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德州志

  
  国朝顺治十一年,奉裁步战兵三十名。 守兵七十名。 十五年又裁守兵把总一员 并本官自备马二匹 缺额未补营马十匹 步战兵四十名 守兵一百一十名 十七年又裁守兵十名 康熙三年,又裁步战兵八名 守兵一十二名 四年又裁去营操马二十匹 八年,又裁步战兵一十二名 守兵二十三名 二十二年又抚标抽拨步战兵四名 守兵三名 二十八年,又抽拨东并集守兵一名 三十六年,杀虎口拨给营操马十匹 三十八年又抽拨左卫守兵一名 今实存经制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马战兵三十名 步战兵七十六名 守兵七十名 守备自备马四匹 把总自备马二匹 营操马三十匹 通共官兵一百七十八员名 马三十六匹
  
  营署
  
  旧在城外东南隅教场内,崇祯八年建。经兵火,久废。规制野无考。今赁居民房,居城中。
  
  把总同
  
  教场
  
  东西广二百七十步,南北长三百二十五步。亦明崇祯年间在城外东南隅建。国朝康熙元年,守备王在镐重建厅房三间、将台一座、库房一间,并关圣、火神、马王三庙,今尚存。有碑记。
  
  汛铺
  
  一在东路窑峁,距城五十里。一在南路界牌,距城七十里。每路旧设铺房一座,烟筒五座,设兵守御。康熙三十八年,新建塘房三间,房后盖汛兵住房一座,马棚一间。高埠处建筑望楼一座,设兵八名戍守。
  
  营员职名
  
  守备
  
  明
  
  王自新 绥德卫百户。崇祯八年任。以都指挥体统行事,升阳方口参将。
  
  吴京位 河南人。庚辰武进士。
  
  周逢吉 宁武总兵遇吉之兄。
  
  国朝
  
  薛 端 顺天府人。顺治二年任。
  
  牛化麟 陕西西宁卫人。五年以都司佥书管守备事。大同总兵姜 叛,秦晋煽动,河保营参将屡檄化麟应贼,调付左卫。化麟在路,为王师所败。引残寇二百余人回州,时州未知其叛,纳之。化麟入城遂杀知州徐效奇,及州民高云红、乔利动等,掠饷据城应 。与陕寇高有才为犄角势。十月,固山额真墨刑部待郎李琐泰、平西王吴三桂,奉命讨之,牛负固不下。凡七阅月,州人崔耀、杨振林等十八人诛之投顺。
  
  郭继先 汾西人,由行伍顺治九年任,十年罢。
  
  张 琦 河曲人,桦林堡守备,十年署。执法如山,清心似水,自备纸红,毫无克扣,营将罕匹。
  
  高 金 顺天人。十年由京营把总改任。十二年罢。
  
  薄嘉诏 江南山阳人。由廪贡十三年以都司佥书管守备事。十五年罢。
  
  石国檠 顺天人。由宗人府供事官十五年任。十六年以病告归。
  
  王在镐 山东乐陵人。由武进士十六年任。创建教场、官厅、将台、库房及三庙,康熙四年劾罢。
  
  苗有年 山海卫人。由行伍康熙五年任。升陕西柳沟营游击。
  
  孙继元 山东莱阳县人。由武进士十六年任。升浙江钱塘水丝营都司佥书。
  
  吴启鹏 江南人。由武进士二十四年任。以忧去。
  
  李其绅 北直人。由行伍二十五年任。三十六年劾罢。
  
  刘国相 大同人。由行伍三十六年任。四十九年升广东右翼营守备。
  
  刘自伏 陕西人。由军功都司佥书管守备事。四十九年任。
  
  把总
  
  明
  
  郭 镇
  
  徐时芳
  
  郭奠石
  
  徐 淳
  
  国朝
  
  卢 昕 偏关人,顺治二年任。
  
  张盛时 偏关人,二年任。
  
  刘国汉 老营所千户,三年任。
  
  亢以信 偏关人,四年任。
  
  吕商鼎 偏关人,五年任。
  
  任世胤 偏关人,五年任。
  
  张 闰 偏关人,七年任。十年革职。
  
  张守贞 偏 关人,七年任署所千户。审编遗累,九年告归。
  
  杨名显 本所人,九年十年因管所事,违误进京柴炭革职。
  
  苗毓甲 河曲人,十年任。十一年因才力不及革职。
  
  张 杰 陕西榆林人,十年任。十一年告归。
  
  赵 瑾 偏关人,十一年任。十三年因点兵革职。
  
  刘青钱 京卫武生,十一年任。十三年因点兵革职。
  
  韦鼎新 偏关人,十三年任。十五年领兵防浙,持重守分。
  
  丁成业 偏关人,十三年任。十四年革职。
  
  王 亨 偏关人,十四年任。十五年奉裁。
  
  任 成 偏关人,十五年任。十六年以年老去。
  
  韩 淳 偏关人,十八年任。康熙五年以饮酒宿娼革职。
  
  孙国祥 振武卫人,康熙五年任。九年升偏关千总。
  
  田 旺 阳曲县人,九年任。十年离任。忠厚老成。
  
  阳 威 宁武所人,十年任。十二罢。
  
  张大伦 河曲县人,十二年任。
  
  张运通 阳和人,由行伍十八年任。
  
  朱永寿 浑源州人,由行伍二十年任。三十六年军政。
  
  李进禄 本姓金,大同人,由由行伍三十七年任,四十六年军政。
  
  赵 魁 陕西甘州人,由行伍四十七年任。
  
  俸支
  
  守备,月支俸新等银七两五钱五分八厘零。 把总,月支俸薪银三两。 马兵月支饷银二两。 步兵,月支饷银一两五钱。 守兵,月支饷银一两。 又各兵每各月支米三仓斗。 官兵俸饷俱在常盈库支领。 兵丁月米或支本色,或支折色,俱听雁平路折给。 马每匹月支草折银四钱二分,料豆九斗。夏秋二季,每匹月支草乾银五钱。草折乾银俱在常盈库支领。料豆,听雁平道坐给。
  
  军器
  
  盔三十顶 甲三十副 弓一百三十二张 箭一千三百二十支 鸟枪三十八杆 大刀六口 以外并无报部堪用者 又教场库房内亦止存有火药若干,亦并无军米器械大小炮位等。
  
  训练
  
  每岁春秋开练,每逢五、十,齐赴教场,较射马步弓箭刀枪。又三、六、九,挨队射打。至冬,行营合操。
  
  王恒曰:秦晋咽喉,保德乃扼要地。先太史公请设营伍,不为无见,迄今渐次裁减,良以国计告绌势,不得不出于此,然境内三路八渡,咸设防御,敦台二十座,复多守望。至冬调拨远讯,则营垒虚无人焉。若当钱粮克裕之日,亟为增设,可以固北门锁钥耳。说者以牛逆之变,归咎营兵不知,咎在河保营之伪将,大同左卫之逋贼也。岂可执拘方之见,因噎而废食哉。
  
  雍正十年,奉文裁去守备,改设都司。将河曲营千总改为保德营中军千总。又增添兵一百四十四名。内马兵五十八名,步兵八十六名。
  
  雍正十一年,奉文以本营马兵二十四名,易河保营等处守兵四十八名。
  
  雍正十二年,奉文裁马兵二十四名,增设外委二员。
  
  乾隆二年,奉文因河曲县营添设塘拨去本营守兵二十二名。
  
  乾隆二十七年,奉交裁汰马兵五名,步兵十三名,守兵十名。增设额外外委二员。
  
  乾隆三十五年,奉文裁拨丰州营步兵三名。
  
  乾隆四十七年,奉文裁去各官养粮三十一名。改设养廉都司养廉银二百六十两。千总养廉银一百二十两。把总养廉银九十两。外委把总二员,共养廉银三十六两。
  
  四十七年,奉文将本营前设赏恤兵丁红白事银,步粮五分裁去。改归正项赏恤,年额红白银一百五两七钱三分,按春秋二季,赴司请领,陵续赏给。现设都司一员 中军千总一员 专汛把总一员 马步战守兵二百一十八名 马兵二十八名 内有外委把总二员 额外外委二员 步兵一百二十八名 守兵六十二名 东南路塘汛八处,分设兵四十名。西路墩台八座,共分设兵八名。
  
  刘自伏 科甲。
  
  李成龙 科甲。
  
  马文炜 科甲。
  
  赵 能 科甲。
  
  沈 铨 科甲。以上守备。
  
  王文? 行伍。
  
  张光烈 行伍。
  
  秦 德 行伍。升本营千总。以上把总。
  
  张梦麟 陕西榆林人由荫生任。
  
  石 英 满洲正白旗人。由侍卫任。
  
  顾晋珍 进士。由桦林营调任。
  
  德 保 满洲正红旗人。由世袭任。
  
  马 赓 满洲正黄旗八。由侍卫任。
  
  明 山 满洲镶白旗人。由前锋参领任。
  
  兆 英 满洲正红旗人。由侍卫任。
  
  九 什 满洲正蓝旗人。由步军校任。
  
  德 住 满洲正白旗人。由护军参领任。
  
  萨哈岱 满洲 镶红旗人。由前锋参领任。以上都司。
  
  秦 德 大同人。行伍。
  
  张 琳 大同人。行伍。
  
  刘大成 大同人。行伍。
  
  王公辅 大同人。行伍。
  
  齐国梁 汉军正蓝旗人。行伍。
  
  马朝云 汉军正蓝旗人。行伍。
  
  班达尔什 蒙古正黄旗人。行伍。
  
  王发成 大同人。行伍。
  
  宗成功 大同人。行伍。
  
  喻 坤 阳曲县人。行伍。以上千总。
  
  刘大成 大同人。行伍。升本营千总。
  
  雷 ? 大同人。行伍。
  
  路有官 大同人。行伍。
  
  姚乡臣 河曲人。行伍。
  
  黄大兴 大同人。行伍。以上把总。
  
  本城营房四十二间。乾隆十四年,奉文本州共设塘汛八处。窑峁汛 年延讯 天桥讯 界牌汛四处,系雍正二年建。东关汛 看河汛 桥?汛 赤红泥汛四处俱乾隆二年建。
  
  ●卷十  艺文第十(上)
  
  殷梦高曰:艺形而下,文以载道。文而艺,似乎雕虫小技,不足尚也。艺而文,经天纬地之用讵不藉是哉!故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保德边隅岩邑,生于斯、吏于斯、往来于斯者,多不暇谈文。况乎屡经兵燹,断简残编,又多付诸荒烟蔓草之中。是虽雅意搜罗,广收博采,犹恐文献不足,无以增光邑乘。而顾欲覆瓶视之,糟粕弃之,可乎?故苟其言以足志,文,以足言。有关郡中典故生民利弊者,道之所见端,即大雅之所不弃也。保残守缺,只字片言,且当宝若拱璧,又何必衙官屈宋仆隶邹枚,若平子之两京十年,太冲之三都一纪,始足著之篇帙,登之纪载欤。作艺文志
  
  奏疏十之一 公移十之二 传十之三
  
  赞十之四 说十之五
  
  ○奏疏
  
  起运粮储乞恩分理民情疏(正德九年)
  
  张 绶(见岁贡)
  
  臣原籍山西太原府保德州人。臣伏睹弘治十八年诏书内一款:天下军民利病、时政缺失,有可兴可革者,许诸人宜言无隐。钦此钦遵。窃见本州与河曲县地方,极临边境,山岭陡峻,沟壑坡渠,十无二地,堪种田苗。递年以亢旱歉收,本州与河曲县,岁办额设夏秋税粮,不下四千余石,谷草五千余束,本布政司起派,宣府沿边仓场上纳。臣本处设有保德守御千户所,官军岁支岁用,倘遇声息,动调客兵,一应钱粮却坐拨平阳府所属州县上纳。窃臣本州道路崎岖,车辆难行,止是驴驼、担挑,运送不前,或典男鬻女,方得完获,艰苦万状。兼以宣德年间,奉例续添御冬守河人马五百。接连河曲县界,俱有黄河渡口,东接大同、雁门等关,西通陕西榆林、延绥等处,最为紧急冲要,人民愈加疲备。如蒙圣恩怜悯,乞敕户部转行山西布政司,将臣本州与河曲县额设税粮、草束,递年存留本处仓场上纳,以备官军岁支岁用。上不负国税,下不苦人民,庶免贻患,诚为万便。臣不胜感戴圣恩之至。奉旨依议行。
  
  奉使危疆直述见闻疏(崇祯九年)
  
  王 邵(见进士)
  
  臣奉命谕祭代藩,于去岁二月十八日陛辞就道。时兵燹之后,驿舍多墟。臣与二三仆夫,每向残村投止,磷火乞炊。宣府城旷人涣,糈薄马稀,桑乾土木,处处可虞。至臣乡大同府,则斗米五钱,宗呼兵哗,鬻女易子者,趾错不忍视。人心汹汹,真有旦夕不保之惧。蒙皇上发饷源源,军心欢动。但有银无米,有马无糗。往者,大同歉则太原输,今太原八年汤火,河曲、保德盖巨寇王嘉胤首难地,民徙亡十七,兼之七八两年蹂躏最惨,兵括靡遗,道无行人,城如荒野。即臣乡保德,弹丸一州,编户五里,与陕西府谷县止隔一河,受寇害良久。今以见在二千余丁,追征逃故八千之徭租,民安得不尽。以是类推,睿照如镜,乃恩诏特蠲,屡旨令灾民务沾实惠,此真固本除凶之上策。抚按诸臣,亦频檄催核,而郡邑奸胥,故稽不报,追徵如昔。壅德意,殴良民,莫此为甚。臣窃虞臣乡雁门河保之地,岌岌乎瓯脱矣。臣役竣,便道一视丘垄,遂值敌锋逼城,日夕与父老子弟,荷戈城头,倡义共守。寻以河冰既合,秦寇鸱张,正官久缺,残民无主。臣复请兵防剿,劝民输饷,百计得保块土。盖数月来,无日不登陴,无刻不拮据。矢食二者,胆薪恒矢,迄可小休,冀如期病趋供职,而臣因是遇病,奄奄床蓐,未有起色。诚恐少逾限期,为罪滋大,谨据实吁请,并陈目击情形,伏乞圣明垂鉴,严敕当事诸臣,确遵恩诏,实图蠲恤,以救灾黎,以奠危疆。臣与臣乡孓遗,共戴尧仁再造矣。臣不胜引领待命之至,奉旨奏内核蠲钱粮,故稽不报,仍复追徵,显系官胥通同情弊,该抚按严查,据实具奏。
  
  劾当疏
  
  陈奇瑜(见进士)
  
  为举朝公论,不可不明。乾纲独断,不可不决。仰祈圣明,俯赐转圜,以息议论,以安社稷事:臣尝读《春秋》曰,人臣无将,将则必诛。凡犯无将之戒者,虽疏逖之臣,犹在不赦。况肘腋腹心之地,天下之治乱否泰,全系于此;君臣之精神命脉,毕萃于此。使罪状历历可考之人,盘据君侧,则丰癎见斗,日中见沫。究至以童牛之牿,养 豕之牙,遂溃败决裂,而国祚随之。此从古圣君哲相,动色相戒,必欲殄灭者也。左副都御史杨琏,直纠大珰魏忠贤一疏,慷慨论列,癏千言,一时诸臣相继,而登白简者,每日二三上。皇上一概置之不问,且以严旨切责之。意谓可以缄口结舌,塞后来一番议论矣。不知祖宗二百五十余年,忠孝节义之训,家喻户晓,沁入人心。忠肝义胆之脉,岂至今日而澌灭遂尽。肯忍以上无圣母,下无翼戴之圣躬,轻付于弓蛇石虎之人。臣恐皇上摧之愈急,臣子争之愈坚。欲省议论,而不去其为所议论之人,譬如扬汤止沸,不如抽薪之为愈也。愿陛下之熟思之也。凡人之奸,未至摘伏,虽有桀傲不自下之意,或外惮于清议,内束于富贵,犹欲惮藏蠖伏,聊为瓦全之计。一经摘发,既破之甑,无复顾忌,如马之窃辔而不可驭,如水之决堤,奔溃四出而不可救,此人情必至之势也。陛下以为忠贤今日复何所希觊哉?万弩攒身,体无完肤。急则穷,穷则变,非假朋党,以空善类,则借题目,以陷忠良,而正人危。非多方罗织,以短癐见之气,则百计锻炼,以锻言官之羽,而言路危。非进闻声称股之颂,以蔽耳目,则必恃张牙露齿之威,以窃宠灵,而皇上与臣下并危。无论往古,即正德年间,内监刘瑾专权误国,朝政不清,纪纲大坏。今年流贼起,明年宸濠反,羽翼已成,几倾大宝,可不寒心乎!正所谓窃辔之马,决堤之水也。愿陛下之熟思之也。皇上,元首也,以阁臣为腹心,以部臣为股肱,以科道为耳目,师师济济之鸳班,即是臂指相使之气脉。乃圣旨动云:“使腾孤立于上”。彼行尸走肉之人,何足以备顾问,口密腹剑之毒,适有以蔽主聪。不知圣意渊微,果何所见,而相依之以为命也。即谓颐指气使,不可无人,彼宫掖近习之内,前后左右,簇簇如林,岂无公忠直亮之辈,堪备驱使者乎?岂无小心翼翼之人,足代忠贤者乎?皇上或以小忠小信,不忍遽割。不知从来小人,皆造一段似忠似信之规模,以欺人主;而后逞其如鬼如蜮之机锋,以祸天下。内廷比肩共事之人,必有以窥其隐者,惟是胆落于威陵,而不敢明告耳。皇上试于万几宵旰之暇,霁其天威,一呼而问之,则左右必有以实对者。臣又愿陛下之熟思之也。且陛下亦记扬琏当日移宫之事乎?彼时国势鼎沸,人情汹汹,阁部、台省诸臣,齐诣宫门,奸党进忠辈阻不容入,此乾坤何等时也。杨琏厉声斥曰:“君在宫而不容臣见,意欲何为?此头可断,此门不可不入。迨入而得面天颜,跪呼万岁,君臣之分已定,是琏不负先帝,并不负陛下也。此其一片热肠,可以对天地,泣鬼神,而独不可以动陛下乎!即明旨亦曰:“擢起今官,用琏之身,而不用琏之言。”非所以待直臣也。非所以保社稷也。臣窃为陛下未解也。语曰:“瘿瘤蓄毒,终必溃裂”。又曰:“用贤如转石,去奸如拔山”。又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故臣敢以《断》之一字为皇上进焉。夫朝廷之所以治天下者,不过亲贤远、奸两事耳。迩来外廷诸臣猜嫌蜂起,意见夹杂,元黄之势一成,水火之形已判,致使正直忠良之彦,动念莼鲈,兴情松菊,如宪臣左光斗者,与杨琏共称忠直臣也。杜门日久,风宪之堂,黯然无色。臣恐忠者去,则不忠者蒙面而来矣。直者去,则不直者乘间而入矣。是岂进贤退不肖之朝所宜有哉?臣蒙钦遣册封藩府,候册辇毂之下,尽可不言,以图目前温饱,以全后日性命。然事关巨奸大恶,不敢坐视缄默,故自效其倾葵如此。仰祈皇上采满朝之公论,整独断之乾纲,将忠贤速赐处分。即不然,亦放归田里,令其泥首待罪。至于忠直之臣,颁一严旨,限以视事之期,勿得因贝锦之人言,而忘圣明之君父。庶舆情平而朝野快,即止辇受谏之风曷以逾。臣不胜悚息待命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