗圣明,不为所惑。今日果有进此说者,愿陛下察之。”由是复与任事者戾,
除知大名府,改知杭州。
绍圣初,请老,提举崇禧观,迁右正议大夫致仕。旧制,当得东宫保薄,议
者指存尝议还西夏侵地,故杀其恩典,既而降通议大夫。存尝悼近世学士贵为公
卿,而祭祀其先,但循庶人之制。及归老筑居,首营家庙。建中靖国元年,卒,
年七十九。赠左银青光禄大夫。
存性宽厚,平居徇恂,不为诡激之行,至其所守,确不可夺。司马光尝曰:
“并驰万马中能驻足者,其王存乎!”
●诸书题跋
1、《郡斋读书志》卷二下
《九域志》十卷
右皇朝王存被旨删定,总二十三路,京府四,次府十,州二百四十二,军三
十七,监四,县一千一百三十五。
2、《直斋书录解题》卷八
《元丰九域志》十卷
知制诰丹阳王存正仲、集贤校理南丰曾肇子、开官制所检讨邯郸李德刍等删
定,总二十三路,四京,十府,二百四十二州,三十七军,四监,一千一百三十
五县。
3、《玉海》卷一五
《熙宁九域志》
熙宁八年七月十一日辛丑,诏三馆秘阁删定九域图。以都官员外郎刘师旦言:
今九域图自大中祥符六年修定,至今涉六十余年,州县有废置,名号有改易,等
第有升降,所载古迹有出于俚俗不经者,乞选有地理学者重修。乃命集贤校理赵
彦若、馆阁校勘曾肇充删定官。彦若辞。复命光禄丞李德刍删定,而知制诰王存
审其事。既而上言,以旧书不绘地形,难以称图,更赐名九域志。壤地之离合,
户版之登耗,名号之升降,镇戍城堡之名,山泽虞衡之利,皆著于书。(始四京,
终化外州。)道里广轮之数,昔人罕得其详,今一州之内,首叙州封,次及旁郡,
彼此互举,弗相混淆。总二十三路,京府四,次府十,次州十,州二百四十二,
军二十七,监四,县一千一百三十五,为十卷。(曲阜集有进表。)会要:元丰
三年闰九月,延和殿进呈。六年闰三月,诏镌。八年八月,颁行。十卷。
《熙宁都水名山记》
熙宁八年七月四日甲子,右谏议沈立上都水记二百卷,名山记一百卷。(诏
奖之。)书目:职方机要四十卷,大观中晋原丞程纟寅撰。纟寅案新、旧九域两
书,上据历代诸史地志,旁取左传、水经注释,并通典言郡国事,采异闻小说,
纟由次为书。
《元丰郡县志》
绍圣四年九月十七日,兵部侍郎黄裳言:今九域志所载甚略,愿诏职方,取
四方郡县、山川、民俗、物产、古迹之类辑为一书,补缀遗缺。诏秘省录山海经
等送职方检阅。大观二年四月二日,详定九域图志强渊明上言续修其书,诏四方
以事来上。(宣和罢书局,不及成。)
4、《曲洧旧闻》卷五
本朝《九域志》,自大中祥符六年修定。至熙宁八年,都官员外郎刘师旦言:
自大中祥符至今六十年,州县有废置,名号有改易,等第有升降,兼所载古迹有
出于俚俗不经者,乞选有地里学者重修之。乃命赵彦若、曾肇就秘省置局删定,
今世所刊者是也。崇宁末,诏置局编修,前后所差官不少,然竟不能成。
5、《元丰九域志》跋
右元丰九域志十卷,系从宋刻摹本钞得者,中亦不无阙文,然首尾备具,因
取各本参校,分注其下。其曰江本者,则采集遗旧书江南书局所进本;曰浙本者,
浙江书局所进本也。江本殊多脱误。又有嘉定王氏本,与浙本多同,惟首无阙卷。
朱竹先生谓昆山徐氏所藏宋椠本失四京第一卷,而府、州、军、监均有古迹一
门,盖民间流行之书,今浙本正复如此,其题辞称新定九域志。考王伯厚玉海所
载有云:“绍圣四年九月十七日,兵部侍郎黄裳言:‘今九域志所载甚略,愿诏
职方,取四方郡县、山川、民俗、物产、古迹之类,辑为一书,补缀遗缺。’诏
秘省录山海经等送职方检阅。大观二年四月二日,详定九域图志强渊明上言续修
其书。诏四方以事来上。宣和罢书局,不及成。”知今本之有古迹及元丰以后之
以州升府而皆书某府者,正当日续定而未经呈进之本也。善乎刘知几之言曰:
“城池旧迹,山水得名,皆传诸委巷,用为故实,鄙哉。”则朱氏所谓民间流行
之书者,其意固别有在矣。是书流传颇罕,即藏书家如徐兴公、钱遵王之属皆不
著于录,乃付之梓人以广其传,其鄙见所及间有可备讨论者,亦为条系卷末。昔
胡身之注通鉴,其释唐末五代地理资是书为多,故今所考核亦多徵胡注。第胡于
通鉴卷二百七十二注云:“九域志于大梁注及滑州注其道里远近自有微差者,今
不敢轻改,因两存之,中间若此类颇多。”则亦以见古人著书每并存异说,以待
参检,而疑事毋质尤为吾人读书之要务也。又沈存中言熙宁中废并天下州县,迄
八年凡废州、军、监三十一,县一百二十七。其所列如万州,如富顺监、雅州之
荣经县,志俱不言熙宁中曾废,象州之武化,并不言曾有是县。然志于河中注有
庆成军,谓废于熙宁元年,而沈不数;又如广之四会、秦之长道、辰之麻阳,俱
于熙宁中改隶,而沈乃列之废县。盖互有不照云。乾隆四十九年八月十六日桐乡
冯集梧识
甲辰之岁,校元丰九域志刻之。今夏晤海宁陈君云曾得影宋刻钞本九域志,
盖为钱遵王家藏书,与余校刻本不无异同,亟借以来,旋又借得海丰查氏所藏钞
本,与所云钱氏本织毫莫二,其脱叶数处及第九卷之误入古迹三条,并多有之,
知为同出一本,乃取刻本重校一过,得若干条,即以钱本标目,补系各卷之后,
而讨论所及,颇有前所未及者,亦依次附列之。昔人谓校书之难,比于扫落叶,
况耳目浅陋,岂能免疏谬之诮。余既喜见此本,足以补向之不逮,则又安知异日
不更有补今兹之不逮者乎。陈君字仲鱼,多闻嗜古,于是书有书后一篇,其论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