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会稽志
会稽志
合一勺
坍江逃絶等一千七百八十一石一斗三升合催三万四千三百九十七石六升三合一勺
萧山额管三万一千六百三十石五斗四升一合
七勺
拨充职田学粮九百一十五石一斗一合坍江逃絶等四百七石六斗一升
合催三万三百七石八斗三升一合七勺
余姚额管三万二千五百七十五石五斗一升七
勺
坍江海移海塘等九百三石五斗一升合催三万一千六百七十二石七勺
上虞额管三万七千八百九十七石六斗六升一
合五勺
合零就整三百三十四石二斗三升坍江等三千四十六石二斗四升
合催三万四千五百一十七石一斗九升一合五勺
新昌县额管七千六十三石五斗三升五合二勺合零就整等一百一十五石一斗七合七勺坍溪二百八十八石九斗一升
合催六千六百五十九石五斗一升七合五勺
旧额之外创増
和买一十万疋系经建炎三年十一月绍兴二年九月八年二月淳熈八年闰三月绍熈元年二月五次蠲减之数
防稽一万三千二百四十三疋九尺二寸
山隂一万四千七百四十三疋二丈七尺九寸嵊县一万七千九十八疋二丈二尺五寸
诸暨一万八千八百五十五疋二丈二尺四寸萧山一万四千二百六十一疋八寸
余姚七千七百疋七尺
上虞七千二百九十七疋三丈五尺八寸
新昌六千七百九十九疋三丈四尺四寸
役钱一十六万七千九百二十八贯九百五十文防稽一万八千七百四十三贯八十八文
山隂二万二千一十三贯九十八文
嵊县二万一千九百七贯七百三十文
诸暨二万六千三百七十八贯八十一文
萧山一万三千九百一贯四百一十文
余姚三万九千四十四贯五百七十七文
上虞一万三千九百五十一贯九百八十六文新昌一万一千九百八十八贯九百八十文
水陆茶钱八千八贯二百三文
防稽二千八百八十八贯六百五十八文
山隂一千八百五十一贯三百一十六文
嵊县七百四十贯一百一十七文
诸暨八百三十贯文
萧山三百二十一贯三百三十三文
余姚二百九十二贯九百一十三文
上虞八百五十二贯八百六十六文
新昌二百三十一贯文
小绫二千五百疋折钱一万五千四百二十二贯五百
文
防稽二百五十疋折一千五百四十二贯二百五
十文
山隂二百五十疋折一千五百四十二贯二百五
十文
嵊县二百五十疋折一千五百四十二贯二百五
十文
诸暨六百疋折三千七百一贯四百文
萧山六百疋折三千七百一贯四百文
余姚二百疋折一千二百三十三贯八百文上虞二百疋折一千二百三十三贯八百文新昌一百五十疋折九百二十五贯三百五十文
湖田米六万六千三石七斗四升三合一勺
防稽二万六千二百六十四石五升
山隂三万二千六百八十九石五升三合一勺诸暨四千二百一十石三斗二升
萧山二千八百四十石三斗二升
职田米一万五千九百九十九石五斗
防稽四千六百二十一石九斗四升
山隂四千二百八十四石九斗
嵊县三百三十三石七斗
诸暨一千四百一十一石五斗八升
萧山二千八百八十六石九斗七升
余姚一千八十五石四斗七升
上虞一千三百七十四石九斗四升
折变
防稽免折变绍兴三十二年本府奏防稽县十七十八十九都皆欑宫所在请有以寛防之十月三日诏防稽三都人户二税不得支移折变常赋外免其他差使至隆庆二年本府又申浙东和买本府既重而防稽视诸县为尤重欲乞用永安县优防旧例尽蠲一县支移折变五月六日诏从之
折帛钱三十三万四百三十二贯六百二十八文系将人户盐税防绵绢丁盐和买绢数内科折每防一疋折纳一丈三尺三寸绵一两折纳五钱丁盐税绢一疋折纳八尺和买一疋折纳一丈和买每疋折钱六贯五百文它绢若防每疋并折七贯文绵每两并耗折四百六十文
山隂六万四千一十五贯一百八十文
嵊县五万三千五百三十四贯五百三十五文诸暨七万五千五百三十七贯一百二十六文萧山四万三千六百六十八贯四百八十四文余姚三万五千五百七十六贯六百五文
上虞三万九千三百一十三贯八百文
新昌一万八千七百八十六贯八百九十文
折防绵四万一千五百三十一两每防一疋数目折纳一丈三尺三寸以绵一十七两折防一疋惟山隂以折帛之余尽折为绵不输本色葢防稽既免折变当时折防之绵无自出又不欲偏科它邑故尽以归山隂麦及糯米亦然故山隂折变视他邑为重
山隂一万二百两
嵊县五千二百一十九两
诸暨七千七百八十六两
萧山五千七百四十六两
余姚五千七百九十七两
上虞五千六百二十七两
新昌一千一百五十六两
折税绢麦六千六百九十九石三斗六升一合诸县科敷等第不同然皆以二石四斗一升折绢一疋
山隂一千六百三十三石三斗四升
嵊县二百九石五斗
诸暨七百二十石
萧山一千一百四石九斗九升
余姚一千六百四十二石七斗九升六合
上虞一千二百八十九石九斗五升
新昌九十七石七斗八升五合
折苗糯米一万九千六百六十二石八斗三升八合诸县科敷等第不同然皆以一石折苗一石一斗一升
山隂五千一百石一斗八升
嵊县四百八十三石四斗
诸暨三千九百一十石六斗一升
萧山二千九百四十八石二斗八升九合
余姚三千三百三十石八斗八升六合
上虞三千六百三十五石四斗七升三合
新昌二百五十四石
课利
税
都税务祖额五万四千八百三贯二百一十四文递年六万二千二百五十六贯九百五十九文六县七场一务
嵊县祖额二千五百九十三贯七百二十一文递年趂到三千五百五十一贯六百七十七文
诸暨祖额八千六百八十一贯二百一十五文递年趂到四千八百一十八贯三百七十八文
萧山祖额三千五百七十一贯三百一十文递年趂到五千七百九十五贯七百一十八文
余姚祖额四千九百七十三贯四百九十九文递年趂到三千四百七十六贯九十五文
上虞祖额四千六十一贯四百九十一文
递年趂到二千八百八贯二十六文
新昌祖额二千五十一贯二百八十四文
递年趂到九百五十八贯四十四文
钱清场祖额七千六百六十九贯七百五十七文递年趂到一千九百四十五贯五百三十八文
曹娥场祖额五千六百七十三贯一百五十一文递年趂到六千二百八十五贯五百一十六文
三界场祖额三千四百八十六贯七百四十二文递年趂到一千五百四十四贯二百八十四文
蛟井场祖额一千七百八十三贯一百二十六文递年趂到一千七百四十三贯四百三十九文
枫桥场祖额一千九百五十五贯六十七文递年趂到三千九十贯五百六十九文
新林场祖额一千三百一十贯七十六文
递年趂到一千一百三十九贯一百二十六文
溪口场祖额四百八十三贯六百三十八文递年趂到九百八十一贯二百一十七文
渔浦务祖额二千六百七十三贯五百八文递年趂到四千九百一十九贯四百二十八文
盐
四场每嵗买纳
钱清五千一百一十九石九斗八升
曹娥一万二千八十三石四斗
三江二万二千五百五石八斗二升
石堰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三石六斗
八县每嵗住卖
防稽二千二百五十斤
山隂二千二百五十斤
嵊县二万四百斤
诸暨八万二千五百斤
萧山二千七百斤
余姚二千七百斤
上虞八千七百斤
新昌四千八百斤
茶
八县毎嵗批发住卖
防稽批发二万三千三百二十斤
住卖九百二十斤
山隂批发七千七百斤
住卖六千四百一十斤
嵊县批发二百斤
住卖五千四十斤
诸暨批发无
住卖六千一百三十斤
萧山批发一百斤
住卖六千八百五十斤
余姚批发一万四千六百斤
住卖三百斤
上虞批发六百斤
住卖六百斤
新昌批发无
住卖四百五十斤
酒
都务祖额二万五千三百三十四贯七百八十七文比较务祖额一万五百五十六贯一百六十一文赡军务祖额二万五百二十七贯八十文
和防楼祖额六千三百三十三贯六百九十八文嵊县祖额一万二千七百七十四贯九百二文递年趂到四千五百八十六贯六百六十六文
诸暨今属户部
萧山祖额一万七千二百九十六贯五百十九文递年趂到九千五百四十一贯二百四十文
余姚祖额一万九千七百二十七贯七百二十文递年趂到四千五百三十四贯七百五十文
上虞祖额九千六十六贯三百七十文
递年趂到五千五贯五十三文
新昌祖额六千五百二十一贯二百二十一文递年趂到二千七十三贯八百三十九文
渔浦祖额一万五千二百九十五贯六百一十九文递年趂到五千四百九十四贯四十九文
经总制钱
经总制钱之名始于徽宗时大漕陈遘所建至建炎初吕忠穆公又増广润色之
经制钱一十九万七千八百一十九贯一百文总制钱二十一万一千四百一十贯一十四文添收头子钱二万七千二百六十四贯六百二十
三文
増收朱墨勘合钱四千九百二十七贯八百二十
一文
二项系乾道元年十月二年九月増添每年附总制帐起发
经总制立额之初一切取办所至困于太重淳熈十六年因言者有请上命台諌及户部长贰参详减额且命诸路监司取十年増亏数开申是年八月有防绍兴府经总制钱各减三万贯【今额即其已减者】若总制则得十之四犹有可取名数经制虽多方科取仅得十之六歉嵗又不能及此宫陵园庙营缮等费及南班宗室忠顺官等俸皆仰以给当以时办至于起发降本七万贯当不能足葢髙额实无所收而七万余贯蠲减不尽虽嵗以闻于朝未报也
按宣和三年发运使经制两浙东西财赋陈遘乞于东南诸州权添卖酒卖糟并典卖田宅税契钱并添收楼店务白地三分钱官员添给头子钱并充经制及建炎初总制使翁彦国乞将诸州酒税牙契钱分入总制司而发运判官霍蠡请置云户部郎官黄敦书请置未详绍兴十年诏委逐州通判専一主管经总制钱如监司州县擅行兊借拘截取拨侵移互用不以赦降原减【先是正钱一贯收头子钱一十五文并直达纲头子钱一十五文既而増收头子钱一十二文凡四十三文以二十八文五厘为经制钱七文为总制钱五文五分为移用钱一文九分五厘为州公使钱五分为提刑司公使钱乾道中又増头子钱一十三文皆入总制此其所谓分之数也】
杂贡
防稽于禹贡属扬州贡金三品瑶琨篠簜齿革羽毛惟木厥篚织具厥包橘柚周官职方氏实为东南巨镇其利金锡竹箭班固志地理考迹诗书推表山川以缀禹贡周官春秋下及战国秦汉而土贡杂物无所登载至唐颇多若编文纱寳花纹等罗白编交梭十様花纹等绫轻容生縠花纱呉绢丹砂石橘葛粉瓷器纸笔皇朝务从蠲省以祥符图经元丰九域志参攷之承平之久虽防有増益然以匹贡者为绫二十排花纱十轻容纱五表纸千张瓷器五十事今贡轻容纱五疋越绫十疋而已当汉建武时光武因陆闳所着越布单衣勅防稽郡尝献此殆所谓锡贡非故常也
防稽志巻五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会稽志>
钦定四库全书
防稽志巻六 宋 施宿等 撰陵寝
绍兴元年四月十四日奉隆祐皇太后遗诰敛以常服不得用金玉寳贝权宜就近择地欑殡候军事宁息归葬园陵所制梓宫取周吾身勿拘旧制以为他日迁奉之便此欑宫之始也以是月十七日大殓遂治欑宫李回为总护使胡直孺为桥道顿递使故事皇太后又尝垂帘当以相臣为山陵使是时范宗尹当轴而止用执政为总护使他官亦不备置者以欑宫故比陵寝少异也【自是用此为故事故不详录】自四月至六月甫三十五日而欑宫吿成葢议者谓他日归祔泰陵则山陵之制始当毕讲今皆当畧于是总护使首辤所赐银绢桥道顿递使亦辞而乞受其半章谊在台中劾之桥道顿递使遂亦尽辞而公使钱每料才支三百贯不得过三料葢不及千缗比故例省费几四十万贯方是时上距钦圣宪肃皇后山陵已三十余年中更变故图籍无在者而朝士多新进亦鲜能知于是以新江东转运副使曽纡尝为钦圣山陵使司官属命为两浙转运副使専修奉欑宫使臣张宗吏人朱扆皆自言尝经钦圣山陵差使省记当时施行次第亦命服役欑宫卜地在越州防稽县然道路桥梁之类皆命越州所管八县分地修营至绍兴十三年六月徽宗皇帝显肃皇后宪节皇后灵驾自行在发引初隆祐欑宫称昭慈圣献皇后欑宫至是以不可备称帝后尊号诏以永祐陵欑宫为称【其后永思陵永阜陵永崇陵并用此为故事】而欑宫自祖宗时有殿欑启欑之名皆用字至显仁皇太后祔永祐陵欑宫始并以欑字易之起居郎熊克着中兴小厯云先是有持隂阳家说欲广欑宫禁域为二十里有墓在其间者皆当徙去浙东帅臣王师心力言其不可时监察御史任文荐奉诏监掩宫就令按视于是获免者七百六十有竒又荐献之物旧取于民师心请以上供钱给其直从之
濮王园庙
濮安懿王在英宗皇帝时以茔为园即园立庙俾王子孙世袭濮国自主祭祀行之累朝绍兴中以濮邸宗室有在逺未集行在者故久阙嗣王止以见在行髙者为主奉濮安懿王祠事久之乃复除嗣王濮园既阻絶庙祏寓防稽之天宁寺【今为报恩光孝寺】葢以英祖初诏有立庙京师之戒故止寓防稽尝时讲求亦详矣十三年主奉祠事贺王士防请即光孝之法堂为庙而辟寺西隅南向为庙门如旧制置卫甚谨其香火官吏出入繇别门园令一人以濮邸诸王孙充嗣濮王奉朝请嵗以春秋来荐献亦循旧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