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云南通志
云南通志
永昌府
保山县【附郭】 潞江渡【在城东南一百里明嘉靖间兵备道潘润造巨舟可渡百人两岸建官防憩息】双桥【在城内东街南北分衢两桥相对因以得名】升阳桥【在城东门外】镇南桥【在城东南门外】枯柯铁索桥【在城东南一百二十里明天启间建 本朝康熙四十七年知县金铨重修六十一年知县李方华建亭七间于上】众安桥【在城南七里跨沙河下流为永腾通衢明洪武二十三年指挥胡渊建 本朝康熙二十九年总兵偏图重修】龙泉桥【在城西南门外】仁夀桥【在城西北门外】拱北桥【在城北门外】济安桥【在城北五里即五里桥】东津桥【在城北二十里】北津桥【在城北二十里三桥俱明洪武十五年指挥李观建】霁虹桥【在城北八十里跨澜沧江蜀汉武侯南征始架木桥以济师元元贞间也先不花西征易以巨木后圯用舟渡明洪武中镇抚华岳铸二铁柱于石以维舟成化中僧了然募化建桥以铁索系两岸上盖以板为亭二十三楹题石壁曰西南第一桥 本朝康熙二十七年总兵偏图増修】鳯鸣桥【在城东北一百二十里沙木河】腾越州 迎恩桥【在城东门外】中桥【在城东三里】龙川江桥【在城东七十里前经燬壊 本朝雍正元年知府林世俊副将孙本知州杨之盛同建】血战桥【在城东一百二十里全胜闗外明时叅将邓子龙破缅酋于此】龙洞桥【在城西南五里】凌云桥【在城西二里】通津桥【在城西二里明嘉靖八年百户郝升増修】三合桥【在城西十里】大板桥【在城北五里】天生桥【有三一在城北二十五里打苴一在城北四十里清水河一在城北六十里灰窰】永济桥【在城北五十里本朝康熙四十年知府罗纶同知李文渊副将张有鳯知州唐翰弼同捐建】界尾桥【在城北六】
【十里 本朝康熙三十九年知州唐翰弼捐重建】瓦甸桥【在城北七十里】永平县九渡桥【在城东六里】保塲桥【在城东九里】胜备桥【在城东一百二十里 本朝康熙二十九年知县薛采建雍正七年知县胡正笏重修】云龙桥【在城东南一百九十里防化永平交界之所漾水濞水雒马水汇流于此旧例永七防三修理 本朝康熙三十年提督诺穆图建引铁索梁上覆瓦屋制颇坚丽】太平桥【在城南门外半里许 本朝康熙五十七年知县冯庆长建雍正九年知县胡正笏捐修】通津桥【在城南门外半里许】西山桥【在城西半里】安定桥【在城西十五里】广济桥【在城西三十里】花桥【在城西四十里】双桥【在城北十里即双汇桥】
鹤庆府
金沙江渡【在城东一百三十里】跨鳌桥【在城内龙溪书院前旧有跨鳌坊明隆庆间知府周集建】东山桥【在城东五里跨漾弓江以木为之明时乡民公建】迎贵桥【在城南门外半里一名迎恩桥明知府王昻建】新生桥【在城南门外一里明军人孙翚建】落钟桥【在城南门外五里】鹤川桥【在城南十里明知府刘珏建】永济桥【在城南十五里】石固桥【在城南十五里二桥俱明举人孙翰建】利川桥【在城南十八里】通济桥【在城南十八里一名通津桥二桥俱明知府周集建】金登桥【在城南二十里跨漾弓江明时乡民合造】三庄桥【在城南三十里本木桥 本朝康熙五十年土通判髙浤易以石】天生桥【在城西南一百二十里】观音山桥【在城西南一百二十五里二桥俱明知府刘珏建】镇逺桥【在城西门外明知府周集建本朝顺治间郡民吴琨重修】 周官屯桥【在城北门外七里明郡民吕文聪建】象跪石桥【在城北十里一名大板桥明知府林遵节建】大龙溪桥【在城北十五里一名大龙潭桥跨漾弓江明时乡民公建】逢密桥【在城北三十五里】劎川州 伽蓝桥【在城内北街伽蓝祠门前明崇祯间郡绅杨廷干建】劝农桥【在城东一里跨岩塲江水 本朝顺治十三年士民公建】上大桥【在城东三里跨合惠江为鹤庆路所经明洪武间士民公建】下大桥【在城东三里一名金龙桥 本朝康熙二十九年耆民李三材募建】邵家桥【在城东三十五里清水江 本朝康熙五十年州人邵辉建】永渡桥【在城南十里明万厯间郡庠生杨悰杨愫杨懏同建】海虹桥【在城南十五里跨海尾河水明天启间耆民王国柱寸受根等募建】回龙桥【在城南三十里跨回龙溪 本朝康熙八年知州刘启复建】桃羌桥【在城西南三十五里跨老君山河明杨悰杨愫杨懏同建】寺登桥【在城西南七十里旧系木桥 本朝雍正四年郡庠生罗天爵尹启昌耆民段佩衮王映虬等易以石】加平桥【在城西南九十里】上羊层桥【在城西三十五里跨老君山河本朝雍正二年耆民尹聨甲等募修】回流桥【在城西一百二十里求仁甸为运盐路所经旧系木桥 本朝康熙六十年耆民李万夀等募建以石】岩江桥【在城北半里为丽江中甸所经本朝康熙四十七年耆民赵应绵等修】小石桥【在城北二里为丽江中甸所经明举人罗为黼建】广济桥【在城北八里明洪武间士民公建】平济桥【在城北十二里跨石菜渠一名巅塲桥 本朝康熙四十七年耆民赵邦宪建】利济桥【在城北十二里河头江上 本朝顺治十八年士民公建】永济桥【在城北二十五里跨于木河为丽江中甸所经 本朝康熙四十七年士民公建】狮子桥【在下羊层为兰州所经 本朝康熙十一年建雍正二年重修】维西 其宗渡【在治东北二百里金沙江 本朝雍正十年通判孙光禄造渡船一只置水手五名】奔子栏渡【在治东北六百里旧设渡船】溜筒江渡【在治西北五百余里浪沧江春冬设船以渡夏秋以篾索悬夹岸用溜筒系人以渡】合江桥【在治西一百二十里】姑拉崖桥【在治西北二百二十里二桥俱本朝雍正十年通判孙光禄叅将刘瑛同建木桥】
顺宁府
澜沧江渡【在城东北八十五里旧设小舟 本朝雍正三年知府范溥造大船改渡下流稍近十里】黑惠江渡【在城东北一百八十里赤山下】泗水桥【在城东门外本朝康熙二十二年知府刘芳声建雍正二年里人又别建石桥于此桥之西】迎春桥【在城东一里 本朝康熙四年知府米璁建后知府董永芠署知府陈之玮相继修】宣德桥【在城东南二里 本朝康熙二十一年知府刘芳声建五十四年知府殷邦翰重修】来顺桥【在城南四里本朝康熙三十八年知府董永芠建】归化桥【在城南十五里 本朝康熙七年知府许勲重修】顺济桥【在城西南一百二十里阿度吾里本朝雍正三年经歴沈应俞建】来逺桥【在城西南阿度吾里本朝康熙二十八年知府徐欐建】李家桥【在城西北五十里明郡人李氏建】济川大
桥【在城西北一百四十里 本朝康熙四十一年知府董永芠建】济虹桥【在城西北二百里俗名枮柯桥明万厯间知府李忠臣建挽以铁索复圮 本朝康熙四十一年知府董永芠重修】衢亨桥【在城北门外明崇祯十七年知府曾瑞来建】小桥【在城北一百四十里】猛家桥【在城北一百六十里又名大桥明崇祯间知府曹巽之建本朝康熙六十年知府赵承焘重修改名兴善桥】瑞虹桥【在城东北半里鼔山下 本朝康熙二十六年知府徐欐建】迎恩桥【在城东北二里明崇祯六年知府王政建 本朝雍正三年知府范溥改木以石】右甸大桥【在城东北一百里明崇祯十五年通判谢天禄建本朝康熙三十七年知府董永芠重修】 狮子桥【在城东北一百二十里阿鲁司北 本朝康熙五十八年里人同建】史力桥【在城东北一百五十里阿鲁司北 本朝康熙五十七年里人同建】来宣桥【在城东北一百八十里俗名小江桥跨濞溪江通防化路初为藤桥后易以木 本朝康熙七年知府米璁重修长九丈两端挽以铁缆上覆瓦屋二十一间五十四年知府殷邦翰重修】克马桥【在城东北一百八十里本朝康熙二年知府米璁建】歪泥桥【在城东北二百五十五里通永平路本朝康熙二年生员冯嘉训捐修】云州漫乃江渡【在城东一百里阿轮山边通景东要津】神舟渡【在城北一百二十里】
【路通蒙化】富春桥【在城东五里 本朝雍正三年知州吴元鏊捐修】广徳桥【在城南十里即镇水桥 本朝康熙三年知州刁飞龙捐建雍正元年知府范溥同贡生刘次薇等重修】新惠桥【在城南十二里即南桥以铁索架梁 本朝康熙间邑人公建】猛赖桥【在城南一百二十里即大藤桥与小藤桥俱为往来要津日久渐废本朝雍正二年知州吴元鏊捐俸易藤以木】邦洪桥【在城南一百三十里交耿马界旧传土人张氏建 本朝雍正元年知府范溥捐修】猛底桥【在城南二百五十里即小藤桥】永镇桥【在城北三十七里温崩地方】长安桥【在城北四十里】马四河石桥【在城北四十八里】
永北府
金沙江渡【有三上渡在城西北一百五里紫里接丽江界中渡在城西南一百八十里旧顺州板桥接鹤庆界下渡在城南一百二十五里金沙江口旧系索钱过渡行人病涉 本朝雍正十三年署府江峤孙详请置买渡夫赡田一百六十亩勒石永为官渡商贾称便】碧溪桥【在城东三里观音箐】永济桥【在城东南五十里】来薰桥【在城南门外】海河桥【在城南八十里】起文桥【在城南八十里清水驿】累功桥【在城南一百里满龙伍】三渡河桥【在城南一百三十里】济江桥【在城南一百三十里陶营】通江桥【在城南一百五十里金沙江】民功桥【在城南二百里金江外旧名龙门桥久圯 本朝雍正八年知府石去浮捐建】永安桥【在城西十五里】梁官桥【在城西二十里】马武桥【在城西三十里】沈官石桥【在城西三十里】永清桥【在城西三十五里】前所桥【在城西四十里】星马桥【在城西四十里】陈广桥【在城西四十里】拱极桥【在城北门外】通川桥【在城北五里】天生桥【在城东北三里】
丽江府
金沙江渡【在城北四十五里阿喜汛出中甸要路设有渡船】东员桥【在城东南五里跨清溪雪山二水】万钧桥【在城南门外 本朝康熙六十年通判程廷伟建】万子桥【在城西门外半里跨玉河 本朝雍正六年教授万咸燕重建】青龙河桥【在城西十五里束河里】吉祥桥【在城西二十里白沙里北跨清溪】双石桥【在城西北一里】铁桥【在城西北三百里旧巨津州界内跨金沙江考建桥时或云吐蕃或云史万岁及苏荣或云南诏阁罗鳯与吐蕃结好时置吐蕃尝置铁桥节度后异牟寻归唐与韦臯合兵破吐蕃断铁桥即此所跨处穴石锢铁为之冬月水清俯视犹见铁环】
防化府
衍洋桥【在城东三里旧名嵯□桥 本朝康熙间郡人张锦重修】聚仙桥【在城东五里一名元珠桥明郡人王德清建后圯本朝康熙六十年僧维智募修】锦溪桥【在城东南一里明初郡人魏忠建万厯间郡人朱鸣时修】封川桥【在城南十五里阳江所经一川之水汇流于此为南路要津】兴隆桥【在城南七十里罗求塲下 本朝顺治间蜀人周士昻重修】平彞桥【在城南一百里旧定边县治前】永济桥【在旧定边县驿南明成化间建】阳江河桥【在旧定边县境内 本朝康熙年间知县邱峤新建】永春桥【在城西二里横跨阳江为西路要津明嘉靖间郡绅张文烈建 本朝雍正七年同知顾朝俊重修】四十里桥【在城西北一百里接赵州界架木为梁覆以瓦屋又名天威迳旧例蒙七赵三不时修理】永济桥【在城北七十里明万厯间通判薛希周建】云龙桥【在城北一百八十里详见永平县】和防桥【在城东北大小禾里村 本朝康熙四十年郡人冯光前建】
景东府
船口渡【在城南】溯澜桥【在城东一里长二百尺寛十尺余上覆以瓦旧有桥圯 本朝康熙五十七年同知黄叔琪倡众修建】向明桥【在城南六里】孔雀山石桥【在城南十五里】清凉桥【在城南二十里】蛮仓桥【在城南三十里】开南桥【在城南四十里】者吉桥【在城南七十里】兰津桥【在城西南一百里两岸峭壁揷汉江流飞急以铁索扣南北岸为桥相传汉明帝建明永乐间重修】通化桥【在城北一里明洪武二十三年建】新桥【在城北六里】水寨桥【在城北十六里】大坝桥【在城北十八里】新站桥【在城北八十里 本朝康熙九年同知胡向极捐俸重修】
云南通志卷六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云南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云南通志巻七
学校【附书院 义学书籍】
滇南建学肇自汉时张盛受业长卿尹许执经中土滇之文风由此渐启然地居天末百蛮杂处椎鲁寡文即向者志学之士家鲜藏书欲其博综今古穷源探本势有未能我
朝
圣相承敦尚正学尊崇
先师追王五代俎豆馨香教泽洋溢西南学者益勃然奋兴思诵法圣贤讲肄经术而节制重臣广宣徳意复置四库书于华山书院俾得肆力讨求今
皇上又加意胶庠优恤师儒増其品秩以隆表率且谕学者濯磨文体必衷理道自兹以往士将明体达用蔚为国华金碧苍洱之区不且彬彬然追踪邹鲁矣乎志学校书院义学书籍附焉
后汉章帝元和中蜀郡王追为益州太守政化尤异有神马四匹出滇池河中甘露降白乌见始兴起学校
唐元宗开元三年盛逻皮立孔子庙于国中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命云南诸路皆建学以祀先圣二十九年四月设云南诸学校以蜀士充教官先是至元六年中书省定学制颁行之命诸路府官子弟入学上路二人下路二人府一人州一人余民间子弟上路三十人下路二十五人愿充生徒者与免一身杂役以译写通鉴节要颁行各路俾肄习之
成宗大徳五年定生员散府二十人上中州十五人下州十人 元贞元年命有司割地给诸路防古学生员廪饩
明洪武十八年令云南所属生员有成材者从便选贡永乐十年云南左叅政吕明善请设武定寻甸广西三府学从之上曰学校风化所系人性之善蛮夷与中国无异特在上之人作兴之耳六月癸亥赐国子监琉球国云南四川官民生懐得等一百三十六人夏布蓝衫靴縧
正统二年増云南儒学师生廪米 十年令提学官教官考选生员年四十以上不谙文理者廪膳十年以上送吏部六年以上送附近布政司増广十年以上送本布政司直送本府俱充吏六年以上竝鄙猥残疾者悉黜为民云南贵州免考 十四年令拣选军戸送学习武举业